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蓬萊閣導游詞

時間:2022-09-24 09:28:47 導游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優秀的蓬萊閣導游詞

  景區名稱 蓬萊閣景區

優秀的蓬萊閣導游詞

  景區類型 人造景觀 風景名勝 重點文物 歷史文化名勝 博物館

  景區級別 AAAAA

  所在省份 山東省

  所屬城市 煙臺市

  所在區縣 蓬萊市

  地理位置 汽車站附近

  景區地址 蓬萊市迎賓路7號

  適宜人群 老年 青年 兒童

  適宜季節 春夏秋冬

  營業時間 夏季:7:00--18:00 冬季:7:30--17:00

  建議裝備 輕便鞋、太陽鏡、相機

  景區簡介

  蓬萊閣景區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區。這里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傳說蓬萊、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東尋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之地。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神話傳說,便源于此。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四大名樓。其內部由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等6個單體和附屬建筑共同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游客來此觀光旅游。

  景區另有戚繼光故里、蓬萊水城、田橫山、水師府、登州古船博物館、中國船舶發展陳列館、登州博物館、登州圣會堂、海濱和平廣場以及黃渤海分界線等20余處景點。

  推薦線路

  主要景點

  登州古船博物館

  登州古船博物館位于太平樓南側,坐北朝南,1990年建,為仿古園林式建筑,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60平方米,館內共陳列文物1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2件,是國內第二個陳列古船的專題性博物館。

  博物館正門為仿古彩繪脾樓,琉璃瓦覆頂,隸書楹聯“古船曾捍海疆猶存雄風壯華夏,博物長留仙境更有巧思昭蓬萊”,門額“神游”。大門西側鑲嵌“登州古船博物館”陰刻大理石字碑,碑文為張愛萍所書;東側鑲嵌4方古船航海花崗巖浮雕。館內設3個展廳:一展廳置蓬萊水城(古登州港)沙盤和兩方PVC顯示板,顯示板分別示“登州港古代海內外交通圖”和“登州港變遷圖”。二展廳展出1984年小海清淤時出土的元代古戰船、宋元兩代的石碇木碇、明代紫檀木舵桿和古代各類鐵錨。三展廳展出小海出土的三足罐、陶壺等陶制品和明洪武八年(1375)鑄造的銅炮兩尊。

  太平樓

  太平樓位于水城東北角平浪臺上,重建于1987年,有太平樓、戚繼光塑像、點將臺、涌月亭、平浪宮等景點。太平樓位于平浪臺中部,坐北朝南,雙層結構建筑,屋面開山,四角飛檐,脊置六獸,四周有明廊,門上方懸有“太平樓”匾額,為書法家乃正所書,門兩側明柱上陰刻楹聯:“岸隱潮聲連古戍,天回春意滿芳州”。

  船舶發展陳列館位于太平樓內,舍古代、現代兩個陳列廳,陳列面積240平方米,陳列我國各歷史時期代表性船舶模型50余只。一樓為古代船舶陳列廳,陳列5000年前獨木舟、東漢斗艦、隋代龍舟、唐代游肪、明代鄭和寶船、清代快船等船模20余只。二樓現代船舶陳列廳陳列現代戰艦、貨輪、游輪、客貨

  滾裝輪等船模30余只,系統、形象地再現了我國造船技術的發展歷程,真實地反映了我國近現代造船技術在海洋交通、海洋開發、遠洋漁業、科學考察、國防現代化等領域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戚繼光塑像

  戚繼光塑像位于太平樓南側,1987年為紀念戚繼光逝世400周年而建,水泥質地,高4米,表現戚繼光身著戎裝,挺胸昂首而立,按劍俯瞰水城的雄姿。點將臺位于太平樓西側,坐北朝南,舊為指揮、調動水城內水師船只之行令處。涌月亭位于太平樓東側,平浪宮位于太平樓南側。

  “人間蓬萊”坊

  “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

  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的佛教寺廟。該寺原勝極一時,因禁佛運動,雖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

