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景點導游詞

時間:2022-09-16 15:34:00 導游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綿陽景點導游詞(精選9篇)

  綿陽是四川省地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稱“涪城”、“綿州”,是享譽世界的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故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綿陽景點導游詞,歡迎參考!

綿陽景點導游詞(精選9篇)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1

  西羌九黃山猿王洞景區,地理坐標在東經104°43’,北緯31°89’,海拔2095米為中國西南第一大高山溶洞,中國西部旅游名洞。景區占地面積三十平方公里,屬省級名勝風景旅游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猿王洞景區由高山溶洞群、絕壁黃金棧道、險山茶亭、原始森林、古老羌文化勝地等幾部份組成。著名的猿王洞為中國西南地區罕見的高山溶洞群,在猿王景區洞周圍4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著23個各具特色的`溶洞,它們是煙云洞、甘龍洞、鰱魚洞等。猿王洞中有“串珠綴玉”、“珍珠白玉塔”、“石林秀色”、“瑤池洞天”、“絕壁石琴”等數百個格調不同的神奇景觀,景觀亦真亦幻,被游客稱作夢幻宮殿洞中黃龍美景。

  猿王洞已成為科考、科古、觀光、避署、會議、蹬山運動旅游、民族風情旅游為一體的風景區,并具備有450個星級賓館床位,及能同時容納300人會議、食、宿的接待能力。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2

  鎮遠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于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墻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筑、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鎮遠古鎮交通方便區位優越,湘黔鐵路、株六復線、320國道、滬昆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銅仁、湖南芷江和貴飛機場分別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

  縣境東界湖南新晃,南臨三穗、劍河,西毗施秉,北接岑鞏和銅仁地區的石阡,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鎮遠歷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歷史,其元代清代為道、府所在地達700多年之久。

  史書記載,鎮遠古稱“豎眼大田溪洞”,屬“鬼方”。從夏到商,世居著荊、梁二州的西南,稱“荊蠻”。追本溯源,古代的鎮遠,地處歷史上“五溪蠻”和“百越人”聚居的結合部。

  鎮遠是座歷史悠久的苗鄉古城。西漢時屬武陵郡。漢高祖五年始設沅陽縣。隋、唐置梓姜縣。宋高祖紹興元年置鎮遠州。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置鎮遠沿邊溪洞招討司,后改為軍民總管府。明洪武五年改置鎮遠州,隸屬湖廣。永樂十一年置鎮遠府,隸屬貴州。清襲明制。民國初,置鎮遠道。

  鎮遠自古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陸要沖,也是京城與西南邊陲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禮物獻贈和信使往還的捷徑和必經之地,有“南方絲綢之路”要津之美稱。明太祖朱元璋興師入黔,貴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靄翠,派人獻牛羊、糧米、氈等物,迎王師于鎮遠。正德三年,理學家明由貴州書院奉詔調任江西廬陵,赴任時取道鎮遠,買舟由舞陽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緬甸大使直也托紀卸任回國時也是途經鎮遠。這里既是黔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要沖,也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明弘治初年,鎮遠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貴,先守鎮遠”之說。

  《苗疆聞見錄》上也有“欲據滇楚,必占鎮遠”的論述在中國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吳敬梓不惜以三個回目的`篇章,較翔實生動地描寫了湯總兵與苗族首領別莊燕在鎮遠的攻進退和當時當地的風土民情。叱咤風云、虎門揚威的晚清愛國名將林則徐,曾三次路經鎮遠,他在《鎮遠道中》一詩對這里雄奇的山川和險要的地勢描述:“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

  這座擁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地處入黔要道,旅游資源極為豐富,人文古跡眾多,自然風光旖旎。僅鎮遠古城就遺存有樓、閣、殿、宇、寺、廟、祠、館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碼頭12個,古巷道8條,古驛道5條。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3

