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說課稿

時間:2022-11-03 17:10:11 地理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二地理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地理說課稿(4篇)

高二地理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第一課時。

  本節是繼氣壓帶、風帶移動對氣候影響之后,從微觀角度介紹了鋒面系統與天氣,以點帶面使學生理解不同時空的天氣變化。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并為接下來的氣候學習做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課程標準】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學生學情分析】高一的學生經過初中的課改,個性普遍突出,他們富有好奇心又活躍;在心理上,他們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現,對感興趣的知識表現出高度的熱情,并具有一定的團結協作能力,但應該清楚一個并不樂觀的現實:地理空間分析能力較差。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學情,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氣團(冷氣團、暖氣團)的概念;理解鋒的概念與分類;

  理解鋒面系統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②學會簡易天氣圖的閱讀和鋒面系統示意圖的繪制。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介紹鋒面系統,訓練學生獨立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運用所學知識,利用天氣圖進行天氣形勢的預報,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懂得學科學、愛科學,獻身氣象事業。

  3.說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

  冷鋒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依據:影響我國的鋒面系統主要是冷鋒。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北方冬、春季節的沙暴天氣等。

  【教學難點】

  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的形成過程與天氣的關系。依據:該部分內容比較復雜、抽象,學生較難理解。

  二、說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學生為學習的中心,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在教學

  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工具,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探究實踐法、案例分析法、激勵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能力。

  【說學法】學生根據不同學習內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

  三、說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采用情景教學法

  『學生』欣賞視頻“天氣預報”。 『教師』要想看懂和聽懂天氣預報,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視頻的觀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2.【鋒面結構與特點】

  采用多媒體演示法和啟發式教學法

  『教師』播放鋒面動畫,第一遍慢慢播放;播放第二遍前,設問:

  ①為什么暖氣團總在鋒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兩種不同性質氣團會穩定存在嗎?

  『學生』欣賞鋒面動畫,了解其結構,思考老師的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地理空間分析能力。 『預期效果』學生了解鋒面的概念、結構及天氣特點。

  3.【冷鋒】

  采用多媒體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教師』播放冷鋒動畫。

  『學生』觀察冷鋒過境,自主探究某地在冷鋒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分別處于什么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呢?

  『設計意圖』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教師』播放第二遍冷鋒動畫,播放前設問:①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

  ②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③冷鋒降水發生在鋒面的哪一側?

  『學生』分組討論;發言時,每組各派一個代表發言,其他組員補充。下一組發言時,只需說出不同的觀點。

  『教師』走到學生中,參與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討論、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師生共同探討,可以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和諧、平等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預期效果』學生能在頭腦里演示冷鋒的動畫,理解其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4.【暖鋒】

  采用探究實踐法和激勵教學法

  『學生』參照冷鋒動畫,動手畫一畫某地在暖鋒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三張示意圖;然后上臺展示成果,其他同學點評。

  『設計意圖』由于時間的關系,學完冷鋒后學生稍感疲倦,注意力有所不集中,讓學生動動手,把心收回到課堂上。通過繪制,加深對暖鋒的理解。教師肯定學生的成果,讓學生感覺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在快樂中學習。

  『預期效果』學會繪制簡單的示意圖,理解暖鋒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5.【準靜止鋒】

  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多媒體演示法

  『學生』閱讀案例“梅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重要天氣”和欣賞準靜止鋒動畫。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案例窺一斑而見全豹,舉一反三,學習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再通過動畫演示進一步鞏固知識。

  『預期目標』理解準靜止鋒連續性降水的特點。

  6.【比較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

  采用圖表對比法和多媒體演示法

  『教師』展示圖表和播放三種鋒面的動畫。分類概念暖氣團上升情況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

  天氣實例

  冷鋒暖鋒

  準靜止鋒

  『學生』欣賞動畫;配合教師,完成圖表。

  『設計意圖』采用對比法對本課的易混淆知識點進行對比總結。通過比較,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別與聯系,進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

  『預期目標』理解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的區別。

高二地理說課稿2

  引言

  1.農業的概念

  2.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

  第一節種植業

  一、種植業與自然條件

  1.種植業的概念

  2.影響種植業的.自然條件

  (1)適宜耕作的土地: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豐富

  (2)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氣候條件:足夠的熱量、降水、光照

  3.我國種植業主要的分布地區: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

  4.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

  5.我國南、北方農業的差異

  耕地類型

  溫度帶

  干濕狀況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制

  北方

  南方

  二、穩定糧食生產的能力

  1.糧食生產的重要性

  2.提高糧食產量的途徑

  (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科學種田

  3.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

  三、適應市場,發展多種經營

  教案點評

  教案設計時充分注意了地圖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看圖、讀圖、分析圖,從圖中了解掌握我國種植業的現狀,在講授過程中,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合理引導學生回顧上學期已學過的我國氣候特征,分析氣候與農作物之間的關系,并借助于投影、圖片等多媒體教學工具,使學生直觀地認識理解我國南北耕作制度的差異和農作物的分布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對部分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為學生充分思考、消化教學重點、難點的內容,培養對地理事物與現象的分析、評判能力打下了基礎。

