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岳飛全文賞析

時間:2024-02-19 14:17:19 帥帥 我要投稿

滿江紅岳飛全文賞析

  《滿江紅·怒發沖冠》,一般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岳飛的詞作。此詞上片抒寫作者對中原淪陷的悲憤,對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寫作者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愿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心。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概,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奮發的精神。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滿江紅岳飛全文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品原文

  滿江紅⑴

  怒發沖冠⑵,憑闌處⑶、瀟瀟雨歇⑷。抬望眼,仰天長嘯⑸,壯懷激烈⑹。三十功名塵與土⑺,八千里路云和月⑻。莫等閑⑼、白了少年頭,空悲切⑽。

  靖康恥⑾,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⑿。壯志饑餐胡虜肉⒀,笑談渴飲匈奴血⒁。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等。雙調九十三字。

  ⑵怒發(fà)沖冠:氣得頭發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

  ⑶憑闌:身倚欄桿。闌,同“欄”。

  ⑷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⑸長嘯:大聲呼叫。嘯,蹙口發出聲音。

  ⑹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

  ⑺“三十”句:謂自己年已三十,得到的功名如同塵土一樣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數。功名,或指岳飛攻克襄陽六郡以后建節晉升之事。

  ⑻“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戰,路途遙遠,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數,極言沙場征戰行程之遠。

  ⑼等閑:輕易,隨便。

  ⑽空悲切:即白白地哀痛。

  ⑾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靖康,宋欽宗趙桓的年號。

  ⑿賀蘭山:賀蘭山脈,中國境內有兩座山脈名賀蘭山,一座在河北一座在寧夏。一說指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的賀蘭山,當時被金兵占領;一說指位于河北境內的賀蘭山。據史料考證岳飛足跡未到過寧夏賀蘭山,而岳飛抗金活動區域曾在河北賀蘭山。

  ⒀胡虜:對女真族入侵者的蔑稱。

  ⒁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這里指金入侵者。

  ⒂朝天闕(què):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書《滿江紅》詞碑作“朝金闕”。

  白話譯文

  我怒發沖冠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急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創作背景,學界有多種說法。有學者認為此詞當創作于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認為作于紹興四年(1134)岳飛克復襄陽六郡晉升清遠軍節度使之后。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此詞上片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

  開頭五句,起勢突兀,破空而來。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燒,不可阻遏。這時,一陣急雨剛剛停止,作者站在樓臺高處,正憑欄遠望。他看到那已經收復卻又失掉的國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發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怒發沖冠”是藝術夸張。作者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氣憤填膺。岳飛之怒,是金兵侵擾中原,燒殺虜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飛之嘯,是無路請纓,報國無門的忠憤之嘯;岳飛之懷,是殺敵為國的宏大理想和豪壯襟懷。這幾句一氣貫注,生動地描繪了一位忠臣義士憂國憂民的英雄形象。

  接著四句激勵自己,不要輕易虛度這壯年光陰,爭取早日完成抗金大業。“三十”一句,是對過去的反省,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宋朝以“三十之節”為殊榮,然而岳飛夢寐以求的并不是建節封侯,身受殊榮,而是渡過黃河,收復國土,完成抗金救國的神圣事業。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誓將直節報君仇”,“不問登壇萬戶侯”,對功名感覺不過像塵土一樣,微不足道。“八千”一句,是說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斗。這是對未來的瞻望。“云和月”是特意寫出,說出師北伐是十分艱苦的,任重道遠,尚須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虜廷”,贏得抗金的最后勝利。上一句寫視功名為塵土,下一句寫殺敵任重道遠,個人為輕,國家為重,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忱。“莫等閑”二句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既是岳飛的自勉之辭,也是對抗金將士的鼓勵和鞭策。

  此詞下片運轉筆端,抒寫詞人對于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

  過片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恥”四句突出全詞中心,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的感慨。靖康之恥,實指徽欽二帝被擄,猶不得還,故接言抱恨無窮。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英勇的信念和大無畏的樂觀精神。

  “壯志”二句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這一聯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它沒有讓人感到復沓的原因,在于其中有一種真氣在。“待從頭”二句,既表達了對勝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說明了對朝廷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語,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一腔忠憤,碧血丹心,從肺腑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氣足,無復毫發遺憾。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豪情。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

  名家點評

  明代沈際飛:“膽量、意見、文章悉無今古。”(《草堂詩余正集》)

