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生產實習報告

時間:2023-04-03 12:59:38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學生產實習報告5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十分的重要,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學生產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學生產實習報告5篇

農學生產實習報告1

  目錄:

  一、 分散實習階段

  1. 實驗一:玉米育種程序參觀及雜交品種優勢觀察 1.1 實驗目的 1.2 實驗內容

  1.3 實驗材料及注意事項 1.4 實驗數據及處理 1.5 結論

  二、 集中實習階段

  1. 實驗一:水稻田間觀察及基本數據測量與記錄 1.1 實驗目的 1.2 實驗內容

  1.3 實驗材料及注意事項 1.4 實驗數據及處理 1.5 結論

  2. 實驗二:寧西實驗基地考察 2.1 實驗目的 2.2 實驗內容

  2.3 實驗材料及注意事項 2.4 結論 三、 思想總結

  四、 對現代化農業思考及現代農業大學生應該做什么

  1.實驗一:玉米育種程序參觀及雜交品種優勢觀察

  1.1實驗目的

  1、了解玉米育種的具體過程和各環節實驗設計。 2、學習如何給玉米人工授粉。 3、增強對雜交品種優勢的認識。

  (一) 玉米育種具體過程

  玉米育種從原材料搜集到新品種育成需經過一系列的過程來完成。

  1 原始材料圃

  地方品種、雜交種、人工創造和新引進的材料都可作為分離自交系的原始材料。該圃為育種目標提供基礎材料。一般群體、綜合中的群體不少于200株,可多至1000株;單交種及遺傳組成簡單的材料的株樹可適當的減少至100-200株。為選株標準,對基本株要按育種要求多次選擇。當選單株在開花前套袋自交,成熟時據育種目標及綜合表現選擇,存優去劣。田見種植采用順序排列,小區面積不等,不設重復。 2 自交系圃

  本圃種植各代自交果穗,進行嚴格的篩選和淘汰,一起選出性狀優良和穩定的自交系。 (1)S1的選擇 將上年從原始自交圃的自交果穗種成小區,各區30-50株,長出的植株為自交一代(S1)S1分離明顯,穗行間、穗行內差異均大,因此,S1既要注重穗行間的選擇,也要注重穗行內的'選擇。據綜合性狀和育種目標每個中選穗行選3-5株套袋自交,分離大的穗行可套袋多做。

  (2)S2的選擇 將上年選留的S1果穗種成穗行,按親緣關系順序排列,每個果穗種20-30株,長出的植株為S2.同一基本株的穗行成為姊妹行,用它自交育成的系稱姊妹系。選擇各有特點的穗行,每個當選行選擇性狀優良、符合育種目標的單株3—5株套袋自交。

 。3)S3以及后代的選擇 一般S3之后的性狀趨于穩定,分離漸小,繼續自交和定向選擇,使性狀加速穩定。按育種目標進行穗行選擇,淘汰不良穗行,每個當選穗行選擇2-3個優良、典型的果穗。整齊一致的系可用系內姊妹交與自交交替進行的方式保存自交系。

  田見種植采用順序排列,不設重復,雙行或單行區。 3 測交圃

  玉米自交系的好壞,除基本性狀,主要取決與配合力的高低。因此,在選育自交系的同時,需測配合力。本圃一方面為測定自交系的配合力配置側交組合,另一方面將新選自交系進行廣泛側交,以選育優良種。配合力測定方法多采用測用結合法。田見種植采用順序排列,不設重復,視側交量種成多行區。 4 側交組合鑒定圃

  本苗圃的目的是初步選出2-3個優良組合。各側交組合順序排列,每十個小區設一對照,以當地的當家品種做對照種,測試個組合的豐產性、抗病性、適應性、生育性等性狀。從中選出超過對照的優良組合升入產量比較試驗,并測出配合力,作為篩選自交系的依據。田間采用順序排列,2次重復,小區面積60-120平方尺?蛇M行1-2季。 5 組合比較實驗圃

  本圃進行更大面積的組合比較試驗,選出最優組合參加區域試驗。將上季入選的優良組合、對照組等十個左右的組合進行比較試驗通常進行兩季選出超過對照的最優組合1-2個參加區試。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4次重復,小區面積200-300平方尺。 6 區試與生產試驗

