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考察報告

時間:2023-03-27 16:40:05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業考察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考察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業考察報告

  這次赴甘肅考察,由于總站領導重視,目標明確,接待單位安排周到,不但順利完成了考察任務,而且學到了甘肅旱作節水的新技術,借鑒甘肅的經驗,將會促進寧夏農業節水技術的發展。現就考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考察區域的基本情況

  我們所考察的慶陽市與我區的固原市彭陽縣、吳忠市同心縣相鄰,同屬西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甘肅隴東黃土高原的主要組成部分,區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885-20xx米,高差1197米,全市轄7縣1區,141個鄉,總人口256.69萬,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682.68萬畝,占土地面積的24.2%。有效灌溉面積58.19萬畝,占耕地面積8.5%。慶陽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大陸性氣候特征明顯,屬典型的旱作雨養農作區,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年平均氣溫7-10℃,日照時數2250-2600小時,≥10℃的有效積溫2600-3200℃,無霜期140-185天,太陽輻射年總量123.5-145.6千卡/cm2。年降水量480-660mm,具有季節分配不均,降水強度大,年際變化大等特點,降雨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常常出現春旱連伏旱的持續干旱。糧食作物以冬小麥為主,其次為胡麻、油菜、玉米、馬鈴薯、豆類、谷子、蕎麥等。近年來慶陽市農業發展很快,實施“三大產業”的四個百萬畝工程,使糧食總產達99.25萬噸。縣域經濟特色明顯,如正寧縣的“南果北煙(烤煙)”已成規模,農村面貌一新,董志塬樹木成蔭,果樹連片,塬邊層層梯田,麥浪滾滾,早勝紅牛養殖園處處再現,村村道路暢通,紅磚紅瓦康居隱落林中,一派大好風光,勝于我區彭陽。

  張掖市地處甘肅河西走廊中段,位于東經97°20′—,東西長465km,北偉37°28′-39°57′,南北寬148km,南北依山,東西狹長,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接金昌,西連酒泉,南與青海接壤,北鄰內蒙古自治區,全市轄5縣1區,總人口126萬,其中農業人口100萬。年平均氣溫7.6℃,年降水量89- 283mm,蒸發量1700mm,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全市總面積4.2萬km2,現有耕地390萬畝,森林576.8萬畝,草原3257萬畝。農業同寧夏引黃灌溉一樣同屬“綠洲農業”,地勢平坦、光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依賴祁連山的融雪而灌溉,域內有黑河等大小河流26條,天然徑流量達24.75億米3,水資源量達26.5億米3,灌溉面積378.6萬畝,內農田灌溉面積317.7萬畝。近年來由于給黑河下游額濟納旗居延海調水、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為此,張掖市致力于節水型社會建設,通過灌溉節水改造與配套、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控、經濟社會發展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生態建設和水資源保護等措施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向黑河下游的分水目標。初步建成了草畜、果菜、制種、輕工原料四大主導產業,農業生產發展處于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總土地面積19.12萬km2,轄六縣一區,總人口110萬,其中農業人口52萬。耕地223萬畝,海拔1000-1500米,為中溫帶干旱氣候,全年均溫7.3-9.5℃。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年日照時數達3000小時以上,≥10°的積溫3100℃,無霜期127-138天,年降水量不足40mm,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60%-70%,蒸發強烈,極度干旱,冬春季多大風,多形成沙塵暴。農業為沙漠綠洲農業,依賴祁連山的雪水灌溉,境內有17條河流,年徑流量達23.9億米3,近年來狠抓棉花、玉米制種、蔬菜瓜果三大產業,農業發展很快,農民人均收入高達4200元,財政收入突破25億。

  榆中縣地處隴中黃土高原丘陵區,屬半干旱易旱區,年平均降雨量為300-430mm,以旱作農業為主,近年來圍繞蘭州市場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實現了農民增收。

  二、甘肅旱作節水技術經驗

  經考察了解,甘肅的節水技術可歸納為“蓄、截、節”,即隴東、隴中、隴西地區以蓄水保墑、集雨微灌技術為主,隴南地區以截流蓄水灌溉技術為主,河西走廊綠洲灌溉農業區以節水工程、節水管理、農藝節水體系建設為主。

