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托班教養筆記
托班教養筆記1
今天早上我洗頭了,因此頭發松松地扎著,孩子們戶活動后,我把頭發下來乍得高一點,誰知剛把頭發下來,胡霞突然大聲地說:“看,鄭老師個瘋子。”我聽了之后大吃一驚,忙問她:“胡霞,為什么這么說啊?”她著說:“看,我的辮子。”這幾天她開始扎辮子了,但我還是覺得從一個托班的孩子口中說出這句話,有點吃驚。離園的時,胡霞的'媽媽來她了,我就把早上發生的事訴給媽媽聽了,原來早上媽媽胡霞妍妍梳辮子,可是她不肯,于是媽媽就說:“你不梳辮子的話就個瘋子。”聽了媽媽的話胡霞同意梳辮子了,她就為不梳辮子就瘋子,所以早上看到我把頭發下來就這么說了。事后我回想起來,之前我在剪東時不小心掉在地上,胡霞說:“你個笨蛋。”這也是因為她在家東掉地上時,媽媽這么說她的。我為胡霞的靈,為她善于模仿而感到高興。但是,有我們老師和家長很值得深思的一點,托班的孩子由于年齡小,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他們對界的識是模糊的,在他們心目中老師、父母是神圣的,在他們眼中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正確地。作為教師、家長言行一定要謹慎,因為這對孩子的影響是莫大的。我們要慎言、慎行!為孩子個好榜樣!
托班教養筆記2
1管理午睡不輕松
吃過午飯再稍適休息片刻,我們這群天真可愛的小寶貝就要上床午睡了。同大班孩子起來,管理托班孩子的午睡,的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剛開始午睡,很多孩子安靜不下來,哭的哭,鬧的鬧,有些幼兒是故意給老師出難題似的,不管你老師怎么哄,就是不肯到床上去。經過觀察分析,我發現幼兒存在午睡障礙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兩歲半左右的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有限,我及時地給予幫助,提醒或幫助幼兒睡前小,決脫衣、鋪被困難。幼兒從家庭走進幼兒園,他們依戀的父母及親人、熟悉的家庭環境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一下子消了,取而之的是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兒園和陌生的集生活。這種巨大的化使他們有一種被拋棄的恐懼感,心理去平衡,從而感到焦急不安、產生分離焦慮。為了照顧大多數的孩子,我幫助表現較乖的幼兒睡,對于情緒還不太穩定的幼兒,不強制他們睡,而是由著他們玩一段時間,到孩子有睡意的時即扮演家長的角色,輕輕拍著他們睡,他們感到,老師和媽媽一樣好,從而、喜歡和親近老師。
這一個多月的午睡管理,感覺很吃力,但令我欣慰的是,多數幼兒克服了午睡障礙,能較快地睡。今后我此不疲為孩子們服務,使午睡室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溫馨搖籃。
兩歲小兒懂謙讓
開學至今已有一個月了,多孩子經過這段時間集生活的學習,已漸漸喜歡上了幼兒園,老師感到很欣慰。別是活動中的一些懂事的孩子,他們所表現出的謙精神,著實老師感到意。
集活動之后,老師組織小朋友到戶玩滑滑梯。玩滑滑梯的感覺好極了,小朋友都非常喜歡玩,亮亮也不例。只見亮亮不急不躁、小心翼翼地走梯架,謹慎地坐下,確自己坐穩之后,才雙手緊緊扶好,“吱溜”滑了下去。亮亮一系列的動作完成后臉上綻出成功的喜悅,沖老師以會心的微。“簡直是太可愛了,從這孩子身上就現出了良好的家教。”老師正這么想著,忽然眼前出現了這樣的鏡頭:在亮亮身后的小正宇飛快地跑亮亮,霸道地亮亮推到了身后,亮亮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老師,沒有跟不懂事的弟弟計較,顯得很有風。
天麒也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常常著他小的孩子。小時,他弟弟、妹妹來;洗手時,他弟妹們洗,嘴上常常掛著“我是哥哥”這句話,人聽了忍俊不禁。
是的,孩子所生發出的親社會行為表現—“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幼兒親社會行為的養成,是家庭和社會整合教育的果。作為一個社會的人,孩子不光受到幼兒園的教育影響,更大地受到家庭和幼兒園教育一致性的影響。今后老師積極取得家長的配合,更好地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可愛的.跟屁蟲
