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優秀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優秀教學反思
上這一課前,就想到去年的《盤古開天辟地》。雖然那是六年級的教材,但都是神話,語言文字上都沒什么太多嚼頭。還記得那一課的校級研討,被以前專家評為“上成了一節班會課”,換言之,語文的“味兒”太淡了!所以我上這一課,總想著怎么凸顯本來缺乏語文味兒的縮寫版“神話傳說”的特殊韻味——還是從表達上找突破口:
女媧為什么補天?抓神態!
抓神態,其實還是扣詞扣句,還是通過有感情朗讀來學習。
女媧怎樣補天?找困難!
但相比女媧的神態,“補天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層次就不是那么清楚了,相應的“她是怎樣克服的?”也上的比較繞。一繞,讀的時間就不夠了,總體而言,體驗的也不如第1、2自然段好。
還有一個問題,可能是上“為什么補天”時,我提到了“5.12”汶川大地震,孩子們想象畫面更直觀更容易些。相比較預設備課里提到的臭氧層黑洞問題,我覺得描寫景象與大地震更貼切,于是大膽引導學生想象先民創造神話時,是否也是正經歷過一場這樣的浩劫?可能因為實事的及時補充,我和孩子們對災難面前人的弱小和無助都更有深切的體會,所以“抓神態”這一部分上得比較有激情。
【《女媧補天》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通用14篇)11-08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優秀范例03-19
少年閏土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1篇)06-07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