  一)來魯傳教,在山東地區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彌陀寺前殿

  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祖師殿

  祖師殿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是古山西雁門樓煩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賈,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聰穎過人,博覽六經、《老子》、《莊子》。由于厭倦當時戰亂年代,他無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門下。他從21歲開始,跟隨道安師父23年。44歲時奉道安之命帶著十來個弟子南行,經過廬山時,被廬山秀麗風光所迷,便決定留在廬山接收徒弟,共修佛業。

  慧遠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成宗教建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后來慧遠在東林寺創立凈土宗,東林寺就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成為凈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02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佛教凈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關公殿

  關公殿中間主尊為關公。關公,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官拜前將軍、漢壽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統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并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

  彌陀寺正殿

  彌陀寺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侍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稱“接引佛”,為凈土宗敬奉的主要對象。傳說阿彌陀佛過去是一位國王,喜歡聽佛講經說法,所以放棄了王位,出家修行,法號“法藏”。他在佛前發下四十八愿,其中一個大愿就是:將來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讀誦他的名號的人,命終之時,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極樂世界。后來,他經歷無數劫難,終于實現誓愿,成為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佛”,他所在的世界為西方凈土極樂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當

  胸,執一蓮臺表示“弘揚佛法,度盡世間眾生苦”。據專門敘述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的漢譯佛經《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在極樂凈土中,高站于蓮臺上,左右分別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協侍,構成“西方三圣”的組像。阿彌陀佛胸前有一“萬”字,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萬民感德碑亭

  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賦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義,建起了這座碑亭。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構,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檐式。 龍王宮

  原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這里供奉的是傳說中的四海龍王之首東海龍王敖廣。龍王宮原位于丹崖極頂(今蓬萊閣址)。唐貞觀年間建有龍王廟,宋嘉佑六年(1061)建蓬萊閣時移于丹崖山半腰西側、丹崖仙境坊西北,元中統、明洪武和萬歷年間均曾修葺。1984年重修。龍王宮由南向北依次布局,有正門、前殿、兩廂、正殿、后殿,三進院落,廟宇式建筑,占地2117平方米。

  龍王宮前殿

  前殿內東西各塑海中護法一尊,東為定海神,西為靖海神,各持法寶,威風凜凜。

  龍王宮正殿

  正殿東西長12.69米,南北進深10.08米,有前廊,兩支明柱書聯:“龍酬丹崖所期和風甘雨,王應東坡之禱翠阜重樓。”殿額:“霖雨蒼生。”明廊西側鑲有“龍王宮簡介”。殿中設高臺神憲,內塑東海龍王敖廣金身坐像,兩側塑有8名站官,由南而北,東為巡海夜叉、千里眼、電母、雷公,西為趕魚郎、順風耳、風婆、雨神。殿北門靡聯曰:“海邦萬里慶安瀾,五湖四海降甘霖。”楣批“風調雨順”。 龍王宮后殿

  后殿為龍王寢宮,亦有明廊,兩支明柱題聯:“贈大圣定海神珍(針)千年魔盡,還八仙渡海寶物萬里波平。”殿額“福庇海邦”。殿內亦設高臺神龕,內塑龍王及左右嬪妃金身坐像;殿內東西兩側各塑4名侍女。舊有龍王木雕像及龍王出行用的步輦、儀仗,今不存。

  子孫殿

  這是古時候求子求孫的地方,請看子孫殿門上的匾額“熊羆賜夢”,取之《詩經小雅·斯干》篇,篇中有這樣的句子,“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熊維羆,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夢?是熊是羆,只有熊羆才象征著男子的吉祥。熊羆是兇猛的野獸,象征著勇敢的武士。因此,“熊夢”或“熊羆入夢”為祝人生子的吉祥語。

  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過去,人們喜歡多子多孫,所以那些嫌兒子少的和沒有兒女的便到這里向送子娘娘許愿,祈求多生兒子或者生個好兒子。現在實行的是計劃生育政策,所以這里就成為無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傳說蓬萊神山上住著一位麒麟神,專供送子娘娘調遣使用,為人間送子送女。民間流傳著麒麟送子的故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娶顏氏時歲數已經很大了,為了生個好兒子,他們常到曲阜城東南尼山祈禱。這天夫婦兩個剛祈禱完畢,向山下走去,忽聽天空一陣樂鼓齊鳴,從空中飛來一只玉麒麟,口銜玉帛,上寫“天遣魁星下凡”。稍傾顏氏一陣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飛回了蓬萊神山。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送子娘娘身邊還供奉著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們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體健康的。