  李白紀念館位于江油市南14公里的青蓮鄉。今存遺址有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衣冠墓、洗墨池、月圓墳等。隴西院是李白青少年時居住的地方。后面有其胞妹李月圓墓。相傳“鐵杵磨針”的故事就發生在院前的磨杵溪。隔溪不遠是太白祠,祠內有陳列室和明碑。街上小學內有李白衣冠墓,是鄉人憑吊詩人的紀念建筑。街北一里許的粉竹樓,是李月圓和她的好友張雪娥吟詩刺繡的住處。后面不遠有一口常年不枯的井,叫洗墨池,是兄妹讀書練字的地方。

  館中,收藏有在敦煌石窟中發現的唐代手抄本李白詩詞、明清版本李白詩詞注疏,以及李白遺墨、遺跡的照片和拓片。還收藏有宋慶齡、周恩來、、陳毅、郭潮沫若、張愛萍等人書寫的匾額、對聯、李白詩抄等。

  李白(701—762)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生于中亞巴爾喀什湖畔的.碎葉城,5歲隨父李客遷蜀,來到青蓮居住。直到玄宗十三年(725)李白25歲時才經重慶出三峽而“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李白在蜀中20年,度過了“觀奇書”、“誦六甲”的青少年時代。

  一千三百多年前(公元701年),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綿陽江油誕生了,他宛如一顆閃耀的巨星,光輝照耀了整個盛唐,照耀了中國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故鄉的山水孕育了他的蓋世才情,他自然天成、飄逸豪邁、雄渾壯麗的詩篇,登上了浪漫主義詩壇無人企及的頂峰,這些詩篇如長江大河,激蕩著炎黃后裔的靈魂,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魂寶。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在李白漂泊的一生中,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成為他魂牽夢繞的記憶。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詩人,一九六二年,故里人民開始籌建李白紀念館,一九八二年,這所融觀光旅游、學術研究、陳列收藏、旅游服務為一體的名人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位于風景秀麗的昌明河畔,占地四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一萬四千余平方米。與“青蓮故居”、“大匡山”、“讀書臺”、“竇圌山”等二十余處李白遺跡緊密相連。這里有宏偉的建筑群落、優美的園林風光、豐富的陳列收藏、濃郁的文化氛圍。江油李白紀念館,如今已成為鑲嵌在九寨溝旅游環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紀念館內建筑皆系仿唐風格,規模宏大、古樸雄偉。步入館中,覺“香云”襲人,聽“花雨”無聲;登“詩苑”,逸興遄飛;俯“青蓮池”,碧波照影;仰“歸來閣”,情思無限;謁“太白堂”,臨風懷想;靜憩“曉雅齋”,心與境寂;把酒“邀月亭”,神游物外;可憑榭“問水”,可臨江“觀濤”,覽勝之樂,難以盡言。兼之一江碧水、兩岸綠楊、三春鳥語、四季花香,風光清幽秀美,使游人流連忘返。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4

  藥王谷位于綿陽市北川自治縣與江油市接壤的藥王山上,海拔1400~2000米,度假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藥王谷緊靠九環東線(江油—平武),距李白故里江油市23公里,距綿陽市64公里,距成都市166公里。

  藥王谷所在區域盛產中藥材,山林遍生百年藥樹,相傳中華醫藥始祖岐伯和藥王孫思邈都曾長住此山采藥治病,山上居民一直有供奉藥王菩薩的習俗,藥王谷因此得名。

  藥王谷盛產160多種中藥材,山上居民多年來長期以種植采挖中藥材為生,主產天麻、杜仲、厚樸、辛夷等,現成片藥林近萬畝,是全國辛夷花三大種植地之—。度假區內有百年辛夷樹近1800余棵,樹干二人合抱,冠幅20~30米,每年四月漫山辛夷花開,顏色由白到紫,依山成勢,堪稱奇觀。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5

女士們先生們:

  你好,歡迎來到綿陽。我是你的導游。

  綿陽南山公園位于南山之巔,涪江、安昌河、芙蓉河交匯處。1955年建成,1986年擴建,總面積18367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綠地154149‘1平方米,道路4200平方米,水域9200平方米)。是集觀光、休閑、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園林開放公園,每年接待各界人士15萬人次。

