- 相關推薦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精選10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1
一、基本情況
。ㄒ唬└艣r
建立健全困難群眾保障制度,切實維護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困難群眾核實力度,精準救助困難群眾,及時足額撥付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資金,完成20xx年民生工程進度目標。
(二)資金安排情況
資金安排共計1184.86萬元,其中中央資金下達1024萬元,省級資金下達52.2萬元,市級資金下達108.66萬元,區級財政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資金。
。ㄈ┛冃繕
完成20xx年度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經費、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金、特困人員經費支付工作。
。ㄋ模┕芾砬闆r
每月按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發放需求向區財政局申請撥付,及時發放。
二、績效評價情況
。ㄒ唬┵Y金投入情況分析
上級資金下達共計1184.86萬元,其中中央資金下達1024萬元,省級資金下達52.2萬元,市級資金下達108.66萬元,區級財政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資金。
。ǘ┛傮w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20xx年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共計支出1548.6739萬元。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20xx年,城市低保累計救助15519戶次,20752人次,發放低保金1359.0557萬元;農村低保累計救助787戶次,1240人次,發放低保金63.8677萬元;城市特困人員累計救助260人次,發放特困供養金32.8160萬元,農村特困人員累計救助204人次,發放特困供養金19.1148萬元;臨時救助累計救助212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59.7789萬元;流浪乞討救助累計救助7人次,發放救助金1.2968萬元;孤兒保障金發放100人次,發放9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幫扶金發放127人次,發放3.744萬元。
三、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針對問題提出的`建議
無
四、結果應用建議
無
五、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2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基本情況。
1、我局在困難群眾救助資金實施項目中負責組織項目申報及申報單位填報績效目標表;負責提出預算安排建議;會同財政部門分配下達資金;組織實施項目執行跟蹤監督。
2、根據《四川省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管理辦法》,圍繞“全程留痕、全程公示、全程監督”要求,健全資金使用申報審核機制。將因素分配法和資金使用方案、績效目標設定等作為資金分配的依據。項目立項經過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專家論證、風險評估、集體決策等規范性程序。
3、根據《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民政廳關于下達20xx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的通知》要求,共安排我縣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9492萬元。
(二)項目績效目標。
1、項目主要內容包括通江縣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9492萬元(其中:中央17793萬元,省級1699萬元)。
2、項目建設資金申報內容與具體實施建設內容相符,項目建設資金做到了?顚S,未截留、挪用項目建設資金,申報目標合理可行。
。ㄈ╉椖孔栽u步驟及方法。
嚴格按照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的申報批復的項目,堅持做到?顚S,資金由財政統一劃撥。項目完工后由民政、財政、鄉鎮聯合組織驗收,審核后再做出資金申請報告,財政局撥入民政局通過“一卡通”平臺兌現到對象手中。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使用堅持做到“投資方向明確、資金數額準確、程序公開透明、責任追究到人”。每筆款項嚴格遵守“不拖、不挪、不占、不變”財經紀律,資金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二、項目資金申報及使用情況
(一)項目資金申報及批復情況。
20xx年共申報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9492萬元,財政批復中央資金17793萬元,省級資金1699萬元。
。ǘ┵Y金計劃、到位及使用情況
1、資金計劃。20xx年計劃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9492萬元(其中:中央17793萬元,省級1699萬元)。
2、資金到位。20xx年共到位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9492萬元(其中:中央17793萬元,省級1699萬元),資金到位率為100%。
3、資金使用。20xx年共使用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9492萬元(其中:中央17793萬元,省級1699萬元),預算執行率為100%。
(三)項目財務管理情況。
根據《四川省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由我局提出資金項目預算,負責項目預算執行的具體使用管理工作,會同財政部門建立健全績效管理機制,編制績效目標并對項目執行情況開展績效評價,按規定做好專項資金信息公開,參與制定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等。
按照《四川省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管理辦法》的要求,困難群眾生活補助資金主要用于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孤兒生活費、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支出。
一是規范城鄉低保政策實施,合理確定保障標準,使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統籌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合理確定保障標準;
三是規范實施臨時救助政策,實現及時高效,救急解難;
四是確保集中供養孤兒和散居孤兒以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生活救助;
五是為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主動救助、生活救助、醫療救治、教育矯治、返鄉救助、臨時安置以及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等工作,保障其基本權益。
三、項目實施及管理情況
。ㄒ唬╉椖拷M織架構及實施流程。
按照《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民政廳關于下達20xx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的.通知》要求,實行專人管理、?顚S,將該項資金用于困難群眾救助補助項目等。
(二)項目管理情況。
困難群眾救助補助項目:結合實施對象實際,對符合實施條件的對象,按照管理要求,實施救助補助計劃,完成率100%。
(三)項目監管情況。
根據有關規定,我縣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公開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使用規模、資助項目、執行情況和實際效果等相關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四、項目績效情況
(一)項目完成情況。
1、數量指標
按照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使用的要求,截至20xx年底享受城鄉低保74339人,孤兒生活費221人,特困供養2729人,臨時救助10001人次,救助流浪乞討1227人次。
2、質量指標
嚴格規范資金發放流程,通過社會化發放,資金保障率達到100%,項目完成數100%。
3、時效指標
按照管理辦法規定,及時向財政提出資金發放方案,通過“一卡通”按時兌現到對象手中。
4、成本指標
20xx年共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9492萬元。
。ǘ╉椖啃б媲闆r。
1、社會效益。
項目的實施,切實保障了我縣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
2、可持續影響。
提高服務水平、改善困難群眾生活水平,促使困難群眾幸福感及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3、滿意度指標
社會群眾及受助對象對民政工作的滿意度超過96%,突顯了民政工作的實效。
五、評價結論及建議
。ㄒ唬┰u價結論。
對照“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自評打分,我縣困難群眾救助資金自評總分100分。
1、項目決策:自評得分8分。程序嚴密3分,規劃合理3分,制度2分。
2、項目實施:自評得分9分。分配合理4分,使用合理3分,執行有效2分。
3、完成結果:自評得分23分。預算完成3分,資金結余10分,目標完成4分,完成及時4分,違規記錄2分。
