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畜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3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帋痛蠹艺淼男竽廉a業發展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畜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
一、優越的各種條件
1、畢節地區是一個以山地為主、丘陵、河谷錯雜分布的高原山區。大部分地方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立體農業氣候明顯,全年平均氣溫10.5—15.1℃,日照1120-1805小時,無霜期209-289天,降雨量854.1-1444毫米,有利于牧草生長及畜禽生息繁衍。畢節是一個欠發達、欠開發的西部山區,工業發展滯后,污染小,為生產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提供了優越條件。同時,我區還擁有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和多樣的畜種資源,以及寬松的政策環境。
二、各種對養殖產業的制約因素
。ㄒ唬B殖水平不高
畢節地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山區,農戶居住分散,農民文化素質低,長期以來形成小而全、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分散飼養較為普遍,飼養方式落后,良種良法普及率低;深坑圈比例大。畜禽出欄率:個體生產能力低。工業飼料入戶使用率不高,規模養殖比例小,集約化程度低。
。ǘ┙Y構不合理
一是豬肉比重較大;二是基礎母畜數量少;三是家禽比重小。
。ㄈ┵Y金投入不足
一是受地方財力所限,畜牧產業項目地方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二是各種信貸資金門檻過高,手續頊瑣,額度有限,不能滿足畜牧產業建設的發展和需要;三是區位優勢不明顯,招商引資難度大;四是農民自籌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規模養殖的快速發展。
。ㄋ模┊a業化發展緩慢
一是規模養殖少,科技水平低,生產能力弱;二是畜產品加工發展滯后,龍頭企業少,創品牌、帶農戶、闖市場能力弱;三是甩組織化程度低,市場體系不健全,產業鏈短;四是缺少品牌,市場競爭能力弱。
。ㄎ澹┗A設施薄弱
突出表現在良種繁育體系設施設備簡陋、陳舊、動物防疫體系裝備不齊,設施不完善,飼草飼料體系基礎設施不配套,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設備短缺,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建設滯后。
針對上述存在的諸多問題,畢節試驗區北京專家顧問組。
根據我區的自然條件、飼草飼料、畜禽品種資源及經濟結構,幫助制定了《貴州省畢節地區畜牧產業發展戰略暨規劃》。規劃制訂后,畢節地委、行署高度重視,把生態畜牧業擺到重要位置,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先后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畜牧產業化發展,加快建設畜牧大區步伐的決定》(畢地發[2000]37號)、《關于促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意見》(畢署發[2007]26號)、《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畢地黨發[2008]6號)等一系列文件及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將生態畜牧產業列為農業產業化的重要產業。采取切實可行措施,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點扶持為生態畜牧產業快速發展營造了寬松的政策環境。同時制定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牧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生態建設為主線,圍繞“速度加快,規模做大,品牌做響,檔次提高,產業鏈延長”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草食畜禽,積極發展地方特色養殖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制訂了合理處用資源,加強生態建設,注重環境保護,切實做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結合,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發展原則、市場導向原則、規模規范原則、產業化經營原則、科技先導原則等一系列發展原則。
按照突出優勢,因地制宜,集中連片,重點發展,以草定畜的原則,根據當地畜牧業生產現狀,國家農業部“優勢畜產品布局”、貴州省農業廳《貴州省“十一〃五”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貴州省農辦“科技扶貧生態畜牧業項目規劃”、省“優質畜產品基地項目”對畢節地區的畜牧產業進行布局,其布局如下:
一是優質肉牛產業帶,涉及畢節市的有亮巖、林口、燕子口、八寨、海子街、小壩、田壩橋、大新橋、何官屯、水箐、野角11個鄉鎮。
二是優質肉豬產業帶,涉及畢節市的有三板橋、大新橋、觀音橋、流倉橋、海子街、梨樹、鴨池、朱昌、岔河、長春堡、撒拉溪、楊家灣、田壩13個鄉鎮。
三是優質肉羊產業帶,涉及畢節市的有生機、清水鋪、大銀、何官屯、野角、長春堡、朱昌、岔河8個鄉鎮。
四是優質禽產業帶,涉及畢節市的有朱昌、鴨池、梨樹、岔河、海子街、長春堡、田壩橋、何官屯8個鄉鎮。