  丹崖仙境坊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了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系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并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結構。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

  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了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匯中,“蓬萊”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志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留念。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都曾在這里留過影。)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萊有別于其它旅游勝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萊旅游叫得響的品牌,神仙的超脫與逍遙,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萊莫屬。

  顯靈門

  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里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

  戲樓

  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宮廟會,人們在這里演戲,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禱娘娘保佑平安。戲臺兩側臺柱上刻有對聯,上聯為:“樂奏鈞天,潮汐聲中喧島嶼”。意思是這里的鈞天廣樂演奏起來,使潮漲潮落的濤聲在島嶼中喧鬧。(“鈞天”是“鈞天廣樂”的省說。)下聯為:“宮開碣石,笙歌隊里徹蓬瀛”。意思是面對著天后宮的絕佳戲樓,笙竹管弦之聲響徹了蓬萊、瀛洲仙境。

  戲樓上有一橫額,上寫“觀止矣”,即“嘆為觀止”。意思是看了這里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觀止”二字取自《左傳》。據記載,魯襄公二十九年,吳王季札去魯國訪問,要求欣賞一下魯國歌舞,魯王答應了他的請求,演出了各種音樂舞蹈給他看,當季札看完一個舞蹈以后,對陪同的人說:“觀止矣,若有它樂,吾不敢請矣。”意思是說,我已經欣賞到最高境界的藝術了,雖然有別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從此,“觀止矣”一詞便流傳下來。)

  坤爻石

  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象三臺星座,三臺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屬太微垣(天區名)。《晉書·天文志》云:“三臺天星,兩兩而居,西二星曰上臺,次二星曰中臺,東二星曰下臺”,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刻石嵌于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云南總督,精于書法,善于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后來知府張 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經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號,八卦的變化取決于爻的變化),所以稱它為“坤爻石”。蓬萊閣是一處山體園林,“石為園之骨,水為園之脈”。丹崖山上沒有天然水源,伴在一側的大海卻彌補了這一缺憾。作為“園之骨”的丹崖石,卻是混然天成的。這幾塊“坤爻石”,是當年劈山建閣時特意留下作為點綴的。古人認為:天為乾,地為坤,男為乾,女為坤,所以這個名字也昭示著天后宮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天后宮前殿

  前殿兩位門神一是嘉應,一是嘉佑,是保護天后的神將,傳說他們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宋慶書“篪”字碑:這塊石碑上的“篪”字,筆力遒勁,字形端莊。是清朝太子少保宋慶(蓬萊人)所寫,刻于清光緒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種樂器。宋慶書寫這一“篪”字是有一段來由的。原來,宋慶原配夫人馬氏早逝,只留下一個女兒。繼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經多方醫治,終于生一子。當時宋慶已五十歲,老來得子,樂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歲夭亡,宋慶悲傷不已,終日默念著“篪”的名字。寫字的時候也是“篪”呀“篪”地寫下去。結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這個“篪”字便寫得十分流暢有力,成了一筆“篪”。

  “福”字石刻

  這是一個花體“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陳摶寫的。(陳摶是河南鹿邑縣人,生于晚唐,屢試不第,從此無意功名,先隱武當山九宮巖,服氣辟谷,二十年后移隱西岳華山云臺觀,宋初曾進見宋太宗趙光義,被賜號希夷先生。著有《無極圖》、《先天圖》。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泰華山陳摶高臥》,開始使其神化,成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給、于三字組成,意為種好田地、給人幸福。我們當地稱它為狗頭福,多摹寫在映壁上。

  “壽”字石刻

  這里一個草書“壽”字,也是五代道士陳摶寫的。“壽”字是由“富”、“弗”、“林”三個字組成,意為植好林木,富足長壽。(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呂周玉按他從華山帶來的拓片摹刻的。) 垂花門

