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北師大版三年數學下冊《猜一猜》教學反思
關于北師大版三年數學下冊《猜一猜》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因此,我設計了猜想驗證判斷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一、以熟悉歌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如何點燃這內在動力之火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因此,我讓整個活動過程從學生最熟悉的云南民歌《猜調》入手,讓學生覺得親切和好奇,再因勢利導引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高漲起來了。
二、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教學中,我為學生設計了三個活動:1、轉盤游戲;2、拋紙杯;3、摸球。在第一個活動中,我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做了8個轉盤,讓每兩個小組用同樣的轉盤,先讓他們在小組內猜指針停在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然后動手驗證。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使試驗結果更明顯,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多次旋轉,學生逐漸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與理解,同時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直觀的感受,獲得了初步的概率思想。
為了使學生剛剛獲得的知識有所鞏固,我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做拋紙杯的游戲,讓每個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形成小組合作交流的氛圍。 在第三個活動中,通過兩次有序的學生獨立摸球活動,讓學生在猜一猜、摸一摸、想一想中既鞏固了前兩個活動所學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親身經歷和體驗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并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與同伴交流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學生在前三個活動中合作運用數據分析、比較鑒別、匯總統計等一系列方法,已能理解并體會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預測的。為加大課堂教學密度,同時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把76頁討論的內容放手給學生去完成。這個過程集中體現出教扶放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了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注重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和語文學科的聯系
為什么要學習可能性?這是每個學生心中的疑問。我趁熱打鐵出示了76頁你知道嗎這一內容,讓學生明白可能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大用處。
如果本節課到此結束,那未免太平淡。于是,我讓學生課余去查閱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和《掩耳盜鈴》,并判斷故事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將課內延伸到課外,將多學科融合為一體,反映出鮮明的新課改理念。
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在激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設計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適時、適度滲透概率思想,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充分參與。當學生在濃郁的自主探究的氣氛中學習時,他們才是快樂的、充滿創造力的。這一點在本節課中體現無遺。
【三年數學下冊《猜一猜》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下冊數學《分一分(二)》教學反思(通用10篇)05-11
北師大版三年數學下冊《電影院》教學反思04-09
數學教學反思03-19
北師大版一年下冊數學《跳繩》教學反思03-09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
數列數學教學反思03-20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