4、項目效果:自評得分20分。區域均衡性5分,對象公平性5分,社會滿意度10分。
5、基礎管理:自評得分10分。審核把關10分。
6、社會效益:自評得分10分。資金使用率10分。
7、可持續影響:自評得分10分。社會影響力10分。
8、困難群眾救助補助公示:自評得分10分。部門公示4分,項目單位公示6分。
。ǘ┐嬖诘膯栴}。
1、績效理念有待提高。評價年度計劃產出與應實現的效益缺少剛性約束,項目績效理念有待加強。
2、資金下達滯后?h財政收到資金時間較晚,臨近年終才撥付給項目單位,影響了項目實施進度。
。ǘ┫嚓P建議。
建議加大對川陜革命老區的支持力度,對民生兜底資金的保障上,加大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中央、省級財政的補助力度,盡力減少縣級配套,加快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步伐。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3
一、救助基本情況
巴州區轄16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220個村、76個社區,總人口近72萬人。截止11月底,共有城市低保對象4216戶6823人,月保障金132.88萬元,農村低保對象22823戶49784人,月保障金632.29萬元,其中脫貧對象9015戶19318人、易返貧致貧對象392戶965人納入低保兜底保障,脫貧對象與低保重合率達34.1%;共有特困人員1956人,其中集中供養254人,分散供養1702人,月供養金109.7萬元;臨時救助9800人次,支出救助資金915萬元;孤兒112人,其中集中供養34人,分散供養78人,月發放生活費11.78萬元;困境兒童462人,月發放生活費24.5萬元;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218人,月發放生活費19.62萬元;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757人次,其中站內救助132人次,站外救助625人次,幫助尋親成功1人。
二、目標完成情況
。ㄒ唬┕ぷ魅蝿
1、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
一是制訂了《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細則》,堅持動態監測、定期更新,確保低收入人口及時全部納入監測范圍。
二是全面開展低收入人口摸排和救助工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召開了低收入人口排查工作培訓會,對全區低收入對象進行了大排查;
三是全面運用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臺,按要求錄入和上傳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數據,做到及時、準確、完整,更利于低收入人口家庭充分享受到其他綜合救助政策。
2、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實
切實執行《四川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出臺了《巴州區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將城鄉低保審批權下放至回風、鼎山等8鄉鎮(街道),臨時救助金額2000元以下全面委托鄉鎮(街道)審批,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臨時救助審批工作的通知》,規范臨時救助審核確認工作流程;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切實做到了“應救盡救、應養盡養”,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全部簽訂了照料服務協議,指定照料服務人并得到妥善照料,全面掌握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集中供養意愿,并積極協調敬老院管理所及時安排入住供養服務機構得,孤兒、艾滋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對象準確,審批和退出及時“自愿求助、依法救助”等政策落實到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開展了“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工作,出臺《巴州區民政局“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按計劃有序推進相關工作并及時報送工作臺賬,既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問題,更傳遞了黨對老百姓的關懷。
3、逐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在深化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審核確認工作流程對審批流程、時限、材料更進一步深化,逐步將審批時限縮短到15天內,精簡材料,對無異議對象不再進行民主評議。
4、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按省市要求,落實《巴中市民政局巴中市財政局巴中市鄉村振興局關于印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出臺了《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巴州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工作方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創新村(社區)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及時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工作,與鄉村振興局銜接,對未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的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及時開展摸底排查和落實相關救助政策。
(二)保障管理
1.資金使用
本級財政預算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預算1567萬元,中省下達13979.5萬元,按照財政預算和中央直達資金管理要求,在收到中省財政補助資金下達(含提前下達)文件后15日內制定分配方案并報財政局備案,本年度救助資金滾存結轉結余為0。
2.專項治理
按照巴中市民政局關于印發《巴中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巴市民辦〔20xx〕42號)要求,細化工作方案或明確具體措施,建立了工作臺賬并按計劃有序推進,開展重點對象排查,開展社會救助資金管理使用發放情況專項檢查。
3.平臺應用
4月起全區全面應用省“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臺,通過低保、特困、臨救系統開展對象確認工作,全面通過省級“一卡通”審批平臺推送低保、特困、臨救資金發放臺賬,全面推廣應用社會救助“省內通辦”,“一網通辦”、微信申請端、天府救助通APP有效得到運轉,更方便困難群眾。
4.問題整改
結合上年度績效評價、扣分問題逐一整改到位,對本年度各類審計、巡視發現有關問題整改到位。
(三)工作成效
1.標準落實。
我區按照市民政局制定的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費標準執行,低保堅持“按戶施保、單人入保、分檔救助”原則確定保障標準,落實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照料護理、疾病治療等兜底保障工作,按照分類分檔原則落實臨時救助。城市低保人均補差標準從去年末的130元提高到204元,農村低保人均補差標準從去年末的88元提高到131元。
2.工作到位。
我區對救助對象補助實行按月發放,及時足額發放了救助金。隨時暢通救助熱線0827-5221388,對來電群眾進行了及時處理和回復。未將不符合條件人員納入救助范圍,不存在“人情!薄瓣P系!薄巴琳弑!钡痊F象,通過多次排查更不存在符合條件人員未納入救助范圍的“漏!爆F象。
3.政策知曉。
我區均在鄉鎮(街道)、村(社區)村居務公開欄長期公示救助相關信息。今年以來開展了三次社會救助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加大了政策宣傳力度,做到了社會救助政策家喻戶曉。
4.社會滿意。
社會公眾對巴州區民政社會救助工作的滿意程度100%。
5.工作創新。
召開了全市社會救助綜合改革現場會,將全區社會救助“黨建+社會救助”改革經驗進行了全市推廣。
6.安全管理。
本年度對各類檢查、督查、審計、巡察發現和反饋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確保資金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一方面通過單位內部人員調劑、購買社會化服務等方式,配齊配強社會救助工作人員;另一方面注重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改善辦公條件,提高社會救助工作隊伍整體素質,保證社會救助工作隊伍的相對穩定與工作熱情。
二是進一步加強籌措資金。積極主動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匯報我區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積極爭取社會救助資金,進一步提高救助保障水平。
三是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政務公開,加強體制建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4
一、基本情況
(一)概況
20xx年,我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放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各級投入的救助資金功效,統籌做好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切實保障全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ǘ┵Y金安排情況
