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燕教案設計
最新海燕教案設計
任課教師選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教材分析
高爾基簡介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4歲喪父,10歲就為生活所迫,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嘗盡了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俄國的勞動人民在沙皇統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題材。他創作了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和劇本《小市民》等。在他的關懷下,培養出整整一代的蘇聯作家。
《海燕》的創作和發表《海燕》寫于1901年,是高爾基早期創作活動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詩。當時革命斗爭蓬勃興起,高爾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極為憤慨,寫成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這篇小說的尾聲部分。《海燕》就是一只鳥兒在《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所唱的歌。這種思想傾向的小說在當時是無法發表的。《信使報》拒絕發表,《生活》雜志拒絕發表。但小說的結尾部分《海燕》卻被單獨發表在1901年4月號的《生活》雜志上。據《生活》雜志的主編回憶說:“《海燕》在審查官審查時沒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東西。”事實上,作品一經發表,沙皇當局很快就發現了“漏審的疏忽”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下令查封了《生活》雜志。《海燕》一經發表,便在俄國大地上產生巨大反響,它被革命者用膠印和手抄等方式廣為傳播,一時間成為最受歡迎、最富有宣傳性和號召力的詩傳單。
教學目標與要求
1)知識和能力
(1)、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內容的表層含義,理清層次結構;
(3)、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領會作品中關于海燕形象的深刻象征內涵。
(4)、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革命前途的深信和熾烈的戰斗激情;
(5)、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朗讀感知文章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結合作品的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朗讀,體會作者在這三個部分情感上的變化和語氣、節奏的變化。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革命斗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有一定的認識。
設計理念
1、《海燕》是一首散文詩。作者以象征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作品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渴望用戰斗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教讀本文,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云變幻的壯闊情景,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這也是審美教育。因此,以朗讀引起學生理解課文之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流暢地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按照朗讀、理解、朗誦三個環節,達到教學目的。
2、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師的示范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課文內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讀課文基礎之上,重點在于對海燕的象征意義的理解。對大海變幻的層次分析,有助于對海燕形象的理解。因此,適當的層次分析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聽讀
三、學生試讀:分三幅畫面進行描繪。
四、解題:高爾基作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為什么在1901年要寫這樣的散文詩呢?高爾基寫這首詩是在一九○五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當時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沙皇反動政府加緊對人民進行鎮壓,革命與反革命激烈搏斗。高爾基親身感受到這場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他為了熱情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的丑惡嘴臉,于是寫下了《海燕》這篇散文詩。
五、再讀課文,探究:
本文寫的是海燕,作者賦予了它怎樣的性格和精神?
六、感悟:你從海燕身上體會到了什么?
七、集體朗誦全詩:努力在頭腦中出現畫面,并聯想海燕的形象;充滿感情,并因為海燕的精神所感動。
【最新海燕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海燕》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0篇)07-08
最新《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設計03-19
《公輸》最新教案設計(通用10篇)12-16
最新《捕蛇者說》教案設計(通用10篇)06-09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