  (一)雨養農業的節水技術

  1、集雨高效農業技術

  甘肅集雨高效農業技術的內涵主要是依托現代農業工程技術解決農田充分蓄存當地自然降雨(梯田、條田)和徑流(自然或人工),并靠現代節水灌溉技術把貯水用在作物需水關鍵期和嚴重干旱時段。在此基礎上靠作物與品種選擇、土壤培肥與施肥、覆蓋技術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終達到高效發展旱地農業的目的,其形式為“121”雨水集流工程,即每戶建一個100m2左右的雨水集流場,打兩眼水窖,發展一畝左右的庭院經濟。隴東旱塬雨季6月下旬開始,9月下旬結束,雨季持續100天,降水352.4mm,占全年降水的61.4%,大于25mm的暴雨日5-8天,降水量占雨季水量的37.5%,雨勢猛,不易被作物和土壤吸收,多以地表徑流損失,這是集水最有效的水分來源。以自然集水面或人工硬化集水面,集水率按40%或65%計,雨季200m2集水面可集水30-50m3,相當于45mm-76mm,這部分水資源在農作物需水關鍵期補償灌溉,可顯著提高作物產量。據甘肅省土肥站的技術人員介紹,春小麥在拔節、孕穗期分次補水45mm,地膜玉米在大喇叭口期一次補水60mm,分別較不補水的增產70.2%和32.4%。

  2、覆蓋集水抑蒸保墑技術

  甘肅在玉米上推廣的覆蓋集水抑蒸保墑技術主要有覆膜寬窄行栽培、全膜覆蓋雙垅面集雨溝播、雙垅溝栽培、覆膜撮苗種植、覆膜溝播,在小麥上應用的有覆膜穴播、膜側種植、周年覆蓋栽培技術,還包括馬鈴薯、蔬菜高垅覆膜栽培技術等。通過地膜覆蓋有效的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損耗,使土壤較長時間保持較高的水分含量,提高了土壤溫度,促進了土壤微生物活動,加速了有機物礦化分解,使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增加。加之又是垅作覆蓋,使水分疊加,無效降水變為有效降水。從而使旱作農田的水肥氣熱狀況明顯改善,作物生長健壯,生育加快,產量大幅度增加。地膜覆蓋玉米增加土壤水分48mm,增產達95-100%,水分利用率高達2.5kg/mm.畝。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在甘肅推廣面積較大,僅慶陽市XX年就達153.3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94.2萬畝,占全市糧食作物面積的17.4%。

  3、耕作保墑技術

  甘肅在旱農區推行了“三墑”整地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壓砂栽培技術及“早、深、壓、耖”耕作技術。“早、深、壓、耖”耕作技術的具體內容是:早——麥茬地及早耕翻,秋茬地隨收隨翻,越早越好,使休閑地喝上天上水,保著地中墑,并使土壤進一步熟化。深——伏翻秋翻深度力爭達27cm以上。壓——當土壤表層含水量在12%以下時,先鎮壓,后播種,以提墑保全苗。封凍前對越冬作物及休閑地鎮壓,壓實表土,彌合裂縫減少空氣對流和水分蒸發。耖——開春后對休閑地頂凌耖耱,打破表層干夾,耱碎土塊,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雨后,地表泛白,對休閑地及田間作物結合除草,再抄耱、松土,同樣具有明顯的蓄水保墑作用。

  4、立體種植及化學抗旱技術

  在雨養農作區考察時看到糧與菜、糧與油(玉米套種胡麻)間作套種類型甚多,使充沛的光熱,多樣的作物、有限的降水、寶貴的灌水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取得了效益互補,趨利避弊的效果。化學抗旱技術應用在甘肅旱地作物上也較普遍,主要推廣旱地龍等抗旱保水劑及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

  5、以肥調水技術

  甘肅旱農區通過增施有機肥、秸桿覆蓋還田、根茬還田、種植綠肥及增施化肥,實施有機無機相結合培肥了地力。并大力推廣平衡施肥,慶陽市XX年就推廣平衡施肥750萬畝,大大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寧縣農技中心還探索出了冬小麥氮肥后移施肥技術,值得我區借鑒。