  公園內植物種類繁多,從西向東延伸,包括三江花園南塔社區、教育紀念區、休閑社區等。根據景區的功能和地形條件,布置相應的地被植物、喬木灌木、常綠喬木和觀賞草坪,形成“植物帶”錯落有致,林中奇景,不同風格的園林主題群落,使公園看起來賞心悅目,清新宜人。公園內的景點和歷史遺跡具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建于明代的九級磚石古南塔傲然屹立,俯瞰三江,充滿大地的`靈氣和凝重的歷史;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仿古建筑,是欣賞三江美景、休閑修身養性的好去處:清澈透明的“龍吐水”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快速品味;碧波蕩漾的人工湖給游客提供了釣魚的樂趣。莊嚴的陳展烈士紀念堂,凝聚了中國不同革命歷史時期在綿陽或綿陽死去的44位烈士的英雄事跡。用幾何塊大理石建造的革命公墓,始終受到人們對緬甸的尊重,激勵著后人奮進。是人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國家、省、市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園內還有郭宇讀書處遺址、漢代神醫、黃桷樹觀景臺等景點。,形成了南山公園作為人們緬懷先烈、緬懷古人的圣地,同時也是茶廊、湖釣、靜園讀書的好去處:它既有遠游景點的特點,又有令人流連忘返的宜人園林景觀的特點。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6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在這片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土地上,有著我童年的許多美好記憶。

  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幸福的一家人,那就是我和爸爸媽媽,還有那個頑皮的弟弟。今天我們一家人要去游山玩水。說到水,我的話就多了,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經常在小溪間玩耍。那小溪只有一米的寬度,水不是很深,不至于把人沖走。我們經常從小溪的這端走到那端,每當回去的時候就會被家長批評。因為家長告誡我們不能去那里玩,畢竟家長也是擔心我們會出事嘛!

  今天,我們又去了那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到了那兒,才發現小溪變寬了很多,還加了護欄。而小溪邊的那棵大樹還是那么高大,綠葉成蔭。如果從樹下走過,便會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不由自主地贊嘆起來:“多么唯美的畫面!”突然,我那調皮的弟弟想從護欄翻過去,爸爸媽媽正在交談著,而我正在欣賞著美景,沒人注意到我弟弟在干什么。旁邊的人看見了,立馬上前去阻止了,把弟弟抱了下來,并問:“誰家的孩子?”媽媽說:“我們的,怎么了?”他說:“你的孩子想翻過去,請看好你的孩子。媽媽感激的說:“謝謝!謝謝!”我聞聲而來,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突然我覺得世間變得美好,人們心地善良,樂于助人,這才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媽媽教育了弟弟,像小時候教育我一樣,如果真的能回到童年,我一定會享受媽媽的教育。午后,我們回到了縣城。我走在寬闊的'馬路上,忽然看見前面有一群人,圍著什么東西在那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的好奇心促使我上前了兩步,但我立即想起老師的忠告:“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于是,我后退了兩步,心里開始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最終,我的好奇心占了上風。我圍了上去,原來這里有個殘疾人,人們時不時地向他碗里投放紙幣或者硬幣。他時不時的道一聲“謝謝”。

  我看見一位年輕的阿姨讓她才五六歲的兒子放了一些硬幣在殘疾人的碗里。看見這個小男孩的舉動,我情不自禁地拿出身上的十幾元錢,放在了那個殘疾人的碗里。他對我說了聲“謝謝”。我走出人群后,感覺腳下的路變寬了許多。

  我沒有想到,這個平凡的日子會帶給我如此多的感動。其實我也應該想到,因為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三臺這片土地上上演。這里本來就山美,水美,人更美!我愛我的家鄉,愛這里的山,愛這里的水,更愛這里的人!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7

  綿陽富樂山地處“劍門蜀道”南段,綿陽市區城東二公里處,原名東山,又稱旗山。據宋《方輿勝覽》記載: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20年)冬,昭烈入蜀,劉璋延至此山,望蜀之全勝,飲酒樂甚,劉備歡曰:“富哉!今日之樂乎!”山因之得名。