杜昊遠在我班幼兒中算年齡較小的一個,剛滿兩周歲。他長得小巧玲瓏的,別是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非常惹人喜愛。
因為其他原因,昊遠沒有參加我園開展的親子活動,以前跟老師連面都沒見過。因此,剛來園時,他和一些孩子一樣對陌生的老師充滿了戒備,媽媽送他來園,他連話都講不清楚,只是邊哭邊咿咿呀呀地叫著,抱緊媽媽的脖子就是不肯松手。媽媽非常擔心孩子不適幼兒園的生活,次把他送進班后,還要在教室口呆好長時間,久久不肯離去。確實,開學的前幾天,昊遠的情緒很不穩定,午餐時不吃,午睡時不睡,連小都不肯,常常到褲子上。為了孩子從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從而使他更快適幼兒園集生活,我細心照料著他,他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為了他獲得安感、親切感和依戀感,我與他常常肌膚親,如拍拍他的小腦袋、他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說幾句悄悄話,遇到他有哭鬧行為,我又和顏悅色地用最溫柔、最親切的語言對他加以勸導,盡量滿足他的一切合理要求,漸漸地他對我產生了深深的依戀感,早晨媽媽送來時能跟媽媽說再見了,午睡也有了好轉,能在我的懷抱中很快睡。現在的昊遠天在幼兒園里粘著我,儼然一個小小跟屁蟲。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這么快就適了環境,感到很高興,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小跟屁蟲會在老師的悉心照料下,一天一天開心,一天一天進步。
孩子讓我感動
對于園不久的托班幼兒來說,天最難熬的是上、下午離園前的一段時間,天下午快離園的時孩子們就嚷嚷,有時甚至哭鬧,我明孩子們是想回家,想媽媽了。他們畢竟還小,喜怒哀都寫在臉上,作為老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就用一些零食,棒棒糖來吸引孩子們。孩子們一個個高興的就吱吱的小鳥,個個著嘴,伸著手,有的孩子嘴里還說:“老師真好。”;有的說:“老師媽媽。”;還有的說:“老師,我長大了買上東也給你”……多可愛的孩子,多純潔的童心啊。一日上午,我照例在教室口迎天園的孩子。王琳濤看到我,伸手我懷抱撲來,轉身跟媽媽說:“再見”。當我把她書包下時,她看著我說;“老師,我書包里有好吃的蘋果。”我過說:“老師給你這里好不好,你餓的時老師給你好嗎?”王琳濤連忙搖搖頭說:“老師我們一起吃,你一半我一半。我當時心頭一熱,不僅為孩子的行為感動,而且為孩子學會感恩而欣喜。感動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原來我在孩子的心里是這么好的,很感動啊
尿褲子了
汗汗是我班年紀最小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就尿褲子了,我隨口說了句:“你怎么小在身上呢?多難為情啊!”第二天,汗汗怯怯的走到我身邊小聲的說“我褲子濕了”我又隨口說了句“你怎么天都尿褲子?”第三天汗汗還是尿褲子了,但是沒有知老師,直到家長來時才發現。后來和家長的交流中得知:“汗汗說小在身上老師要說的,很難為情,所以不敢訴你……”事后,我覺得很慚愧。托班幼兒年紀小偶尿褲子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我語言的不規范,在無意中傷害了汗汗的自尊心,使他對老師不。如果當時我多為汗汗考慮一下,尊汗汗的人和尊嚴,不用責備的語,而是使用富有教育藝術的語言,微的訴他:“沒系,我們換條褲子吧!老師小時也你一樣尿褲子”或收到的效果會不一樣。
托班教養筆記3
午后14:30分,又到了孩子們起床的時間了。午睡房里,老師和阿姨都在忙著幫助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托班孩子穿衣服,有幾個能干一點的小朋友還在自己動手穿鞋子呢。和其他孩子一樣,劉焱已經在老師的幫助下穿好了衣服了,正坐在那里用兩只小手使勁的拉著鞋后跟,希望自己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可以把小鞋子穿進去,可是,都已經把全身的力氣都用上了,滿臉漲得通紅的他還是沒能把腳上的這雙鞋子給穿上,眼看著其他的小伙伴都一個個穿好鞋子排隊去洗手吃點心了,小劉焱心里可真急呀!……
根據我對他的接觸和了解,劉焱在班上是一個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由于平時在家什么事情都是媽媽包辦的,于是養成了他一種懶惰的習慣.再加上鞋子有點小,要靠自己的力氣把一只胖乎乎的小腳塞進去,可真是有點難為他了.