高二地理說課稿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教材.我將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對教材加以說明。

  一、說課標

  不言而喻,新教材是基于新課標編寫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地理學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及課程目標。特別是基本理念突顯時代性。課程目標分成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屏幕上是我對地理必修3課程目標的理解,不再重復。

  二、說教材

  1.編寫特點和體例

  (1)以典型案例構成教材的主體。教材選用了5個中國案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山西省的能源開發、東北地區的農業開發、珠三角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西氣東輸)、2個外國案例(亞馬孫雨林開發與保護、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1個地區案例(東亞地區),案例具真實性、典型性,中外兼顧的特點。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組織教材,努力打造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臺。教材既有主案例,又有拓展案例。這樣“收”“放”有致的設計,一方面減少單一案例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臺。

  (2)內容提要課文:文字和圖像讀圖思考思考案例問題研究

  2.教材的地位

  高中地理可分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必修3冊,選修6冊。必修1(自然地理)以組成地理環境各要素的運動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過程和規律,體現尊地之規,建設美好家園的思想;必修2(人文地理)以人類活動為核心,分析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體現以地為主,調人地關系的思想;必修3(區域地理),立足于必修1必修2的基礎,以區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核心,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和對策,體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3.新編實驗教材必修3與原人教版地理選修2的對比

  4.內容結構課標展示(略)

  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必修3的課標有13個,基本與節數相當。這是能容標準,這是教材內容與課標的對應關系。本書共五章10節,本著由自然至經濟、由區域內至區域間的學習思路設計知識結構,對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內容進行重新組合,依次分為"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等。(圖略)

  三、說教學建議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現實的基礎知識儲備間存在的矛盾

  教材的編寫者認為經過初中的學習,學生應該對區域的基礎知識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和掌握,所以教材并沒有重述相關區域地理的基本知識。而實際情況卻是大相徑庭:地理學科在初中屬于弱勢學科,每周兩節課,中考30分,學生往往并不重視,全憑考前死記硬背得分。他們不可能把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牢固。再加上初中和高中地理學習的銜接存在明顯的斷層,這就必然嚴重影響到“必修3”教學的順利開展。

  2.不同版本教材對案例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選擇存在矛盾

  目前高中地理就出現了人教版、湘教版、山東版、中圖版等四個版本的教材,他們在編排和選擇案例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例如編排人教版是從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角度來闡述的;湘教版是從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入手,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總的命題來概述的。在案例選取上人教版在生態環境建設中選擇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的防治作為案例,而山東版是以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為例;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取舍上則更顯困難。

  3.教材教學與開展學生評價之間達成協調存在挑戰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為主線,貫穿了整本教材。教師對教材的教學,自然離不開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但在具體案例教學中,學生需要達到何種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問題的規律和方法,并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來反饋教學的效果,在新課程中始終還是我們共同面臨的難題。

  (二)對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策略的探究

  基于學以上問題和挑戰,再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嘗試:

  1.作好案例教學的知識鋪墊

  教材選用了5個中國案例,第一章第一節就是把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進行對比來說明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我們可以在學習這一章之前,首先對中國三大自然區進行對比,對中國的各個區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進行知識的鋪墊,并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中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這樣就能使學生對中國地理的基本概況有大概的了解。在后面的中國案例分析時,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補充與拓展,做到“點”“面”結合,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2.注重對學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能力的培養

  只有在具體的案例分析中學會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抽取,學生才能夠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在“產業轉移”一節,要分析影響東亞產業轉移的因素,在教學中就應該抓住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在發生“變化”這一關鍵點。影響產業發生轉移的因素如: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等,只要他們在遷出地和遷入地發生“變化”,都可能導致產業的轉移。這樣在分析珠江三角洲企業大量遷往粵北和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份的原因,學生就應該能夠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哪些因素發生了變化,使企業變得不利,而粵北和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份有哪些有利的因素吸引了企業的遷入。

  3.在教學中進行學生評價的嘗試

  對學生學習地理“必修3”情況進行評價,應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評價的重點不在于對教材案例的重現,而在于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地理基本原理來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進行學生評價的時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來進行。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一節后,我們可以引用新疆農業這一案例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略)

  這道題的考查并沒有涉及教材中“東北地區”的任何內容,要想較好地解決相關問題,關鍵是要在提取圖像信息的基礎上,運用必修1必修2的基本原理,并以在學習“東北地區農業”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考查,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課標的要求,是必修3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好的主要形式。

