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
關于《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
本學期第四單元是《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在課堂上,我與學生先后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其中包括了“分數大小的比較”,也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在分別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與“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感覺學生學得比較好,他們知道了如何比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的大小,也知道了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我以為這單元開了個好頭。誰知道,在學習完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者帶分數后,一道比較分數大小的作業題卻難倒了一些學生。這道題有好幾個數(包括真分數和假分數、整數),其中兩個是5/6和4/3。在課堂上布置完作業,先后有好幾個學生問“5/6和4/3”怎樣比較大小。我說,你們認為這兩個分數能比較大小嗎?他們都說不能。我問為什么,回答是“它們既不是分子相同,又不是分母相同,,怎么比較啊?”我再問,你們剛學過真分數和假分數,真分數和假分數有什么特點?“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等于或大于1。”我就說:“這不就行了嗎?”……“啊,明白了”,我話沒說完,他們就有點恍然大悟。事后檢查作業,他們的這道題幾乎沒怎樣錯。
他們恍然大悟了,我卻有點皺眉頭了:怎么回事,這些學生分開來學習,好像都明白,稍稍一綜合,就無所適從。不過,就在寫這篇教學反思時,我有點想通了:從學生講,他們沒有把有關的知識聯系起來,確實算不上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學生。但剛學的新知識,不是誰都可以馬上滾瓜爛熟的,做老師的,你就耐心點吧;從老師本身講,上課時,是否把有關的知識都講透了,是否把該聯系的知識點為學生講明白了,你自己講課都沒時時注意到知識點的聯系(從講課角度講),又何必苛求學生馬上就有好的學習效果呢。備課,一定要備學生,這不是一句空話,作為老師,必須心中時時有學生。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03-19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3-20
《分數和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5-07
《比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0-17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3-20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3-20
關于《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精選23篇)11-09
《減法性質、除法性質》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