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歡送會感言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這時往往可以寫一篇感言將其表達出來。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業(yè)歡送會感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影片中,傻根忠厚老實,對所有人都沒戒心、不設防。懷了孕的女賊(劉若英)突然良心發(fā)現,想保護傻根,生怕他了解了生活真相,失望、受傷或學壞,愿意他“永遠活在天下無賊的夢里”。男賊(劉德華)則認為,不讓一個人知道生活的真相,就是欺騙;生活要求傻根必須聰明起來;而一個人只有吃虧上當受過傷,才能重獲新生。他強悍地反問:“[傻根]他憑什么不設防?他憑什么不能受到傷害?憑什么?就因為他單純,他傻?”
這是兩種教育理念的尖銳論戰(zhàn)。都有道理;道德高下也并非一目了然。今天中國幾乎所有的父母、老師更多偏向劉若英。不是不知道生活有陰暗面,但怕年輕人學壞,不讓他們接觸,最多來些話語譴責。我們太注意區(qū)分知識的善惡,與時俱進,還搞了各種各樣的政治正確。似乎只要嚴防死守,像對付薩斯或“甲流”一樣,或是裝上個“綠壩”什么的,就不會有人感染,就能消滅病源,最終培養(yǎng)出一批時代新人,全面提升人類的道德水準和生活質量了。也就二十年吧,說是不能讓純真的心靈受傷,以保護隱私、防止歧視為名,我們就進步(或墮落?)到從小學到大學都不公布考試成績了!
鴕鳥戰(zhàn)術不可能成功,校園也非凈土;我只是擔心有人被忽悠了。真傻還不要緊,傻人有傻!胂肷蹈欢疤煺媸嵌斓拈L袍”,能幫助我們抵御嚴冬。我最擔心的是,過于純潔、單一、博雅或“小資”的教育,一方面讓人太敏感、太細膩,一方面又會讓人太脆弱。考試不好都“很受傷”,那考不上大學呢?求職或求愛被拒呢?更別說其他了。瓷器太精致了,就沒法用,也沒人敢用。生活中誰還沒個磕磕碰碰?!
也確實很難接受劉德華的“殘酷教育”,更無法實踐。影片中,劉德華也沒做到;他還是倒下了,為保護夢著天下無賊的傻根。更可怕的是,剛聽罷“無毒不丈夫”,一轉身,理論聯系實際,活學活用,李冰冰就滿含熱淚懇請原諒,把自己的導師交給了警察;老奸巨猾的黎叔只能連連感嘆“大意了”。一個字——報應!
莫非我們和劉若英一樣,“怕遭報應,想做點善事積點德”。但一時的善良會不會變成長遠的殘忍?而且,我們真的善良嗎,或只是為了證明我們善良——其實證明的是我們的虛幻、虛弱并因此是虛偽?
這是教育的深刻且永遠的兩難。由此才能理解中國古代的“易子相教”、斯巴達教育以及毛澤東的“大風大浪培養(yǎng)革命事業(yè)接班人”。但這還只是生活磨難的替代品;嚴苛不讓人長記性,吃一塹才能長一智。我有時甚至懷疑,今天大學搭起的知識殿堂,只是暫時擱置、部分隔離、更多是推遲了你終將面對的'嚴酷,也緩解了我們內心深處的疑慮和不安。
知識也未必能走出這個困境,盡管我們常常王婆賣瓜,說什么“知識改變命運”。這話沒錯,但弄不好也,甚至很,誤人子弟。它夸大了知識、博學、思想和理念的作用,捎帶著也就夸大了知識傳授者的意義;卻低估了行動的意義,更嚴重低估了行動者的艱難。其實,至少我,或許還有其他老師,選擇校園并不只因為酷愛學術、追求真理,還部分因為讀書比做事、特別是比做成事更容易,也更愜意。校園教育注定是殘缺的。它確實拓展了你某些方面的想象和思辨能力,卻也可能因此弱化了你應對和創(chuàng)造生活的能力。
【畢業(yè)歡送會感言】相關文章:
畢業(yè)生歡送會畢業(yè)感言01-28
初中畢業(yè)生歡送會感言01-24
初中畢業(yè)感言500字_最新初中畢業(yè)感言_畢業(yè)感言12-15
畢業(yè) 感言01-21
畢業(yè)歡送會邀請函01-17
畢業(yè)學生畢業(yè)感言11-12
初中畢業(yè)感言800字_初中學生畢業(yè)感言_畢業(yè)感言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