  將上述優良組合交給省品種鑒定委員會統一進行區試,同時在不同地區布點進行較大面積的生產試驗及適應性鑒定,連續兩年通過區試和生產試驗后即可申請品種鑒定。

  (二)雜交品種優勢觀察

  雜交品種優勢是指兩個遺傳組成不同的親本雜交產生的雜交品種一代,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量和品質上比其雙親優越的現象。玉米育種主要是利用雜交品種優勢,先讓材料自交,使各優良基因位點純合,同時產生自交衰退,再將攜帶不同優良基因的自交系雜交,便會產生雜交品種優勢。

  1.2實驗材料以及注意事項

  1 材料

  玉米育種試驗田、直尺、授粉袋 2 注意事項

  a、觀察過程中注意安全,最好戴上草帽,穿長袖衣褲,穿膠鞋。 b、避免破壞試驗田玉米植株 c、認真做好觀察記錄

  1.3結論

  1、雜交種的性狀是繼承雙親的性狀,雙親的優良性狀可以在雜交種中同時表現,所以培育優良雜交種選擇優良的雙親很重要。

  2、雜交F1代的性狀很均一,不會出現性狀分離現象。

  二、集中實習階段

  2.實驗一:水稻田間觀察及基本數據測量與記錄

  2.1實驗目的

  1、 觀察并了解不同水稻品種的差異特點及育種過程。 2、 了解水稻的兩種主要的起源說。

  3、 對兩種品種的水稻進行數據測量記錄及分析。

  2.2實驗內容

  (1)不同水稻品種的差異特點及育種過程

  由老師帶領講解各種水稻品種的差異特點和育種過程,如三系雜交法。 (2)水稻起源學說

  由同學講解水稻的起源。關于栽培稻兩個亞種(粳稻和秈稻)的起源,有單次起源(一元論)和多次起源(多元論)兩種說法,但是近10多年來分子生物學證據的廣泛利用為探討栽培稻起源提供了重要手段,多次(或二次)起源說得到越來越多證據的支持。

