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全文

時間:2024-05-20 19:30:13 玉華 我要投稿

《滿江紅》全文

  《滿江紅》此詞上片抒寫作者對中原淪陷的悲憤,對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寫作者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愿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心。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概,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奮發的精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滿江紅》全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點擊對應目錄可以直接查閱哦。

▼目錄▼
【1】《滿江紅》原文【5】作者簡介
【2】譯文注釋【6】作品爭議
【3】作品賞析【7】教學設計
【4】創作背景【8】教學反思

  【1】《滿江紅》原文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譯文注釋

  譯文一:

  我怒發沖冠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急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譯文二: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詞句注釋

 、艥M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等。雙調九十三字。

  ⑵怒發(fà)沖冠:氣得頭發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

 、菓{闌:身倚欄桿。闌,同“欄”。

  ⑷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⑸長嘯:大聲呼叫。嘯,蹙口發出聲音。

  ⑹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

  ⑺“三十”句:謂自己年已三十,得到的功名如同塵土一樣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數。功名,或指岳飛攻克襄陽六郡以后建節晉升之事。

  ⑻“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戰,路途遙遠,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數,極言沙場征戰行程之遠。

  ⑼等閑:輕易,隨便。

 、慰毡校杭窗装椎匕。

  ⑾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靖康,宋欽宗趙桓的年號。

  ⑿賀蘭山:賀蘭山脈,中國境內有兩座山脈名賀蘭山,一座在河北一座在寧夏。一說指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的賀蘭山,當時被金兵占領;一說指位于河北境內的賀蘭山。據史料考證岳飛足跡未到過寧夏賀蘭山,而岳飛抗金活動區域曾在河北賀蘭山。

 、押敚簩ε孀迦肭终叩拿锓Q。

 、倚倥汗糯狈矫褡逯唬@里指金入侵者。

  ⒂朝天闕(què):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書《滿江紅》詞碑作“朝金闕”。

  返回目錄>>>

  【3】作品賞析

  賞析一: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

  為什么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發沖冠”,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岳飛在少年時代,家鄉就被金兵占領。他很有民族氣節,毅然從軍。他指揮的隊伍,英勇善戰,接連獲勝,屢立戰功。敵人最怕他的隊伍,稱之為“岳爺爺軍”,并且傳言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而到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準備逃歸,其中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岳飛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中原。而就在這關鍵的時刻,當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說“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秦檜把岳飛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說,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岳飛被害時,才三十九歲。了解了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難理解了。

  上片寫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的急切心情。而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著高樓上的欄桿,亦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出的叫聲!皦褢选,奮發圖強的志向。而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發沖冠”!芭l沖冠”是藝術夸張,是說由于特別憤怒,以致頭發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叭γ麎m與土”,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而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說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斗!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暗乳e”,作隨便解釋!翱毡小,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熬缚怠笔撬螝J宗趙桓的年號!熬缚祼u”,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蔼q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北邊。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首詞不是岳飛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上面這句話。因為岳飛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榜{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岳飛的進軍路線。因為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岳飛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西清詩話》載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這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飛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吧饺薄,指山口!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壯志”,指年輕時的理想。“胡虜”是古代對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侮辱性的稱呼!疤敗,指俘虜。這里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后“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說,等到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芭f山河”,指淪陷區!瓣I”,宮殿!碧礻I”,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在封建社會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于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飛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衛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合著的。

  從藝術上看,這首詞感情激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賞析二: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多少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上沖冠”的妙,用此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藭r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著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澳氂小鼻Ч牌嬖,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返回目錄>>>

  【4】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創作背景,學界有多種說法。有學者認為此詞當創作于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認為作于紹興四年(1134)岳飛克復襄陽六郡晉升清遠軍節度使之后。