為順利實施生態畜牧產業發展計劃,國家相關部門還制訂了如下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保障。明確各縣(市)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并落實人員,保障投入,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生態畜牧業發展。國土部門、水電部門、農機部門、交通部門、工商部門等均要簡化相關手續,為畜牧業的發展開綠燈,確保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二是政策保障。各級有關職能部門要強化服務,密切配合,認真貫徹國家“多予、少取、放活”的“三農”工作方針,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三是投入保障。要建立財政投入為導向,農民和企業投入為主體,信貸資金為支撐,吸引外資和社會閑散資金為補充的投入機制。金融部門要加大對生態、畜牧產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信貸杠桿作用,積極擴大信貸規模。保險公司要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業保險業務,提高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四是技術保障。要積極開展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管理人才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免疫密度,降低畜禽發病率和死亡率;積極推廣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設、圍欄建設、飼用藤灌植物種植與開發利用、冬閑田土種草、綠化轉化利用、秸稈加工處理和飼料調配技術。提高生產加工能力。
五是機制建設。要建立健全內連農戶、外連市場的畜牧產業化經營有效管理機制。大力發展各類養殖專業合作社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行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提高效益。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和完善政府補助、政策性保險、貼息貸款。擔;鸬蕊L險防范機制。
六是市場建設。要采取群眾投入為主,政府適當補貼等形式,與城鄉集貿市場和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積極引導和扶持發展畜牧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縱觀畢節地區生態畜牧產業的發展,作為我們農村信用合作社這樣一支支持三農、服務三農的主力軍來說,我們商機無限,機遇無限。市場迫切地需要我們開發出能滿足支持畜牧產業結構的金融產品。就我們目前的小額農戶信用貸款很難從根本上滿足上述需要。
實踐證明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將是我國農村發展的`趨勢,合作社也將成為我們農村信用社的貸款主體。因為合作社的成立能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它可以通過集中管理,實行統購統銷,一方面可以提高生產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F目前而言,專業合作社這一經營模式在山東省較為普遍。當然,山東省農村信用合作社也把專業合作社當成一個重要的貸款主體,對其發放貸款、采取的貸款種類有別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是一種對合作社授信的貸款種類,它有貸款金額較大,貸款期限長,貸款利率低的特點。我認為我們農村信用社對專業合作社授信,這樣一種貸款種類對農村來說是很有市場的,但是就我們畢節市而言,像合作社這種經濟組織并不普遍,據了解只有岔河鎮有一個篷發養殖合作社。通過調查,該合作社目前是虧損,其原因是管理不善。但是我認為它的經營思路,就戰略意識上來說是符合市場需求的。所以,我們農村信用社應該大膽地走在前面,參與到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浪潮中來。
調研人:馬毅,周尚任
2009年7月
畜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2
畜牧業是我縣的主要產業之一,在縣域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途徑,既可促進種植業的發展,又是承上啟下的中軸產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保證。就縣域經濟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把畜牧業作為主導產業來發展,具有扎實的基礎,持續的增長率和強大的帶動力,是我縣農村經濟發展潛力最大,最具希望的產業。為了加快畜牧產業發展,夯實農村經濟發展基礎,根據省、市兩級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們組織有關人員深入鄉、村對全縣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現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畜牧業發展現狀
我縣氣候獨特,多山地與丘陵,草地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農民有養殖的傳統習慣,大規模發展畜牧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進入21世紀以來,在省、市兩級黨委和政府出臺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專業人員的服務下,我縣畜牧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為徘徊在溫飽線上的廣大農民開創了一條致富奔小康的大道。到20xx年底,全縣大畜發展到萬頭,豬發展到萬頭,羊發展到萬只,雞發展到37萬只,肉類總產達到萬噸,蛋產量達到萬噸。建成規模養殖場57個,發展養殖大戶1300戶,完成圈舍改造15萬平方米。從總體發展狀況來看我縣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畜牧大縣,但面對千載難逢的市場機遇,問題依然不少,步履依然沉重。
