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憶優秀教案推薦
瑣憶優秀教案推薦
一、教學目標
(-)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人方法。
(二)理解本文瑣而有綱,瑣而有序的結構特點。
(三)學習本文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
(四)認識和學習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人格。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課文開頭說:“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這句話中“寫照”與“體現”兩個詞的含義有什么不同?
分析:“寫照”就是畫像,魯迅先生給自己畫了個像,是指形象而言;‘體現”就是某一事物具體地表現出某一種精神,是就精神而言。
(二)“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分析:“意料之中”,作者曾寫過雜文,都被“叭兒狗”誤認為是魯迅的作品而使魯迅受到攻擊,為此,作者心里深感不安,“想見而又不敢去見”魯迅。一次與魯迅不期而遇時,魯迅果然說:“唐先生寫文章,我替你在挨罵。”作者認為確實要“挨他幾下了”。
“意料之外”,魯迅不但沒有訓斥作者,反而與他親切交談,笑起來了,與作者原來的想法完全相反。這段文字恰當地運用了先抑后揚的方法,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生動地表現了魯迅的親切熱情,平易近人,敵人的造謠不駁自敗。
(三)作者在談到自己和魯迅先生多次交往的過程中描寫了魯迅先生的肖像,即“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這段肖像描寫,寫出了魯迅先生什么樣的性格與精神?
分析:表現出一位堅定、沉著、勇敢、頑強的戰士性格和不屈的斗爭精神。
(四)這段白描式的肖像描寫,運用移就和象征手法,借頭發的形像,表現魯迅倔強的性格,不屈的斗爭精神,它穿插在寫魯迅先生平易近人的章節中,目的是寫“平易近人”,卻著力寫他的“倔強”,這不矛盾嗎?
分析:作者緊接著寫道:“然而這并不妨礙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愛”就是解答,說明魯迅先生平易近人,并不是由他個人的性格所決定的,而是由于他是站在培養同反動派進行斗爭的青年力量的高度來接近、關懷青年的。揭示了魯迅先生“俯首”精神的階級內涵和時代特點,是魯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五)獅子、豬、羊、小溪、爛泥塘各比喻什么?引用魯迅先生這兩段話有什么作用?
分析:獅子喻強大的國家,豬羊喻弱小的國家,小溪喻青年,爛泥塘喻夸夸其談的學者。通過比喻,形象地說明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政治腐敗,國力衰弱,經濟落后的情況下,自夸國大是極其危險的。青年人單純、熱情,雖閱歷淺薄,但積極向上,比夸夸其談的學者故弄玄虛,借以嚇人要好得多。同時,有力地證明魯迅先生對青年談話重在言傳身教,不愛使用教訓的口吻是一貫的。
(六)本文是一篇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為什么題目取名為“瑣憶”?
分析:本文選擇的材料,一是“小”,二是“多”,故叫“瑣”;本文選擇的材料,又是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事。因此叫“憶”,給人以親切感。
同時又告訴我們,本文選材的意圖是以小見大,通過這些“瑣”事,表現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在選材、組材上做到瑣而有綱,瑣而有序。
(七)文章一開頭就引了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于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句詩,有什么作用?
分析:全文圍繞這兩句話寫了七件事,可見這兩句詩為選材定了標準,使零散的瑣事有一個圍繞的中心,一個鮮明的貫穿線索。作者在引用這兩句詩之后馬上說:“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為塑造魯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定了基調,所以,這兩句詩是全文的綱。
(八)本文以記敘為主,間有議論和抒情,在記敘中夾入一些稱頌魯迅先生的富有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請找出來,說說它的表達作用?
分析:如開頭引用兩句詩后對兩句詩的評價,起到點明題旨的作用;有關魯迅是否“不易接近”的議論,為寫第一次見面作了鋪墊;對于魯迅先生“思想成熟”的抒情性的議論,不僅深化了“平易近人”的內容,而且深入到有關魯迅思想發展的探索,揭示了他“俯首”精神的階級內涵和時代特點;第二部分開頭的抒情性的議論,把對“橫眉冷對”的敘述集中到戰斗風格上來,并深化了對“戰斗風格”的認識,然后過渡到寫魯迅先生的談話;最后一自然段的抒情,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感激。熱愛、懷念之情。這些抒情議論,能使主題闡發得更集中,更明確,而且還有利于各部分的銜接和過渡,如果把這些抒情議論抽掉,全文就只剩下幾件瑣碎的事了。
(九)本文除了第9自然段肖像描寫外,還有幾處適當地穿插了對魯迅的外貌和舉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分析:寫魯迅解剖自己思想變化時,穿插了肖像描寫:“魯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著遠”方。”表現了魯迅先生對現實的深切憂慮和對青年的深切希望。
寫到魯迅揭露敵人“對外屈服,對內束手”時,穿插了動作描寫:“魯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幾步,轉身扶住椅背,立定了。”逼真地寫出了魯迅在敵人面前的“居高臨下”,“從容不迫”,表現了對敵人的極端蔑視。
作者多次描寫了魯迅的外貌和舉止,能使讀者如見其人,更形象地寫出了魯迅先生的性格特點。
三、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學過唐沒寫的一篇散文,文章的題目和主要內容誰還記得?