20xx年,全區共支出困難群眾救助資金6200.8556萬元,其中中省補助4159萬元、市級安排730萬元、區級投入1311.8556萬元。
(三)績效目標
全區規范實施社會救助政策,合理確定救助標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冃е笜税óa出、效益、滿意度3個一級指標,數量、質量、時效、成本、社會效益、可持續影響、服務對象滿意度7個指標,細分為低保對象人數、臨時救助人次等18個三級指標。
(四)管理情況
市級民政財政、財政部門按規定分配下達我區補助資金;區級財政部門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將補助及安排資金列1100248社會保障和就業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收入”,支出列入“20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相應科目;各級嚴格按照《四川省中央和省級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管理使用資金;到人到戶的資金通過由區級通過“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打卡社會化發放,其中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孤兒資金由區級撥付到機構,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按戶籍人口人均1元(不足萬余人的按照10000元)撥付到鄉鎮(街道);各級民政、財政、審計、監察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監督抽查,確保資金安全。
二、績效評價情況
(一)資金投入情況
20xx年,全區共投入困難群眾救助資金6200.8556萬元,其中中省補助4159萬元占67.07%、市級投入730萬占11.78%、區級投入1311.8556萬元占21.15%;從支出項目分析低保4115.9885萬元占66.38%、特困人員1739.4908萬元占28.05%、臨時救助240.2608萬元占3.87%、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68.3773萬元占1.11%、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36.7382萬元占0.59%。
。ǘ┛傮w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全年全區統一執低保標準,城鄉月標準620元、430元,均高于省低限,政策規范實施,累計保障99731人次、支出低保金4115.9885萬元,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鄉特困人員不區分是否集中供養,基本生活月標準806元、650元,達到城鄉低保標準的1.3倍;照料護理月準按自理情況500元、300元、100元。臨時救助細分對象為急難、支出、過渡三類,原則上給予低保月標準的1-6倍的救助金,實施鄉鎮級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急難救助金24小時內送達,累計救助9.97萬人次、支出資金240.2608萬元。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8人次、護送返鄉22人次,支出資金36.7382萬元,救助管理機構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出臺《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因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規范實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困境兒童保障政策,認定符合條件的孤兒2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6人,支出保障資金68.3773萬元。總體來看,我區績效目標全面達標,部分指標超額完成,困難群眾救助資金效能發揮充分,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三)具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1.低保應保盡保。截止12底,全區城鄉低保對象5093戶8318人(城市1325戶1788人,農村3768戶6530人),全年累計保障9.97萬人次(城市2.26萬人次、農村7.71萬人次);累計支出低保金4115.9885萬元(城市1186.5169萬元、農村2929.4716萬元)。【完成率100%】
2.臨時救助應救盡救。全年累計救助1952人次,累計支出資金240.2608萬元!就瓿陕100%】
3.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應救盡救。全年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8人次,護送返鄉22人次,支出資金36.7382萬元。【完成率100%】
4.特殊兒童納入保障率100%。截止12月底,全區保障孤兒2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6人,累計保障孤兒318人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75人次,累計支出保障68.3773萬元。【完成率111%】
5.城鄉低保標準均高于上年。全區執行統一的城鄉低保標準,2020年城鄉平均低保月標準600元、405元;20xx年城鄉低保月標準620元、430元,分別達到上年標準的103%、106%!就瓿陕104%】
6.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不低于上年。全區執行統一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2020年城鄉平均基本生活供養月標準793元、650元,20xx年城鄉基本生活供養月標準806元和650元,分別達到上年標準的101%、100%。高于城市特困800元、農村特困540元全省月標準低限。【完成率100%】
7.均建立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我區設立有區級核對機構,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配備工作人員!就瓿陕100%】
8.特殊兒童認定準確率100%。20xx年全市認定符合條件的孤兒2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6人,認定對象退出均為死亡、到齡等自然因素,無認定不準確問題!就瓿陕100%】
9.按要求及時撥付中省補助資金。我區于20xx年1月14日、20xx年4月2日、20xx年6月22日收到中省補助資金,均在收到資金后嚴格按月進行撥付!就瓿陕100%】
10.按月按時發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和孤兒基本生活費。我區低保和支出型臨時救助,每月5日前完成本地系統數據整理推送至省天府救助通系統,之后通過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在每月10日左前后發放資金,急難型(含過渡型)臨時救助金通過鄉鎮級備用金在48小時內發放到位;從發現、受理到發放臨時救助金不得超過2個工作日,用鄉鎮備用金支付;城鄉特困人員供養金每月5日前完成省天府救助通系統數據核對,通過省天府救助通向一卡通推送數據并在每月10日左右完成資金發放,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費每月10日前在宜賓市陽光審批平臺審核通過后,由陽光審批平臺推送一卡通并在15日左右完成資金發放;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每月通過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按時發放!就瓿陕100%】
11.受助人員救助情況當日錄入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率達標。全區全面應用金民工程--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20xx年全區累計救助48人次,系統錄入率100%,當日錄入率達97%!就瓿陕98%】
12.低保資金社會化發放率100%。全區低保資金,全部按月通經省天府救助通推送一卡通資金發放系統,通過社會保障卡社會化發放!就瓿陕100%】
13.困難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20xx年,全區低保累計月人均補助523元、380元;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點對象按人納入低保保障;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較上年有所提升,城鄉特困人員按月區分自理能力給予500元、300元、100元的照料護理費;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月保障金額區分集中散居分別達到1400元、900元;20xx年全區困難群眾救助資金支出較2020年增長9.9%,困難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完成率100%】
14.查明身份滯留流浪乞討人員100%及時送返。20xx年全區救助流浪乞討人員中通過護送返鄉22人次,做到了應送盡送!就瓿陕100%】
15.救助管理機構為符合條件對象提供臨時救助服務率100%。20xx年自愿前來救助站求助對象符合條件的全部給予救助,提供臨時救助服務率100%!就瓿陕100%】
