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專業調查報告

時間:2024-02-27 07:24:52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精)行政管理專業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行政管理專業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行政管理專業調查報告

  一、目的

  1、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疫情處置的規范管理;

  2、及時發現SARS、人禽流感病例;

  3、及時發現其它以肺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聚集性呼吸道傳染病。

  二、病例定義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時具備以下4條,不能明確診斷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發熱(腋下體溫≥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學特征;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細胞分類計數減少;

  (4)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3-5天(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頒布的2006版“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詳見附件2),病情無明顯改善或呈進行性加重。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兩周內發生的有流行病學相關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學相關性是指病例發病前曾經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環境,或有過密切接觸,或疾病控制專業人員認為有流行病學相關性的其它情況,具體判斷需由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診過程中詳細詢問病例的流行病學史,或由疾病控制專業人員經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后予以判斷。

  三、工作內容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以下簡稱“疾控機構”)負責開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監測、排查和管理工作。

  (一)病例的發現與報告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義的病例后,應立即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由醫療機構在12小時內組織本單位專家組進行會診和排查,仍不能明確診斷的,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進行網絡直報。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立即向當地縣級疾控機構報告,并于24小時內將填寫完成的傳染病報告卡寄出。縣級疾控機構在接到電話報告后,應立即進行網絡直報。

  縣級疾控機構要將發現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況及時向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醫務人員在發現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醫院應立即組織本院專家組進行會診,并進行網絡直報,同時向縣級疾控機構報告。縣級疾控機構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不具備相應診治條件的鄉鎮、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時,應立即將其轉至縣級及以上醫院進行診治,由接收病例的醫院進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網絡直報。

  各級疾控機構在日常疫情監測中,要每日主動監視和分析網上報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數據,分析是否有同一時間、空間或特定職業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發生。

  (二)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

  縣級疾控機構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報告后,應于24小時內對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學調查(調查表詳見附件3),并及時進行密切接觸者登記。調查時重點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學史,主要包括:周圍有無聚集性發病現象,有無相應的高危職業史(例如從事SARS-CoV檢測、科研相關工作或可能暴露于動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實驗室人員;飼養、販賣、屠宰、加工家禽人員及從事禽病防治的人員;未采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處置動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員;未采取嚴格的個人防護措施,診治、護理人禽流感或SARS疑似、臨床診斷或實驗室確診病例的醫護人員等)、以及其他接觸禽類或野生動物或暴露于這些動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環境的情況等內容。

  縣級疾控機構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報告后,應立即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同時組織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登記、追蹤和醫學觀察。

  縣級疾控機構應將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及時向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提出相應的工作建議。

  (三)病例的會診與排查

  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報告后,應于24小時內組織縣級專家組進行會診。對明確診斷為其他疾病或明確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應訂正為已明確診斷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并報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組織市(地)級專家組進行審核。縣級專家組會診后仍不能明確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病例,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立即報告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應于24小時內組織專家組進行會診。

  市(地)級專家組會診后,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應訂正為明確診斷的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并由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組織省級專家組進行最終審核。市(地)級專家組無法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立即報告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省級專家組進行會診。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報告后,要立即組織本級專家組進行會診。

  各級專家組要嚴格按照衛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在會診結束后應提出書面會診意見,如診斷為其它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衛生行政部門應立即將專家組會診意見逐級通知到原報告單位,由原報告單位訂正報告。

  在各級專家組會診的基礎上,對報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應在發病后1個月內訂正報告。

  (四)病例管理

  縣級以上醫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時,應立即將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治療。鄉鎮、社區醫療機構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應立即將病人轉至縣級及以上醫院。

  醫務人員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診治時,要采取基本個人防護措施(如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等)。發現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應立即采取呼吸道傳染病隔離措施和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措施。

  經專家組會診,診斷為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或實驗室確診病例者,須按照衛生部相應的防治工作方案開展處置工作。

  (五)標本采集和實驗室檢測

  縣級專家組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會診后,仍不能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時,縣級疾控機構和收治病例的醫療機構要密切配合,采集病例的相關臨床樣本,盡快送至有條件的實驗室,進行SARS和人禽流感病原檢測。發現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應立即采集相關標本進行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實驗室檢測。標本采集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并填寫標本登記表。

  采集的臨床標本包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標本(如氣管分泌物、氣管吸取物)和血清標本等。如病人死亡,應盡可能說服家屬同意尸檢,及時進行尸體解剖,采集組織(如肺組織、氣管、支氣管組織)標本。臨床標本應盡量采集病例發病早期的呼吸道標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標本)和發病7天內急性期血清以及間隔2~4周的恢復期血清。