明確:(同志的信任),文章的中心內容是方志敏烈士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監獄中,在就義前托人把他用米湯寫的一封信和一束文稿,交給從來沒有見過面的魯迅先生,要求魯迅先生設法把這一束文稿轉交給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表示了一個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將領對魯迅先生的無限信任,從而高度贊揚了魯迅先生的偉大品格。
(瑣憶),是一篇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本文記敘了魯迅先生的七次談話,通過這些日常的對話和獨白,使魯迅先生深遙的思想,閃光的智慧和崇高的精神得到比較充分的顯現。
(二)檢查預習情況,請同學根據自己做的讀書卡片講出魯迅七次談話的內容。
明確:魯迅七次談話內容:
(1)代人挨罵;
(2)批評自夸“地大物博”者;
(3)鼓勵自慚淺薄者;
(4)替人補靴與進化論;
(5)攀附闊佬的故事;
(6)抨擊禁止男女同泳;
(7)“皇帝免冠”。
(三)提問:這七次談話很分散,內容不一,作者怎樣把它們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整篇文章的重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文章開頭引用了魯迅兩句詩:“橫眉冷對于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指出這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他的人格的體現。這是全文的綱,也是全文的線索,把要寫的材料都統率起來。
這里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句詩的出處和含義。這是魯迅1932年寫的七律(自嘲)中的兩句。原文是:(用投影機顯示)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毛主席對魯迅先生一生忠誠為人民服務,對敵人堅決斗爭的精神,贊揚備至,對這兩句詩作了很好的解釋,可供我們參考。他曾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于無論什么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課文里魯迅前四次談話表現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體現了魯迅對青年的關懷、愛護和幫助;后三次談話著重表現了“橫眉冷對于夫指”的精神,體現了他對敵斗爭的堅決,體現了他的戰斗風格。兩個側面合起來表現了魯迅的偉大人格。從整體看著重表現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前四次談話固然是這樣,后三次談話雖然說的是對敵斗爭的事,但作者還是強調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教育,使人感受到魯迅對青年的關心愛護。
(四)老師提示:每一次談話都是談一些小事,作者怎樣以小見大表現深刻的主題,使讀者看來覺得親切、可信。讓我們共同來分析討論作者是怎樣寫的。
請同學閱讀1~9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不曾和魯迅相識的時候,對魯迅的印象怎樣?
(認為魯迅是不容易接近的,不敢去接近他。)
(2)后來又為什么想見魯迅?這時作者的心情又怎樣?
(因為作者寫的文章反動文人認為是魯迅寫的,罵起魯迅來,作者想當面致歉,但害怕魯迅責備,心里惴惴不安。)
(3)“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這話怎樣理解?“意料之中”指什 么?“意料之外”指什么?
廠意料之中”指作者聽了魯迅說:“唐先生寫文章,我替你在挨罵哩。”的話之后,認為魯迅要罵他了,心想果然不出他先前所料。“意料之外”指后來魯迅對作者的態度十分親切,和他原先想的完全不一樣。)
(4)“半晌疑云”指什么?
