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18 00:24:10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走進詩人,感悟詩歌的情感

  2、誦讀文本,賞析詩歌的意象

  重點難點:

  重點:揣摩詩歌語言,賞析詩歌豐富含蓄的意象

  難點:知人論世,走進詩人世界,體會詩歌深沉的感情

  教學設想:這首詩沒有太大的閱讀難度,但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卻是學生陌生的。就是在歷史教材中,“文”這一段也只有一個輪廓,而這對于這首詩歌的解讀有著深刻的意義,因此必須要補充介紹詩歌的創作背景,讓學生走進詩人內心世界,然后再回到文本,這樣才能獲得從情感到靈魂的震撼和提升。

  課型課時:誦讀賞析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2001年,第三屆人民文學獎的詩歌獎頒發得有點古怪。媒體報道時稱之為“自殺者和精神病人”獲獎。自殺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語文課本里收錄了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來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的《相信未來》的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自幼愛好文學,深受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萊蒙托夫等人詩歌的影響。長詩《海洋三部曲》第一節寫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6歲。1967年紅衛兵運動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與失望中,詩人以深情的歌唱寫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給朋友》這首詩的后兩節,那是一組催人淚下之作。緊接著,在那年的冬天他又寫下了那首有關冰層下求索陽光與真理的魚的長詩《魚兒三部曲》。食指不是那種擺弄智力的寫作者,他的詩出自心靈的感悟與生命的歌唱。食指詩歌的獨特性,在于這是幾十年來中國出現的第一首在現代社會中不依賴傳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傳的詩歌。許多評論家認為,食指是開創一代詩風的先驅者,其詩歌成就比北島、顧城諸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因種種原因,食指長期被埋沒。

  2、背景

  《相信未來》創作于1968年,那是中國建國以來最黑暗的年代,江清和“四人幫”攪亂了整個民族的生存秩序,從人到普通老百姓無不生活在一種惶恐和無所適從之中。我們熟知的一直為人民所敬愛的老舍先生就是在這“文”剛開始時懷著對社會的不解和絕望跳進了北海公園的湖里。

  然而在那個陰云密布的時代,盡管“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盡管“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悲哀”,詩人食指依然用“美麗的雪花”、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在人們心靈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江青讀到了《相信未來》,說:“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于是,一頂反動詩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僅二十歲的詩人頭上。厄運降臨了?詩人被嚴格審查,被批判。就在他受到一個又一個打擊之后、就在他比常人更先看到了整個社會都在被一種政治所扭曲并在他的詩中抒發著強烈的不滿之時,他對未來和生命還是不改初衷的充滿渴盼和熱愛。而這首詩也成了那個黑暗時代的一盞燈,溫暖和激勵了一代人。

  3、誦讀

  (1)聽錄音朗讀或教師范讀

  (2)學生誦讀

  指導學生注意節奏、語氣、語調的變化。

  (3)難點指導

  第三節前兩句有人讀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這里“掌”不好解釋,有人說是“拍”的意思,我覺得牽強,讀起來也很生硬。應該讀成: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竿”

  這里“手指”和“涌向天邊的排浪”、“手掌”和“托住太陽的大海”是本體喻體的關系,同樣下句中“曙光”和“溫暖漂亮的筆竿”也是這樣的關系。是一只長著排浪一般的手指和能托住太陽的大海一般的手掌搖曳著“曙光”這枝“筆竿”,寫下了“相信未來”,讀來氣勢磅礴,境界博大。且三句句式一致,意象關聯,整飭自然。

  4、鑒賞

  (1)詩歌的結構之美

  詩歌明顯地分為三個層次

  一至三節,一詠三嘆,“相信未來”就象一首樂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詩人心底的最強音。

  四至六節,寫為什么要相信未來。

  第七節,直接呼告,詩人以無可反駁的氣勢,無所畏懼的精神,向苦難的樣現實宣戰,對未來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陽一樣噴薄而出,強烈地震撼著每個讀者的心靈。

  (2)詩歌的意象之美

  問題:仔細閱讀詩歌,找出詩人運用的意象,并思考這些意象的含義?

  明確:

  蜘蛛網---黑暗的勢力

  爐臺---希望與自由的園地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美麗的雪花、孩子的筆體---純潔的信仰

  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成果、親情、友情等

  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孕育希望

  凄涼的大地---黑暗的社會

  腐爛的皮肉---表層的創傷

  脊骨---不屈的精神

  (3)反復的手法

  問題:剛才我們誦讀中發現,詩歌中頻繁出現“相信未來”這句話,思考這是什么表現手法,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詩歌前三節的語言形式大致相同,結句都是“相信未來”,通過這種反復的手法表達詩人對未來堅定的信念,增強了閱讀的感染力,強化了詩歌的主旨。

  (朗讀體會,注意內容的理解)

  (4)擬人的修辭

  討論1:我們了解了詩歌背景,又反復朗讀了詩歌,你能體會出作者寫作這首詩歌時的情感嗎?

  明確:對現實沉痛的反思,對未來堅定的信念:錯的不是“我”,是這個顛倒黑白的時代。“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相信未來的人們會給予“我”“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也表現詩人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渴盼和堅信。

  (朗讀體會,注意感情的把握)

  討論2:你覺得編者把這首詩選進課本是希望我們從中學到什么呢?

  討論3:我們今天讀這首,你有被打動的感覺嗎?能說說這種感覺嗎?或者你對某一段或一句有感觸,我們可以交流一下?

  (朗讀體會,注意情感的共鳴)

  (以上是教師預設問題,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對文本、作者、編者及教師的質疑提問,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對話的目的。)

  5、小結

  食指是一個用心靈歌唱的詩人,在承受種種磨難,迎著風雪一步步走來時,他說:我之所以活著/活到現在/就在于:相信未來、熱愛生命。于是,他的詩篇充滿生命中最撼人心魄的力量,如山濤般叩響了眾生的心靈。課后,大家可以再去讀他的《熱愛生命》等篇章,進一步感受詩人深沉的情感。

  熱愛生命

  也許我瘦弱的身軀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運的前程,

  那請在凄風苦雨中聽我的聲音,

  仍在反復地低語:熱愛生命。

  也許經過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還要平靜。

  那請去墓地尋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著:熱愛生命。

  我下決心:用痛苦來做砝碼,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稱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

  要后代以我為榜樣:熱愛生命。

  的確,我十分珍愛屬于我的

  那條曲曲彎彎的荒槽野徑,

  正是通過這條曲折的小路,

  我才認識到如此艱辛的人生。

  我流浪兒般的赤著雙腳走來,

  深感到途程上頑石棱角的堅硬,

  再加上那一叢叢攔路的荊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著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風雪中的饑餓寒冷,

  和夏天毒日頭烈火一般的灼熱,

  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絲溫情。

  但我有著向舊勢力挑戰的個性,

  雖是歷經挫敗,我絕不輕從。

  我能頑強地活著,活到現在,

  就在于: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二年級《未來的房子》教學設計02-12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五年級下冊《未來的交通工具》的教學設計02-21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国产中文字幕 | 亚欧一区深夜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