  【5】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將領。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獄。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端问贰酚袀鳌!吨饼S書錄解題》著錄《岳武穆集》十卷,不傳。明徐階編《岳武穆遺文》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少時習武,喜讀兵書、《左傳》。北宋末年,曾從軍抗遼。靖康元年(1126),復投軍于趙構大元帥府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后隸屬副元帥宗澤,在黃河南北屢敗金軍。二年,北宋亡,趙構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飛上書反對宋室南遷,力請高宗趙構北渡親征,恢復中原,被革職。轉投河北招撫使張所,任中軍統領,隨都統制王彥北渡黃河,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建炎三年 (1129),隨軍南撤建康(今南京),隸屬江淮宣撫使杜充,任右軍統制。隨都統制陳淬在馬家渡(今安徽馬鞍山市東北)阻遏金將完顏宗弼軍渡江,因諸軍皆潰,孤軍難敵,力戰后退屯蔣山(今南京紫金山),整飭所部,招收散兵游勇,自成一軍,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等地,多次獲勝。次年春,率軍于常州(今屬江蘇)截擊完顏宗弼軍渡江北歸,先后于清水亭、牛頭山(均在今江蘇江寧西南)、靖安鎮(今南京西南)擊敗金軍,收復建康,升通、泰鎮撫使,駐屯泰州(今屬江蘇)。繼奉命進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郵)等地與金軍鏖戰,因眾寡懸殊,被迫棄泰州退守江南。 紹興元年(1131),隸屬江淮招討使張俊,率部轉戰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擊破盜匪李成軍;招降張用,遷神武右軍副統制。二年,擊破盜匪曹成軍,屯戍江州。三年,鎮壓吉、虔(今吉安、贛州)二州農民起義軍。偽齊軍攻占襄陽(今屬湖北襄樊)、鄧州(今屬河南) 后,他建策收復襄陽等六郡,進圖中原,被宋廷采納。四年,任黃州、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率軍自江州溯江西進,克復漢水重鎮郢州(今湖北鐘祥),遂分兵北進,連克隨州(今屬湖北)、襄陽、鄧州,大敗金與偽齊軍,并趁勢收復唐州、信陽軍(今河南唐河、信陽市),從而控制長江中游廣大地區,打開與川、陜通路,以功授清遠軍節度使。此后,營田積糧,訓練軍伍,積極為收復中原作準備。同年冬,出兵救援廬州(今合肥),擊敗金與偽齊軍。五年,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神武后軍都統制,奉命鎮壓洞庭湖地區楊么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一反宋軍秋季防御常法,舉兵奇襲偽齊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嵩縣),一舉收復今豫西、陜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軍反擊,兵臨蔡州。 七年,升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力陳乘偽齊主劉豫被廢,金軍無備,增兵北伐,圖取中原之策。后多次上書反對與金和議,重申收復兩河壯志,均遭高宗與權相秦檜拒絕。

  十年,率軍迎戰大舉南進之完顏宗弼軍,按照以襄陽為基地、連結河朔、收復中原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后方;以部分兵力迂回側擊東京一帶金軍;自率主力從正面反擊,直趨中原。在民眾配合下,僅月余,相繼收復西京(今洛陽)及陳(今淮陽)、蔡間諸要地,形成東西并進,威逼東京金軍之勢。旋于郾城之戰中,充分利用所部士氣旺盛、訓練有素等有利條件,大敗金軍精騎。繼在潁昌之戰中,再次擊敗完顏宗弼軍的反擊。正當岳飛行將揮師渡河時,高宗、秦檜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班師,致使其恢復中原計劃功敗垂成。 十一年,率軍進援淮西。后被召回臨安(今杭州),罷宣撫使,改授樞密副使,解除兵權,為秦檜及其黨羽誣陷入獄。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孝宗時追謚 “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 岳飛精韜略,善運籌,博采眾謀,團結民眾。行師用兵善謀機變。作戰指揮機智靈活,不拘常法,強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嚴于治軍,重視選將,信賞明罰,愛護士卒。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宋史·岳飛傳》)著稱。常能以少勝眾。金軍嘆稱:“撼 山易,撼岳家軍難!”