關于農學生產實習報告<spanhttp://pic.gzpinda<p>  (3)水稻基本數據的測量與記錄</p><p>  兩人一組,測定水稻的基本數據株高、穗數及穗長。水稻共2個品種(華航31、增城絲苗),每個品種選取5株水稻進行測量。 A、株高:</p><p>  從莖基部到穗頂端的高度,芒長不計,以厘米為單位。選取每株水稻最高5穗,測量并記錄穗高,取平均即為該株水稻株高。 B、穗長:</p><p>  從穗基節到穗頂谷粒的長度,芒長不計,以厘米為單位。(取10穗左右測量并記錄) C、穗數:</p><p>  穗結實粒5粒以上的分蘗均為有效分蘗,記錄有效分蘗數即為該株水稻穗數。</p><p>  2.3 實驗材料及注意事項</p><p>  實驗材料:水稻(華航31、增城絲苗)、直尺</p><p>  注意事項:測量時應該隨機挑選除第一、二行外的水稻植株進行測量,測量時盡量小心勿彎折水稻,按照測量要求測量且測量規范。注意水稻葉易割傷手,小心測量。</p><p>  2.4 實驗數據及處理</p><p>  1、 對華航和增城兩個品種的株高進行顯著性分析</p><p>  (1)、先對二者的方差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結果如下: 統計假設:H0:?1??2 HA:?1??2</p><p>  <strong></strong></p><h2>農學生產實習報告2</h2>
<p>  生產實習報告</p><p>  學 院:</p><p>  專 業:</p><p>  班 級:</p><p>  學 號:</p><p>  學生姓名:</p><p>  指導教師:</p><p>  20xx年7月10日</p><p>  <strong>一、生產實習內容</strong></p><p> 。ㄒ唬┖问诪跚げ逵缂夹g</p><p>  1.整地</p><p>  可在林地、山坡、上坎及房前屋后零星地塊種植。選排水良好、較疏松肥沃</p><p>  的土壤或砂壤土栽培為好。選好的地塊在冬前深翻30厘米以上,使其充分風化。整地前每畝施雜肥4000千克,用犁耙平整,打碎泥土后,育苗地起成高約20厘米、寬約1米的平畦,定植地起成高約30厘米、寬約1.3米的高畦。</p><p>  2.育苗技術</p><p>  每年早春,選生長粗壯、半年生的藤蔓作插條。切成10~20cm長,保留2~3個節芽,數十根捆為小把,分別用生根粉1號、2號、3號、奈乙酸、2.4-D作浸根處理。按行距15-18厘米,開溝深10厘米,以株距3厘米將扦插條擺人溝中,覆土壓實,插條有2個芽要理人土中,注意要順芽生長的方向插,畦面上蓋草。10天后就會長出新根,30天后便可移栽進定植地。</p><p>  移栽定植宜在秋季進行。在定植地上按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挖穴,每穴種入1株種苗,每畦種2行,種后覆土壓實,澆淋定根水。</p><p>  3.除草管理</p><p>  定植初期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幼苗期應勤于除草,一般搭架后不宜入內除草。</p><p> 。ǘ┎輿Q明栽培技術</p><p>  1.整地</p><p>  宜選排灌條件較好的平地或向陽坡地,忌連作。每1000平方米施農家肥 2 000公斤~3000公斤,配加過磷酸鈣 80公斤作基肥。深翻,整細耙平,作成1.3米寬的平畦。</p><p>  2.施肥</p><p>  每1000平方米施農家肥 2 000公斤~3 000公斤,配加過磷酸鈣 80公斤作基肥。苗高35cm左右,植株封垅前,畝施過磷酸鈣20kg、硫酸銨10~15k8,混施于行間,然后中耕培土,把肥料埋在土中,并可防止植株倒伏。</p><p>  3.播種</p><p>  一般用種子播種。選籽粒飽滿、無蟲蛀的種子,用50℃溫水浸泡24小時,待其吸入水分膨脹后,撈出稍晾干后,即可播種。以條播為宜,行距50~70cm,開5~6cm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3cm,稍加鎮壓,澆水,播后10天左右出苗。播種期以清明至谷雨期間(4月中旬),氣溫在15~20℃時為宜。每</p><p>  1000平方米用種2公斤~3公斤。北方天旱,要先灌水后播種,不要播后澆水,以免表土板結影響出苗。</p><p>  4.除草管理</p><p>  苗高3~6cm時,進行間苗,把弱苗或過密的幼苗拔除;苗高10~13cm時定苗,株距30cm左右。在間苗和定苗同時進行松土鋤草,保持土壤疏松。雨后土壤板結要及時中耕。并注意株間淺鋤,行間深鋤。</p><p>  (三)桔梗栽培技術</p><p>  1.整地</p><p>  選背風向陽、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濕潤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宜。黏性土壤、低洼鹽堿地不宜種植。適宜PH6-7.5。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500 kg、草木灰150 kg、過磷酸鈣30 kg,深耕30~40 cm,揀凈石塊,除凈草根等雜物。犁耙1次,整平作畦或打壟。畦高15~20 cm,寬1~1.2m。土壤干旱時,先向畦內澆水或淋潑稀糞水,待水滲下,表土稍松散時再播種。</p><p>  2.施肥</p><p>  桔梗一般進行4-5次追肥。齊苗后追肥1次,每畝人畜糞水20xxkg,以促進壯苗;6月中旬每畝追施人畜糞水20xxkg及過磷酸鈣50kg;8月再追施1次;入冬植株枯萎后,結合清溝培土,施草木灰或土雜肥20xxkg及過磷酸鈣50kg。次年春齊苗后,施入人畜糞水,以加速返青,促進生長。適當施用N肥,以農家肥和P肥K肥為主,對培育粗壯莖稈,防止倒伏,促進根的生長有利。2年生桔梗,植株高,易倒伏。若植株徒長可噴施矮壯素或多效唑以抑制增高,使植株增粗,減少倒伏。</p><p>  3.播種</p><p>  桔梗的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切根繁殖和蘆頭繁殖的方法,生產中以種子繁殖為主。</p><p>  1)種子播種</p><p>  四季均可播種。秋播當年出苗,生長期長,產量和質量高于春播,秋播于10月中旬以前。冬播于11月初土壤封凍前播種。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p><p>  旬,華北及東北地區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夏播于6月上旬小麥收割完之后,夏播種子易出苗。