  明末清初潘游龍:“膽量意見,俱超今古。”(《古今詩余醉》)

  明末清初劉體仁:“詞有與古詩同義者,‘瀟瀟雨歇’,《易水》之歌也。”(《七頌堂詞繹》)

  清代沈雄:“《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閑白了少年頭,可以明其心事。”(《古今詞話·詞話》上卷)

  清代丁紹儀:“至寓議論于協律宮,猶覺激昂慷慨,讀之色舞。”(《聽秋聲館詞話》卷九)

  清代陳廷焯:“何等氣概!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莫等閑’二語,當為千古箴銘。”(《白雨齋詞話》)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南宋抗金將領,民族英雄,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獄。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宋史》有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岳武穆集》十卷,不傳。明徐階編《岳武穆遺文》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作品爭議

  學者爭議

  《滿江紅·怒發沖冠》自明代發現以來至二十世紀初,世人一直認為是岳飛的作品。明代弘治年間,浙江鎮守太監麥秀命人將這首《滿江紅》詞刻于杭州岳飛廟碑之上,并由趙寬書寫,顯然認為此詞系岳飛所作。明人徐階所編《岳集》持相同觀點。此后數百年間,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先后有余嘉錫、夏承燾、徐著新等學者對將《滿江紅·怒發沖冠》定為岳飛所作的觀點提出質疑。其理由主要是,岳珂所編《金佗稡編》《鄂王家譜》沒有收錄這首《滿江紅》詞,而且弘治十五年(1502)趙寬所書《滿江紅》詞碑之前,從未見到過此詞在世間流行。另外的依據是岳飛遇害后的歷史背景。迫于秦檜及同黨淫威,岳飛來往文稿多被損毀滅跡,而且此時岳飛一家已被定性為朝廷忤逆,眷屬被遠戍遣散,時人唯恐避之不及,和岳飛關聯的史跡皆被毀匿。還有人對詞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語句提出質疑,指出寧夏境內的賀蘭山與黃龍府方向相對、相距甚遠,而且是岳飛沒有經歷過的地方,不可能在詞作中使用。因此不少學者認為這首《滿江紅》詞是后人偽托岳飛所作,偽托者疑為明人。有人認為是為此詞刻碑的相關人士,即麥秀、揚子器、趙寬、李楨等;有人疑為明弘治年間時人反抗西北韃靼人欺擾期間,王越或幕府手下人等為鼓舞人心而作;有人疑作者是明朝大臣于謙,認為這是作者由“土木之變”聯想到“靖康之變”,借岳飛抗金事跡抒發胸中憤慨激烈心情寫成的,這首《滿江紅》詞和于謙的《石灰吟》等作品意境風格一致,在文筆上“等閑”一詞也許是詩人于謙的習慣。

  很多學者對這種質疑提出反駁,認為《滿江紅·怒發沖冠》作者是岳飛不可動搖。詞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賀蘭山是泛指而非實指,是文學上慣用的比喻手法;況且中國有兩座賀蘭山,河北境內的磁縣有一賀蘭山,岳飛抗金活動范圍以南北官道為軸,以賀蘭山所在的磁州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黃河邊的廣袤地域,磁縣賀蘭山在岳飛北伐的戰略決策中占有重要地位。[21]鄧廣銘、王瑞來等提出若干條理由。一、這首《滿江紅》詞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種慷慨激昂的風格,和岳飛被《金佗稡編》收錄的若干題記、詩詞中的情感風格基本一致,說岳飛寫不出這樣的詞作是站不住腳的。二、從湯陰岳飛廟發現王熙天順二年(1458)所書《滿江紅》詞碑,早于趙寬所書《滿江紅》詞碑四十四年,可見有人說趙寬所書此詞之前未曾見過此詞出現的說法錯誤。王越生于永樂二十一年(1423),他先后在西夏地區與敵軍交戰的年代最早是成化八年(1472),最遲是成化十七年(1481),而王熙所書《滿江紅》詞是天順二年(1458),早于王越作戰之時。三、元人雜劇的《岳飛破虜東窗記》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詞:“怒發沖冠,丹心貫日,仰天懷抱激烈。功成汗馬,枕戈眠月。殺金酋伏首,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言愁絕,待把山河重整,那時朝金闕。”與這首《滿江紅》詞相比,有的句子全同,有的句子相似,有明顯的演變痕跡,這也是明代之前就有這首《滿江紅》詞流傳的證據。