16.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20xx年,我局嚴格執行上級文件精神:《宜賓市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宜保組〔20xx〕1號),針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和關愛幫扶,提出8方面33條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舉措;印發《關于做好長期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安置工作的通知》(宜民政〔20xx〕24號)、《宜關于做好納入低保重點優撫對象分類施保工作的通知》(宜民政〔20xx〕227號),全市建立滯留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安置機制、提升低保重點對象保障水平;執行《關于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的通知》(宜民政〔2020〕38號),有效保障特困人員基本生活,確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落實到位;印發《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宜民政〔20xx〕49號),拓展保障對象范圍,明確特殊情形認定方式,建立動態管理制度;印發《關于做好因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通知》(宜民政〔20xx〕62號),從強化思想認識、明確工作對象、規范報告事項、妥善安置照護、抓好救助幫扶、加強工作保障6個方面,明確因突發事件導致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相關工作事項!就瓿陕100%】
17.政策知曉率超指標要求。經組織對救助對象和社會公眾抽樣調查,我區社會救助政策知曉率,救助對象達到96%、社會公眾知曉率達到90%!就瓿陕90%】
18.救助對象社會滿意率較高。經組織抽樣調查,我區社會救助工作滿意度,救助對象達到92%、社會公眾達到91%!就瓿陕90%】
三、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建議
雖然我區總體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全面完成,但在實際工作中尚存在以下問題。
。ㄒ唬﹨^級投入占比較高資金壓力較大。20xx年,區級投入1311.8556萬元,占全年實際支出的21.15%,地方財政壓力較大。
(二)救助對象不精準問題未能杜絕。受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薄弱、部門數據信息共享不充分等因素影響,救助對象還存在不完全精準的問題。
。ㄈ┕ぷ鞔胧┖徒ㄗh。
一是進一步加大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讓其充分掌握熟悉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管理要求,同時強化督導檢查,防止發生資金結余問題;
二是進一步對接社會救助業務相關部門,融通更多數據信息,持續提升對象認定精準度;
三是建議上級考慮我區實際情況,加大補助資金投入力度。
四、結果應用建議
建議上級分配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時,適度降低對象人數占比,加大工作績效、財政努力程度和財政困難程度因素占比。
五、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我局積極配合同級審計部門開展相關審計比對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全面進行了整改。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5
按照《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xx年度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評價的通知》(川民發〔20xx〕151號)要求,我局會同財政局對照工作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對我市困難群眾救助工作進行了嚴格認真自查,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滿分27分,自評27分)
。ㄒ唬┑褪杖肴丝趧討B監測機制建設情況。
一是建立機制,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眉市民發〔20xx〕47號),制定了低收入工作措施,明確低收入工作任務。
二是在全省率先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對各區縣所有操作人員進行了現場培訓,12月底前完成數據錄入。
三是組織區縣摸排低保保障標準2倍以下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低收入人口55437人,其中納入動態監測31863人,納入救助保障范圍7251人。
(二)改革完善救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牽頭部門作用,制定《眉山市貫徹落實<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進一步細化措施,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工作任務,建立了以城鄉低保、特困救助為主,與醫療、廉租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救助制度相銜接配套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對經其他各種救助措施后,仍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家庭,根據其困難需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開展針對性的綜合救助。
(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情況。
一是加強制度有效銜接。聯合財政局、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通知》(眉市民發〔20xx〕47號),通過“單人!、“脫貧不脫!薄ⅰ暗捅u退”、“收入扣減”等措施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實現低保兜底目標,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了保障范圍,家庭人均年收入穩定高于扶貧標準。
二是提高農村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我市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提高到450元/月,農村特困供養標準提高到590元/月,保障標準位居全省第二!皢稳吮!比司a助水平不低于保障標準的50%;對特別困難的低保對象,按不超過保障標準的10%提高補助水平;經各類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難的對象,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救助。
三是開展兜底保障回頭看。下發《眉山市民政局關于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工作的通知》,各區縣民政部門、扶貧部門定期開展信息比對,對已排查出的全市1722戶4133名脫貧不穩定戶、794戶1911名邊緣易致貧戶、94戶272人突發嚴重困難戶進行重點監測,建立臺賬,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
。ㄋ模├щy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實情況。
1、全面落實救助政策。
一是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四川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組織各級民政部門認真學習《規程》,熟練運用新政策。印發《眉山市民政局關于加強社會救助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的通知》,推進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工作,將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審核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道街),進一步簡化、規范工作流程。
二是全面落實特困政策。通過走訪摸排,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均有監護照料人,并簽訂了照料協議,按50元/月、80元/月、100元/月標準發放護理補貼萬元;對有集中供養意愿的,全部安排入住供養機構,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52%。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特困對象19180人,新增特困對象15人,累計支出供養金14168萬元。
三是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積極開展“先行救助”,鄉鎮(街道)根據救助對象急難情形,簡化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公示等環節,直接予以救助,并在急難情況緩解后,按程序補辦手續。推行分級審批,2000元以下的'由鄉鎮(街道)直接審批報縣民政備案,2000元以上的由縣民政局審批,對于重大生活困難或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特殊困難對象,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救助。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救助24092人次,累計支出2166萬元。
四是強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符合條件的孤兒、艾滋病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應保盡保,嚴格落實審批、退出制度,按時足額打卡發放,全年共發放資金405.27萬元。
