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策劃書

時間:2021-06-14 14:13:21 策劃書 我要投稿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策劃書范文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中學系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創建于2003年9月,設計規模為60個教育班。學校以“厚德載物,智慧人生”為校訓,秉承“為學生服務,對社會負責”的教育理念,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真正實踐以學生為本,教育即是服務的時代精神,視學生為子女,視質量為生命,為學生的發展著想,對社會的需要負責,為全體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經過一年的努力,學校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優良的成績,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的聲譽。初步形成“規范、和諧、進取”的校風,“精業、合作、高尚”的教風和“善學、自律、博雅”的學風。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策劃書范文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亞文化”,它將社會文化中對人才的要求、社會觀念、政治原則與價值規范體現在自己的傳統結構中,通過課堂傳授,學校機制的約束,校風、教風、學風的熏陶和潛移默化,形成了自己教育性、規范性、多樣性、敏感性、超前性、輻射性等等特點,從而形成對整個社會文化的示范和“導航”作用,為社會不斷孕育出新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和精神食糧,為社會提供新的文化規范和輸送大批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才,推進高品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的塑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其內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這三個不同的結構層次,并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其中最淺層的是物質文化,包括人們創造的各種校園物質產品,中間層是制度文化,包括學校人際關系及規范化了的學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則是最高層面的文化,它包括學校價值觀念及辦學理念指導下形成的行為規范、群體目標及種種思想意識,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加快高品位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首先從這三個層面上來深刻認識。

  1、校園物質文化的營造。校園物質文化作為一種物質的客觀存在,能為人們的感官所直接觸及,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這種直觀的物質文化包含了設計者、建設者和使用者的價值觀、審美觀,具有相當的持久性。它包d括校園的地理位置、地形風貌等自然環境和校園的各種建筑、教學科研設備、文化設施和生活設施以及校園里大小園林、草地、花壇、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個性的校園建設,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環境、裝飾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獨特的物質文化形態影響學生,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2、校園制度文化的營造。校園制度文化環境是依據學校有意識選擇的、具有強烈的規范性、組織性、秩序性,屬于校園范圍內必須強制執行和嚴格遵守的文化類型,如培養目標、校規、校紀、教學及管理制度以及相應形成的嚴密的組織機構。這種具有強制性的制度文化環境,一經學校成員的高度認同,不僅能促進良好品行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更能凝結為一種無需強制就能在代代學生中自然傳承的精神文化傳統。一所學校必須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辦學方針,有嚴格完整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紀律,才能培養和鍛煉師生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才有可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3、校園精神文化的營造。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所要營造的最高目標。構建學校精神文化不僅體現在對內創設出一個積極健康、團結向上、影響校內成員價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維方式、精神風貌、道德情感等關系學校教學優劣的教育環境和組織氛圍;同時,它對外體現了學校的價值觀念和目標追求;以及學校的精神風貌、個性特色和社會魅力。和諧寬松的文化精神環境可以通過潛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內化為校園文化主體的自我要求,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塑造優良的個性品格。牛津、劍橋、哈佛、北大、清華等中外各校之所以魅力經久不衰,就在于他們能始終堅持和弘揚自己優秀文化傳統,經過歷史的積淀、選擇、凝聚、形成一種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學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獨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陶冶和啟示著一代一代的學子。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策略

  環境塑造人,環境改變人。對可塑性極大、正處在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階段的青少年學生來說,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是他們健康成長,成才的沃土和搖籃。正因為如此,我們城南中學非常重視高品位校園文化的建設,以高品位校園文化建設來帶動教育現代化,從而為培養更多更優秀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為社會、經濟、文明的`不斷繁榮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一辦學目標與理念學校以創建省級名校為目標,努力使學校成為“數字校園、智慧樂園、精神家園”,在管理上達到“四化”規范化、科學化、民主化、信息化,師資具備“四優”優秀的品質、優良的業務、優異的成績、優化的結構,教學上突出“四高”常規管理高要求,教研教改高水平、教學手段高檔次、教學效果高質量,環境上創造“四美”建筑美、綠化美、人文美、和諧美,人才上達到“四有”有善于學習和自覺律己的能力、有寬厚的知識面和扎實的基本功、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較高的人文修養和科學精神。現階段,學校把全方位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職工的教育教學水平為根本,以規范、科學、有效的管理為關鍵,以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為早日實現各項創建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學校確立并實踐的辦學理念是“為學生服務,對社會負責”,追求并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一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基本方面:

  1、適合學生發展的理念:即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堅持以學生為本;在教學與學習之間堅持以學習為本;在學校與社會之間堅持以社會的需要為本。

  2、適合學生發展的老師:即教師心中有學生,把學生看作教學的主體;教師角色有定位,把自己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身心發展的促進者;教學行為有反饋,重視學生需求、學生反饋在教學活動中的指向作用和調節作用。

