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課文《祖國土》的教案

課文《祖國土》的教案

時間:2024-10-21 01:27:30

關于課文《祖國土》的教案

關于課文《祖國土》的教案

關于課文《祖國土》的教案

  【學習目標】

  (1) 認識詩人,了解詩人的創作。

  (2) 聯系寫作背景提煉主題。

  (3) 朗讀全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鑒賞本詩的藝術特點。

  【目標重點】

  (1) 聯系寫作背景提煉主題。

  (2) 朗讀全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鑒賞本詩的藝術特點。

  【目標難點】

  鑒賞本詩的藝術特點。

  【相關材料】

  1. 作者簡介

  阿赫瑪托娃(1889-1966),俄羅斯女詩人。其作品“具有充分的根據,被認為是偉大的俄羅斯詩歌的杰出成就”,“有20世紀的薩福”之美譽。阿赫瑪托娃出生在敖德薩一個海軍工程師的家庭。原姓高連柯。阿赫瑪托娃是她取自韃靼族外祖母的姓氏,用來發表作品的筆名。1912年第一部詩集《黃昏》問世,表現了女性的壓抑和孤獨的情調。1914年出版的詩集《念珠》引起較大反響。此后陸續有詩集《車前草》(1921)、《白色的一群》(1917)、《公元1921》(1922)等出版。她的詩作極善抒發女性的內心情感,富有音樂性。十月革命后,雖然對革命并不十分理解,甚至遠離革命的現實,但與那些逃離祖國的白俄作家,是界線分明的,并寫有《我和那些拋棄國土的人不同道……》(1917)。30年代著有《馬雅可夫斯基在1913》、《但丁》,探索了詩人的命運。在這個階段,她依據自己的親身遭遇,寫下了她最重要的組詩《安魂曲》(1934~1940),衛國戰爭中寫下了許多愛國主義的詩篇,如《起誓》、《勇敢》等。大型抒情敘事詩《沒有主角的長詩》(又譯《沒有主人公的歌》,1940~1962)是其詩歌創作的總結。此外還有詩集《光陰飛逝》(1909~1965年的詩篇)。女詩人一生命途多舛,1946年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復名譽。

  2.語言知識

 、 音形

  香囊(náng) 苦楚(chǔ) 砂礫(lì) 蹂(róu)躪(lìn) 齏(jī)粉

 、 詞語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砂礫:細小的石塊。

  蹂躪: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齏粉:細粉,碎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土地是人類的母親,是人類得以生存的的依靠,人類總是在不斷接受著土地博大豐厚的滋養和恩情,而一把祖國土,則更是代表了一個國家,它見證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阿赫瑪托娃正是把這種對祖國土的理解用詩的形式表達了出來,她用“類似日記的親切與直接”(俄羅斯詩人布羅茨基語),把這種樸素的情感呈現在讀者面前,但這種“親切與直接”卻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力量,閃爍著真理的光輝。

  二、文章的內容與結構

  《祖國土》飽含了阿赫瑪托娃對俄羅斯土地摯愛終生的情感,在某種程度上是代表我們每一個人類個體領受了土地博大的恩情。科楚科夫斯基的話多么令人感動——“莊嚴壯麗的詩句只能誕生在莊嚴壯麗的心里!敝挥辛私獍⒑宅斖型拊谇疤K聯飽受磨難的經歷,才能體會到這首詩中所蘊含的那種對祖國深沉執著的愛。

  詩的前四句用了“不用”、“不給”、“不像”等否定詞表明:因為天天生活在祖國的土地上,所以從不把它刻意珍惜,也不為它激情奔放,它似乎不給我們增加苦楚,也不像理想中的天國的樂土。