</p><p>  播前,種子可用溫水浸泡24 h,或用0.3%的高錳酸鉀浸種12~24 h,取出沖洗去藥液,晾干播種,可提高發芽率。也可溫水浸泡24 h后,用濕布包上,上面用濕麻袋片蓋好放置催芽,每天早晚各用溫水淋1次,3~5 d種子萌動,即可播種。</p><p> 、 直播</p><p>  種子繁殖在生產上常用直播方法來播種。種子直播也有條播和撒播兩種方式。生產上多采用條播。條播按溝心距15~25 cm,溝深3.5~6 cm,條幅10~15 cm開溝,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或用草木灰拌種撒于溝內,播后覆蓋火灰或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0.5~1 cm厚。撒播將種子拌草木灰均勻撒于畦內,撒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條播每畝用種0.5~1.5 kg,撒播用種1.5~2.5 kg。播后在畦面上蓋草保溫保濕,干旱時要澆水保濕。春季早播的可以采取覆蓋地膜措施。</p><p>  ②育苗移栽</p><p>  育苗:桔梗育苗移栽一般在4~6月份均可,過早,由于桔梗苗小影響苗的質量,過晚苗大影響移栽,一般畝用種量10~12kg。具體方法:選擇土地既不能在高坡也不能在低洼田塊,最好選擇排水良好的田塊,土地要精耕細作,施足底肥,最好深翻一尺半以上,整好畦面,以利干旱時噴灌水用,而后將桔梗種子拌好細土均勻的撒播,上面稍作震壓,覆蓋雜草,保持土壤濕潤,一般10~12天即可出苗,待出齊苗后,選擇雨天除去覆蓋物,以利幼苗生長。</p><p>  移栽:生長期1年。于當年秋冬季至翌年春季萌芽前進行,選擇1年生直條桔梗苗,大、小分級,分別栽植。栽植時,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9cm開深25cm的溝,然后將桔梗苗呈75O角斜插溝內,按株距6~8cm,覆土壓實,覆土應略高于苗頭3cm為度。</p><p>  2)扦插繁殖</p><p>  從地里發出的當年生枝條的'中下部,小段插條長約10cm,去掉下半部分葉,以10NNA處理3h,插入基質約1/2長,插后及時澆頭誰,以后經常噴水保濕。</p><p>  3)切根繁殖 -4</p><p>  在收獲桔梗時,選取中等大小、無病蟲害、健康飽滿植株,距頂芽2-3cm橫切,然后根據芽的分布進行縱切,每個切塊上有芽2-3個,切面要求平滑整齊。切口用生根粉處理后即可進行栽種。栽植地選擇砂質土,床面寬1m,高20cm,按照株行距14cm×10cm開溝栽植,栽后上覆4-5cm細土。</p><p>  4.除草管理</p><p>  由于桔梗前期生長緩慢,畦面易滋生雜草,故應及時除草。由于株行距小,種植密度大,不宜中耕除草,應及時人工拔除。一般為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cm時,一月之后進行第二次,再過一個月進行第三次,力爭做到見草就除。</p><p> 。ㄋ模┌胂脑耘嗉夹g</p><p>  1.整地</p><p>  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地種植,亦可選擇緩坡地域小平地。黏重地、鹽堿、澇洼地不宜種植。于10-11月間,深翻土地20 cm左右,除去礫石及雜草。每畝施農家肥5 000 kg,餅肥100 kg和過磷酸鈣60 kg,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后整細耙平,做畦。起畦高30cm、寬1.2-1.5cm。畦溝寬40cm,長度不宜超過20cm,以利排灌。</p><p>  2.施肥</p><p>  每畝施農家肥5 000 kg,餅肥100 kg和過磷酸鈣60 kg,翻入土中作基肥。每公頃地施圈肥或土雜肥37500~60000千克,施過磷酸鈣225~300千克,撒于畦面。</p><p>  3.播種</p><p>  分塊莖繁殖、珠芽繁殖、種子繁殖,但種子和珠芽繁殖當年不能收獲,用塊莖繁殖當年能收獲。</p><p>  1)塊莖播種</p><p>  于當年冬季或次年春季取出儲藏的種莖栽種,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量低。春栽宜早不宜遲。挖當年生的小塊莖用濕沙土混拌存放在陰涼處進行繁殖。早春5 cm地溫穩定在6~8℃時,即可用溫床或火炕進行種莖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時,15d左右芽便能萌動。在整細耙平的畦面上開溝條播。行距12~15 cm,株距5~10 cm,溝寬10 cm,深5 cm左右,溝底要平。每條溝內交錯排列</p><h2>農學生產實習報告3</h2>
<p><strong>  實習時間:</strong></p><p>  20xx年11月10~12月10日</p><p><strong>  實習目的:</strong></p><p>  1、了解大豆生物學特性</p><p>  大豆對環境條件的要求</p><p>  1.溫度大豆是喜溫的作物,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良好。發芽最低溫度在6—8℃,以10一12℃發芽正常;生育期間以15— 25℃最適宜;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積溫。</p><p>  2.光照大豆是喜光短日照作物,對光照條件好壞反應較敏感,要求較長的黑暗和較短的光照時間。具備這種條件就能提早開花,否則生育期變長。</p><p>  3.水分大豆需水較多,每形成l克干物質,需耗水600一1000克,比高梁、玉米還要多。大豆對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p><p>  4.土壤大豆對土壤適應能力較強,幾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長,對土壤的堿度適應范圍(pH值)在6—7.5之間,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保水性強的壤土為最適宜。大豆在田間生長條件下,每生產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鉀1.25千克。