五是鞏固深化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成果。以市政府名義與民政廳聯合舉辦四川省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暨“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啟動儀式。通過“6.19開放日”系列活動及“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鞏固提升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成效,推動形成社會廣泛參與的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新格局,今年以來街面臨時遇困及流浪乞討人員1829人次。提升救助管理機構能力,投入資金398萬元(其中爭取省級財政補助資金110萬元)對市救助管理站和仁壽縣救助管理機構進行能力提升改造。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60萬元新建眉山市救助站青神縣分站,年底完成施工建設。
2、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制定了《“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實施方案》,全市民政系統286名黨員干部全員走訪和困難家庭情況全面摸排“兩個全覆蓋”。開展“一對一”幫扶實踐活動,黨員、干部以個人身份直接聯系幫扶對象,幫扶人和幫扶對象均采取實名制,明晰責任,落實具體工作,確保幫扶對象、幫扶目標、幫扶責任落實到人。全市社會救助相關成員單位、民政系統黨員干部出動3668人次,走訪慰問困難群眾6594人,其中生活困難的黨員、老黨員1111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752人,通過走訪發現并納入救助范圍的有3466人。
二、工作保障與管理(滿分36分,自評36分)
。ㄒ唬┵Y金保障與執行。地方財政預算安排情況。20xx年市級配套646萬元,區縣配套12254萬元。資金撥付情況。我市困難群眾救助資金分配采取因素分配法,按照救助對象人數、補助標準、縣財政努力程度等因素分配救助資金,在收到救助資金文件后的30日內及時下撥到區縣。資金結余情況。我市20xx年累計支出困難群眾救助資金43392萬元,其中中央、省級資金28302萬元已全部用于困難群眾,市縣配套15090萬元兜底,各區縣專戶無資金結余。
。ǘ┠芰ㄔO。
1.信息化應用情況。我市各區縣全部使用“天府救助通”開展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的申請、審核、確認工作,并實時更新系統相關數據信息,與財務部門對接統計臺賬,確保上報、發放數據統一。困難群眾補助項目全部納入“一卡通”發放項目,每月運用信息系統生成資金發放臺賬并推送到“一卡通”發放平臺進行發放。
2.核對業務開展情況。我市已建立眉山核對分中心,區縣民政部門運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開展數據校驗工作,并定期與人社、工商、車管、住建等部門比對信息。今年以來,完成省低收入認定中心委托核查重慶籍申請對象4人的核查工作,與成都市開展異地申請核查5人次。
3.政府購買服務、基層服務能力提升情況。印發《眉山市民政局關于加強社會救助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的通知》,全面開展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工作,穩妥推進社會救助審核權下放工作。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救助事務性和服務性工作,在村(社區)配備社會救助信息員,開展主動發現主動救助工作。第三方機構復審入戶調查7919戶,新申請對象入戶調查1725戶,主動救助120戶。指導青神縣開展社會救助審核權下放工作,將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辦事處),破解縣級民政部門與鄉鎮(街道)兩級審核確認時間過長、精準識別困難對象難的問題,簡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時效,提升了服務效率。
4.協調機制發揮情況。市、(縣)區均建立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全市各區縣通過部門聯動協調解決急難個案6個。
。ㄈ╅_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印發《全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治理要點及治理臺賬。持續鞏固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成果,組織區縣開展對前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重點查看各項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到位。開展低保經辦人員近親屬違規享受低保專項整治工作,對現有農村低保對象家庭成員進行了逐一排查,同時對已備案的人員開展了一次復查或信息比對,填寫低保備案表34份。扎實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回頭看”,重點對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家庭、近一年來曾提交申請但未審批通過的家庭及動態管理中已退出的低保家庭進行逐戶排查,對排查中符合條件的人員要及時納入保障范圍。集中整治低保金管理發放不規范問題。對20xx年以來低保金發放臺賬進行梳理排查,發現發放賬戶與低保對象姓名不一致、向同一賬戶頻繁支付或大額支付等存疑信息,開展復核糾正;全面梳理農村低保資金撥付各環節運行情況,堵塞農村低保等社會救助資金發放漏洞;社會救助資金“一卡通”發放,實現閉環運行,確保數據當月生成、資金當月發放。集中化解社會救助領域信訪事項。認真梳理各類群眾信訪投訴舉報事項,聯合相關部門對尚未辦理或處置不到位的,建立了工作臺賬,依法依紀依規進行分類處置,對賬銷號,處置率達到100%,確保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四)問題整改情況。我市2020年績效評價情況中“工作效果”存在問題。今年以來,我市加強政策宣傳,市民政局舉辦專題培訓,下發了宣傳提綱,指導各地做好宣傳普及工作,并在眉山民政微信公眾號對社會救助政策進行解讀,使社會救助法規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進一步提高群眾滿意度。
三、工作效果(滿分37分,自評37分)
。ㄒ唬┚戎健N沂谐青l低保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630元/月、450元/月,城鄉特困供養標準分別為820元/月、590元/月,調整后的標準位居全省前列。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分別達到城市335元/月、農村270元/月。特困人員護理補貼標準分別為有自理能力50元/月、半失能80元/月、失能100元/月。臨時生活救助標準分為支出型救助和急難型救助,支出型救助標準按照低保保障標準的1-6倍實施一次性救助,全年累計救助不超過1萬元,對于重大生活困難或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特殊困難,臨時救助標準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根據具體情況分類分檔設定,適當提高救助額度。急難型救助標準根據救助對象困難情形,及時給予不超過1000元的臨時救助,對于因火災、交通事故等突發性意外事件造成重大生活困難的,根據具體情形分類分檔設定,一次性給予不超過10000的臨時救助金。
。ǘ┚戎轿磺闆r。救助申請便捷,我市推出系列救助便民服務,開通24小時救助服務專線,全面精簡社會救助審批流程,開通網上審批服務,縮短審批時限,加快實現“至多1次見面審批”,甚至“不見面審批”。資金撥付及時,各類救助金通過財政“一卡通”按月及時足額社會化發放。動態管理加強,
落實定期復核制度,根據低保對象人員結構和家庭經濟狀況,分季度、半年、一年對低保對象家庭經濟狀況、成員人數、進入社保、死亡等情況進行定期復核,及時辦理低保金增、減或停發手續。有效防止了“人情保”、“關系!薄ⅰ奥┍!、“錯!钡炔涣棘F象的發生,低保工作更加陽光公開、及時。
(三)政策知曉率。
一是堅持長期公示制度,由縣(區)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將低保、特困對象享受救助情況,在公示欄、政府的網站等進行長期公示,有增減變化的應及時更新信息,主動接受廣大群眾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市民政局多次召開專題培訓會,指導各地做好宣傳普及工作,并在眉山民政微信公眾號推出社會救助政策50問,使社會救助法規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各級民政部門重點對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救助進行了宣傳,社會公眾對低保政策的知曉率達到100%。
。ㄋ模┥鐣䴘M意率。我局針對低保政策的宣傳力度、執行力度、實施程序執行是否到位、基層群眾對政策及其執行結果是否滿意等,調查走訪了縣區的部分居民和救助對象,其中:走訪城鄉低保戶對象60戶(城市低保戶30戶,農村低保戶30戶);走訪群眾40戶(城市20戶,農村20戶),政策總體滿意度達100%,沒有出現違法、違規、違紀事件。
四、工作創新(滿分10分,自評10分)
(一)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立足社會救助工作基層經辦能力薄弱、困難群眾期盼值高,救助群體數量大、范圍廣的實際情況,我局積極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第三方組織參與入戶調查,對救助對象開展照料護理、送醫陪護、社會融入、心理疏導等社會救助工作。同時在村(社區)均配備社會救助信息員,開展主動發現主動救助工作。同時逐步推進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工作,指導青神縣開展社會救助審核權下放工作,將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辦事處),進一步簡化程序。