  5——8句進一步表明:不知道、不理解祖國土的價值在哪里,甚至有時不注意它的存在。這是一般人的真切感受的流露。這幾句極寫土地的不重要,為下文的張揚埋下伏筆。

  9——12句更進一步用比喻表明平時對祖國土的無視、輕視。

  13——14句一轉折,我們實際天天躺在它的懷里,不拘禮節地稱它為“自己的土地”,親切、實在。

  女詩人鄙棄地用“護身香囊”、“激情的詩”、“天國樂土”等語,否定了那種淺薄空洞的“愛國感情”。接著她深刻地指出,我們對于“祖國土”是太習以為常了,竟至毫無感覺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哪怕我們在這片土地上“受難遭災”,也會“甚至從不記起她的存在”、“牙齒間的砂礫”和腳下的“灰塵”,同開頭的“護身香囊”、“激情的詩”、“天國樂土”之類構成了尖銳對比,說明“祖國土”是如此平凡甚至微賤,所以遭受兒女們的冷漠和鄙棄,另一方面聯系著“祖國土”的兒女們的苦難,女詩人寫到“祖國土”本身也受到她的兒女們“踐踏蹂躪”,透露出內心莫名的酸楚。然而我們終究和“祖國土”是不可分割的,我們生于斯,長于斯,死后還躺進“祖國土”的懷里,“和她化為一體”。萬千感情,都凝縮在一句質樸、親切的稱呼中:“自己的土地!

  女詩人的感情因質樸而更見真摯,因真實而更顯深刻,因沉痛而更加震撼人心。

  三、重點語段品讀

  [品味]在14句詩中,詩人用12句表達對祖國土地的無視和輕視,沒有一點珍惜的感情,更沒有熱愛的激情。不用護身香囊把它像寶物一樣帶在胸口,也不為它激情地痛苦,它也不像是神圣中的天國樂土,我們不注意它的價值,甚至經常忘記它的存在;對土地,我們知道的就是污泥、砂礫,就是沒用的灰塵——這實際在表現一種真實的感受。試想:對待我們的腳下的土地、泥土,誰不是這樣呢?只是我們沒像詩人那樣,把這種平常的感受真實、坦誠地表達出來。第13句一轉:“但我們都躺進它的懷里。和它化為一體,/因此才不拘禮節地稱呼它:“自己的土地!笔前,我們都躺進它的懷里,和它化為一體,我們不都是在祖國土地上生息嗎?沒有祖國的土地就沒有了我們生存的根基。的確,我們是和它不拘禮節,我們是稱呼它為“自己的土地”,因為我們是土地的主人,國家的主人,我們和土地親切、實在,我們為生活在祖國土地上而自豪。

 。垠w會]這首詩看似平凡,實際它用平實的語言,靈敏地捕捉住了絕大多數人對祖國土地的共同感受:平凡地對待它,熱愛它。

  四、疑難問題探析

  1、你從詩歌中,了解到詩人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嗎?面對這種情況,詩人為什么說這是“自己的土地”?

  詩人當時所處的時代,是動蕩,痛苦,遭受災難的時代,然而,詩人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背棄祖國,號召人們要“躺進它的懷里”和祖國融為一體。體現了一種與祖國命運息息相關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2、明明是在抒發自己對“祖國土“的熱愛之情,而詩篇卻用大量詩行寫”祖國土“普通與卑微,為什么這樣寫?

  開篇大量詩行渲染了一種氛圍,“祖國土”是普通而又普通卑微而又卑微,同時也含蓄委婉地寫出了祖國土的命運。而只有強化這種情感體驗,才能使最后兩句的抒情有所依托,在背景的反差中達到高潮。

  3、詩人對祖國的認識應超越了一般詩人,根據英語十四行詩的結構特點,思考詩人對“祖國土”的認識過程?揣摩每個層次的思想感情,理出詩歌情感發展的脈絡。

  前八句:主要寫我們對祖國土通常的態度——熟悉得都忘記了她的存在。詩人與祖國土一起受難、承受厄運。情感總體是沉郁的情感上欣起微微的波瀾,應讀出頓挫之感。

  后六句:分兩層。前四句,是對上面陳述的回答,是對踐踏祖國土的沉痛的反思。后兩句,帶有警句式的轉折意味,是對祖國土的理性的思索與透徹的認識,這里表現了詩人真誠而深厚的愛國之情。

  她曾在詩中這樣吟唱:丟棄國土任敵人蹂躪的人,/我絕不同他們站在一起。/他們粗俗的諂媚我絕不歌也決不聆聽,/我的詩也決不向他們獻呈!笨梢,她唾棄那種對祖國的淺薄而廉價的頌歌式的贊美,并稱之為“粗俗的諂媚”,這是一種在苦難中升華的從靈魂深處重新獲得的對祖國認同與歸屬感,讀來,對我們的心靈有強烈的沖擊力,閃耀著真理的光輝。

  情感脈絡:沉郁——深情贊美、悲憤——深厚、熾熱的愛國之情。

  4、本板塊被稱為“頌歌的變奏”,鑒賞了這四首詩,你如何理解“變奏”?

