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古城》課堂教學反思
《拉薩古城》課堂教學反思
弱者坐待時機,強者制造時機。
送教后,覺得心里踏實了許多,似乎多天來壓著的石頭終于落下似的。可是轉而靜下心,回顧課堂上的表現,我覺得自己的設計可能讓很多老師吃驚。因為這是五下的一篇宣讀課文,但也有不少老師進行過嘗試,但是我的設計在老師的指導下有了新的挑戰,那就是按照游記的寫法特點進行教學。
這篇課文介紹了拉薩最富特色的景:藏族民居;大昭寺;八廓街。因為藏族是一個富有宗教特色的民族,它的建筑也蘊含著濃厚的宗教色彩。白色樓房,黑框門窗,五彩經幡;還有大昭寺的寺廟建筑,那安詳的法輪雙鹿,那齜牙咧嘴的鱷魚頭等等,都傳遞出一種濃厚的宗教色彩,而如何在教學中處理這些信息,無疑成了難點。
課堂一開始,我沒有直接讓學生接觸文本,而是將刪減后的文本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對拉薩產生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后再與文本進行對話,這樣的比較之后,學生發現,作者的文章里融入了自己的感受,這樣就比較自然地引出游記的特點。然后,緊跟著抓住“游記要抓住景點的特點來描寫”這一特點展開,首先捕捉“藏族民居”來學習。這一部分主要抓住民居色彩鮮明這一特點,對于色彩的理解學生可能不是很到位,畢竟,對于藏族的宗教背景不熟悉,但是對于白色和黑色,一般的同學都還是會有直觀的感受。五彩經幡是藏族人民心中“連接神與人的紐帶”,具有象征意義,我以資料展示形式和學生一同了解,加深理解。這樣,在無形當中,學生的疑惑便開始明朗起來。
當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不能忽視語文的工具性。于是,我仍舊以這部分內容為例,找到教學點:“整座拉薩古城像一支正要啟航的漂亮而龐大的艦隊,布達拉宮則是無與倫比的旗艦”。這個句子,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拉薩與布達拉宮之間的關系和艦隊與旗艦進行比較,很有意思,這種地位關系很巧妙地融合在這個比喻當中,正突出了布達拉宮在拉薩古城中的形象代表意義。雖然作者著墨不多,但我們還是能很明顯得感覺到布達拉宮的那種氣勢。
這部分的交流作為重點,接下來的大昭寺和八廓街部分采用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如果說寫文章需要詳略得當,那么這堂課的設計也是如此,先詳后略,重點學習“藏族民居”部分,然后引導學生以同樣的學習方法自學后兩部分,進行簡單概要地學習后,再有針對性的交流。
既然將這篇課文按游記的特點來設計,那自然少不了作者對拉薩的感受。因為整個流程設計的時候,為了保持一種完整性與流暢性,我只抓住了最后一句話。這樣的處理看起來很突兀,一個是因為時間的關系,一個是因為設計思路的關系。
最后,我設計了與開頭對應的小結,給學生推薦《藏地密碼》,仍舊以文字的形式結束教學。
【《拉薩古城》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關于《野菊》的課堂教學反思03-19
品德《家人的愛》課堂教學反思(精選7篇)07-31
《四季》的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14
《爺爺和小樹》課堂教學反思(精選9篇)02-01
大學課堂教學設計精選02-27
《倒數》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2篇)04-24
《數星星的孩子》的課堂教學設計03-20
課堂教學小結范文(精選16篇)06-27
《乘法運算定律》的課堂教學設計02-16
程序設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