二、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縣畜牧業雖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仍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發展層次,從整個產業鏈上講,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產業化發展水平低,目前仍以千家萬戶分散飼養為主,規;、產業化的生產格局尚未建立,影響了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2.良種化程度低,良種畜比重小,缺乏專門的優良品種,優種畜品種數量和質量與需求存在較大矛盾,品種利用混亂,私交亂配,缺乏長遠育種繁育規劃,主要表現在生產生長速度慢,飼草料消耗多,生產力不高,養殖效益低下。
3.飼養管理技術落后,絕大多數農戶仍然采用傳統粗放的飼養方法,飼料搭配不合理,有啥喂啥,粗飼料質量低,傳統廄舍條件差,不衛生,缺乏科學飼養管理,畜禽疫病防治意識淡薄,造成畜禽生長慢、生產力低、死亡率高。
4.飼草飼料種植和飼料加工業還是個薄弱環節,尤其是飼草料加工業還是個零,不適應擴大再生產的需要。
三、主要表現
畜禽品種質量差、產品產量低、飼草料消耗大,養殖業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形不成核心競爭力,規模上去了,畜產品的品質卻仍在原地打轉;飼養成本加大了,養殖效益卻不高,“畜多不小康”的局面困擾著廣大養殖戶。畜產品加工滯后,僅限于屠宰,沒有品牌效應,未形成產業鏈;秸稈飼料化利用低,存在焚燒現象。
四、具體危害
畜禽飼養周期長,草料浪費多,草食畜對牧坡草地破壞加大;焚燒,容易引發秸稈對環境造成污染火災;存在畜禽疫病發生隱患,影響人畜安全。
五、問題原因
專用型品種比例不高,畜禽生長緩慢,生產周期長,新品種的引進和改良步伐較慢;養殖農戶科技意識不強,飼養管理粗放;畜牧獸醫人員不足,村級防疫員年齡偏大,防疫工作量大;秸稈飼草加工粗糙,造成資源浪費。
六、提高養羊業效益采取的措施
。1)引入優良品種,加快擴繁和品種改良步伐
良種是養羊業發展的源頭和主導產業,在養羊業發展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優良品種是現代牧業的標志,沒有新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就沒有現代牧業的形成和發展。良種是科技的集中體現,只有采用優良品種,才能按飼養標準來實現科學飼養,只有采用優良品種,才能成規模生產符合標準的產品;只有采用優良品種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應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良種工程建設,積極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品種改良和擴繁速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齊全,層次分明的良種繁育結構,地方品種保護系統和良種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良種的培育和生產水平,提高養殖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
。2)抓好養殖小區建設,促進飼養方式變革
當前,我縣養羊業正處于一個轉型期,農村散養戶比重過大,養殖數量迅速發展,使得疫病的防控,飼養技術的提高,環境的保護,村容村貌臟、亂、差等問題漸顯突出。為提高畜禽的安全性,改變人居環境,減少人畜共患病的傳播,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一是要促進一家一戶分散性、庭院型、經驗型的養殖方式向小區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生產方式轉變;二是要把小區建設成良種推廣的試驗場、標準化生產的比武場、產業化經營的小特區;充分發揮人、財、物、技術、信息、資金的聚集效應,使畜牧養殖的組織化程度有質的變化;三是要著力推進養殖小區的發展,按照一個村委會至少要建一個養殖小區的任務明確到鄉鎮,因地制宜,逐步推進。在小區建設上要做到“五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模式、統一技術、統一服務。
。3)強化飼養管理,保證健康生產
根據羊只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要求,制訂科學的飼養配方,按羊的體格大小與性別差異分群飼喂,保證羊只健康成長,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羊群中應加大繁育母羊比例,急時淘汰老、弱、病、殘及無生產能力的羊只,優化群體結構。建立完善獸醫衛生防疫制度,嚴把消毒、檢疫、衛生關,對各種疫病進行有的放矢的免疫接種,防止有害微生物和疫病的發生和傳入。
。4)推廣當年羔羊育肥出欄技術,加快羊群周轉
羔羊肉質地細嫩,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是羊肉中的上等品,生產羔羊肉飼養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在羊的生長發育階段,羔羊是生長最快的階段,是出生后生長強度最大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飼料轉化率高,飼養成本低,隨著羊的年齡增加,每生產1個單位的重量,飼草消耗量也增加,使飼養成本費用加大。實行羔羊育肥,可提高羊的出欄率,加快羊群周轉,增加羊群的生產總量和降低飼養成本,減少對牧坡草地的壓力和飼草料的浪費。
。5)廣辟飼料資源,為發展奠定基礎
