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現,深刻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及其好處。
3、培養閱讀理解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回顧所學內容,引導學生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交流上節學習的收獲。
二、引發研討,深讀悟情。
1、投影出示思考題:
(1)你認為李大釗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作者的心理有什么樣的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
(問題設計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在學生對課文稿有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引發研討,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利于學生整體上把握課文稿內容,進而深刻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從兩題中任選一題進行研究。
(深化理解認識,開放學習內容,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三、匯報交流,升華情感。
1、投影出示。
(1)李大釗是個()的人,因為()。
(2)“我”感到(),因為()。
(問題設計便于規范和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根據研討的問題,自主選擇習題。第一個問題也可能引導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進行創意表達。)
2、師小結:激情過渡。
3、指導感情朗讀,引導相互評價。
教師可以采用配樂的形式,作適當的示范,激發學生的情感,升華文章的主題。
四、課堂練習
讀下面的句子,再找出課文中和它相聯系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2、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3、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
五、實踐活動
六、收集其他革命先驅的事跡資料,召開一個故事會。
板書:
1、留守北京:高度負責
2、不幸被捕:處驚不變
十六年前的回憶3、法庭斗爭:凜然正氣
4、被害之后:激勵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