  富樂山環境幽美,古跡眾多,被譽為“綿州第一山”。主要有:漢皇園、益州園、綿州碑林、富樂園、富樂堂涪城會館、桃源洞、冷源洞、玄德湖、明鏡湖、碧云巖等十大景觀。景區營造依山就勢,順乎自然,山水成趣,賞樂并舉,融“三國”文化和人文景觀于一體;步移景異,園中有園。既具有皇家園林的豪華氣派,又不失江南山水園林的清秀典雅。

  富樂堂是1990年修建的為紀念劉備與劉璋涪城相會的.殿堂、庭院與園林相結合的景區。規劃占地面積0.42平方公里。已建成富樂堂正大門、涪城會館、冷源洞、桃源洞、大小瀑布、雷溪、玄德湖、碧云巖、十丈長碑等景區,共有殿、亭、廊、樓、廳、榭、戲臺、湖、橋、飛泉、小溪、大小草坪、植物園等16處景點。景區占地面積0.09平方公里。富樂堂主體建筑涪城會館為一四合院建筑群,建筑面積2230平方米,進入大門即是一座面向大殿的仿古大戲臺,大殿為高大寬敞的五開間,殿內為再現劉備與劉璋涪城會盛況的大型泥塑群像,兩側均為兩層樓的廳房,并同走廊連接構成合院式建筑。整座建筑紅墻黃瓦,肅穆莊嚴,顯示了皇家殿堂的氣派。

  1987年由綿陽市建委主持動工復建的富樂山風景區,包括富樂山公園,富樂堂管理處兩大部分,已建成開放面積1189畝,規劃面積為一萬畝。現已營造出漢皇園、益州園、綿州碑林、富樂閣、樂園、富樂堂涪城會館、桃源洞、冷源洞、玄德湖、明鏡湖、碧云巖等十大景觀區近百處景點和桃園、梅花嶺、梨園、月季園、海棠園、竹海、桂花園、松柏林、櫻花路、盆景園等十大觀賞植物園。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8

  南山公園位于西寧市南山區,風景優美,是休閑觀賞的好去處。

  西寧南山也叫鳳凰山。山上有個亭子叫鳳閣。亭上有橫幅,寫著“河湟吸引鳳凰”。相傳南方涼爽時,有一只鳳凰飛過,故名鳳凰臺。這和流行的“龍現在在長寧,基里巴斯人在綏強旅游”的說法是一樣的,但由此產生的西寧八大古景點之一的“豐臺云”卻成了西寧的一大景點。

  根據《西寧府地理志新志》記載,“南山……冬夏不用雪,升千山之上,又稱雪山,俗稱南山雪,八景之一”。爬到山頂就像在天宮里,頭上是淡綠色的天空,腳下是晶瑩的冰。南山氣候極其多變。

  夏天去南山公園欣賞南山的雪真的很獨特。一座高山,一分為二,屬于兩個世界:雪線以下一英里;雪被銀覆蓋著。

  青海云杉、圓柏、油松、胡楊和榆樹構成了工人林的景觀。夏季綠意盎然,空氣清新濕潤,鳥鳴聲此起彼伏,游人享受著回歸自然的無窮樂趣。在公仲中心區的百花園里,以牡丹花為主的數十種高原名花怒放,芬芳多彩,形成了另一個完全不同于森林景觀的地方。新建的五彩瀑布在陽光下彩虹般落下,成為西寧獨特的.瀑布水景。公園西北面有一座小山,有一個平臺,叫鳳凰臺。根據傳說,一對金鳳凰飛到這里,并得到了他們的名字。海拔2419米。農歷九月初九,人們爬上鳳凰臺,俯瞰西寧八大古跡之一。目前鳳凰臺上有一座鳳閣,是一座兩層的亭子,直徑24米,高23米。亭脊由孔奎蘭琉璃瓦和樓頂組成。亭壁繪有精美的石雕藝術建筑,蔚為壯觀。你可以鳥瞰這座古老的高原城市。鳳凰山腳下,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古廟南禪寺,歷史悠久,建筑古樸。很多好男人好女人都來這里求神拜佛,成為南山公園附近的文化景觀。公園有餐飲、文化和娛樂設施。