  【6】作品爭議

 。ㄒ唬⿲W者爭議

  《滿江紅·怒發沖冠》自明代發現以來至二十世紀初,世人一直認為是岳飛的作品。明代弘治年間,浙江鎮守太監麥秀命人將這首《滿江紅》詞刻于杭州岳飛廟碑之上,并由趙寬書寫,顯然認為此詞系岳飛所作。明人徐階所編《岳集》持相同觀點。此后數百年間,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先后有余嘉錫、夏承燾、徐著新等學者對將《滿江紅·怒發沖冠》定為岳飛所作的觀點提出質疑。其理由主要是,岳珂所編《金佗稡編》《鄂王家譜》沒有收錄這首《滿江紅》詞,而且弘治十五年(1502)趙寬所書《滿江紅》詞碑之前,從未見到過此詞在世間流行。另外的依據是岳飛遇害后的歷史背景。迫于秦檜及同黨淫威,岳飛來往文稿多被損毀滅跡,而且此時岳飛一家已被定性為朝廷忤逆,眷屬被遠戍遣散,時人唯恐避之不及,和岳飛關聯的史跡皆被毀匿。還有人對詞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語句提出質疑,指出寧夏境內的賀蘭山與黃龍府方向相對、相距甚遠,而且是岳飛沒有經歷過的地方,不可能在詞作中使用。因此不少學者認為這首《滿江紅》詞是后人偽托岳飛所作,偽托者疑為明人。有人認為是為此詞刻碑的相關人士,即麥秀、揚子器、趙寬、李楨等;有人疑為明弘治年間時人反抗西北韃靼人欺擾期間,王越或幕府手下人等為鼓舞人心而作;有人疑作者是明朝大臣于謙,認為這是作者由“土木之變”聯想到“靖康之變”,借岳飛抗金事跡抒發胸中憤慨激烈心情寫成的,這首《滿江紅》詞和于謙的《石灰吟》等作品意境風格一致,在文筆上“等閑”一詞也許是詩人于謙的習慣。

  很多學者對這種質疑提出反駁,認為《滿江紅·怒發沖冠》作者是岳飛不可動搖。詞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賀蘭山是泛指而非實指,是文學上慣用的比喻手法;況且中國有兩座賀蘭山,河北境內的磁縣有一賀蘭山,岳飛抗金活動范圍以南北官道為軸,以賀蘭山所在的磁州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黃河邊的廣袤地域,磁縣賀蘭山在岳飛北伐的戰略決策中占有重要地位。鄧廣銘、王瑞來等提出若干條理由。

  一、這首《滿江紅》詞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種慷慨激昂的風格,和岳飛被《金佗稡編》收錄的若干題記、詩詞中的情感風格基本一致,說岳飛寫不出這樣的詞作是站不住腳的。

  二、從湯陰岳飛廟發現王熙天順二年(1458)所書《滿江紅》詞碑,早于趙寬所書《滿江紅》詞碑四十四年,可見有人說趙寬所書此詞之前未曾見過此詞出現的說法錯誤。王越生于永樂二十一年(1423),他先后在西夏地區與敵軍交戰的年代最早是成化八年(1472),最遲是成化十七年(1481),而王熙所書《滿江紅》詞是天順二年(1458),早于王越作戰之時。

  三、元人雜劇的《岳飛破虜東窗記》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詞:“怒發沖冠,丹心貫日,仰天懷抱激烈。功成汗馬,枕戈眠月。殺金酋伏首,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言愁絕,待把山河重整,那時朝金闕。”與這首《滿江紅》詞相比,有的句子全同,有的句子相似,有明顯的演變痕跡,這也是明代之前就有這首《滿江紅》詞流傳的證據。

