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案與板書設計
《理想》教案與板書設計
《理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情地讀背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1.朗讀訓練 2.理解詩歌的主旨 3.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第一課學的是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中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就是理想,有了追求,一個人就會不畏勞苦地向著一個目標前進,實現人生的社會價值.像周恩來魯迅正是從小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成就了一番偉業.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看到美麗的大海.
二.范讀,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教師不設計任何題,讓學生自行學生聽讀、欣賞,品味詩歌語速和重音,把握朗讀節奏;糾正生字難詞的音.形.義。
三.默讀,整體把握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 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1.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2.小組代表發言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 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四.精讀,研討與賞析:
1、深入思索,反復體會教師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
(1)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這兩句詩的含義?
提示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樹立理想,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是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他要犧牲個人利益,他要拋棄黃金夢,所以有時一種犧牲。
(2)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3)你能說說《理想》與《在山的那邊》的內在聯系嗎?找出這兩詩中內涵相同的詩句。提示兩詩的內在聯系是相同,都抒寫了理想的意義。
《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時侯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那進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以上詩句都說,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著人的。
《在山的那邊》: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
《理想》: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以上詩句都說,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敗乃成功之母
2.體會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重點賞析和體會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①仿照第一詩節,以愛心為對象寫幾句話。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五.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
1、將課堂上的關于理想交流整理成400的隨筆。
2、課后熟讀課文。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 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理想》教案與板書設計】相關文章:
《天窗》優秀教案與板書設計(通用11篇)02-07
《馬說》優秀教案與板書設計(通用10篇)05-10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板書設計(精選12篇)11-16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板書設計(精選14篇)02-23
二年級語文園地二板書設計(精選15篇)04-11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