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盜憎主人成語故事出處及解釋 推薦度:
- 拔十得五的成語解釋及出處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成語解釋及出處
成語解釋及出處1
花好月圓huā hǎo yuè yuán[釋義]花兒是美的;月亮是圓的。比喻美好團(tuán)聚。多用做新婚賀詞。
[語出]宋·晁次膺(端禮)《行香子·別恨》詞:“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長好;人長健;月常圓。”
[正音]好;不能讀作“hào”。
[辨形]圓;不能寫作“園”。
[近義]鵲笑鳩舞
[反義]花殘月缺
[用法]比喻美好、圓滿的生活。常用作祝人幸福美滿的.新婚頌辭。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例句]
①祝你們~;白頭偕老。
②我們結(jié)婚的東西都已準(zhǔn)備好;就等著~的那一天了。
[英譯]perfect conjugal bliss
成語解釋及出處2
【注音】fā rén shēn xǐng
【成語故事】洛陽附近龍門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長約一公里的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萬尊,藝術(shù)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內(nèi)供奉的是盧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龍門奉先寺》描寫僧侶的晨鐘暮鼓生活:“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
【出處】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 唐·杜甫《游龍門奉先寺》詩
【解釋】發(fā):啟發(fā);省:醒悟。啟發(fā)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講話與文章
【相近詞】發(fā)人深思、發(fā)人深醒、振聾發(fā)聵
【反義詞】執(zhí)迷不悟
【成語例句】
◎ 再次,這部電視劇直接切入大學(xué)生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他們的動搖和困惑,與同類題材電視劇作品相比力透紙背,發(fā)人深省。
◎ 作為國家整體戰(zhàn)略的一部分,各國海軍的戰(zhàn)略調(diào)整各具特點,發(fā)人深省。
◎ 這次調(diào)查還告訴我們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即家庭的經(jīng)濟(jì)水平和社會地位在孩子眼里并不重要。
◎ 因為暴露出來的問題發(fā)人深省。
召父杜母
【注音】shào fù dù mǔ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的南陽太守召信臣和東漢時期的南陽太守杜詩,這兩人在擔(dān)任南陽太守期間都能為民興利,開鑿水利溝渠,開墾荒地與坡地,廣拓耕田,注重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被老百姓稱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出處】《東觀漢記》卷十五;《后漢書·杜詩傳》
【解釋】西漢召信臣和東漢杜詩,先后為南陽太守,二人都有善政。頌揚地方長官政績的套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稱贊地方官
不翼而飛
【注音】bù yì ér fēi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秦昭王派大將軍王稽率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17個月沒有攻下,士兵莊向王稽進(jìn)言:“請嘉獎士兵,鼓舞士氣,肯定會一舉攻陷的。因為好消息會傳播很快的。”王稽不聽,結(jié)果攻城不下被秦王所殺。
【出處】無翼而飛者聲也。 《管子·戒》眾口所移,毋翼而飛。 《戰(zhàn)國策·秦策三》
【解釋】翼:翅膀。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丟失。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東西不見了
【相近詞】不脛而走、不知去向
【反義詞】原封不動、失而復(fù)得
【邂逅語】氣球上天;火箭上天
【英語】takewingstoitself
【成語造句】
◎ 丁勇的左耳已經(jīng)不翼而飛。
◎ 幾天里,我焦慮不安,我時時都在思慮,甲魚到哪里去了?這種不翼而飛和銷聲匿跡,使我生出幾分惶惑。
◎ 及至散席,和氏璧竟不翼而飛了。
冬日可愛
【拼音】dōng rì kě ài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襄公死后,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dān)心秦國會出兵干預(yù),結(jié)果還是引發(fā)兩國戰(zhàn)爭。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叫賈季去責(zé)問酆舒。酆舒說趙衰是冬日,趙盾是夏日。
【典故】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七年》杜預(yù)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釋義】如同冬天里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tài)度溫和慈愛,使人愿意接近。
【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人態(tài)度溫和慈愛
【相近詞】和藹可親
【其它使用】
◎ 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 在這一點上看來,我想,煙草花兒的姊妹們,對于太陽的感想,仿佛也有"冬日可愛,夏日可畏"的'感喟吧。
子罕辭寶
【拼音】zǐ hǎn cí bǎo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宋國有人在開鑿石料時發(fā)現(xiàn)一塊寶玉,請人鑒定是寶石,就抬到都城獻(xiàn)給大臣子罕,子罕說如果給我,我們都失去了寶,我以不貪為寶。于是命人打磨寶玉到市場上賣掉,把錢交給宋人,派人護(hù)送他回家。
【出處】宋人得玉,獻(xiàn)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獻(xiàn)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15年》
【解釋】比喻拒絕接受別人的珍貴物品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相近詞】不貪為寶
三人成虎
戰(zhàn)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zhì)。“戰(zhàn)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現(xiàn)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魏王道:“我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我當(dāng)然會相信。”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yuǎn)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dāng)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zhèn)危仨毥?jīng)過細(xì)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dāng)成真實的。