  賀蘭山之爭

  《滿江紅·怒發沖冠》詞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中的“賀蘭山”曾引起不少學者的爭議,其中就有“賀蘭山”在河北還是寧夏的確定問題,還有詞中的“賀蘭山”是實指還是虛指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滿江紅》詞中的“賀蘭山缺”并不在寧夏,而是在河北省磁縣。

  這已是史學界爭議的老問題,主要是文學作品中地名的實指與虛指之爭,關于是實指還是虛指的問題,學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持實指觀點的學者認為,河北省磁縣境內有小山名叫賀蘭山,離岳飛出生地湯陰50來公里,離岳飛練兵地岳城30來公里,岳飛曾六次往返通過被金人占領的磁縣賀蘭山。而寧夏賀蘭山在南宋時期屬于西夏的領土,不是當時岳飛抗擊金人時的作戰地點。岳飛征伐的金國位于東北方,要直搗的“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內,兩地相隔數千里,方向和寧夏賀蘭山完全相反。當捷報頻傳、勝利在望,岳飛有感而發“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這不僅表明了岳飛的戰略部署,也透露出他對磁縣賀蘭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并極為重視。

  關于賀蘭山的地理位置,清初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賀蘭山有兩處:一在寧夏中部,一在河北磁縣。岳飛抗金活動范圍以南北官道為軸,以賀蘭山所在的磁州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黃河邊的廣袤地域,磁縣賀蘭山在岳飛北伐的戰略決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專家認為,“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之句,不僅表明了岳飛的戰略部署,而且也表明他對磁縣賀蘭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并極為重視,以此山入詞既屬情理之中,又順理成章。

  持虛指觀點的學者認為,對于中原封建王朝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賀蘭山是代指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戰爭的符號。古代詩詞里提及邊塞,都以漢代為借代,而漢代在賀蘭山與匈奴有戰爭,比如唐詩“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就是借古喻今修辭手法。同樣,《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表達了,岳飛想效仿西漢衛青、霍去病打擊匈奴那樣把金人打出大宋疆土的壯志。“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借用霍去病“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斬敵匈奴的氣勢,表達內心對敵人的刻骨仇恨。持虛指觀點的學者認為,此詞中的“賀蘭山”并非“寫實”,而是“用典”或“借代”。在金之前,黨項族西夏政權曾是北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西夏人不斷入侵,宋夏之間在西北地區曾有過多次較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岳飛詞中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是借西夏賀蘭山來代指金人本土的軍事屏障,表達自己對抗金大業終極目標的戰略構想:不但要把金兵驅逐出境,還要乘勝突破其本土的最后防線,徹底摧毀其軍事力量。因此,詞中的“賀蘭山缺”應是指更雄渾、更遼闊、更有戰略意義的寧夏賀蘭山。因此,《滿江紅》詞中的“賀蘭山缺”應是更雄渾、更遼闊、更有戰略意義的寧夏賀蘭山。甚至有人認為把《滿江紅》詞中的“賀蘭山缺”實指為河北磁縣賀蘭山“格局小了,磁縣的賀蘭山是丘陵,土坡,而岳武穆的意境是渴望擁有一個大一統的大宋王朝,如果不是寧夏賀蘭山,何來的胡虜肉、匈奴血”,“漢代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飲馬瀚海是古代將領夢想的至高榮譽,岳飛自視甚高,格局大,所有才有踏破賀蘭山缺,朝天闕和直搗黃龍府的雄心,這壯志不是小山丘、小土坡可以匹配的,只有雄偉的寧夏賀蘭山配得上”。

  無論是磁縣賀蘭山,還是寧夏賀蘭山,都可以解釋得通。踏破賀蘭山缺,可以做比擬用,可以解釋為攻破金國的國門關口,打到金國的黃龍府。

【滿江紅岳飛全文賞析】相關文章:

滿江紅岳飛全文及賞析03-21

滿江紅岳飛全文意思及賞析12-14

滿江紅岳飛的全文07-04

岳飛《滿江紅》的全文07-04

滿江紅全文岳飛05-24

岳飛的滿江紅全文08-29

滿江紅岳飛全文07-04

岳飛《滿江紅》全文07-04

朗誦滿江紅岳飛全文03-3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一码 | 久久9国产影视大全99久 | 五月天色婷婷中文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色 | 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