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媽媽病了》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上冊《媽媽病了》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次習作是一篇命題習作,主要是看圖續寫故事。教材由兩部分組成:第1部分是一段文字提示,提出了本次習作的要求;第2部分是由故事開頭的一段文字和以連環畫形式表明的續寫內容:媽媽病了,吳萍在照顧媽媽……習作內容貼近生活實際,易于引發學生的想象。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對生活的感受應是學生作文的基礎,體驗生活更是積淀生活素材、使之成文的手段。習作教學應當在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下,樹立作文教學的新觀念,注重引導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學生發現與體驗生活打開一扇“窗口”。因此,本次習作教學力求突出以下理念:
1?注重觀察,感受親情。利用現實生活,讓學生學會觀察家庭生活中親人之間傳達親情的具體事例,感受生活中的親情。
2?用心感悟,體味親情。人是有感情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讓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學會用心“說話”,這是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豐富、細膩情感的“有源之水”。本次習作教學,注重啟發學生將自己平時觀察體味到的親情結合圖示表達出來,做到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3?創造生活,暢寫親情。習作的生動豐富,還在于在現實生活基礎上的再創作。這就是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開合理的想象,在觀察、想象與交流的基礎上有順序地把事情的經過寫下來。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表達清楚圖意,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
2?學會關心家人,力所能及地照料家人。在具體的事情中感受親情的溫暖,表達對父母的感恩情懷。
教學重、難點
能表達清楚圖意,并能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
教具準備
相關教學課件、圖片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文題,激發親情
1?你生過病嗎,關心與照顧你的都是誰呀?他們是怎樣照顧你的?
2?今天媽媽病了,(板書文題)你應該怎樣做呢?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捕捉親情
1?自讀提示,說明提示的內容與要求,明確這是一篇命題習作。
2?說開頭,想后文。
(1)讀故事開頭的一句話,觀察6幅圖,對習作的內容形成初步概念。
(2)讀要求,審題明意,了解習作內容。
三、觀察圖畫,指導練說,傳遞親情
1?觀察圖畫,弄清圖意。
出示圖畫,從整體上看講了一件什么事?
(全面觀察,形成整體意識。)
2?仔細觀察每幅圖中的吳萍和媽媽在干什么?她們的表情、神態各是怎樣的?(指導學生用準確的詞語來表達看到的畫面。)
3?聯系生活,展開想象。
同桌互說:吳萍會想些什么?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可以把“吳萍”變成“我”,“我”看到媽媽病了會怎樣想?會對媽媽說什么?
(以“我”的口吻、“我”的身份來體會“我”的感受,才能情真意切,才能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
4?指導學生合理想象連環畫中沒有表現出的情景,并給故事加上合適的結尾,表達出母女深情。想象要合理、個性要鮮明、言之要有物、筆下要有情。
四、模擬情景,練說經過,表達親情
1?練說。
在小組內練說,盡量說得具體、連貫、自然、流暢、完整。
2?師生互動,個性表演,表現親情。
教師扮演“媽媽”,學生扮演“吳萍”,把事情的經過表演出來。師適當點撥引導,師生共同評價。(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演練活動中幫助學生準確具體地表達圖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暢寫親情
學生獨立寫作,教師在巡視中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學生用合適的詞語進行個性化表達,避免千篇一律。)
六、評議修改,評選優秀,升華親情
1?對照圖畫,自讀自改,力爭做到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情節合理,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2?指名朗讀習作,交流點評,指導修改。
3?小組內互讀互評,再度修改。評選出小組“最佳習作”。
4?朗讀各小組推薦的“最佳習作”,全班共同評議,交流學習。
(指導學生在互相交流評議中學習習作的修改方法,培養學生勤思考、善修改的習慣。)
七、擴展延伸,傳達親情
做一件向父母表達愛心的事,向他們傳達自己的感恩之情,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會更愛你。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課堂。只有引導學生注意向生活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八、謄寫習作,批改講評(略)
【三年級語文上冊《媽媽病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設計03-19
三年級音樂上冊《放牛山歌》優秀教學設計10-14
五年級語文上冊《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精選12篇)04-24
五年級語文上冊《看黃果樹瀑布》教學設計10-17
語文園地七優秀教學設計03-20
語文天地十五教學設計模板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