我縣人少地多,應充分利用閑置耕地實施人工種草,推廣糧、經、草“三元”種植結構,增加飼草飼料產量。大力開發利用秸稈資源,過腹還田,實行農牧結合,推廣應用青(黃)貯、氨化技術,搞好試驗示范。同時還應積極開展配合飼料生產研制工作,把發展建立在飼料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的基礎上。
畜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3
為全面了解我縣農區畜牧業發展現狀,準確把握、深入分析當前畜牧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全縣農區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實現“農畜聯動、草畜結合,打造全省農區畜牧強縣”目標,根據縣政協會年度工作計劃和縣委安排,近期我會組織相關委員對我縣農區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農畜聯動、草畜結合工程,積極調整畜群結構,以“擴羊、增牛、穩豬、發展蛋禽和獺兔”為工作思路,扶持規模養殖,推動區域化生產,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
一是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與“十一五”末相比,草食畜飼養量增長19、6%;生豬飼養量增長9、04%;肉、蛋、奶產量分別增長11、1%、8、1%、5、3%。畜牧業產值,畜牧業收入在農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同步上升。
二是基地建設初見成效。湟水河谷奶牛養殖基地、肉牛羊育肥養殖示范基地、良種仔豬繁育和商品豬生產基地、獺兔基地、土雞和烏雞散養基地建設具有了一定的規模。特別是積極拓寬工作思路,投資922、5萬元扶持了132戶家庭牧場,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為豐富“高原、生態、循環、高效”的民和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作出了努力。全縣現已建成規模養殖小區(場)159家,其中:養豬場41家,奶牛養殖小區(場)5家,肉羊養殖場67家,肉牛養殖場26家,特種養殖場20家。其中,64家通過了省級標準化養殖小區(場)資格認定,6家通過了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小區(場)資格認定。全縣適度規模養殖戶達到7415戶,現有280多家養殖專業合作社,畜產品及活畜經紀人350余名。
三是飼草產業迅速發展。隨著全膜雙壟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麥、箭舌豌豆等優良飼草作物的推廣,使我縣飼草量得到大幅度提升,20xx年,全縣飼草總量達200萬噸以上,能滿足250萬個羊單位的飼草。全縣現有飼草加工設備1250臺(套),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青貯池386座25、8萬立方米,小規模的青貯池990座14、2萬立方米。魯青、綠寶、恒興、豐龍等飼草加工、配送企業的建成投產和飼草經紀人的作用下,使飼草加工利用率得到迅速提高,既推動了規;B殖快速發展,又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大力推廣飼草料青貯窖青貯、袋裝青貯、裹包青貯及草粉加工技術,提高了農作物秸稈利用率。目前,我縣飼草加工企業,不但對本縣養殖場(小區)加工、青貯飼料,還向外縣配送。飼草加工業正在持續快速發展。
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當前全縣畜牧業發展還存在很多制約因素。除了規模養殖用地難、融資難、治污難等全省農區畜牧業發展面臨的共性難題外,自身工作和發展方面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ㄒ唬┊a業化水平低。能形成一定規模和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數量仍然偏少。部分企業還習慣于政府扶持,銀行貸款,不善于通過市場手段吸納資金、聚集人力。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不緊密,不能有效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特別是加工、銷售環節比較薄弱,產業鏈條還沒有完全形成,造成市場競爭乏力,產銷銜接不暢,直接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制約了畜牧業的快速長遠發展。
。ǘ┎萘象w系建設依然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原材料生產不規范。加工優質飼料需要的是接近成熟的`整株玉米,但部分農戶為了追求眼前利益,盲目密植、盲目追肥,單純追求秸稈產量,降低了原材料的品質;加之近年來,引進的有些玉米品種雖然秸稈豐富,但生長期長、成熟期晚,不符合加工優質飼料的要求。二是飼草加工企業無序競爭。有些企業隨意提級提價、壓級壓價,擾亂了原材料收購市場,使農戶不能準確把握市場行情,貽誤了最佳上市時機,造成產品滯銷,嚴重影響了飼草產業的健康發展。三是飼草加工企業生產能力低。以“綠寶”為例,由于受流動資金等因素制約,20xx年收購加工玉米秸稈2萬噸左右,按此推算,全縣飼料加工企業加工消化率較低,加之規模養殖戶和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加工利用有限,農戶種植的大量玉米秸稈還不能及時收購,勢必影響種植戶的積極性。
(三)畜牧科技服務亟待增強。一是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滯后。由于投入不足,檢測、診斷、無害化處理等設備購置和更新滯后。二是村級防疫員因報酬過低流動性大,無法及時開展測報、診斷、檢疫、防疫等工作。三是畜牧專業技術人員缺少。20xx年全縣草食畜和生豬飼養量為132、07萬頭只,而全縣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131名,人均要負責1萬多頭只牲畜的技術服務,加之現有技術人員年齡老化,知識陳舊,難以保證各項畜牧科技服務。
二、對策與建議