高二地理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三節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分析,教法學法設計,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思考等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科學內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地理科學發展的研究手段和關鍵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是地理信息技術的三大核心部分,而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的應用離不開全球定位系統的支持。

  科學的教學目標具有良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全球定位系統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能簡要說明全球定位系統的起源與發展。

  ●能說出全球定位系統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

  ●能說出GPS接收機的主要種類及其主要用途。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教材中提供的資料并上網搜索GPS相關信息,闡述全球定位系統起源與發展。

  ●通過讀“GPS組成”示意圖,分析全球定位系統的組成,并討論各子系統功能。

  ●通過多媒體收集有關資料,列出討論提綱,探討我國導航定位系統的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全球定位系統神奇功能及廣泛應用領域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科學探究精神。

  ●通過“迅速發展的中國定位導航”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情感。

  3、重點、難點及依據

  根據所教學生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把本課的重點、難點分別設計為:

  重點:全球定位系統的組成及其作用。

  確立依據:只有理解了全球定位系統的組成及其作用,才能認識和了解全球定位系統在眾多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難點: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基本原理

  確立依據:全球定位系統的基本原理技術性強,對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來說是一難點。

  二、學生分析

  1、全球定位系統發展迅速,近年來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作為高中生一般對GPS都很感興趣。

  2、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合作學習習慣。具備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學生對GPS比較陌生。本節知識理論性很強,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很難融入所學地理內容。

  三、教學法設計

  1、教學方法

  1、啟發式

  2、問題探究法和討論法

  依據: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課內容特點和學生學情,我在本課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對于重難點我采用了問題探究法和討論法,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大膽質疑、創新等思維,使學生的智能和認識水平都得到發展。

  2、學法指導:

  探究式學習,合作交流式學習,聯系實際運用知識。

  依據: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學法指導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

  四、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施上述三維目標,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形成 形成 升華

  感知 體系 認識

  我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地理學科的特點,每個環節

  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一)新課導入

  閱讀95頁閱讀材料,從軍用到民用—全球定位系統無處不在。

  在日常生活中,你接觸過GPS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踴躍發言生活中的事例,激發學生興趣,初步了解GPS,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本堂課我設置了五個探究活動,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和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模擬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由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引導和鼓勵學生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一:探究GPS概念

  【角色扮演】假設你是(士兵、導游、家長……)

  【問題探究】 當你外出旅游或者野外探險的時候,為了不迷失方向,請問你通常用哪些方法來辨別方向或確定你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入GPS概念。

  1、概念——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 )是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

  活動二:探究GPS特點

  挪威首都奧斯陸曾發生過一起救護車失竊事件。當時竊賊在奧斯陸市中心發現一輛救護車上空無一人,而且車門敞開,于是躥上汽車揚長而去。沒想到,他還沒開多遠就聽見身后的警笛聲越來越響,再抬頭一看,空中竟然還有一架警察直升機在他頭頂盤旋。原來,這輛救護車上安裝了GPS設備。

  【問題探究】警察是如何追上竊賊的?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了解到GPS的特點和功能,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全球定位系統的特點

  (1)全球,全天候工作。

  (2)能為用戶提供連續、實時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精密時間,不受天氣的影響。

  (3)定位精度高:精度可達厘米級和毫米級。

  (4)功能多,應用廣:測量、導航、測速、測時等

  活動三:探究GPS的發展

  設計意圖:通過教材的閱讀及活動材料,讓學生了解GPS的發展及各國的發展現狀,突出介紹中國的北斗導航技術,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活動四:探究GPS的原理

  設計意圖:先通過事例介紹三邊測量術原理,再通過類比分析法得出全球定位系統的原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GPS原理。使這一難點問題得以突破。

  活動五:探究GPS的組成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教材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GPS的三大組成部分及其作用。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視頻材料了解GPS接收機類型及功能,為下節課學習GPS的應用部分做好鋪墊。

  五、小結

  為使學生對所講內容有一個明確完整的概念,強調重點和難點,必須做好課堂總結。本節課采用活動探究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本節課內容。

  六、作業

  這樣,及時鞏固了基礎知識,考察了學生歸納理解地理知識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七、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學問題

  以上就是我對《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的說課設計。在認真閱讀理解教材和深刻領會課標要求的基礎上,我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功能,把學生活動和教材知識融為一體,力圖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讓這一課的教學成為以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的一課,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高二地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二地理說課稿07-23

高二地理說課稿06-27

高二地理說課稿4篇11-03

地理說課稿11-02

人教版地理說課稿06-10

《印度》地理說課稿03-20

免費地理說課稿03-19

地理說課稿范文06-10

初中的地理說課稿08-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夜夜精品一区二区在 |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 | 午夜网站在线进。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