  對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相關標本的采集、包裝、運送和實驗室檢測應事先進行危害評估。若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根據危害評估結果應參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衛生部令第45號)及《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衛科教發〔2006〕15號)的要求,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進行標本的采集、包裝、運送和實驗室檢測工作。

  經省級專家組會診不能明確診斷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省級疾控機構要將標本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測。必要時,省級疾控機構要按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將省級及以下專家組會診后已做出明確診斷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標本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復核檢測。

  四、相關單位的職責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的工作職責如下。

  (一)衛生行政部門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領導轄區內的不明原因肺炎監測、排查和管理工作,保障工作經費,組織督導評估和監督檢查。組織專家組對醫療機構報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會診。將明確診斷為其他疾病或明確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的調查資料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并根據需要,對下級衛生行政部門明確診斷為其他疾病或明確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進行審核。發現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并提出防控措施建議。

  (二)醫療機構

  1、各級醫療機構負責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診治、排查工作。醫務人員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時,應注意詢問病人的流行病學史及其周圍是否有聚集性發病現象;

  2、醫務人員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診斷后,應立即向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報告;醫院要及時組織專家組,對醫務人員報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會診;

  3、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應采取呼吸道傳染病隔離措施和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措施;

  4、負責對聚集性病例所在醫院內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登記、醫學觀察及資料上報;

  5、為流行病學調查及各級專家組會診提供相關臨床資料;

  6、醫療機構預防保健或院內感染控制部門按相關規定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網絡直報及后續的訂正報告;

  7、協助疾控機構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8、負責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臨床標本,并妥善保存,以備送檢;

  9、按照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相關規定,與疾控機構配合進行標本轉運。

  (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縣(區)級疾控機構

  (1)對報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2)對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醫學觀察;

  (3)指導醫療機構對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采取隔離措施,指導有關單位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4)指導醫療機構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標本采集;

  (5)將采集到的病例標本及時運送到有條件的市(地)級或省級實驗室;

  (6)及時將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實驗室檢測結果反饋至報告病例的醫療機構;

  (7)定期分析、匯總轄區內的監測數據并報告監測結果。

  (8)對明確診斷為其他疾病或明確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將其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并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機構備案。

  2、市(地)級疾控機構

  (1)定期分析、匯總、上報轄區內的監測數據并反饋監測結果;

  (2)指導縣級疾控機構對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3)有條件的實驗室開展SARS、禽流感病毒(H5N1)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病原的相關檢測;

  (4)定期對轄區內醫療機構和縣級疾控機構進行督導、檢查和質量控制。

  (5)對明確診斷為其他疾病或明確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將其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并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機構備案。

  3、省級疾控機構

  (1)開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實驗室檢測工作并報告、反饋實驗檢測結果;

  (2)定期分析、匯總、上報、反饋本省的監測結果;

  (3)定期對市(地)級和縣級疾控中心業務人員進行培訓;

  (4)對全省監測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和質量控制;

  (5)對明確診斷為其他疾病或明確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將其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并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備案。

  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組織對省級疾控機構專業人員的培訓;

  (2)指導、參與各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調查和處理;

  (3)對各省運送的標本或分離物進行相關檢測或復核、鑒定;

  (4)組織對全國監測系統的督導、檢查和評價;

  (5)對實驗室網絡進行考核和質量控制;

  (6)建立、管理、維護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監測數據庫;

  (7)定期分析、匯總、反饋全國監測結果。

  (四)衛生監督機構

  按有關規定及本方案要求對醫療機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相關工作制度落實情況開展日常性監督檢查。

  五、信息收集、分析與反饋

  (一)信息收集內容

  監測系統收集的信息內容包括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報告卡、個案調查表、會診記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標本送檢表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表等。

  (二)定期報告、反饋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傳染病報告卡應由醫療機構保存,相關資料及時錄入中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

  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個案調查表應由縣級疾控機構存檔,根據需要將復印件逐級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個案調查表及調查處理報告應逐級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醫院組織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會診記錄原件保存在病歷中,并及時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專家會診記錄原件作為部門工作文件歸檔。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會診記錄的復印件應逐級上報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4、病例標本送檢表應由醫療機構或疾控機構填寫。實驗室檢測結果及時反饋給送檢單位。

【行政管理專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行政管理專業調查報告03-19

行政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10-11

行政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02-20

調查行政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02-11

電大行政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05-29

行政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4篇03-04

行政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7篇)02-02

行政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7篇01-25

行政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4篇03-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C1网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AⅤ免费播放国产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欧洲 | 亚洲成aⅴ人在线电影 | 尤物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