  3、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探索的重點是努力做到“三個有利于”:其一,課程要有利于學生發展,設計并追求適合學生的校本課程體系;其二,課堂要有利于學生成功,強調要以學為本,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日有所進;其三,課改教改要有利于學生的解放。在課堂評價的6項標準中,就有兩項“學生活動”、“課堂氣氛”5個二級指標,把課堂中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廣度、深度和氣氛的寬松、融洽程度作為評價每一節課的主要條件之一,在教師的備課過程中,要求每節課都要有學情的分析,以此來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圍繞各教學環節,學校還強化教學信息反饋,做到天天有記載,周周有統計,月月有調查,定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每位教師的教學情況,并將調查結果及時反饋給每一位教師。以促使他們反思,及時對教學作出相應地調整。

  4、適合學生發展的環境:一是努力追求信息的健康和多元,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廣闊的信息渠道和多元的思想視角。我們通過校園新聞,豐富藏書,特別是使期刊的品種多樣化,讓學生能自主選擇,自有涉獵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完善電子閱覽功能,建設適合學生的網吧,讓學生在適當的引導下接觸多元的虛擬世界。二是生活的規范與多彩。學校實行全封閉的規范化寄宿制模式,學校生活有鐵的紀律,但同時學校又給學生創設盡可能多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多層次地進行藝術活動,全方位地開展體育比賽,讓學生不同的夢想得以實現。二制度建設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規章制度就是全體師生必須共同遵守的規章、規定和規范。它是黨和國家的各種方針、政策、法律在學校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具體體現,是實行科學管理,辦好學校的重要保證。學校一創建,就十分重視制度建設。參考多所市內外學校的制度,結合本校實際,制訂各類制度條。

  我們制訂制度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秩序。學校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多系列、多結構的復雜的綜合體,要把這個綜合體里的每一個成員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并最優化地組織起來,高質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就必須要有一整套文章來自d規章制度,使學校一切工作和所有師生員工有規可循,有矩可蹈。實踐也證明,凡是這樣做的學校,也就會有一個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秩序,學校的各項工作就能按規律有序地運轉。

  2、有助于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對于每一所學校來說,只有在它的每一位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并形成一種集體教育力量時,這所學校才能辦得好。當學校建立起符合教育規律,符合現代管理原理,并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規章制度時,就會使全體師生員工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以及自己的主要職責是什么,它對整個學校工作具有什么意義和作用。這樣,就能把全校師生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越來,成為推動學校工作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

  3、有助于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井然有序,蓬勃向上的校風是辦好學校的重要條件,也是學校辦得好的重要標志。學校規章制度的顯著特點是具有實踐性。規章制度一經制訂,就要求師生員工按章辦事,行為有所規范,并在日積月累、反復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和優良的學習、工作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校風。而良好的校風是任何學校辦學成功的關鍵。

  4、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的最佳結合。人本管理與制度管理的區別就在于人本管理重視的是“人”,而制度管理重視的是一些“條條款款”,尤其是當這些“條條款款”制訂得太多大細時,它又會越來越束縛人的思想和行為,難以張揚人的個性,使學校變得像一潭無波的水,難以形成學校的特色。這也與教育的根本宗旨——發展人是相悖的。當前,大力推進的課程改革,在課程管理上就突出了人的發展的思想,這集中體現在課程評價制度的改革上,它要求逐漸淡化評價的淘汰功能,強化評價制度要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功能,這就鮮明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象我們這樣的新建校來說,加強學校規章制度建設仍是首選之路。因為它可以使學校迅速走向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的路子,當以后學校管理逐漸走向正規化之后,學校就將各項制度簡化,只為師生在一些方面提出了奮斗的目標,在師生的評價上也采取了“宏觀、綜合、模糊”的方法,強化了管理的人文因素,師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才能使學校、教師和學生得到整體的發展。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平等的社會,是一個民主與法制的社會,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讓我們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學校規章制度建設與人本管理的最佳結合點,共同推動人,包括教師和學生,甚至校長本人的全面發展吧。

  三校園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有機統一北大百年校慶時,哈佛大學陸登庭校長在發言中提示:“人文學科是引領時代前進的火車頭。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一日千里的時代,世界顯得太過復雜,我們太易迷失。人們似乎已經認識到了一個普遍事實:保持清醒與理智的人將走在時代的前列,思想與智慧將成為利器甚至在絕大多數時候比金錢等物質更加重要。”校園文化是豐富的人文課程資源,是“無墻”的課堂,是實現學校教育改革中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思想之歌。秉著“厚德載物,智慧人生”的辦學校訓,特策劃建構以四大板塊和四條文脈組成的城南校園多元文化藍圖,便于在今后幾年中,在各類教育活動中,有方向,有規律,有思想,有方法。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策劃書】相關文章:

關于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策劃書范文07-26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論文04-04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方案07-30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案10-21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方案范文10-22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案范文10-22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10-07

縣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歡迎詞05-29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范文10-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少妇专区 | 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观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