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溫良恭儉讓成語解釋
【注音】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典故】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
【解釋】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度溫和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溫良儉讓、溫良恭儉
【押韻詞】名德重望、遣兵調將、裝模做樣、跳躍紙上、千形萬狀、花街柳巷、人不可貌相、殊形詭狀、直截了當、一蛇吞象、。。。。。。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什么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
【成語舉例】物有本來,事有終始,以溫良恭儉讓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輝。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其它使用】
◎ 我倒希望能跟她學壞,這樣就不用辛辛苦苦地做你溫良恭儉讓的老婆了。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系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別詞; 數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