</p><p>  2、高產栽培技術:</p><p> 。1)選種</p><p> 。2)種子處理</p><p>  (3)播種</p><p> 。4)中耕除草(化學、人工)</p><p> 。5)收獲</p><p> 。6)貯藏加工</p><p><strong>  一、品種選擇:</strong></p><p>  根據不同的.用途選用不同的品種。以采食鮮莢為主,應選擇寬莢、品質好、風味早熟的品種;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為主的,選用蛋白質含量高的品種;以加工油料為主的應該選擇含油量高的品種。</p><p>  種子處理精選大豆種子,測試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已確定合理的播種量。針對當地大豆的主要病蟲害選用恰當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p><p><strong>  二、適時播種:</strong></p><p>  在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0℃時進行播種,但要保證在終霜期過后出苗。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爛濕時播種,否則大豆會因吸水受脹而不能發芽,即使已發芽的也容易引起爛根死苗。</p><p><strong>  三、合理密植:</strong></p><p>  播前用適量多菌靈拌種,防止苗期病害發生。根據品種特性確定合適的種植密度,采用條播的方式,一般每畝保苗1.2-1.6萬株,畝用種5-7公斤。</p><p><strong>  四、及時施肥:</strong></p><p>  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鉀肥,施用磷鉀肥對毛豆增產效果顯著。磷鉀肥一般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实臄盗,應視土壤肥力而定,一般畝施氮磷鉀復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長期間可視生長情況適時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糞尿或三元復合肥10公斤;開花前及花期噴施2次縮節胺,抑制大豆徒長,使莖稈變粗,株型緊湊,促進營養物質向莢果轉移,提高大豆的結莢數、和飽滿率,一般可增產10-25%。</p><p><strong>  五、中耕除草</strong></p><p>  中耕可以破除板結,疏松土壤,消滅雜草,加速土壤有機物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旱時蓄水保墑,澇時散墑,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的關系,促進根系生長和根瘤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大豆苗期中耕是促苗早發、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俗話說“麥鋤三遍沒有溝,豆鋤三遍圓溜溜”。夏播大豆苗期高溫多雨,草苗齊長,易出現草荒。因此,必須及早中耕。大豆生育期內一般需中耕2~3次。第1次在苗高6~10厘米時進行;第2次在苗高15~20厘米時進行;第3次在開花前進行。滅茬播種的大豆,第1次中耕要深,以松土滅茬除草為目的,同時要防止帶土壓苗;第2次中耕深淺應視苗情而定,對旺長的苗可深中耕;第3次中耕應淺,可結合培土進行,以松土、除草、防倒伏為目的。也可應用化學除草劑除草,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播后苗前進行1次土壤化學封閉性除草,將雜草消滅在出苗前后。常用藥劑為每畝50%乙草胺乳油25~75毫升,72%都爾乳油150毫升,或48%拉索乳油200毫升,對水45千克噴霧。</p><p><strong>  六、鼓粒成熟時期管理</strong></p><p>  1、生育特點:營養生長基本停止,生殖生長旺盛。這個階段前期決定粒數,中后期決定粒重,根莖生長減弱,根瘤固氮能力開始下降。</p><p>  2、主攻目標:保根、護葉,增莢、增粒,提高粒重。</p><p>  3、主抓措施:①遇旱及時澆水。大豆鼓粒期對水分反應敏感。此時正處于山東“秋旱”季節,所以要及時澆水。②補施肥料。此期強葉片發黃,結合澆水可畝施尿素5公斤或噴灑3%的磷酸二氫鉀1-2次。以延緩葉片衰老,提高粒重。③此期大豆主要害蟲有食心蟲、豆莢螟?山Y合增強葉片后期功能,增強光合能力,提高粒重,促進早熟,每畝可用50%的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加天達2116(豆科型)75克兌水45公斤混合噴霧或用70%晶體敏螟蟲700-1000倍液加入天達2116(豆科型)75克混合噴霧。可防消費品市場蟲害,又能早熟、增產。④適時收獲。人工收獲宜在大豆的黃禾期,機械收獲大豆在完熟初期為適宜期。大豆田采用上述栽培技術要點實施,病蟲害等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植株健壯不早衰,莢果飽滿優質,較普通管理田增產25%以上。</p><p><strong>  七、適時收獲</strong></p><p>  大豆的適宜收獲期:大豆的適宜收獲期為黃熟末期到完熟期,過早收獲,籽粒尚未充分成熟,干物質積累還在進行,降低百粒重和脂肪含量。過晚收獲,豆莢炸裂,籽粒落地減產。人工收獲宜在大豆黃熟末期進行,即當大豆葉片脫落90%,植株變成黃褐色,莖和莢變成黃色,用手搖動植株可聽到子粒的嘩嘩聲時收獲。機械聯合收獲應在完熟期進行,此時大豆植株的莖桿變成褐色,葉片全部脫落,葉柄基本脫盡,豆莢和豆粒呈現品種的固有的顏色,籽粒已歸圓,搖動豆莢有響聲。無論人工或機械收獲最好在晴天早晨或上午進行,以防炸莢。</p><p>  質量要求:人工收獲質量要求要求割茬低,不留底莢,放置規范,及時涼曬收打,收割損失率小于2%,脫粒要脫凈收凈,顆粒不丟,產品質量要符合國家大豆收獲質量標準,至少在3等以上。機械收獲的質量要求不留底莢,割茬一般在5-6厘米,收割損失率小于1%,脫粒損失率小于2%,破損率小于5%,清潔率大于95%。</p><h2>農學生產實習報告4</h2>