  由門上兩個倒垂的貼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時皇族或達官顯貴內眷居室才有的專用裝飾,顯得莊重、嚴謹。據說在古時未經允許,貿然闖入垂花門,必受嚴懲。由此可見,天后娘娘地位極高。

  唐槐

  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傳說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與呂洞賓在這里下棋,烈日當頭,為了遮蔭,鐵拐李從他那寶葫蘆里取出一粒樹種,撒在地下,霎時間長出了這棵大樹。因為是仙人種的仙樹,所以長壽不死。此樹樹心雖然已空,但枝葉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宮發生火災,毀廟觀三十余間,唯獨此古槐得免,可謂奇跡。

  天后宮正殿

  蓬萊閣的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廟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峽兩岸人民虔誠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稱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鄉福建莆田一帶,人們親昵地稱她為“媽祖”,因此許多地方奉祀她的宮廟叫“媽祖宮”。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灣賢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時年28歲,終身未嫁。 蓬萊閣的天后宮與全國各地天后宮的陪神相比,極為特殊,由四海龍王為天后當站官。

  天后身邊站的是四名侍女,東西兩側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個海龍王。東邊的四個有兩個海龍王、兩名文官,一個文官手持圣旨,下達天帝旨意。一個手持萬法歸宗,如果海中的魚鱉蝦蟹興風作浪,他都記到這上面,屬于哪個海的,就交給哪個海龍王處置。西側也有兩個海龍王,兩個文官,一個文官手持環海司命,為海神娘娘發布命令。另一個手持印盒,管理行文蓋章。

  蓬萊閣的天后宮與全國各地天后宮的陪神相比,極為特殊,由四海龍王為天后當站官。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天后宮的陪神是隨各地不同的故事定出來的,但總的原則是這些陪神都是由各地不同的水神充作天后的陪神。二是北宋以前海神是龍王,但因為他面目猙獰古怪,又喜怒無常,常在海中興風作浪,使漁家和航海家畏懼反感,人們從而失去了對他的信仰。三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皇帝派大臣路允迪出使高麗,臨行前曾降御香向東海龍王做了祈禱,但在海中遇到大風,情況十分危急,危難中恍然見到救他生命的是桅桿上端坐的一位朱衣女神而不是海龍王。回朝奏明圣上,首次封天后為“順濟夫人”,并贈匾建廟。蓬萊閣天后宮道光年間的碑記載:“宋徽宗時,建天后圣母廟,乃于閣西營建焉,時在宣和四年,計建廟48間??”宋代中后期海神娘娘是以妃爵代替了龍王的神性,成為專司海上交通安全的保護神了。四是元代以后,歷代朝廷晉封海神娘娘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便可以天上的官職來控制茫茫大海中的一切神怪妖氣,她的活動范圍遠遠超越了四海龍王所管轄的區域,所以四海龍王要聽她的調遣,為她站班;五、在媽祖故鄉莆田,有《天妃降龍》的劇本,是當地人們為歌頌天妃所演的地方戲劇,說的是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這就是四海龍王為什么成了天后的站官的幾個原因。

  天后宮后殿

  后殿是后殿天后的臥室。門上的匾額“福錫丹崖”四個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費心我先生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東西兩間設有天后床鋪。在這個寢宮的院落里,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著四句詩,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云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

  另外,在這個寢宮的院落里,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著四句詩。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找看,這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云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磚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窯燒制成磚,再運到這里分別砌于四處檐下,兩兩相對,文序不亂,其獨特之匠心,由此可見一斑。

【優秀的蓬萊閣導游詞】相關文章:

蓬萊閣的導游詞06-01

蓬萊閣導游詞02-02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07-22

煙臺蓬萊閣導游詞06-29

蓬萊閣英語導游詞06-27

有關蓬萊閣導游詞04-20

蓬萊閣導游詞范文04-18

山東蓬萊閣景區導游詞06-20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6篇05-27

蓬萊閣導游詞(通用17篇)06-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又大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人性爱在线看不卡 | 亚洲中文国语AV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五月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