。ǘ┙⒌褪杖肴丝诒O測平臺。率先在全省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度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予以救助。截至目前,摸排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剛性支出較大等低收入人口55437人,其中納入動態監測31593人,納入救助保障范圍7012人。
(三)提升助管理機構能力。投入資金398萬元(其中爭取省級財政補助資金110萬元)對市救助管理站和仁壽縣救助管理機構進行能力提升改造。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60萬元新建眉山市救助站青神縣分站,年底完成施工建設。
五、安全管理(無扣分項)
20xx年我市未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和社會心里底線的事件,無領導批示要求查處的重大事件,無重大負面輿情事件。
20xx年眉山市全面超額完成困難群眾救助目標任務,對照《20xx年度市(州)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自評打分110分。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6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ㄒ唬┲惺∠逻_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預算和績效目標情況
20xx年,中省下達我市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14013萬元,同步下達我市績效目標。收到中省補助資金文件后,我市在30日內將資金分解下達至各區,并同步下達績效目標。
。ǘ┦袃荣Y金安排、分解下達預算和績效目標情況
20xx年,市級財政安排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375.5萬元,按照《財政部民政部住建部中國殘聯關于修改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等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社〔20xx〕114號)、《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印發困難群眾救助等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川財社〔20xx〕42號)等文件要求,采取因素法分配。因素分配主要考慮保障對象人數(85%)、自身努力程度(5%)、資金使用績效(5%)、管理工作績效(5%)、財政困難程度(修正因素)等因素。我市在資金分解時同步下達績效目標,要求各地對照做好績效管理,確?冃繕藢崿F。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ㄒ唬┵Y金投入情況分析
1.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分析
20xx年,我市安排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14388.5萬元,支出114388.5萬元,執行率100%。其中:中央補助資金104508萬元,支出104508萬元,執行率100%。
2.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加強資金分配和使用管理,強化績效跟蹤,自覺接受紀檢、審計部門的監督,切實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嚴格資金分配管理。補助資金分配管理著力體現“尊重客觀需求、強化主觀努力、績效結果掛鉤、動態調整平衡”的基本原則,對保障任務重、困難程度大、努力程度高、管理績效好的市縣給予傾斜。堅持資金分配的客觀性,嚴格履行資金管理決策程序。
二是嚴格資金發放管理。將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部分急難型臨時救助金除外)納入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平臺發放,通過陽光審批、陽光發放、陽光監管,形成全過程全鏈條資金監督體系,釋放做實基層監督的綜合效能。
。ǘ┛傮w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20xx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決策部署,按照民政部“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求,以“構建社會救助制度圖譜、推動政策落實”民政大事為牽引,全面落實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保障政策,兜實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0.42萬人,其中:城市4.67萬人、農村35.75萬人,實現應保盡保;臨時救助人次數為1.4萬人次,實現應救盡救;實施流浪乞討救助0.3萬人次,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全部得到救助,實現年度指標值;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生活困難家庭中的和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范圍率≥100%,實現年度指標值;通過“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動態管理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信息,納入監測范圍率≥98%,實現年度指標值。
。2)質量指標。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均較上年增長15元/月;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低限均較上年增長20元/月。臨時救助平均水平達到1153元/人次,高于上年;建立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縣(市、區)比例100%;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實事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準確率不低于上年。
(3)時效指標。我市嚴格按照預算管理和直達資金管理要求,在收到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下達(含提前下達)文件后15日內制定分配方案并報財政部備案,30日內按財政部備案審核意見下達預算。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和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費按時發放率100%;受助人員救助情況當日錄入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率100%。
。4)成本指標。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急難臨時救助金除外)全部通過財政“一卡通”發放平臺直發對象社會保障卡,實現社會化發放。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社會效益指標。
一是隨著救助工作的不斷完善及救助標準的穩步提高,困難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二是幫助0.08萬人次查明身份滯留流浪乞討人員及時返鄉。
三是對自愿前來救助站或由公安等部門護送至救助站的'傳銷解救人員、打拐解救人員、家暴受害者等均提供臨時救助服務。
(2)可持續影響指標。全市困難群眾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有力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是構建達州社會救助制度圖譜,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高點起步。以中共達州市委辦公室、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提升社會救助綜合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著力構建分層分類、城鄉統籌、兜底保障作用有效發揮的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
二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基本生活保障底線更加厚實。堅持摘帽不摘責任,出臺《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2年工作方案》等政策,壓緊壓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政治責任,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
三是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救助機制,動態監測預警體系初見成效。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提高數據采集質量,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建成市級低收入人口資源庫和動態監測預警平臺。
3.滿意度指標。除有效運用傳統的宣傳方式外,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官方網站“社會救助”專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型社交互動媒體的作用,擴大社會救助政策宣傳的影響面,有效提高救助對象、基層工作人員、社會公眾對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政策知曉率,完成年度績效目標。
