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

時間:2023-10-06 16:47:55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喜歡閱讀古詩,有主動積累古詩的愿望。

  2. 借助拼音認識7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6個字。

  3. 誦讀課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字,誦讀課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閱讀《賦得古原草送別》,了解詩人及詩意。

  學生:觀察春天小草生長的情況,或讀讀寫小草的兒歌。

  教學過程:

  一、朗讀古詩,引入新課

  1. 會背古詩的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課內和課外學的古詩都可以)。

  2. 教師引導學生背誦與春天有關的.古詩,并揭示課題:草。告訴本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

  二、初讀全詩,學習生字

  1. 借助拼音讀課文,標出生字多讀幾遍。

  2. 相互交流,提醒讀準難讀的字因。

  3. 檢查認讀生字的情況。可以采取開火車、個體與集體的形式認讀。

  4. 抽讀課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加強學習過程中的反饋矯正。

  三、再讀課文,想象畫面

  1. 看圖讀課文,想象畫面的內容。

  2. 說一說:一邊讀,一邊想到了什么?

  3. 教師描繪古詩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四、誦讀古詩,體會意境

  1. 自由朗讀、抽讀課文。通過讀來表現小草的勃勃生機。

  2. 教師范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意境。

  3. 指導朗讀,并背誦古詩。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六、擴展學習,提示閱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早春》、《詠柳》等古詩,鼓勵學生課外閱讀。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字。

  2、朗誦古詩,熟讀成誦。

  3、通過看圖讀詩,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

  一、圖畫激趣,孕伏導入

  1、出示課件:以書上圖畫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遠行的人,再配以春風吹拂草地的動感,在學生眼前展現一幅生機盎然的草原美景圖。

  2、在出示課件的同時,響起悠揚、凄婉的古箏曲,渲染草原的空曠和離別的愁緒。

  3、孩子們,用你們的心去靜靜地聽,用你們的眼睛仔細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給孩子們一分鐘時間欣賞音樂和動畫,放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畫之中,像詩人一樣,盡情地去感受、去體驗。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層要求,孩子有哪一層能力就回答哪一層問題。

  6、學生自由表達,談談自己此時的感受。在孩子回答過中,相機引導孩子們贊嘆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機盎然;引導孩子觀察圖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時的離別愁緒。

  7、大家的耳朵會聽,眼睛會看,小嘴會說。剛才你們這么多精彩的發言,老師可以用短短的40個字全說出來。課件上出示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想讀這首詩嗎?先要認識5個字寶寶。

  二、整體通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認讀。

  2、請自信、聲音響亮、讀音正確的孩子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生字。

  3、調皮的字寶寶把頭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們還認得它們嗎?開火車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字寶寶夸大家真能干,把它們的音讀得真準。字寶寶還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戲,有興趣嗎?趕快拿出鉛筆,打開課本第122頁,在這首詩中找出字寶寶,畫上圈,再大聲地讀幾遍。

  5、大家的本領真大,都把字寶寶找到了。快速看看這首詩,一共有幾句話?(4句)

  你能把每一句話都讀正確嗎?孩子們自由練讀,教師巡回輔導。

  你覺得自己哪句話讀得最棒,想讀給大家聽?孩子們自信地讀自己讀得最好的一句話。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話連起來讀?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話連起來讀?

  這兩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兩位小朋友能合作,把這首詩連起來讀就更棒了。同座之間相互合作,試著讀讀吧。哪兩位小朋友想合作讀給大家昕?還有想讀的嗎?

  誰能勇敢地站起來,一個人讀整首詩?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準備準備。

  表揚勇敢的孩子。

  三、讀品結合,漸入詩境

  1、你從這位小朋友的朗讀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們說,說出大意即可,說得不對的地方教師伺機引導正確理解。)

  2、這首詩中還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嗎?