  (一)情感的變奏。一般的頌歌,大都熱情洋溢地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表現詩人對祖國美好的贊美。這四首雖然表現的仍然是愛國主義情感,但不再是“圣歌”式贊頌,而是反思,透露出深深的悲劇感與憂患意識,是對苦難中的祖國的深沉之愛。

  (二)意象的變奏。一般的頌歌,多采用一些境界闊大、美好、崇高,色調明朗的意象;而這幾首詩不一樣,如《發現》,雖直抒胸臆,也選用了一些意象:噩夢、恐怖、噩夢掛在懸崖上;《祖國土》中,選用意境,意象、襯托了“套鞋上的污泥”、“牙齒間的沙礫”、“多余的、哪兒都用不著的灰塵”等渺小的被人忽視的意象,這些意象描繪和象征了祖國的貧困與悲哀,突出災難中的祖國的現實面貌,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拳拳之心。

  這種“變奏”的情感更能表現祖國之愛的崇高、深切。對詩人來說,他們的創作自由是與責任聯系在一起的,詩人的寫作并不是一種僅僅與自身有關的個人行為,他還肩負著對民族的命運、人類的前景思考的道義責任。而艾青、聞一多、阿赫瑪托娃等正是這樣的富有使命感的偉大的民族詩人。所以,學習了這組詩,我們應該認識到人與祖國關系的豐富性,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今天,祖國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在這片土地上,依然有愚昧與落后,貧窮與野蠻,中華民族的復興依然困難重重。而認識到這一點并不意味著拋棄與背叛,她依然是我們親愛的祖國。

  五、寫作特點:

  ⑴ 物質感、具象感和音樂性。

  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物質感、具象感和音樂性。它是一首變體的十四行詩。每個意象都為任何人所熟悉,這種感情似乎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它卻被所謂“高貴”的人們有意忘卻,被大多數親近土地的人們在無意中忽略。一旦被詩人挖掘出來加以“類似日記的親切與直接”(布羅茨基語)的表達,便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力量,具有了某種“真理”的性質。詩的語言透明、樸素,每個詞都組織、安排得像是“自古以來就站在這個位置上”(阿赫瑪托娃語)一樣。十四行詩是只有一個詩節的散文詩體,由十四行抑揚格五韻步詩行組成,用復雜的韻律連接起來。英語十四行詩或稱作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是將詩體分為三個四行詩節和一個尾對句,這種詩體的詩節長度適宜,是抒發復雜情感的極好形式,由于它很短,押韻又極嚴格,因此它要求詩人必須具備較高的藝術技巧,一般說來前8行傾向于問題、景況或事件的陳述,后6行則得出答案,最后的對句常常帶有警句式的轉折意味。阿赫瑪托娃的這首詩其韻式就屬于這種莎士比亞體,前面8行是陳述,接下來的4行是答案,最后兩行是轉折,點明對俄羅斯土地摯愛終生的主題。詩的節奏也是復雜多變的,前8行為抑揚格4—6步,后6行為抑抑揚格3—4步,所謂抑揚格是指第一個音節輕讀,第二個音節重讀,而抑抑揚格是指第一、二音節輕讀,第三個音節重讀,這使原詩具有很強的音樂性,雖然經過漢語的翻譯不可能一一對應,但從總體上我們仍能感受到詩歌的韻律,感受到十四行詩的風格所在。

  ⑵ 欲揚先抑。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欲揚先抑,要表達的是對祖國土地的親切和熱愛之情,卻先說對它的不珍惜,不重視,把它看得很普通,很平常,甚至“哪兒都用不著的灰塵”,“但”一轉,表現了我們對它的親切和熱愛。

  ⑶ 平實中見真摯。

  用樸素的詩句,平常的比喻,表現一種看似平常,實際很典型的感受,表現出詩人對生活敏銳的感受能力。

【課文《祖國土》的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燈的教案(精選15篇)10-17

課文《通分》的優秀教案(精選10篇)04-10

《品質》課文教案(精選10篇)09-26

課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01-29

課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12篇)10-12

初中語文課文《羚羊木雕》教案(通用10篇)10-26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課文《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07-02

課文《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02-28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一级a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第一页 日韩午夜午码高清福利片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新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