三、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我市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績效目標明確,管理制度健全,資金到位及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較好保障,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未偏離績效目標。現將按規定公開績效自評結果,并把績效自評結果作為分配資金、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據。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7
為確保困難群眾安全過冬,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元旦、春節,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我辦事處把它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多措并舉,切實解決好當前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F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充分認識解決困難群眾生活的重要意義
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我們始終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起,并把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問題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來抓,切實抓好抓實,抓出實效。根據工作實際,召開了班子擴大會,集體研究、討論,合理安排,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為困難群眾解決最實際問題,讓困難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救濟,真心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實行領導責任制,要求各社區書記負總責、親自抓,辦事處班子成員分片分項包干,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并積極協調、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切實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工作。
二、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做好排查摸底工作
辦事處及社區領導干部起模范帶頭作用對困難群眾進行走訪慰問。另外,為確保每一個困難群眾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幫扶和救助,各社區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民政、紅十字、計生等各口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查清困難家庭的原因,認真開展了對口幫扶。
深入社區,逐門逐戶,摸清轄內困難群眾的生活情況,為救助工作提供可靠依據。各社區人員早來晚走,加班加點,深入細致的進行排查,做到不漏戶不漏人,對困難群眾尤其是特困群眾的登記造冊,建立了民情臺賬,施行動態管理,切實掌握了解困難群眾的'底數。日前我辦事處低保戶人、殘疾人、孤寡老人xx人。
三、積極探索、創新機制,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
通過入戶調查,解決好當前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除了要靠政府、社會的幫助,更根本的是要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來源問題。為此,我處為了使轄區內下崗、失業及大中專畢業生充分就業,實施了服務“四化”。
一是制度化。四個社區分別建立了人才勞動服務保障工作站,制定了社保工作職責、業務流程,完善了管理制度。
二是網絡化。充分利用網絡設施,建立了信息系統,設立了資料臺帳,對失業原因、家庭狀況、思想動態、技能特長、擇業要求等逐一進行登記,準確掌握下崗失業等人員的基本情況,及時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用工信息。
三是優扶化。積極與各培訓基地協調,為各類人員提供參加各種減免或免費技術培訓機會,增強其就業能力。積極完善和落實促進再就業的扶持政策,鼓勵服務型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
四是社會化。建立宣傳欄,定期更換政策宣傳內容。并通過板報、櫥窗、發傳單等形式,向廣大轄區居民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還向失業人員答疑解惑,為實現再就業提供智力支持。
整合社會力量,對困難家庭進行幫扶。建立了社會扶助平臺。
一是開展愛心救助,如家住××社區++夫婦一個弱智一個殘疾,還有一個智障的孩子,無生活來源。了解這一情況后,辦事處及時給他們送去了五床棉被、一桶油、一袋面、四雙鞋、三套衣服,讓他們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讓黨的陽光溫暖每一個家庭,撒滿社會每一個角落。
二是廣泛發動單位個人捐助,動員轄區單位捐款捐物,開展面向困難戶、殘疾人、孤寡老人的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通過“博愛超市”、愛心基金等途徑進行幫貧濟困。
三是積極爭取上級部門資助,爭取民政、殘聯等部門專項資金,對不同類別人員進行資助。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困難群眾只有最低生活保障金補助。但他們的難處不僅一項,有的最需看病,有的最缺學費,有的急需住房,有的無錢取暖,碰到這些坎兒,他們便將原來用于溫飽的錢拿去“救急”,造成解決“溫飽”仍難以實現。建議相關部門陸續出臺更有效地解決困難群眾的醫療、住房、子女入學、取暖等專項救助措施,更完善原有的城鄉低保政策。
2、零就業家庭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希望廣泛開展各類中、高等免費技能培訓,提高零就業家庭及下崗失業人員的擇業范圍。繼續開發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制定援助、幫扶政策,確保困難家庭和零就業家庭實現一人就業,鼓勵民營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8
經全面核查目前xx鄉享受低保人數為135戶209人,其中20xx年低保兜底脫貧一批人數為16戶37人,其余119戶均為20xx年之前辦理。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從20xx年截至目前共辦理3戶,合計發放救助資金3000元。
一、xx鄉低保工作開展情況
20xx年低保兜底16戶37人,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鄉嚴格按照《xxx縣民政局關于印發《xxx縣“雙線合一”低保兜底脫貧工作方案》的通知》從20xx年9月26日起全面開展工作。具體工作開展如下:
1、20xx年9月26日起由各村村委會對各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初步調查并宣講相關政策。
2、從20xx年10月7日起陸續有申請人以家庭為單位由戶主提供家庭共同生活成員身份證、戶口簿、殘疾證等相關資料到鄉政府領取并填寫低保申請書、家庭成員信息表、低保申請承諾書等相關資料。
3、經我鄉低保兜底工作小組初步審核后由鄉、村2級組織人員進行入戶調查,核查申請人家庭經濟收入和家庭基本情況是否屬實。對符合低保申請條件的家庭由村委會進行民主評議。
4、經我鄉人民政府審核后對符合條件的16戶家庭于20xx年10月19日起公示7天,公示無異議后上報縣民政局審批。
xx鄉低保兜底工作在20xx年11月23日前全面完成,工作期間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和低保申請家庭并無親屬關系,2次為期14天公示期也并未有村民反映情況。今年3月我鄉對20xx年以前申請的119戶低保戶進行了初步核查,發現有些現有低保人員已不符合享受低保待遇。針對這種情況我鄉將根據相關政策法規制定詳細工作方案進行低保清理,對不符合的人員及時清退,對符合條件的家庭或個人及時納入低保。
二、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xxx縣民政局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遵循“托底線”的基本原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定位于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20xx年至今xx鄉共為3戶困難家庭辦理了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3戶困難家庭經鄉、村2級工作人員核實,鄉黨委政府研究后同意辦理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并及時發放救助資金每戶1000元。
三、今后工作重點
xx鄉由于地理位置人口分散,很多群眾對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理解不到位甚至有的'村民對政策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導致極少數人對鄉政府的工作出現了誤解。面對這種情況我鄉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加大對鄉、村2級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增強工作效率;加強相關政策法規宣傳力度,對符合享受國家政策待遇的群眾及時受理;規范我鄉村務公開工作,做到公開透明人人監督。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9