<p>  在學校領導和教務處的統一領導下,農學專業的實習計劃安排周密,各位實習指導教師認真負責,使學生從實習上更加重視,從行動上更加積極,致使一系列的實習有序展開,在實習過程中取的了一定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將本專業的實習總結如下:</p><p>  一、通過實踐技能的訓練,加深和鞏固了理論知識</p><p>  通過實習,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書本上的知識得到充分運用,拓展了視野,積累了經驗,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或步入社會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如在蔬菜產品市場調查實習中,通過各個市場的調查、分析以及查閱資料,使學生豐富了知識,積累一定經驗。 通過實習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提出了一些實際問題</p><p>  在實習過程中,多數同學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學會了在實踐中對問題如何去分析,同時許多同學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方法和措施,為其今后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p>  二、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p><p>  由于專業特點,在實習過程中臟活、累活很多,開始時部分同學不適應,在實訓教師的耐心教育下,多數同學都適應了下來,使學生的意志得到了提高,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實習的操作增強了學生對農業,尤其是農學專業更加熱愛,組織紀律得到了加強,愛崗敬業精神有了顯著提高。</p><p>  三、存在問題</p><p>  1、學生的思想有待進一步提高,應該對學生進行再教育,使學生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每一項實習。</p><p>  2、學生的社會經驗太少,在實習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怎樣正確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系。</p><p>  3、在實習期間,部分同學沒有把實習時的感受和體會寫出來,也沒有認真書寫實習報告。</p><p>  4、在紀律方面,部分學生不能遵守學校和企業的有關規章制度,不遵守操作規程,紀律渙散,不能保證實習安全。</p><p>  總之,在實習中,使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拓展了知識面,又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發揚了優點,克服了不足,通過實習使學生對本專業更加熱愛,對本學科的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p><h2>農學生產實習報告5</h2>
<p>  轉眼之間,兩個月的實習期即將結束,回顧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感觸很深,收獲頗豐。這兩個月,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學到了人生難得的工作經驗和社會見識。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農學崗位工作實習這段時間自己體會和心得:</p><p>  <strong>一、努力學習,理論結合實踐,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strong></p><p>  在農學崗位工作的實習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習作為獲得新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決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和方法,切實做到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思想上積極進取,積極的把自己現有的知識用于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也才能檢驗知識的有用性。在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中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很少用于社會實踐中,這樣理論和實踐就大大的脫節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無法學以致用。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也是彌補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社會在變化,人也在變化,所以你一天不學習,你就會落伍。通過這兩個月的實習,并結合農學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學習的農學崗位工作各項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條例,使工作中的困難有了最有力地解決武器。通過這些工作條例的學習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各項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務實的開展各項工作。</p><p>  <strong>二、圍繞工作,突出重點,盡心盡力履行職責。</strong></p><p>  在農學崗位工作中我都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每項工作。