(指作者剛見到魯迅時心中認為會挨罵的疑慮。)
(5)文章寫作者見魯迅之前為什么作了那么多交代,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些交代的文字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交代了事情的背景:為了進行斗爭,魯迅“不斷更換筆名”,看文章“專靠嗅覺”的人施展叭兒狗的伎倆攻擊魯迅。這樣才能使人明白為什么會產生作者寫文章魯迅挨罵的事。另一方面作者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用作者對魯迅的誤解(先是不敢接近,后來想見又惴喘不安,見面之后還暗暗想:“這回可要挨他幾下了”)反襯魯迅的平易近人,使文章跌宕多姿。
(6)第9段議論的要點是什么?這樣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段里的議論有兩個要點。一是引用“能增,才能愛”這句話,以階級分析的觀點深刻分析了魯迅對自己戰友的平易近人的態度產生了他對敵人的恨,使讀者更深刻理解這是魯迅愛憎分明的偉大人格的體現。一是把魯迅和許多偉大人物類比,用發展的觀點指出魯迅平易近人是他思想成熟的重要標志。正因為魯迅思想成熟,才能在處事待人上這樣平易近人,才能“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樣的議論幫助讀者更深刻理解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不是一般的態度,而是在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也有助于對后邊幾次談話的理解。
(五)提問:在記述魯迅第二、三次談話之前,作者有一段議論,它的內容要點是什么?對理解這兩次談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段議論指出魯迅對待青年,對待在思想戰線上一起作戰的人的態度是親切的,熱情的,平等待人的,這是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的另一方面的具體表現。這一段議論還指出魯迅教育青年的方式是“以自己的行動,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動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幫助讀者理解以后幾次談話的特點。
(六)先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二、三次談話的內容,然后提問:這兩次談話用什么方式教育青年,體現魯迅思想的什么特點?
明確:用有趣的比喻,體現了魯迅思想的成熟、深刻,說明問題的深入淺出。看問題不單只看現象,還看到本質(對夸耀“地大物博”的分析);不光看表面,還要看實質(對“自慚淺薄”的青年的鼓勵)。
(七)我們分析一下魯迅第四次談話,先理解兩個問題:
1.“進化論牽制過我”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片面理解進化論,認為青年一定比老年進步,后一代一定比前一代進步。不問青年表現怎樣都為他服務,做了像為青年補靴這一類事情。)
2.“我懂得青年也會變猴子,變蟲易,這是后來的事”這句話怎么理解?
(指青年也有倒退落后的不進步的。)
老師可進一步明確:魯迅的思想經歷了由進化論到階級論的變化過程,所以后期他能用階級觀點、辯證觀點來看問題。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一下魯迅的第四次談話是用什么教育青年,體現了他思想的什么特點?
同學討論后老師明確:魯迅用自己的行動、經歷教育青年。關于進化論對他的影響的分析,展示了他思想發展的過程,表現了他思想的成熟以及由此而來的思想的深刻性。
(八)老師啟發:18段以后這一部分是用魯迅的三次談話表現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精神的。我們先分析一下18段中的議論,看看作者怎樣分析魯迅這一精神的。請同學們分析一下這一段議論的要點。
同學討論后老師明確:作者先指出“橫眉冷對千夫指”這一精神的含義是:對待敵人,對待已完全站在敵對階級立場上的青年,是決不寬恕,也決不妥協的,接著從三方面加以闡發:
(1)指出“橫眉冷對”是魯迅斗爭的精神實質和思想、立場的概括,也就是從本質上肯定了魯迅對敵人無情的斗爭精神和堅定的立場。
(2)概括了魯迅的戰斗風格:諷刺(顯示威力)、幽默(閃爍著智慧)、深刻(獨抒新見,入木三分)。這體現在雜文和談話上,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魯迅的談話。
(3)分析了魯迅的戰斗風格形成的原因。由于思想的成熟,魯迅在對敵斗爭中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勢,顯得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形成了他的戰斗風格的特點。
老師小結:作者對魯迅的戰斗精神和戰斗風格的分析,使我們能更深刻理解魯迅,能更透徹理解下邊幾次談話的精神。這一段的議論和第9段關于平易近人的分析,第10段關于親切、熱情、平等待人的態度的概括,關于“用自己的行動。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動的故事”啟發青年人的介紹,把魯迅在多次生動、形象的談話中所體現出來的精神,作了理論的升華,使讀者更全面、更深刻、更概括地認識魯迅的偉大,也使文章的主題得到深化。
(九)請同學朗讀魯迅第五、六次談話內容。然后大家分析這兩次談話各體現了魯迅怎樣的戰斗風格。
明確:“攀附闊佬”的故事體現了諷刺的風格。反駁禁止男女同泳體現了幽默的風格。
(十)老師啟發:我們可以深入分析一下魯迅思想的威力來自什么,用什么方法駁斥敵論:
1.國民黨政權依賴美國結果被人家扔棄,卻還在大吹大擂宣傳,魯迅講攀附闊佬的故事是運用什么方法揭露其丑態?我們試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丑態。
明確:國民黨的做法就和要飯的一樣——恬不知恥。魯迅在這里是運用了類比法,這一類比實在生動、形象,把國民黨政府堂堂正正的畫皮剝開來,還他一個“要飯的”可鄙面 目,諷刺得實在深刻。
2.魯迅用什么方法駁斥反對男女同泳的謬論?我們試簡練概括這種人的表現。
明確:魯迅運用的是引申法(歸謬法)。從這種做法引申出荒謬的結論——人人“一律戴上防毒面具”使人看出這些假道學者的迂腐,說得實在幽默不過。
(十一)分析魯迅的第七次談話。先聽錄音然后回答問題。
1.這次談話體現了魯迅怎樣的戰斗風格?