 。ǘ┵R蘭山之爭

  《滿江紅·怒發沖冠》詞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中的“賀蘭山”曾引起不少學者的爭議,其中就有“賀蘭山”在河北還是寧夏的確定問題,還有詞中的“賀蘭山”是實指還是虛指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滿江紅》詞中的“賀蘭山缺”并不在寧夏,而是在河北省磁縣。

  這已是史學界爭議的老問題,主要是文學作品中地名的實指與虛指之爭,關于是實指還是虛指的問題,學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持實指觀點的學者認為,河北省磁縣境內有小山名叫賀蘭山,離岳飛出生地湯陰50來公里,離岳飛練兵地岳城30來公里,岳飛曾六次往返通過被金人占領的磁縣賀蘭山。而寧夏賀蘭山在南宋時期屬于西夏的領土,不是當時岳飛抗擊金人時的作戰地點。岳飛征伐的金國位于東北方,要直搗的“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內,兩地相隔數千里,方向和寧夏賀蘭山完全相反。當捷報頻傳、勝利在望,岳飛有感而發“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這不僅表明了岳飛的戰略部署,也透露出他對磁縣賀蘭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并極為重視。

  關于賀蘭山的地理位置,清初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賀蘭山有兩處:一在寧夏中部,一在河北磁縣。岳飛抗金活動范圍以南北官道為軸,以賀蘭山所在的磁州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黃河邊的廣袤地域,磁縣賀蘭山在岳飛北伐的戰略決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專家認為,“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之句,不僅表明了岳飛的戰略部署,而且也表明他對磁縣賀蘭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并極為重視,以此山入詞既屬情理之中,又順理成章。

  持虛指觀點的學者認為,對于中原封建王朝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賀蘭山是代指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戰爭的符號。古代詩詞里提及邊塞,都以漢代為借代,而漢代在賀蘭山與匈奴有戰爭,比如唐詩“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就是借古喻今修辭手法。同樣,《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表達了,岳飛想效仿西漢衛青、霍去病打擊匈奴那樣把金人打出大宋疆土的壯志!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是借用霍去病“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斬敵匈奴的氣勢,表達內心對敵人的刻骨仇恨。持虛指觀點的學者認為,此詞中的“賀蘭山”并非“寫實”,而是“用典”或“借代”。在金之前,黨項族西夏政權曾是北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西夏人不斷入侵,宋夏之間在西北地區曾有過多次較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岳飛詞中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是借西夏賀蘭山來代指金人本土的軍事屏障,表達自己對抗金大業終極目標的戰略構想:不但要把金兵驅逐出境,還要乘勝突破其本土的最后防線,徹底摧毀其軍事力量。因此,詞中的“賀蘭山缺”應是指更雄渾、更遼闊、更有戰略意義的寧夏賀蘭山。因此,《滿江紅》詞中的“賀蘭山缺”應是更雄渾、更遼闊、更有戰略意義的寧夏賀蘭山。甚至有人認為把《滿江紅》詞中的“賀蘭山缺”實指為河北磁縣賀蘭山“格局小了,磁縣的賀蘭山是丘陵,土坡,而岳武穆的意境是渴望擁有一個大一統的大宋王朝,如果不是寧夏賀蘭山,何來的胡虜肉、匈奴血”,“漢代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飲馬瀚海是古代將領夢想的至高榮譽,岳飛自視甚高,格局大,所以才有踏破賀蘭山缺,朝天闕和直搗黃龍府的雄心,這壯志不是小山丘、小土坡可以匹配的,只有雄偉的寧夏賀蘭山配得上”。

  無論是磁縣賀蘭山,還是寧夏賀蘭山,都可以解釋得通。踏破賀蘭山缺,可以做比擬用,可以解釋為攻破金國的國門關口,打到金國的黃龍府。

  返回目錄>>>

  【7】《滿江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在理解作品的同時,有感情地吟頌《滿江紅》。

  2、體會岳飛的英雄氣概,感受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

  3、在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點:

  從歷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以讀促學,賞析詞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設疑解思法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滿江紅》。

  學生:查找關于岳飛的故事,并查找有關本詞的相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曾經有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她對兒子一生的愿望濃縮成四個字“精忠報國”。母親的名字無人知曉,兒子的名字卻無人不知。大家知道他是誰么?

