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旅游導游詞

時間:2023-06-26 10:45:28 導游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海南海口旅游導游詞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導游詞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南海口旅游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南海口旅游導游詞

海南海口旅游導游詞1

  海口市處于熱帶濱海,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富于海濱自然特色風光景觀。海口從發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自北宋開埠以來,海口市隨著海南的發展而形成相應的'規模。在歷史的長河中,海口市融匯在祖國歷史的激流中,伴隨著中華民族歷史脈搏搏動而涌動。海口于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郵電樞紐。20xx年,海口、瓊山合并,海口市規模明顯擴大.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于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臺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xx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到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海南海口旅游導游詞2

  海南省省會,是海南省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亦是海、陸、空交通的樞紐。由于它位于海南島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側,地當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為海口。總面積21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余萬。轄2鎮、6鄉。市區范圍內設振東區、新華區和秀英區等3個區。

  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屬平原--臺地地帶,地形起伏。市區北部多屬一級臺地,為洪積、沖擊的海蝕階地和南渡江高漫灘階地,地勢低洼平坦,平均海拔4米左右。市區南部多為三、四級臺地,系平原丘陵地,境內無高山峻嶺,南部浮陵水一帶,海拔69.8米為全市最高點。這里年平均氣溫23.8C,1月份平均氣溫17.2C,極端最低氣溫為2.8C。7月份平均氣溫28.4C,極端最高氣溫為38.9C。年平均降雨量1691.7毫米,平均年雨日為150天左右,5~10月為雨季,雨量占全年的78.1%;9月為降雨高峰期,平均雨量達30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17.8%;11月至翌年4月為旱季。最大年雨量為1928年的2480毫米,最小年雨量為1936年的702毫米。

  全年以東北風為主導風向,其次為東風和東南風,正常風力為4級以下。秋夏季常受8級以上的強臺風襲擊,年平均8級大風有12天,年平均12級以上臺風有2~4次。

  據考古資料證明,遠古時代,海南島與中原大陸原連一體,有如瓜架下的一個葫蘆。由于地殼斷裂陷落,狹長地帶下沉消失,形成瓊州海峽,海南島便與大陸分離,孤懸海外,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

  其時,海口只是一片淺灘,據傳說市中心的廣場、東西湖是個無底潭洞,有五條小龍在潭中練身修道。千年之后,五小龍身健道成,自覺潭小容身受束,于夏秋交接之日,掀潭水飛天,聚成五朵彩云,五龍騰云出潭,隨彩云升空,俯瞰尋覓容身之所。

  見神州大地日出處水面廣闊無邊之東、西、南、北海,加之長江、黃河流水滔滔,便知此乃天賜永久容身之理想水境。五龍一斟酌,便降云入水,四龍分赴東西南北四海、一龍游向長江、黃河。自此神州水境便有五龍鎮據。

  古人美稱海口為“五龍入穴之地”大概由此傳說所起。龍去潭空,按此海口當是水域。但天地造物自有精心,源于五指山區之滔滔南渡江并諸多溪流,年年將泥沙填入潭中,千年萬代,從不停歇,直到填成現海口市這片地面。古人說的“滄海桑田”,海口即是一例證,時有地理老先生斷言,海口之形成,系聚百流之水,集八方軋之土,龍脈集結。地闊水甜,必造人聰慧坦誠,福地長盛不衰。

  在古文獻中,自漢至唐代,南渡江入海地方未有“海口”地名記載。在漢代,現海口地面屬珠崖郡玳瑁縣(現瓊山市前身)地,隋代以后劃為瓊山縣地。到唐代,這里設白沙津(現海口市白沙門地方),為瓊州城(今府城)的外灘,設有古渡驛站,是當時瓊州與雷州海渡和貿易的港口。南宋時,這里設海口浦,范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與海口市區。浦,義為水邊或河流入海之地。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元代,海口浦便逐漸代替白沙津,成為海南渡海和物資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明洪武27年(1395年)開始筑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為所,稱“海口所”或“海口區”。

  相傳在今海口市的得勝沙路一帶,古稱外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倭寇入犯海口,海府地區軍民予以反擊,經過激烈的戰斗,最后得勝海賊于外沙,故得名“得勝沙”。清咸豐年間據《天津條約》海口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成為南洋群島和大陸對外交通的道口。

  清光緒元年,(1875年)設置海口海關,并在白沙門建港,對外貿易更形成發展。由于僑民日增,商賈云集,海口日見繁盛。民國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稱海口鎮。1926年脫離瓊山縣,開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設市。1988年海南建省,定海口為省會市,升格為地級市。

  公路交通運輸有海榆東線、海榆中線、海榆西線公路和環島東線高速公路直達島南端的三亞市,每日有班車通達全島各縣市。

  水陸聯運交通,可乘瓊州海峽渡輪在海安港轉乘長途汽車通往廣東、廣西各地。海口港和秀英港每日有客輪航行廣州、湛江、北海等港口,有定期班輪直達香港。海口機場國內航線直飛廣州、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沈陽、武漢、貴陽和香港等三十多個城市。

  國際航線有直飛新加坡、曼谷等。正在建設中的美蘭國際機場為雙跑道國際空港。流經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南渡江、美舍河、五源河、美涯水、那卜水和那甲水,總廠56.36公里。海南島最大的河流南渡江主流經市境東側注入瓊州海峽,支流穿過市區,平均流量為227立方米/秒,年平均水位為1.3米。

  境內海岸線長27.25公里,主要港灣為海口港,港內有秀英港和海口新港。秀英港為對外開放港口,有5000噸級泊位2個,3000噸級以下泊位11個,航線8條。海口新港現有泊位12個,航線11條,為全島目前最大的貿易港口。

  海口風光秀麗,名勝古跡多,加之近年新開發了不少旅游區和景點,游覽內容十分豐富。比較著名的有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秀英炮臺、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園、海口兒童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游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海口體育館等景點,雖格局不太大,但也各具一定特色,且位于市內,交通方便,游人可參看《海口市旅游示意圖》尋蹤游覽。

  并且海口、瓊山地域相接,旅游景點參錯一體,游人可參看兩市旅游示意圖,隨趣選擇多種旅游路線,以足游興。海口的土特產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醬、香蕉、菠蘿及菠蘿蜜等熱帶水果。

【海南海口旅游導游詞】相關文章:

旅游海南景點導游詞09-23

海南南灣猴島的旅游導游詞范文01-20

海南古跡導游詞-海南導游詞12-31

海南最好的導游詞-海南導游詞12-31

介紹海南導游詞-海南導游詞12-31

海南觀光導游詞-海南導游詞04-18

海南旅游口號10-27

海南旅游作文10-01

海南旅游的作文01-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性影院在线看 | 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