  綿陽景點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

  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鄉的桃坪羌寨。羌寨距成都市180公里,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被譽為 羌族建筑藝術活化石、神秘的東方古堡。

  羌族人自稱爾瑪,是個古老的民族。據歷史考證,四川阿壩一代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古羌人原居西北地區,漢魏以來,受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影響,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開始向東向南大遷徙。一部分進入西藏,融入藏族;一部分內遷中原地區,融入漢族;還有一部分羌人遷入岷江上游,分布在阿壩州茂縣、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縣及綿陽北川縣、雅安市和甘孜州部分區縣,形成四川的羌族,目前四川羌族總人口近20萬。

  桃坪古堡建筑始于漢朝,是當地原始居民因地制宜,以本地盛產的石片為原料,采用黃泥為粘合劑做成的民居建筑,叫邛籠,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羌族遷入岷江流域后,為了防御外族侵擾,也大量采用這種建筑。

  桃坪羌寨邛籠包括碉樓建筑和民居城堡建筑兩部分。羌寨有碉樓2座,雄踞于古堡后面的山腰,具有軍事觀察所的含義;桃坪古堡是寨內民居,由許多石樓拼合而成,形成雄偉壯麗的建筑群。古堡內石樓摩肩接踵,高低錯落,棱角清晰,遠遠望去,儼然一座方正宏大的石制宮城。

  桃坪羌寨最早名為赤溪寨,因為當地溪水里的石頭呈紅色,映紅了溪水。后來這里栽種大批桃樹,春季桃紅柳綠,秋季果實累累,人們便稱此地為桃子坪,簡稱桃坪。

  [民居建筑]各位游客,現在我們進入羌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由片石砌成的平頂房屋,便是桃坪羌寨的古民居,當地人稱為莊房。莊房多數為三層,底層圈養牲畜和堆放農具,中層住人,最高一層用來堆放糧食和雜物,房頂平臺是打麥子青稞以及曬糧食的場地,另外還壘一個小塔,擺放羌人信奉的白石神,體現出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習俗。

  羌族信仰天神,并以白石作為天神的象征。傳說羌族先民在遷往岷江上游時,曾在天神幫助下以白石戰勝了強敵戈基,使民族轉危為安,所以羌族以白石作為保護神,山頂、屋頂和石塔內,均供奉白石神。

  羌族民居建筑往往就地取材,采用當地特有的.片石,用毫無雜質的深層粘土粘合,加上房基深入石層,房屋間互相連接,使墻基堅固耐用,一般可以使用數百年之久。

  桃坪羌寨戶戶人家相連相通,相互依靠。寨外面有八個門,為傳統的八卦布局,寨子里大小甬道錯綜復雜,13條四通八達的通道互為聯結,猶如進入諸葛孔明擺下的八卦陣;通道各處都有對外射擊的暗孔,發生戰爭時,在通道里既可互相支援,又可埋伏士兵。 桃坪羌寨構建了復雜而又實用的水系統。他們修筑的水渠順山而下,穿寨而過。從山上下來,水渠為明渠,進入寨中之后,明渠變成暗渠,并有多處分支使渠水分流。寨內的主要通道下面和部分人家房內都筑有暗水道,揭開石板就能取水。

  水道的作用不小:一是方便生活;二有消防作用;三可調節寨內氣溫濕度;四是水道寬敞,可以通人,戰時可作防御之用。寨前一片開闊地上,暗渠復原為明渠,寬了很多,村民有需要清洗的各式物品都在此洗滌,然后渠水直流寨下的雜谷腦河,不致污染飲用水源。這種設計既衛生又科學,讓人不得不對羌族人民的聰明才智深深嘆服。

