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最新《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最新《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時間:2024-05-09 12:25:33

最新《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最新《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最新《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

  課型

  自讀課

  時間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設計理念;

  2、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把握文本說明的邏輯順序;

  2、理解作者“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的設計理念。

  教學方式方法

  自讀1、以引導和點撥為主要教法,引入思考與評價;

  2、以欣賞和探討為主要學法,展開討論與交流。

  課時安排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主 要 內 容

  教法或點撥的方法,知識要點或反思

  【導入】

  1.作者介紹

  俞孔堅,1963年生,浙江金華人。1987年獲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5年。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主攻景觀規劃和城市設計。1995~1997年任美國SWA集團景觀規劃與城市設計師和項目負責人,1997年回國。回國后,致力于發展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事業,創立了“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中心”,并擔任該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生物與文化基因上的圖式》《理想景觀探源》《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從硅谷到中關村》等。

  俞孔堅17歲離家到北京念書,當時母親給他帶了一包家鄉的土。現在25年過去了,這包土一直陪他進京、赴美、回國,他把土跟博士服擱在一塊,并將自己的設計院也命名為“土人”。俞孔堅鼓勵十幾歲的兒子利用暑假期間回金華探訪俞氏的家族史,看看當年他曾留連的小溪、池塘和蘆葦蕩,看看當年滋養過村里好幾輩人的土地,兒子拍回很多照片,內心觸動很大。俞孔堅開心大笑道:“看,這就是俞氏尋根之旅。要讓他認同,需要一個過程。”

  2.創作心語

  “土人”者,替“天”行道,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遠文脈……為自然而設計,為人而設計,亦為神而設計,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諧。

  在我看來,無所謂建筑風格,只要你能適應這塊土地,能親近這塊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一片林蔭,一條河流,一塊綠地,無不潛藏著無窮的詩意,保住這份詩意,它一定會讓人獲得身心再生之感。 ——俞孔堅 3.寫作背景

  廣東中山著名粵中造船廠,始建于50年代初,止于90年代后期,經歷了從社會主義改造到大煉鋼鐵到一再到改革開放的歲月,這段歲月也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最艱辛而富有意義的一段歷程。粵中造船廠在鼎盛時期,曾是中山人最為驕傲的國有企業。到1992年,隨著珠江三角洲公路系統的逐漸發達,船只作為運輸交通工具日益喪失其原有的重要性,90年代后期,船廠不得不解散。市政府決定把船廠舊址改建成公園,成為市民休閑中心。香港和法國設計師先后做出反應,但因缺乏深厚的文化和情感內涵,設計風格和思想都不能令人滿意。后來,市政府請來了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博士和他領導的景觀規劃設計中心。俞教授曾經為中山市的城市規劃做過專題研究,對中山市水系、綠地系統等有著深入的了解,在他的帶領下圓滿完成了對歧江公園的沒計。

  二、自讀課文:

  思考題

  (一)解題:

  對這個副標題應該如何理解?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本文的副標題是“一個景觀設計師的手記”,它表明這是一個設計者對自己的作品的回顧和闡釋,這里面有對設計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對具體景觀設計的考慮,結構層次清晰,主次分明。

  (二)“理解場地”

  分為三個標題來說明,每一小標題下為什么又用“挑戰”和“解決之道”來分說呢?

  這是設計前對自然條件的考察,粵中造船廠作為是一個已經廢棄的工廠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作者分別以“挑戰”和“解決之道”為題,講解了在設計時一些考慮。

  (三)“理解文化與傳統”

  1、作者是如何理解文化與傳統的?

  文化與傳統是岐江公園設計的主要依據之一,而且公園設計所要體現的是腳下的文化,也就是日常生活的文化,這就要求公園在設計中要表現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設計中要挖掘文化和傳統的內涵來體現自然的普通之美。

  2、作者的“足下的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足下的文化”按作者的解釋就是:“本設計所要體現的是腳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為生活和作為城市記憶,哪怕是昨天的記憶的歷史文化,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園”使我們看到了那些被熟視無睹的人們,推開了被時光默默湮沒了的‘單位’之門,迎面吹來清新怡和的風,聽到勞動的人們在歌唱。”

  (四)“理解自然”

  作者所說的“野草之美”的內涵是什么?

  “野草之美”就是:“本設計所要表現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遺忘、被鄙視、彼踐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為它和莊稼或鮮花在本質上并沒有區別。”“新的環境倫理則在更理性的層面上告訴人們,鄉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愛惜的,它們之于人類和非人類的價值絕不亞于紅皮書上的一類或二類保護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類日益遠離自然、日益園藝化的今天,鄉土物種的意義甚至比來自于異域或園藝場的奇花異木重要得多。”

  (五)“理解設計”

  1、閱讀這部分文字,欣賞相關圖片,說說你最欣賞設計師對公園那一部分的設計?理由是什么?

  歧江公園體現了設計師富于個性與創新的設計理念,在當代中國景觀設計中影響很大。設計師注意保留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所以,他沒有把原先造船廠完全推倒,而是通過設計對它進行藝術性的保留,使之成為人們文化記憶的坐標,在公園植被綠化上,設計師注意使用當地的鄉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這些都使歧江公園具有個性化的美。

  2、設計師運用了哪些途徑來實現其設計理念?

  途徑之一:尊重沒有設計師的設計 ——尊重自然、尊重過去的留存

  途徑之二:再利用

  途徑之三:再生設計

  (六)“幾點遺憾”

  1、作者寫作最后一部分的用意是什么?

  這是設計完成之后的重新審視,有些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已經覺察到了,但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改變現有設計,表現了設計師的嚴謹的態度

  2、你認為歧江公園體現了作者怎樣的設計理念?

  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富有個性的公園景觀設計,表現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為平常而將逝去的文化的設計理念,表達了設計師追求時間之美、工業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設計形式與思路和中國傳統園林或西方古典景觀設計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現代西方景觀設計,特別是城市更新和生態恢復的手法,獲得了良好的視覺效果。

  3、如果你參與歧江公園的設計,你覺得自己會有什么更好的提議。可以就整體規劃等來說明,也可以就某個局部來說明。

  學生看書、思考、作答

【最新《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相關文章:

《文化苦旅》教案02-27

數學活動教案之看看數數03-20

數學教案模版之數軸03-20

草蟲的村落之教案設計03-20

數學教案之確定位置03-20

經典語文教案之珍珠鳥03-19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教案03-19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03-20

大班數學教案之認識球體03-20

《送魏萬之京》教案設計08-1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综合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 | 未发育女AV一区三区三区 | 亚洲香蕉综合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