  6、積極推廣抗旱節水作物新品種

  經介紹,寧麥1號、6號、蘭天10號、東風1號等冬小麥新品種比西峰22增產10-20%,抗旱性能好,濕面筋含量達30%,蛋白質含量達14%,畝產300kg,可引入彭陽等地試種。

  (二)河西灌區的節水農業技術

  1、節水種植技術

  在注重市場與效益的原則下,選擇設計了優質、高效、節水的種植制度和作物結構。減少高產、低效、耗水作物,增加耐旱、節水、優質、高效作物的種植。張掖市實施了“三禁”、“三壓”、“三擴”政策,即禁止開荒、禁止移民和禁種高耗水作物;壓縮耕地面積,擴大林草面積,壓縮糧食作物面積,擴大經濟作物面積,壓縮高耗水作物面積,擴大低耗水作物面積。在糧食作物中壓縮水稻面積8.4萬畝,帶田面積23萬畝,擴大玉米制種面積達54萬畝,并建蔬菜基地26萬畝,輕工原料基地54萬畝,形成了種子加工、果蔬菜產品加工和輕工原料加工三大龍頭企業群體。

  2、耕作改制技術

  根據不同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和原有耕地基礎,設計了節水農業所要求的耕層厚度和有效土層厚度。通過逐年加厚而達到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滲深度,提高蓄水能力,減少流失和蒸發,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擴大根系的吸水吸肥范圍,增加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打下高產栽培的基礎。耕作形式有免耕(翻)深松(每三年進行一次)、淺翻深松(深度20cm)和深耕(翻)(深度25cm以上,隔年進行)。實行深松與免耕相結合、深耕與秸桿還田相結合,達到了改良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肥力的雙重目標。

  3、耕作與覆蓋保墑技術

  通過地表耕作與地面覆蓋的途徑,降低土壤的毛細管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減少地面蒸發,保持土壤水分,節約灌溉用水,技術內容分為耕作保墑與覆蓋保墑。

  ①耕作保墑的主要措施

  在夏秋作物收獲后進行適墑早耕或迎墑早耕,秋耕秋耙,旋耕或淺耕滅草,最大限度的接納保存夏秋雨水。另外還有早春耙耱,雨后或灌溉后植物株(行)間中耕與摟劃,起到保墑作用。

  ②覆蓋保墑包括秸桿覆蓋和地膜覆蓋

  秸桿覆蓋:作物灌頭水前,利用麥草(衣)覆蓋于稀植作物如玉米、瓜菜等的耥上,畝覆蓋量250-300kg,前期有保墑抗旱作用,秋后翻壓還田有培肥地力的顯著效果。

  地膜覆蓋:有增溫、減少地表水分蒸發,促進早熟的作用。目前覆蓋的方式一是一季作物全生育期覆蓋。二是結合免耕進行一年覆膜使用兩年。酒泉市已有窄膜覆蓋向寬膜或全覆蓋的方式發展,覆蓋作物由稀植作物向密植作物拓展。張掖、酒泉市玉米、蔬菜、棉花基本上全面采用了高壟地膜覆蓋技術

  4、節水栽培技術

  一是選擇適

  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抗旱節水優質高效品種,一般選擇具有矮桿、株型緊湊、葉面窄、根系發達等抗旱生物學特性的品種。二是實行精量播種,合理密植,有效控制作物的群體結構,減少作物的無效蒸騰。春小麥一般畝有效穗數控制在45-50萬株,玉米宜保苗4000-4500株。三是積極推廣平衡施肥技術,提高地力和化肥的利用率,增強土壤的保水性和作物的抗旱能力。

  5、土地整理技術

  根據田面的高差、地面坡度、土壤和作物種植情況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機耕作業的要求進行土地整理設計,以增加入滲,減少流失和地面蒸發,提高灌溉質量,縮短灌水時間,降低灌溉定額,提高灌水效率為目標。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田塊規劃與土地平整兩部分。要求田塊大小以0.5畝為宜,最大不超過1畝。長寬比以2:1為宜,地面坡降控制在1/XX。