成語解釋及出處3
【成語名字】
神出鬼沒
【漢語拼音】
shén chū guǐ mò
【成語解釋】
本指用兵神奇靈活,變化莫測。語本《淮南子.兵略》。后亦用“神出鬼沒”形容出沒無常,變化莫測。
【成語典故】
《淮南子.兵略》
夫有形埒者,天下訟見之;有篇籍者,世人傳學(xué)之。此皆以形相勝者也,善形者弗法也。所貴道者,貴其無形也。無形則不可制迫也,不可度量也,不可巧詐也,不 可規(guī)慮也。智見者人為之謀,形見者人為之功,眾見者人為之伏,器見者人為之備。動作周還,倨句詘伸,可巧詐者,皆非善者也。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星耀 而玄逐,進(jìn)退詘伸,不見朕垠;鸞舉麟振,鳳飛龍騰,發(fā)如秋風(fēng),疾如駭龍。……運于無形,出于不意。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與條出,與間入,莫知 其所集。
【成語注解】
1、倨句詘伸:直曲屈伸,形容軍隊迂回進(jìn)退的`動作。
2、巧詐:奸巧詭詐。
3、玄逐:當(dāng)作“玄運”。指天之運行。“『逐』當(dāng)為『運』”,見清.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引王念孫說。
4、 朕垠:征兆、跡象。
【成語出處】
1、唐.崔致遠(yuǎn)《桂苑筆耕集.卷一四.安再榮管臨淮都》:“前件官夙精韜略,歷試機(jī)謀,嘗犯重圍,決成獨戰(zhàn),實可謂神出鬼沒。”
2、《朱子語類.卷八七.禮.小戴禮》:“只如《周易》,許多占卦,淺近底物事盡無了;卻空有個〈系辭〉,說得神出鬼沒。”
3、《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孔明分付三個錦囊與我,教我一到南徐,開第一個;住到年終,開第二個;臨到危急無路之時,開第三個:于內(nèi)有神出鬼沒之計,可保主公回家。”
4、明.沈鯨《雙珠記.第二五出》:“我想袁先生是個有道行的人,平日言語動靜,神出鬼沒,因此不敢問他詳細(xì)。”
5、《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兒》:“誰知申徒泰拚命而來,這把刀神出鬼沒,遇著他的,就如砍瓜切菜一般,往來陣中,如入無人之境。”
6、《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這四句詩,乃是國朝唐伯虎解元所作。世上有這一伙燒丹煉汞之人,專一設(shè)立圈套,神出鬼沒,哄那貪夫癡客道:『能以藥草煉成丹藥,鉛鐵為金,死汞為銀。』名為『黃白之術(shù)』又叫做『爐火之事』。”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形容出沒無常,變化莫測。
使用類別 用在“出沒不定”的表述上。
成語解釋及出處4
溫故知新
解釋:形容經(jīng)常復(fù)習(xí)就會懂得舊的的東西,更好的掌握舊的東西。
出處:(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不恥下問
解釋: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出處:(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柳暗花明
解釋:指環(huán)境或境界的驟然轉(zhuǎn)變。多指由逆境轉(zhuǎn)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出處:(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撲朔迷離
解釋:模糊不清,很難辨別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錯綜復(fù)雜,不易看清底細(xì)。
出處:(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
熟能生巧
解釋: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出處:(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
豁然開朗
解釋:一下子現(xiàn)出開闊明朗的境界。
出處:(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
解釋:有人來問渡口了,比喻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
出處:(后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吳下阿蒙
解釋:比喻缺少學(xué)識,才干的人。
出處:(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孫權(quán)勸學(xué)》)
刮目相待
解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出處:(士別當(dāng)日,即更刮目相待,--《孫權(quán)勸學(xué)》)
龐然大物
解釋: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現(xiàn)在多用來形容外強中干的事物。
出處:(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黔之驢》)
老驥伏櫪
解釋:老了的好馬,伏在馬房中卻還想去跑千里的遠(yuǎn)路。比喻人雖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壯志。
出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龜雖壽》)
源頭活水
解釋:比喻生活氣息濃厚,也指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出處:(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明察秋毫
解釋: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xì)毛。比喻目光敏銳,連極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出處:(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閑情記趣》)
張袂成陰
解釋:張開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陽光,形容人多。
出處:(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晏子故事兩篇》)
不求甚解
解釋: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現(xiàn)在多指學(xué)習(xí)不認(rèn)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況不深入。
出處:(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犬牙交錯
解釋:形容交界線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
出處:(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鴻鵠之志
解釋:比喻遠(yuǎn)大的志向。
出處:(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披[被]堅執(zhí)銳