“治表先治本!”結合小劉焱自己不會穿鞋的實際問題,我采取了以下幾步措施,以幫助他早日學會自己動手穿鞋的本領,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動手和生活自理能力.
一、由于劉焱是托班下學期的新生,在幼兒園獨立鍛煉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對存在著欠缺,對穿鞋子的基本技能還沒有掌握,所以我采取了實際的措施教他如何雙手配合在一起,可以更快的穿上鞋子的好方法。這些技能的掌握,使他可以在接下來的穿鞋活動中不再臨陣慌亂,坐以待斃了。
二、為了加深如何穿鞋的記憶,以及加強技能的提高,我特意讓孩子進入了生活區-----娃娃家,在里面添設了給娃娃穿鞋子的小肌肉鍛煉活動。如此一來,這樣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可以讓幼兒輕松的在游戲中快樂地鞏固好穿鞋的知識技能,真正的把“從玩中學”發揮到了極點。
三、該名幼兒平時在穿的鞋碼都比較小,根據這一實際現象,我通過和家長在來園接待中,及時的把這一問題和家長作了一個反饋的交流,讓孩子的媽媽在下次給孩子穿鞋時,要選擇大小合適腳碼給孩子穿著,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身理發展和發育。
四、建議家長在平時多創造讓孩子自己動手練習穿鞋子的機會。
小小創可貼,濃濃師幼情
一不小心,我的左手大拇指處劃破了。一條口子雖長,但不深,星星點點地流著一點血。我毫不介意,拿紙巾擦了擦血,正打算繼續給孩子們講故事。
誰知道眼睛特別“亮”的楊楊竟然發現了:“姜老師,你的手流血啦!”聲音雖然輕,但關心之情洋溢其中。在他的呼喊聲中,孩子們都將目光轉向了我的手指,并且紛紛嘟囔著:“姜老師流血了”、“真的流血了”、“我也看到了”……看到孩子們關切的眼神,我笑著說沒事的,希望就此結束這件事。沒想到,孩子們可不想就此罷手。
細心的朱朱說:“老師,你怎么不用創口貼啊?”