雖然開始由于經驗不足和認識不夠,覺得在農學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鍛煉的目的,但我迅速從自身出發尋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為使自己盡快熟悉工作,進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緊時間查看相關資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職責,另一方面我虛心向領導、同事請教使自己對農學崗位工作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知和了解。根據農學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優勢,把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盡心盡力</p><p>  完成農學崗位工作的任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我經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評和領導的贊許。</p><p>  <strong>三、轉變角色,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strong></p><p>  從大學校門跨入到農學崗位工作崗位,一開始我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不能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認為沒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點失望,開始的熱情有點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還是盡量保持當初的那份熱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態度,不斷的做好一些雜事,同時也勇于協助同事做好各項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該干什么,這就是一個熱情的問題,只要我保持極大的熱情,相信自己一定會得到認可,沒有不會做,沒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轉變自己的角色,從一位學生到一位工作人員的轉變,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更是思想觀念的轉變。</p><p>  <strong>四、發揚團隊精神,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協同其他同事。</strong></p><p>  在工作間能得到領導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時完成上級分配給我的各項工作的同時,還能積極主動地協助其他同事處理一些內務工作。個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團隊,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實習期的工作,讓我充分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p><p>  團隊的精髓是共同進步。沒有共同進步,相互合作,團隊如同一盤散沙。相互合作,團隊就會齊心協力,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集體。很多人經常把團隊和工作團體混為一談,其實兩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優秀的工作團體與團隊一樣,具有能夠一起分享信息、觀點和創意,共同決策以幫助每個成員能夠更好地工作,同時強化個人工作標準的特點。但工作團體主要是把工作目標分解到個人,其本質上是注重個人目標和責任,工作團體目標只是個人目標的簡單總和,工作團體的成員不會為超出自己義務范圍的結果負責,也不會嘗試那種因為多名成員共同工作而帶來的增值效應。</p><p>  <strong>五、存在的問題。</strong></p><p>  幾個月來,我雖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離領導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如理論水平、工作能力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農學崗位工作崗位還不夠熟悉等等,這些問題,我決心實習報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努力加以改進和解決,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p><p>  針對實習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幾點</p><script>s(

【農學生產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農學生產實習報告07-19

關于農學生產實習報告范文06-11

農學類專業學生實習報告06-12

農學類專業的暑期實習報告06-14

農學專業畢業實習報告范文05-03

農學系畢業實習報告01-13

農學系畢業實習報告11-13

農學類專業的暑期實習報告12-12

關于農學實習報告三篇05-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五月婷婷导航在线观看 |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日韩精品中文天天射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