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比喻人的態度成語
態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蘊含著個體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性。一起來看看態度成語,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昂然而入] 仰頭挺胸地走進來。形容態度傲慢
[不涼不酸] 方言。形容態度冷漠。
[視遠步高] 高視闊步。形容態度傲慢。
[談笑自如] 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死而無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態度堅決。
[綸巾羽扇]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羽扇綸巾]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喜怒無常] 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形容態度多變。
[神色自若] 自若:如常,象原來的樣子。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
[必恭必敬] 恭、敬:端莊而有禮貌。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不茍言笑] 茍:茍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輕裘緩帶] 輕暖的皮袍,寬松的衣帶。形容態度從容鎮定。
[畢恭畢敬] 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九牛拉不轉] 形容態度十分堅決。
[輕裘緩轡] 猶言輕裘緩帶。形容態度從容鎮定。
[雍榮閑雅] 雍榮:態度大方,從容不迫;閑雅:文雅。形容態度從容,舉止文雅。
[笑比河清] 形容態度嚴肅,難見笑容。
[不陰不陽] 比喻態度不明朗,模棱兩可。
[溫良恭儉讓]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昂頭天外] 昂:抬起。抬起頭望著天邊。形容態度傲慢或做事脫離實際。
[游蜂浪蝶] 比喻態度輕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雍榮雅步] 形容態度從容大方,舉止不俗。
[藹然可親] 形容態度和氣,使人愿意接近。
[雍榮華貴] 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浪蝶游蜂] 比喻態度輕佻好挑逗女子的男子。
[綽綽有裕] 綽綽:寬裕舒緩的樣子;裕:寬綽,寬緩。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神意自若] 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同“神色自若”。
[昂首天外] 抬起頭望著天邊。形容態度傲慢,或做事脫離實際。
[大模大樣] 形容態度傲慢,目中無人的樣子。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旁若無人] 身旁好象沒有人。形容態度傲慢,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言笑不茍] 不隨便談笑。形容態度嚴肅莊重。同“不茍言笑”。
[陰陽怪氣] 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低三下四] 形容態度卑賤低下也指工作性質卑賤低下。
[大大落落] 形容態度大方。亦形容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態度傲慢,堅決拒絕別人,或毫無商量余地。
[一本正經]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范的經典。后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雷打不動] 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決不變更。
[綽有余裕] 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后也指能力、財力足夠而有剩余。
[指揮若定] 形容態度冷靜,考慮周全,指揮起來就象一切都事先規定好了似的。
[目無下塵] 下塵:佛家語,凡塵,塵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凜若冰霜] 冷得象冰霜一樣。比喻待人接物毫無感情,象冰霜一樣冷。也比喻態度嚴正,不可接近。
[冷若冰霜] 冷得象冰霜一樣。比喻待人接物毫無感情,象冰霜一樣冷。也比喻態度嚴正,不可接近。
[凜若秋霜] 比喻待人接物毫無感情,象冰霜一樣冷。也比喻態度嚴正,不可接近。同“凜若冰霜”。
[凜如霜雪] 比喻待人接物毫無感情,象冰霜一樣冷。也比喻態度嚴正,不可接近。同“凜若冰霜”。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可愛] 如同冬天里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愿意接近。
[溫文爾雅] 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樂嗟苦咄] 高興時招喚,不高興時責罵。形容對人態度惡劣。
[拒人千里] 形容對人態度傲慢。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對人態度冷淡。
[不冷不熱] 指溫度不高不低,冷熱適中。亦比喻對人態度一般。
[春風和氣] 春天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對人態度和藹可親。
[傍若無人] 好象旁邊沒有人在。形容神情態度高傲自如。
[溫潤而澤] 比喻人的態度、言語溫和柔順。
[儀靜體閑] 形容女子態度文靜,體貌素雅。
[輕身下氣] 形容謙恭的態度。
[前倨后恭]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
[絕裙而去] 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
[絕裾而去] 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
[低聲下氣] 形容說話和態度卑下恭順的樣子。
[網開一面]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網開三面]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霸王風月] 比喻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幽雅的事情。
[更弦易轍] 比喻改變方法或態度。
[云心鶴眼] 比喻高遠的處世態度。
[下氣怡聲] 下氣:態度恭順:怡聲:聲音和悅。形容聲音柔和,態度恭順。
[怡聲下氣] 怡聲:聲音和悅;下氣:態度恭順。形容聲音柔和,態度恭順。
[虛己以聽] 形容接受意見的態度誠懇。
[好聲好氣] 形容語調柔和,態度溫和。
[高視闊步] 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
[吊爾郎當] 形容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
[改轅易轍] 轅:車轅;轍:車走過的痕跡,借指道路。改變車轅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變原來的態度和做法。
[嗔拳不打笑面] 比喻不可以欺凌態度和悅的人。
態度相關理論
學習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人們能像獲得事實、概念、思想意識、思維方式和習慣一樣去獲得態度。情緒和事實結合會引起態度的改變與發展。心理學家斯臺茨和伯恩 克勞雷認為:1、環境刺激會引起情緒反應 2、獎勵,贊賞和社會承認所促進心理傾向會持續下去,對個體態度產生積極影響。3、人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模仿他人的行為,態度也是如此。4、一種態度的發展可能會受到到其他態度的影響
認知理論
海德的態度平衡理論重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在態度轉變中的作用。海德認為,在人們的態度系統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間或評價因素之間趨于一致的壓力,即如果出現不平衡,則向平衡轉化。海德指出,人們在改變態度時,往往遵循“費力最小原則”,即個體盡可能少地改變情感因素而維持態度平衡。
奧斯古德的一致性理論,認為一致性原則支配人們的思維。人們總是通過改變態度來達到一致性,一旦產生不一致,馬上就會產生心理壓力,,從而在增加一致性的方向上改變對一個人的評價,然后再影響另一個人態度。例如:話不投機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
史密斯和卡茲的功能主義理論認為:人們選擇的是負荷特殊心理需要的態度,把態度和個體內在需要聯系起來。人的態度是為心理功能服務的,人如何選擇態度依賴于個體的利害關系。
強化理論
霍夫蘭德、賈尼斯和凱萊在1953年提出,強調聯想、強化和模仿在態度轉變中的作用。觀點有兩個:1、態度就是對環境刺激的一種反應,態度的改變就像改變行為一樣,會有強化因素的參與。2、當個體面對的強化物要求的態度和本人態度不同時,會產生心里矛盾,會按照自己的態度或者是強化物的態度作出反應。當誘因足夠強大時,會產生態度改變
認知失調理論
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認為,態度改變是為了維持各項態度之間的一致。如果態度中有兩種認知不一致,就會造成認知失調;如果失調認知的成分多于協調認知的成分,則會引起更大的失調;認知失調給個人造成心理壓力使之處于不愉快的緊張狀態。此時,個體就會產生清除失調、緩解緊張的動機,通過改變態度的某些認知成分,達到認知協調的平衡狀態;費斯廷格認為,認知失調有四種原因:邏輯的矛盾、文化價值沖突、觀念的矛盾以及新舊經驗相悖。
【比喻人的態度成語】相關文章:
比喻做事態度的成語02-17
人態度和藹的成語02-20
對人態度好的成語02-20
對人態度淡薄的成語02-20
對人態度的成語是什么02-20
對人態度一般的成語02-20
描寫人態度的四字成語04-06
態度好態度成語02-20
比喻團結的成語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