  師:沒錯,他就是響當當的“岳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岳飛,親身感受它的愛國情懷。

  二、走進作者:

  師: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關于岳飛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認識的岳飛是什么樣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資料吧。

  生:岳飛是南宋人。

  生:岳飛是將軍也是詩人。

  生:岳飛帶領的岳家軍聲名遠揚。

  師: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岳飛,對他如此了解。那請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飛吧。ɑ脽羝

 。ㄔ里w簡介: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少時勤奮好學,練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衛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善于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著稱。

  紹興六年,岳飛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檜等奸臣當道,致使岳家軍當時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岳飛獨上高樓,欄桿拍遍,仰天長嘯,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

  三、詩詞賞析

  1、教師范讀,劃分斷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岳飛的《滿江紅》,感悟作者情吧!

  師:首先請同學們拿出國學書,翻開第71頁,手拿書的底端,傾斜45度角,認真聽老師范讀,將停頓的地方在書上用“/”標注,劃分斷句。

 。ㄅl/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自由誦讀。

  學生模仿范讀有感情地大聲誦讀。要求:讀書過程中試著讀出小節停頓,注意節奏和重音,讀不準確的句子多讀兩遍。

  3、朗讀。

  男女生、師生配合,通過不同形式朗讀。朗讀過程中糾正字音,教師隨機點拔。

 。ń虒W理念:自由朗誦、整體感知;聆聽范讀、比照仿誦等。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品味古詩詞的語言美,同時也提高學生駕馭漢字的能力。)

  4、視頻欣賞。

  師:經過了不斷地誦讀,相信同學們心中對岳飛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現在讓我們放松嘴巴,用耳朵聆聽康橋的朗誦作品。(幻燈片播放視頻,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加深對詞的感受和理解)

  5、配樂朗讀。(進一步感受詞的語言美。)

  四、拓展

  師:中華文明5000年,在歷史的悠悠長河中不乏愛國將領,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們的愛國情懷吧。

  幻燈出示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愛國詩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緫饑壳G軻《易水歌》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咎啤客醪g《出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灸纤巍课奶煜椤哆^零丁洋》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8】《滿江紅》教學反思

  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后能讀背這首詞,并通過反復的讀背,借助其他不同的詩詞來體會作者創作這首詞時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深深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向作者學習,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長大后為祖國獻身的豪情壯志。

  從課上效果來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基本上已經理解了這首詞的含義,并達到了初步背誦,部分同學還達到了會唱這首詞的要求。在上課過程中,學生通過反復讀,以讀促理解,又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兩者相得益彰。在理解基礎上,學生還做了較好的延伸,在理解“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句話的基礎上,學生充分利用了曾經學過的詩句,并結合了自身的經歷,明確了時不我待,當及時勉勵。

  但本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

  一是對學情了解不夠。從學生回答可以看出,學生的歷史知識匱乏,多數同學不知道南宋是一個怎樣的朝廷;

  二是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引導不夠。

  人生經歷的缺乏使學生難以理解被外敵入侵,淪為奴役者的痛苦,這一方面應該借助視頻影片或更多圖片、史實來讓學生更直觀感受,從而理解作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感情。

  返回目錄>>>

【《滿江紅》全文】相關文章:

岳飛《滿江紅》全文07-04

滿江紅朗誦全文08-29

滿江紅全文岳飛05-24

《滿江紅》全文賞析08-29

滿江紅全文朗誦06-08

岳飛《滿江紅》的全文04-23

宋詞《滿江紅》全文03-28

滿江紅詩句全文07-06

滿江紅注音全文09-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在线视频国产日本 |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电影 | 在线播放AⅤ免费播放国产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欧洲 | 在线天天看片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