明確:體現了觀察、分析問題的深刻、入木三分。
2.我們再深入分析一下這次談話魯迅從哪些方面來揭露、批判國民黨的檢查官的倒行逆施,從中體會他觀察、分析問題的深刻。
明確:魯迅首先指出這種做法是一種“騙子的行當”,揭穿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手法。其次指出他們是吃了“訛首”的肉,不得不如此,暗示這是國民黨收買的御用文人有意顛倒是非。最后深刻地揭露國民黨這種做法的卑怯心理和垂死掙扎的本質。
魯迅這樣的批判使人看到他在對敵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居高臨下、從容不迫的大將風 度,洞若觀火的犀利眼光。他提出“官批集”的建議,雖是帶點戲謔的話,但卻可看出他在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堅定信心和樂觀精神。
(十二)提示:我們分析一下最后一段的抒情,思考幾個問題:
1.聽了魯迅的談話,作者什么感受,把有關的詞語找出來加以分析。
(頭腦清醒,精神百倍,心情舒暢,真有“如坐春風”的感覺,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到:
作者是分明感到看問題更清楚了,精神更振奮了,斗爭的信心更足了。)
2.作者從魯迅的談話中得到什么?
(得到了勇氣和力量,產生了熱愛生活、熱愛正義和真理的思想感情。)
3.結尾和開頭怎樣照應,在表現主題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開頭的議論是理性的概括,結尾的抒情是真實感情的流露。二者的結合使讀者 既認識到魯迅精神、人格的偉大,又感受到他的作風,他的教誨的親切和平易近人;二者的 照應體現了文章的中心,體現了作者對魯迅的懷念,使瑣碎的、短短的幾次談話形成了一種力量,一股感情,使人永遠地懷念、崇敬偉大的戰士——魯迅。
(十三)小結本課寫作特點。(先由同學發言談自己的看法,老師再歸納)
1.選材精當。本文只寫了魯迅七次簡短的談話,而且內容各不相關,“瑣”是夠“瑣”的了,但是前四次表現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后三次表現了“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氣概。其中有魯迅自己的行動,有有趣的比喻,有生動的故事,體現了魯迅平易近人的態度;其中有辛辣的諷刺,有幽默的嘲笑,有深刻的揭露,體現了魯迅戰斗的風格。材料小而精,各有各的作用,不是圍繞中心反復的、精心的篩選是選不出來的。
2.中心突出,線索分明。作者以魯迅自己寫的兩句詩作文章的中心使主題十分鮮明,更可貴的是作者又把它作為文章的線索,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內容的七次談話串起來,使文章條理井然,渾然一體,可見作者構思的匠心。
3.敘議結合。本文以敘為主,敘議結合。在敘中有鋪墊,有起伏,跌宕多姿,在介紹魯迅談話的內容時又夾有外貌、舉止的描寫,使魯迅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收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在議論中,把敘述的內容作分析,作升華,既精悍,又有力,使讀者對魯迅的談話理解更深刻,對魯迅的精神體會更真切。無論記敘或議論都洋溢著對魯迅的崇敬之情,因而充滿著感人力量。
板書:
本文兩大部分:
1.前四次談話記魯迅平易近人、愛護青年的事,
表現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2.后三次談話記魯迅蔑視敵人、抨擊時弊的言論,
表現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戰斗風格。
【瑣憶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憶讀書》語文教案03-20
雨花石的優秀教案09-14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落日》優秀教案(精選8篇)10-03
課文《通分》的優秀教案(精選10篇)04-10
優秀教案評選方案范文參考02-25
迎接美好未來優秀教案02-22
水平二《玩紙》的優秀教案03-19
普通話變調優秀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