王芷欣緊跟著說:“姜老師,用了創口貼就不疼了。”
雯雯還指著自己手腕上的“傷疤”說:“我上次也弄開了,媽媽給我貼了創口貼。”
……
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這時的我不得不佩服他們了:“老師沒有帶創可貼,就不貼了吧,沒有關系的。”
“那我明天給你帶個創口貼吧!”小朱朱真的很有愛心哦。
“我也給你帶!”孩子們又七嘴八舌地搶著說了。
我感到心里一陣陣暖流涌起。“不用了,姜老師家里也有的,明天我自己就貼好了哦!”于是我又開始和孩子分享故事了。
第二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在活動室門口接待孩子們。“姜老師,給你一個創可貼哦!”小朱朱遞給我一個創口貼。說實話,我被感動了,原來他昨天不是隨便說說的,原來小朱朱確實把這件如此小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姜老師,我也給你帶了創口貼!”調皮的小宇竟然也有這份細心,他爺爺還跟我說:“昨晚一回家就說要帶創口貼了!”原來小宇心里是有我的,可惜平時還因為他的調皮我老是生他的氣,我不禁臉紅了,有些后悔。
“姜老師,我幫你貼上吧!”天真可愛的杭杭拉著我的手,非要親手貼上她帶的創口貼。我蹲下來,頭一次像一個孩子一樣,享受著被人照顧的感覺,這是一種多么奇妙、甚至讓人迷戀的感覺啊,而給我這種感覺的竟然是一個不滿4歲的孩子!看著她認真的表情、細心卻顯笨拙的動作,我忍不住在她的頭上親了一下,多可愛的孩子啊!
……
一樣的早晨,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今天的我竟然收到了十幾張創口貼,十幾張來自于孩子手里的創口貼。看著這一張張小小的創口貼,我有種流淚的沖動。這豈止是一張張小小的創口貼,我看到的是在這小小創口貼背后的濃濃深情,是孩子們對我的一種關心、一份關懷、一片愛意!
我最親最愛的孩子們,衷心地祝愿你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誰在家里是喂著吃飯啊
晚飯是小油卷,我們一邊給孩子們添飯,一般告訴孩子們一口飯一口菜地吃,眼看著有的寶貝光吃菜,小油卷沒動,我說,肯定在家都是喂著吃的,所以很多寶貝不會自己這樣一口飯一口菜的吃。
鞠老師說:不會吧?在家還喂著吃?“
我問:”孩子們,誰在家是喂著吃飯的?"
唰唰唰,呵呵,有舉手的呢!
鞠老師無語,笑了!
我問舉手呂振毓,在家誰喂他吃飯?回答:”奶奶。“
奶奶這幾天病了,誰喂啊?”爸爸“
”誰喂你吃啊?崔天碩“ “我媽媽。”
“王浩寧,誰喂你吃飯啊?” “我媽媽。”
......
其實即使不聽孩子們說,我們也能觀察出,哪個孩子在家一定是喂著吃的。因為孩子在進餐的過程中,會有很多表現,比方說,掉飯粒、一口飯一口菜、用勺子的方法、吃飯的快慢、兩只手的協調能力、吃飯(特別是米飯的時候)的方式等等,都能看出孩子在家是不是自己吃飯。
所以,當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時候,,一切的活動都在培養孩子的能力,我們的付出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更希望家長朋友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為孩子的將來想一想,不要怕孩子累,更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孩子的能力比我們想的都好很多很多。放開手腳讓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困難就在于我們大人是否愿意把我們的愛放大。把我們的心放大。
小班隨筆:“老糊涂”和“小糊涂”
周四是我們班新來小朋友王佳浩入園的第三天,這個小家伙適應能力特別強,從來到我們班的第一天起,佳浩就沒有一點不開心,他很自然地和我們班的小朋友們融在了一起,老師告訴他一些基本的要求,上課、入廁、洗手、進餐、飲水等等,午睡佳浩也特別乖,不哭不鬧很自然地入睡。這天午睡起床后,孩子們都陸續穿好了外套準備吃水果,只有佳浩沒有穿外套,老師讓他快穿上外套,他說找不到了,老師問他放在哪里了?他說放在桌子上了。
我就開始幫他找,整個臥室活動室反反復復找了許多遍,我們的小床是雙層的,我連床底下都反復找了很多遍,沒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兒,因為天氣不好,上午也沒有帶孩子出去,后來我擔心是頑皮的孩子會把佳浩的衣服丟到窗子外面,又在臥室每個窗子了外面進行了尋找,仍然沒有,再后來,趙老師說是不是佳浩換了衣服,因為前兩天佳浩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點墨綠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認著那件衣服在找,趙老師在孩子們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紅色加黑色的夾克外套問是不是佳浩的,他說不是,他說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幾個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說那就是王佳浩的衣服,可是佳浩哭著不讓老師給他穿那件衣服,趙老師怕佳浩著涼感冒哄著佳浩說先暫時穿著,老師再幫他找,我又開始翻騰臥室,最后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無所獲,我在想:這如何向家長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里都能找不到了!