為了認真做好社會保障服務工作,促進民政事業的發展,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按照《關于上報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自查報告的通知》的要求,街道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鄉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特困供養等方面,結合街道實際,積極組織全面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困難群眾基本保障工作情況
(一)城市低保工作有序開展,為確保我街道低保工作規范操作、陽光運行,街道嚴格按照國務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和xxx區實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辦法,嚴格執行兩審、三公示制度,全面實行透明管理,陽光辦理。并將監督電話電話向社會公布,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截止20xx年6月底我街道現有7個社區,3個村,低保戶2069戶,保障人數5656人,(其中:全額保障人員74戶,保障人數123人、差額保障人員1995戶,保障人數5533人、
城鄉醫療救助穩步推進為認真做好城鄉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工作,街道根據市區有關文件規定,建立和完善操作規程,規范救助行為;堅持本人申請、民主評議、張榜公布、街道審核、民政局審批的程序;搞好跟蹤調查,做好信息反饋,真正使這項工作落到實處,讓困難群眾受益,截至目前實施院前院中救助11人,16500元,大病醫療救助20人,24600元。
。ㄈ┱J真嚴格開展臨時救助工作,按照本人申請與平時工作相結合,對因病、因災等情況造成的臨時困難家庭,經入戶調查、街道集體審批給予臨時救助,截止目前臨時救助8人,4000元,使重大疾病患者,臨時困難人員得到了經濟上的緩解,減輕了家庭負擔,較好地解決了群眾看病難就醫難生活難的問題。
。ㄋ模┏鞘刑乩藛T供養工作扎實,我街道共有特困供養人員12人,散居12人,我們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全面落實供養標準,每人每月586元,按月足額發放。為了使特困供養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將特困供養老人列為重點對象,提供相關的照料和服務,在重大節日社區、街道對他們進行慰問,使特困供養人員生活幸福安康。
二、存在的問題
1、由于低保實行動態管理,在勞動力流動性非常強的背景下,對個別低保對象的家庭詳細情況了解的還不夠完整,家庭隱性收入難以完全核實,保障對象難以界定,造成保障對象的錯報、漏報情況。
2、對居民宣傳政策的力度還不夠,少數居民對“低保”概念理解不夠。
3、城市低保業務實行動態管理,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負責業務辦理的社區、街道工作量大,任務繁重,繁重的工作下各別從業人員存在以干代學的情況,業務知識不夠熟練、自身素質有待提升,人員配備有待加強。
三、下一步打算
1、著眼于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加強對低保政策法規的`學習研究,吃透精神,把握實質,堅持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力求實效。切實把上級部門工作要求與社區實際相結合,努力把創先創新創優的時代精神融入到低保日常工作之中,力爭低保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2、建立困難群眾聯系制度。認真接待每位困難群眾的來信來訪,詳細了解他們的困難狀況、愿望要求等,耐心細致解釋,使困難群眾得到經濟救助和精神慰藉,增強生活的信心。同時,要盡心盡力協調,盡快落實解決。要經常不定期地深入走訪、回訪,努力建立困難救助長效機制,不斷探索扶貧不返貧,幫困不受困的工作措施,要既善于為弱勢群體解燃眉之急,又要善于協調為他們構筑持久保障。
3、健全公示制度。要充分發揮我街道宣傳欄、黑板報、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作用,賦予公眾知情權,把各項惠民好政策及關系到群眾利益的事情公諸于眾,增加辦事透明度,著力打造陽光民政,在群眾中樹立起民政部門的良好形象。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 10
困難群眾溫暖過冬、日常生活有保障是一件民生大事,為進一步了解市困難群眾家庭基本情況,摸清和掌握困難群眾家庭是否還有缺糧、缺御寒物資、缺生活必用物品等情況。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國家統計局調查隊在市抽取了65戶農村困難群眾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市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和生活保障基本情況
(一)困難群眾家庭收入來源較為單一
從問卷得到的數據來看,65戶困難群眾共有142名家庭成員,其中有收入的人數為124人,占比87.3%,家庭成員中有固定收入的人員比例較高,但從收入來源來看:
一是國家發放的各類補貼,如五保金、特困人員救助金等;
二是政府購買或自行購買的養老保險,如征地拆遷后由政府購買的養老保險,以及農村居民自行購買的新農保;
三是公益性崗位、打零工等獲得的工資性收入。其中,政府補貼、養老保險等轉移性收入為農村困難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由于身體狀況、專業技能等限制,農村困難群眾獲得的工資性收入水平較低,集中在1000-2000元/月的區間。
。ǘ┤鄙賱趧恿κ抢щy群眾收入低的主要原因
農村困難群眾中,大部分存在家庭成員因病、因殘或年老體弱多病等情況,有24戶受訪戶表示家庭缺少青壯年勞動力,12戶受訪戶認為目前就業難度太大,想要通過務工的方式增加家庭收入,也因殘疾、體弱等原因無法找到工作,家庭缺少勞動力,只能依靠政府發放的救助金維持日常生活。
。ㄈ┽t療支出是困難群眾最大的負擔
從訪問情況來看,有很大一部分困難群眾表示致貧原因是重大疾病,在65戶受訪群眾中,有29戶表示家庭主要困難是醫療負擔沉重。調查數據顯示,市農村困難群眾醫療報銷比例在90%以上的有38戶,平均報銷比例為87.1%,醫療報銷比例較高。受訪群眾表示,住院費用雖然能夠靠醫保報銷絕大部分,但重大疾病、慢性病等主要依靠日常吃藥和生活保養,大部分藥品并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藥費支出擠占了生活消費支出的空間,如減少豬肉消費和減少使用產生電費的取暖設備。豬肉價格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對于收入來源有限的農村困難群眾來說,仍然造成較大的生活負擔,平均每周吃肉頻率在2次以下的占53.8%,認為價格上漲對生活影響較大或很大的群眾占38.3%。
。ㄋ模├щy群眾家庭吃飽穿暖基本得到保障
調查數據顯示,所有農村困難群眾家中米面油、御寒衣被等過冬物資都是夠用的,基本的日常生活和溫暖過冬能夠得到保障。95.3%的受訪群眾表示家中的室溫不足18度,冬天使用最多的取暖設備是小型的烤火爐,在39戶自行供暖的受訪戶中,有34戶使用的能源為電,偶爾會使用柴草、秸稈等取暖,使用空調的'受訪戶極少,原因是使用空調耗電量較大,供暖成本高。而在冬天沒有取暖設備的26戶受訪群眾中,有13戶表示供暖成本過高,舍不得花錢購買耗電量較大的空調,也舍不得花電費。
二、受訪家庭亟需的幫助及對政府的訴求
一是幫助減少生活壓力。受訪戶最需要的是幫助提供過冬物資,占比50.7%;其次是希望提供取暖補貼,占比38.4%;幫助照顧老弱病殘幼的需求占比29.2%;提供集中供暖服務占比16.9%。從受訪家庭亟需的幫助能看出,困難群眾最需要的是能夠直接幫助減少生活壓力的幫助手段。
二是控制物價水平。豬肉、蔬菜等日常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導致生活負擔越來越大,生活水平急劇下滑,受訪家庭迫切希望政府能夠盡快將物價調控好,使豬肉、牛肉等農產品價格恢復往期水平,降低日常生活支出壓力。
三是增加工資收入。五保戶補貼為500元/月,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為100元/月,維持生活較為困難,尤其是困難家庭多數有額外的醫療費用支出,希望政府能夠增加公益性崗位、提供就業幫扶等政策,增加每個月的工資收入,減少生活壓力。
四是出臺惠民政策。農村困難家庭多為因病致貧,每月吃藥的花費過大,醫藥費報銷的項目少、報銷門檻太高、報銷比例較低,導致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希望政府出臺醫療方面的惠民政策,增加報銷項目、降低報銷門檻、提高報銷比例,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困難。
三、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和日常生活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政策兜底。通過調高城鄉低保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積極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提供公益性崗位等增加困難群眾可支配收入,適當提供實物方面的幫助,減少困難群眾生活支出上的壓力。
(二)穩定物價水平。
一是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及時了解市場動態,防止因農產品市場價格變動誘發其它產品價格上漲。
二是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
三是及時采取臨時性干預措施,保持市場物價穩定。
。ㄈ┥罨⻊毡U。加強敬老院、福利院、養老院、救助管理站及站外托養機構的管理,強化集中供養服務,使更多喪失勞動力、年老體弱的困難群眾享受集中照料服務,保證困難群眾不受凍、不挨餓,確保他們安全、溫暖過冬。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01-01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01-01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精選13篇)12-20
醫療救助績效評價報告范文通用04-14
困難群眾幫扶救助方案04-07
醫療救助績效評價報告(通用12篇)07-19
社會救助績效評價報告(通用15篇)08-11
困難群眾救助申請書05-14
醫療救助績效評價報告范文(通用6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