  6、節水灌溉技術

  該技術是農業節水、工程節水和管理節水的結合點,根據不同氣候、土壤等條件,針對某一特定的灌溉方式,制定作物全生育期(包括提前補墑灌溉和水田泡田整地)的灌水日期、灌水次數、灌水周期(間隔)、灌水定額和灌溉定額。如在灌漠土、潮化土壤種小麥全生期灌水不超過4水,灌水總量控制在220 m3左右,其中苗期50m3,拔節期60m3,孕穗灌漿期60m3,乳熟期50m3。質地較粗的沙化土壤種植玉米全生育期灌水6次,總量控制在350m3為宜。張掖市還研究了虧缺灌溉、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術,比常規灌溉節水33%。

  7、抗旱保水劑應用技術

  選用吸水性較強的高分子化學抗旱保水劑,通過土壤施入、拌種、包衣等方法,減少水分損失。

  三、值得引進的幾項旱作節水農業技術

  經考察,我們覺得以下6項技術可引入我區進行試驗示范。

  1、旱地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面集雨溝播技術

  此項技術是甘肅榆中縣農技推廣中心研究成功的一項集雨抑蒸技術。它的優點是通過大小雙壟覆蓋地膜充分接納雨水,特別是春季5mm左右的微小降雨,匯集進入播種溝,使其就地滲入,蓄于土壤之中,減少水土流失,蓄住了天上水,最大限度減少了土壤水分無效蒸發,同時又保住了地下水,還較大幅度的提高了地溫。與常規半膜壟作栽培比較,地膜投入增加1.5kg,但畝增產玉米120-150kg,增幅24-30%,降水利用率提高18-25%,同時可使玉米提前成熟10-15天,使玉米種植區域增高100米。

  2、地膜玉米撮苗種植技術

  此種種植方式是行距一米,撮距60-70cm,每撮種3-4株,畝留3300株~4000株,一般畝產可達577.4kg。

  3、一膜兩季玉米種植技術

  該項技術的主要作用在于節本增效,一次覆膜種植兩季玉米,是一項群眾樂于接受、易于推廣的新技術。

  4、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

  酒泉創立的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的特點,一是用有機生態固體肥料取代傳統的營養液。二是操作方便,管理簡單。三是材料來源廣泛,運輸成本低。他們選擇玉米、向日葵、麥秸、菇渣、木屑做基質,發酵后再加入一定的爐渣,可就地取材。四是對環境無污染,產品質量可靠。五是建棚不受耕地條件的影響,可節約耕地。六是增產顯著,種植黃瓜比常規栽培增產74.9%,比營養液無土栽培增產61.2%,一座溫棚可收入2萬元。

  5、洋蔥育苗覆膜栽培技術

  該項技術采用育苗移栽加黑色除草膜,易全苗,雜草少,節水,上市早,產量高。克服了直播保苗難、用種量大、費水、產量低的弱點。

  6、立體種植技術

  張掖、酒泉兩市,立體種植模式甚多。地膜洋芋套種玉米、大蒜套種玉米、孜然套種玉米等均表現產量高,效益好。

  這次赴甘肅慶陽、榆中雨養農業區和河西走廊綠洲農業區考察受益匪淺,我們計劃一是向農技總站及各縣農技人員傳達學習考察情況,二是在全面學習甘肅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的同時,把值得引進的幾項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分別在xx年、xx年度布點試驗示范,以豐富我區的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內容。

【農業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日韓農業考察報告08-18

日韓農業考察報告范文11-09

沭陽縣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的考察報告08-25

招商考察報告_考察報告08-28

縣農業局局長-考察學習“龍大集團”的啟迪_考察報告08-29

南方教育考察報告 考察報告02-17

加拿大農業職業教育與遠程教育考察報告范文11-08

學校考察報告4篇-考察報告02-24

赴臺灣學習考察報告范文-考察報告02-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激情小视频免费看 | 中文乱码在线播放亚洲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 一区偷拍中文久久无 |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