  請大家注意,古堡每戶人家的窗戶都較小,房頂互相連接,這是為什么呢?對,窗戶小可以保證房間內冬暖夏涼,也便于防盜,小窗戶還有利于房屋墻體的穩固。莊房互相連接,既方便抵抗敵人侵犯時互相支援,還巧妙地利用了房屋間的牽引力,提高了房屋抗震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古堡大部分幸存下來,這與古堡強烈的抗震性是分不開的。

  各位,請看這間莊房外墻上留著一個穿孔的石板,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嗎?對了,是用來拴馬或拴牛等牲畜的。其實,在桃坪羌寨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許多秘密。這不,古堡家家戶戶使用的門鎖和鑰匙多是木制的,沒見過吧?這種鎖在修建房屋的同時就安裝好,木制門鎖開啟需要一定的技巧,外人是難以打開的;再如,古堡內許多房屋的墻體上有十、工、王等石砌符號,甚至還有奇特的太陽紋,這些圖案代表什么含義?當地人也說不清楚了,算是待解之謎吧。 請看,這是羌寨常見的石敢當碑。石敢當是羌族的守護神,具有鎮宅的功能。這尊石敢當高150厘米,寬40厘米,面目猙獰,眼球外突,張著血盆大口,口中銜著一支典型的西夏劍。據考證,這尊石敢當還是西夏時期的文物哩。

  [碉樓建筑]現在我們來到了桃坪羌寨中最具特色的景點——碉樓。羌碉一般高達20多米,是羌寨的標志,對羌族人來說,無碉不成寨,所以過去羌寨是碉樓林立。

  碉樓形狀有四角、六角和八角形多種,也采用石片加粘性黃泥砌成。其棱角銳利筆直,似刀切斧削而成,結構勻稱,墻面平整光滑,堅固耐用。

  碉樓主要用作軍事用途,下層可駐軍和堆放糧食,樓頂設置觀察哨,一旦發現外敵入侵,只需在頂層點燃煙火,便可將信息傳遍村寨。樓內兵士可據樓力守,所以碉樓一般建在路口或山地險要地位,易守難攻。但解放以后民族和睦,羌碉已失去原來的意義,大部分自然損毀了。

  桃坪羌寨共有兩座碉樓,高達30米。樓內側與地面垂直,外側由下向上傾斜,使碉樓下大上小,臺基相當穩固。據說修建碉樓的工人不繪圖、不吊線、不用柱架支撐,全憑高超的技藝施工,可保證數百年不倒。請大家注意看,桃坪羌寨碉樓正中有一個從頂到底的棱角,它起什么作用呢?不僅僅是裝飾美化作用,重要的是使樓房所受的壓力通過這一曲線波紋分流擴散,更好地支撐起高大的碉樓。桃坪地處地震頻發的岷山大斷裂帶上,但數百年來碉樓矗立不倒,不能不說與羌人精湛的建筑藝術有密切關系。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么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桃坪古堡受損并不嚴重的原因了吧?

  對,古堡和羌碉采用輕薄的石片,用深層的黃土粘接,地基深入巖層,下大上尖的外形和建筑物間相互拉扯的建筑結構,以及梭角支撐等,分別起到了穩固作用和地力分散作用,從而有效地保護了古建筑的安全。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汶川大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桃坪羌寨不在這個斷裂帶上,它所處的茂縣、理縣斷裂帶基本是安全的。

  各位游客,通過剛才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桃坪羌寨是一個集日常生活和戰爭防御體系為一體的古老城堡,它的路、水、房頂共同構成了三維立體交叉的道路絡和防御系統,遠可觀察,近可接敵,十分神奇。但當戰爭的硝煙散盡,高大的碉樓和迷宮般的建筑就失去了抵御外敵的意義,留給我們的就是它精湛的建筑藝術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內涵,成為研究羌文化的寶貴遺產。

【綿陽景點導游詞】相關文章:

景點導游詞精選12-17

景點導游詞09-27

新疆景點導游詞08-05

長城導游詞景點08-08

各個景點的導游詞01-26

北京景點導游詞10-18

天津景點導游詞03-08

哈爾濱景點導游詞03-02

杭州景點導游詞03-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思思热视频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亚洲一区天堂午夜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