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的教學設計
《荷花淀》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鑒賞并領悟此“詩體小說”的詩情畫意之美,特別是人物的情操美,并以此了解“荷花淀”派的創作風格。
教學方法:教師點撥置疑與學生討論相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整體把握小說的內容和特色
教學步驟:
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小說〈荷花淀〉。(板書課題)小說與詩歌是兩種不同的文學體裁,而〈荷花淀〉卻有“詩體小說”之稱。此該作何解?
--------雖為小說卻具有詩情畫意之美。本節課的任務就是鑒賞本文是怎樣表現這種詩情畫意之美的。
一:整體把握內容
1.解題:荷花淀------長滿或生長著荷花的湖。聽到這個名字讓我們想起了什么?
-----朱自清的〈菏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緊扣月色寫菏塘。
2.本文是怎樣荷花淀的景色之美的?
月夜:“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菏葉荷花香,
晌午:“萬里無云”“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
“不知幾畝大小”“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菏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
水面有野鴨,水下有大魚(秋天)蘆花飄飛葦葉黃
-----運用簡練、優美、生動、像散文詩一樣的語言來描繪,顯得詩意盎然。
3.讓人想起了什么?(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清早船兒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
4.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面臨著什么?
------日本鬼子來侵犯
5.當地的人們是怎樣做的?
水生(男人):報名參軍,保家為國
女人:承擔家務,勤勞能干
“我不攔你”,深明大義
父親(老人):“我不攔你”,支持革命
四個青年婦女:藕斷絲連,冒險探夫溫柔多情
“假如敵人追上,就跳到水里去死”
“打仗有什么出奇?”----堅貞勇敢
怕丈夫小看----不甘落后
成立隊伍,學會了射擊,來回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戰----提高覺悟,迅速成長
6.他們為什么能這樣?
----抗日根據地人民在黨的教育下思想覺悟高,深明有國才有家的道理
二.重點研討:
1。主要人物寫誰?---女人。
2.怎樣描寫的?
--有點有面。
點----水生女人(典型)
面----四個青年婦女
3..她們長得怎樣?---沒有寫。
4.抓住什么來描寫的?-----人物的語言。
5.集中表現在何處?表現了什么?
水生夫妻話別------在愛情與家國情之間犧牲小家的幸福,投身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事業中
女人們探夫未遇途中—--依戀丈夫,堅貞勇敢
伏擊戰勝利之后----,不怕打仗,不甘落后,為反抗鬼子入侵享有和平的生活,而成立隊伍,在戰爭中迅速成長,由依戀丈夫的農婦成長為配合子弟兵作戰的女戰士。
6.同是勞動婦女,從語言描寫中可看出她們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重點鑒賞34頁到35頁的人物對話:
----或聰明婉曲或憨樸率直或沉穩持重或忸怩羞澀。
7.為什么重點寫女人?----在舊社會,勞動婦女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她們解放到什麼程度,常常是我們衡量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種尺度和標準,因此,著重描寫婦女的生活和思想行為,描寫她們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革命和社會斗爭,對于反映解放區人民的斗爭生活,反映革命戰爭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變化,都是很有意義的。連最沒有地位、最受壓迫、覺悟較低的婦女也起來了,那么,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難道還會遠嗎?
三,布置作業:將祥林嫂與水生嫂的性格命運做比較寫篇文學評論。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鑒賞其語言藝術及創作特色
教學方法:以訓練為主
教學步驟:
1.檢查作業(請一位同學口頭發言。)
同:同是中國農村普通的勞動婦女,都樸實善良勤勞能干,都愛家愛丈夫愛孩子
異:祥林嫂:生活于封建社會末期偏僻閉塞保守愚昧迷信落后的魯鎮;
受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毒害,屢遭不幸打擊,命運極其悲慘;
喪夫喪子后想當奴隸而不得,無家可歸淪為乞丐,因再嫁的寡婦身份被封建禮教迫害,最后慘死雪夜。
水生嫂:生活于抗戰時期黨領導下的解放區,有深明事理的公公,有積極參加革命又深愛著自己和家庭的丈夫“水生”,還有可愛的兒子“小華”,家庭幸福;
思想開明,深明大義,由積極支持革命到勇敢參加革命,由普通農婦成為巾幗戰士
2.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描寫?----細節描寫。
重點鑒賞33頁的夫妻惜別:---寫出水生妻細膩復雜的情感活動。
2.本文寫了一次荷花淀伏擊戰,可謂戰爭題材的小說,但對戰爭場景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使人感受不到通常那種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慘烈景象。為什么這樣寫?
-----因為本篇小說的主題不在表現戰爭的殘酷而在表現解放區普通勞動婦女的成長。這樣處理也是為了更加集中地去表現被戰爭本身的殘酷所忽略的原本的生活之美。
3,本文不僅淡化了戰爭,而且淡化了生活中的一切矛盾沖突,又是為什么?
--戰爭的發生使得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矛盾成為當前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而和平時期人與人之間的復雜微妙的矛盾糾葛也就很容易被暫時擱置,這時的親情關系、鄰里關系乃至階級關系等大都會自然或自覺地服從于戰爭所劃定的陣線。《荷花淀》也正是基于這樣的一種對戰爭現實的把握和感受,才大膽地把人的情感沖突、心理沖突、日常生活沖突高度淡化,表現了一種高度純凈與寧靜的生活之美,留給讀者的是那如同新鮮的“荷花菏葉香”的一片溫情。可以說《荷花淀》是純美的詩化小說,它在一種純粹美的極致中,蘊涵著一種健旺明凈的人的精神,一種民族精神。由此也形成了“荷花淀”派素淡朦朧的詩情畫意與濃郁的生活氣息有機結合的創作風格。
4.課堂練習:
1,鑒析修辭
1.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借喻。以“潔白的雪地“潔白的云彩”喻席子。
3.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明喻)
4.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明喻)
5.她們—駛(小船)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明喻)
6.----大菏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明喻)
7.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暗喻)
8.那肥大的菏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擬物)
9.“祥林嫂?怎麼了?”------“老了。”(諱飾)
2.鑒賞用詞
1,水面()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籠)
2,小船()進了荷花淀。(竄)
3,忽然從她們的船底下()出一個人。(冒)
4,幾個青年婦女把掉在水里又撈出來的小包裹()給了他們。(丟)
三,布置作業:課外閱讀《現當代小說鑒賞》
【《荷花淀》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荷花淀》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01
《荷花淀》孫犁05-16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