  根據學生質疑,相機引導孩子們結合圖文感悟。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4句詩班上部分學生曾經學過,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之間相互解決質疑。

  (2)“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兩句詩可利用草原圖像來幫助學生想象、感悟草原的遼闊和美麗。

  (3)“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引導學生在讀中通過“滿”字感受不忍分離的離別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讀讀詩,你最喜歡哪句詩?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請讀給大家聽。

  分別指多名學生誦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使學生漸慚進入詩境。

  四、整體誦讀,體悟詩蘊

  1、瞧!你們都是小詩人了。詩人們,一起美美地讀讀這首詩吧!齊讀全詩。

  2、音樂響起,老師有感情地誦讀,請學生們閉上眼睛聽。你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與開課初步感知相照應,引導學生體悟詩蘊。

  孩子說完感受,請他把這種感受讀出來。體現孩子對詩的個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對草原的贊美,可以是對小草的歌頌,還可以表達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讓孩子個性化誦讀。

  3、這么美的詩,你能把它背下來,記在腦子里嗎?

  自由背、指名配樂背、配樂齊背。

  五、小結全詩,課外延伸

  這短短的幾句話,40個字,把我們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寫出來了。不過。這可不是王老師的杰作,這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16歲時所作的一首詩。他一生寫了三干八百多首詩,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詩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詩讀一讀,感感受其中的詩情畫意,激發大家讀古詩的興趣。

  板書設計:(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 篇3

  目標

  掌握古詩基本內容。

  讓幼兒知道草是我們的朋友,要愛護小草的生命。

  通過學習古詩,使幼兒知道草的生長規律。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對古詩的興趣。

  準備

  圖片(草原和野火)。

  魔法棒,圖書。

  白紙,彩筆。

  活動流程

  一、導入

  1.以防火知識的重要性為題讓了解火警的電話。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小圖書上都有什么?(消防車)。

  2.消防車是用來滅火的。

  師: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別的火。(野火,展示野火圖片)。

  二、學習古詩

  1.師:“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都會繁茂枯萎一次。(出示平原圖片)

  2.學習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3.師:“小草每年的春天都會靠它頑強的生命,長出綠綠的身體。小草幫助我們呼吸新鮮的空氣。牛婆婆吃了它,能給我們提供好喝的牛奶。小草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讓我們的大地結結實實的。每年的秋天小草開始枯萎。”

  三、游戲給山林種草

  拿一張白紙,生動地引導幼兒。(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差,草樹是我們的朋友。只有更多的`草和樹,我們的空氣才會更清新,生活才會更美好。)在白紙上畫上漂亮的樹和草。

  我們要愛護小草。鞏固古詩。

  活動延伸

  通過對古詩的學習,使幼兒了解小草生命的意義。知道小草能保護環境。讓幼兒知道草是我們的伙伴。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 篇4

  教材簡析:本課編排的三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賦得古原草送別》分別是唐代詩人王維、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詩作。三首詩都是描寫送別朋友時,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景,表達了對朋友的濃濃深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浥”一個會認字和“孟、陵、鶴”三個會寫字。

  2.結合注釋讀懂詩句的意思,并能試著背下來。

  3.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與朋友相送時的思想感情。

  4.朗讀并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結合注釋讀懂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浥”一個會認字和“孟、陵、鶴”三個會寫字。

  2.借助注釋,理解每一首古詩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具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查閱資料,了解古詩創作的背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人問處處有真情。親情是偉大的,友情是珍貴的,愛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間的情感則是崇高的。這些情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醉心的感動。這些情為我們演繹著人世間的真、善、美。

  2.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首古詩,去用心體會詩中所蘊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師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二、正確讀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逐首指名朗讀,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3.結合朗讀評議,學習詩中的生字新詞。

  ⑴認識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濕。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⑵識記字形,正確書寫。

  孟——盂陵——凌鶴——鸛

  4.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古詩,讀好停頓,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律。

  5.整體感知古詩內容:說說讀了這三首詩,你有什么新發現。

  ⑴三首都是唐朝詩人寫的送別詩。

  ⑵三首古詩都是寫詩人在春天送別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王維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李白在黃鶴樓送好友孟浩然去揚州。