解釋:身披堅硬的護(hù)甲,手上拿著銳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戰(zhàn)斗。
出處:(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成語解釋及出處5
【拼音】 (qì chōng niú dǒu)
【注釋】 氣:氣勢;牛、斗: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出處】 唐·楊炯《杜袁卅墓志銘》:“寶劍之沉,夜氣沖于牛斗。”
【例子】 興見馬忠是害父仇人,~,舉青龍刀望忠便砍。(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近義詞】怒發(fā)沖冠、氣貫長虹
【反義詞】低聲下氣
【用法】作謂語、賓語;形容怒氣很盛
【英文】be infuriated
典故據(jù)《晉書·張華傳》記載,晉惠帝時,廣武侯張華夜觀天象,見斗宿和牛宿之間有紫氣,后聽說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雷煥通曉緯象,乃召問之,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張華問劍在何處?豫章屬吳地,吳越揚州當(dāng)牛斗二星的分野,雷煥根據(jù)斗宿和牛宿的分野認(rèn)為:"在豐城(江西省南昌之南)"。于是補雷煥為豐城縣令,令其尋找。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并有刻題,一曰龍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當(dāng)晚,再觀斗牛,紫氣俱消。雷煥送一劍給張華,留一劍自佩。張華得劍給雷煥復(fù)信道:"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fù)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dāng)合耳。"后來張華被朝廷所殺,劍亦不知去向。雷煥死后,其子攜劍過延平津,劍忽躍出墮水,當(dāng)即下水尋找,不見劍,但見二龍蟠縈,水浪驚沸,最終失落。
成語解釋及出處6
解釋:
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fā)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zāi)禍。
出處: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fù)責(zé)處理。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jìn)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zhì),然后再出兵。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里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xiàn)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
威后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jié)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這則“無恙”的典故,后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成語解釋及出處7
一暴十寒
【釋義】:指即使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用于比喻學(xué)習(xí)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fēng),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xué)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zhí)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dāng)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xué)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dǎo);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zhǔn)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xué)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yuǎn)。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qū)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xué)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xué)習(xí)一樣?xùn)|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xué)、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
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xué)、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xué),對于求學(xué)很是隨便,學(xué)習(xí)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學(xué)到什么東西呢?
成語解釋及出處8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成語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例句: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定三秦,動取五國。(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
駑馬戀棧豆nú mǎ liàn zhàn dòu
成語解釋: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yuǎn)大志向。
成語出處:《晉書·宣帝紀(jì)》:“爽與范內(nèi)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
戀棧不去liàn zhàn bù qù
成語解釋:棧:養(yǎng)牲畜的棚子或柵欄。戀棧:牲畜留戀自己的圈、棚。形容人貪戀官位,不想離去。
成語出處:《晉書·宣帝紀(jì)》:“駑馬戀棧豆。”
例句:不能出言匡正,且又戀棧不去,以視唐少川輩,有愧色矣。(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八回)
老馬戀棧lǎo mǎ liàn zhàn
成語解釋:戀:留戀。棧:馬棧。老馬不妒忌離開馬棧。比喻老年人戀念舊情。也指年老還貪戀官位。
成語出處:《晉書·宣帝紀(jì)》:“駑馬戀棧豆。”
【成語解釋及出處】相關(guān)文章:
拔十得五的成語解釋及出處06-12
盜憎主人成語故事出處及解釋06-27
無冬無夏成語出處10-26
成語挾冰求溫的釋義及出處08-30
成語同舟共濟(jì)的出處及意思04-12
父嚴(yán)子孝成語出處06-18
成語及解釋11-02
常見的詞語解析及出處成語09-12
80個成語典故的出處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