這時我才想起來打電話問一下佳浩的媽媽是不是給佳浩換衣服了,結果不說大家也明白了……孩子一上午穿著紅顏色的衣服,我還認著灰顏色的找,佳浩明明穿了沒有帽子的衣服,他卻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一個“老糊涂”和一個“小糊涂”!(為此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觀察太不仔細,午睡放衣服也需要更有序,才可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干凈的小手——小小的洗手環節
洗手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三五個孩子在玩水;忘記關水龍頭了等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反復提醒常規要求“要這樣,那樣的”,可效果總不佳。幼兒天性好玩,喜歡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齡特點的關系,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愛的游戲也會樂此不疲。因此,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并深受幼兒喜愛的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于是在之后的一次洗手時,我也加入進來,并有節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干。我動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兒紛紛跟著我學了起來。“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有節奏快慢的'變化中,通過動作表演兒歌內容,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感受,并能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洗手環節,只要我們認真的去觀察、貼近幼兒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是我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動腦筋,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創造親自體驗的機會,把教育轉化為幼兒的需要。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礎,這點固然重要,但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驗孩子習慣的養成過程。這樣,幼兒才能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僅僅一個洗手的習慣,我們也要考慮很多。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孩子們更多更強的獨立能力。
教師應做有心的人,從孩子長久發展的利益考慮,我們不可忽視良好習慣的養成,更要親自參與到幼兒的實踐活動,體驗孩子們的需要,制定的常規制度應隨時調整,并改變教育方式,形成真實的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小班教學:各種位形的擺放
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把孩子的座位擺放成豎形和馬蹄形來進行教學。
有一次語言活動,我安排孩子坐成橫的三排,我則坐在他們的前面,在上的中間時,出示掛圖后,我發現兩邊的孩子為了看清圖片,不由自主的站起來觀看,提醒后效果也不佳,課后我坐到孩子的位子看,發現看不清或只能看見一點點。
后來,我和其他的老師談到座位的擺放,把孩子們的小椅子圍成兩個半圓形 ,安排他們坐下,老師就坐在他們的中間,在以后的語言活動中,我采納了,效果果然比三排要好。由于座位是兩個半圓形 ,老師坐在中間,每個孩子都在我的視野掌控中,一旦孩子有什么小動作都能及時的阻止并給予糾正。
由于小班孩子好動的特點,還要根據不同性質的活動安排孩子們不同的座位,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們吸收知識,也能更好的幫助老師維持活動過程中的秩序問題。
幼兒園教學反思:哭,有時是件好事
早晨,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走進了幼兒園。可今天的丹丹卻在座位上不高興。班上的小朋友去跟你說話,你也不理,我忙過去問你:“怎么了,為什么不高興呀?”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傷心地哭起來
“今天該我拿小圖書和小朋友分享了……可是我忘帶了。”
我說:“沒關系,老師原諒你,明天記住帶過來好嗎?”你使勁點點頭。
我對你能為忘帶小圖書這件小事如此重視而表揚了你。
你的哭不是因為你嬌氣,也不是因為膽小,而是一種幼兒特有的責任感的體現。現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責任感。“圖書事件”雖然小,但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你對待事情認真的態度。我也從中受到啟發:培養孩子責任感應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
【托班教養筆記】相關文章:
托班教養活動計劃07-09
教養筆記07-29
(經典)教養筆記07-24
幼兒園托班教養工作月計劃06-28
幼兒園托班教養的工作月計劃06-28
大班教養筆記05-17
教養筆記【通用】07-23
(優選)教養筆記07-25
小班教養筆記簡短05-23
大班教養筆記【推薦】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