  ③第三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孫遠去荒城。

  ⑶三首古詩中第一、二兩首是七言詩,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詩,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詩的題目基本上都點明古詩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認真讀古詩,邊讀詩句邊看注釋,先弄清每行詩句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學生獨立讀詩,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交流,針對有疑問處,展開討論,解疑。

  4.逐首反饋,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濕潤了路上的沙塵。旅店和道路兩旁的柳樹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勸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陽關一路艱辛,再沒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⑶《賦得古原草送別》: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會繁茂起來。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連葉帶莖統統燒盡,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風吹拂時,春雨滋潤下還會復生,重新鋪蓋大地。伸向遠方的散發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陽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綠接連著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5.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三首古詩,理解了詩意,下節課我們就要深入地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及其表達的方法。

  五、作業設計

  1.練習背誦古詩。

  2.記一記注釋中重點字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析詩句,感受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及表達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古詩。

  2.說說各首古詩的主要內容。

  3.教師導語:三首都是送別詩,寫的都是送好友遠行的情景。這節課,我們就來細細賞析,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深入地去體會詩人對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讀賞析,體會詩情

  1.認真讀古詩,從三首詩中找出描寫朋友相送的詩句,想象當時送別的情景。

  2.小組交流,描述送別的畫面。

  3.指名反饋,教師引導聯系全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⑴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①描述詩人與好友送別的'情景。

  ②說說詩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別好友的?(勸酒送別)

  ③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見詩人一次又一次勸友人喝下許多杯濃酒了。)

  ④議議:為什么詩人不斷地“勸君更盡一杯酒”呢?

  聯系古詩創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陽關無故人”。(因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個荒涼且遙遠的地方,出了陽關之后,朋友間就再難相聚了。)

  教師補充:據資料記載,元二此次出使安西,與王維的一別竟成了永別。

  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說說:你從“勸君更盡一杯酒”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好友的留戀、關切、祝愿。)

  ⑤教師小結: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卻要離開此地,出使那遙遠而荒涼的安西,前途多艱險,怎不令王維牽掛。朋友啊,再干了這杯酒吧,西出陽關之后,就再難相見了。詩人與遠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誼,以及此時深情不舍的惜別,還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進了那一杯濃酒之中。

  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描述送別情景。

  ②說說詩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別。(目送友人離去。)

  ③議議:“孤帆遠影碧空盡”了,詩人為什么還在駐足凝望?

  了解古詩創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華的揚州。

  教師補充:揚州當時是一個繁華富庶的都會,詩人對它也充滿了向往。

  說說你從這兩句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友人的眷戀不舍,對揚州的向往,對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④教師小結:詩人目送著友人東去揚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盡頭,而詩人仍駐足凝望,讓那滾滾長江水帶著“我”對友人的眷戀不舍之情,帶著“我”對揚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隨友人東去吧。

  ⑶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①描述送別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③了解詩人送別的方式。(隨行目送。)

  ④說說從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友人的依依不舍、離愁難消之情。)

  三、對比認識,了解表達

  1.教師導語:同是送別詩,同是表達離別之情,然而詩人在表達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2.小組討論,聯系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3.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寫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別。后兩句敘事,勸酒送別,別情深沉。

  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前兩句敘事,寫友人要下揚州。后兩句寫景,目送友人,情寄長江水,別情悠悠。

  ⑶《賦得古原草送別》:前六句寫景,春草繁茂,蔓延遠方。暗示友人要遠行。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離愁,隨行目送,別情濃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在這三首送別詩中,詩人將敘事與寫景相結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動地表達了送別時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是呀,朋友是我們一生中的財富,沒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獨,讓我們像詩人那樣懷著赤誠之心對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業設計

  背誦并默寫三首古詩

【《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茶花賦教案04-06

《秋聲賦》歐陽修詩詞07-29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成Av人片乱码午夜 | 天天在线精品一区 | 日韩一本到欧美国产亚洲 | 日韩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天堂免费mv小视频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