。ㄒ唬┝⒉轂闃I,促進飼草產業健康發展。飼草建設是發展畜牧業的基礎。要實現“農畜聯動、草畜結合,打造全省農區畜牧強縣”的目標,必須把促進飼草產業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一要穩定飼草種植面積。在保證32萬畝全膜玉米種植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擴大紫花苜宿、高丹草、燕麥草、箭舌豌豆等優質飼草面積。力爭種植業內部“三分天下、牧草據其二”。在滿足本縣畜牧業發展的前提下,擴大外銷。凸顯飼草產業所蘊含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要引導農戶規范種植。農業和畜牧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讓農戶選擇適宜本地種植的品質好、產量高、營養豐富且霜期前按時成熟的優質青貯玉米品種,制訂農民合理密植、施肥等一整套生產技術規程,提高飼草料品質。三要培育和扶持飼草加工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積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與縣外飼草加工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聯姻,提升加工能力和產品檔次,增加科技含量,打造飼草料品牌,進一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四要積極完善飼草料產業經營機制。分區域建立飼草料生產合作社,一頭連加工企業、一頭連農戶,簽訂產銷合同,穩定產銷關系。五要合理設置飼草加工收購點。因飼草收購時間只有不足1個月時間,現有的飼草加工收購點分布不均勻,部分種植區與加工收購點距離較遠,到了收購點還要排隊等侯,建議根據飼草種植基地分布情況,合理確定服務半徑,適當增設飼草加工收購點,確保農戶飼草及時售出。六要建立飼草料產業行業協會。制定統一的市場規范體系,規范企業行為,促進我縣飼草加工產業的健康發展。七要建立飼草料儲備制度,保護企業利益。比如“綠寶”引進的“新天地”品牌生產的配方飼料保存期可達到5年以上,但因企業周轉資金困難,不敢大量生產。如果有了儲備制度,可以為企業解除后顧之憂,又有利于飼草的消化利用。
。ǘ﹦撔聶C制,延長養殖業產業鏈條。
一要積極幫助現有的龍頭企業申報國家、省市有關項目,及時貫徹落實各級扶持政策,確保企業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順利的享受各項優惠政策,培育出幾個機制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
二要不斷推進以“家庭小牧場”為主的示范村建設。據調查,一個農戶養5頭牛或30只羊,家庭年收入可增加1萬元以上,而且農戶直接受益,因此應在進一步加大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力度的同時,結合牛羊倍增計劃項目,積極爭取資金,按照“扶大戶、建小區、帶萬家”的思路,大力發展家庭牧場建設。培育出一批養牛30頭以上,養羊1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戶。在此基礎上,組建養殖專業合作社,形成“小群體、大規!钡男竽翗I發展新格局。
三要加強招商引資。引進1—2家知名畜產品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畜產品附加值。
。ㄈ┩晟企w系,強化對養殖業的配套服務。
一要進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務體系及縣、鄉(鎮)、村三級防疫網絡體系,健全動物疫病控制體系及動物疫情測報和信息管理體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預案,增強對動物疫病的快速反應和控制能力。
二要健全信息網絡系統和管理體系,為養殖戶定期提供與畜牧業生產有關的信息,以達到調整生產、穩定價格、減少風險的目的。通過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積極創辦各類協會,組織規模養殖戶定期召開座談會,互通信息,協調解決產、供、銷各環節存在的問題。
三要著力加強畜牧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根據我縣畜牧專業技術人員缺少,知識老化等實際,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同時按計劃逐年招聘畜牧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以充實畜牧技術隊伍。四要加強農民畜牧養殖技能培訓。讓所有農民學會1-2門畜牧養殖技術,讓所有養殖戶懂得不同階段的飼草配方和常見病的防治方法。五要加強引導,減少污染。堅持治污設施和無害化處理設施與棚圈同步規劃建設,確保畜禽糞便、廢水等污染物排放達標。對已建成投產的規模養殖場,督促其盡快完善治污設施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并逐步減少污染。
【畜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畜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1-28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2-27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2-28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5-09
林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8-10
蔬菜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7-23
村發展產業的調研報告11-07
旅游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2-06
養老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