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乞巧的教學設計

乞巧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9 03:52:00

乞巧的教學設計

乞巧的教學設計

乞巧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會“乞、霄”2個生字,并書寫相關生字。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過什么節咱們小朋友最開心?(學生自由說)那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學生自由說)嗯,同學們的小腦瓜里知識可真多!(課件出示:傳統節日名稱)像元宵、清明、重陽這些節日我們早已耳熟目詳了,不過這里有一個節日你肯定覺得新鮮,很多人都還沒聽說過呢!找到了嗎?對啦!那就是乞巧節。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田字格)仔細瞧瞧這兩字,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注意什么呢?(學生自由說)非常感謝這幾位同學的提醒,請你打開作業本到59頁,認認真真地寫一寫這兩個字,寫完后同桌之間互相評一評。

  2、乞巧節是古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很多文人墨客在乞巧這一天留下了詩篇。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題目就叫——學生說:《乞巧》(課件出示:古詩)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的作者林杰?(學生說,教師作補充:林杰,唐朝人,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寫文章了。只不過他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所以比起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來,名氣不算大。)

  3、林杰的詩非常優美,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可得好好地品味一番。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首詩。切記讀書有三到——學生說:謂心到、眼到、口到,還要注意讀準字音。(學生練讀)大家仔細聽聽,他(她)讀準了嗎?誰能像他(她)一樣讀?(指名讀,評議)

  4、正音:仔細瞧瞧詩的第一行,有何發現?對!它們都念——學生說:xiāo。(宵—霄,教師用點標出來)兩個字讀音相同、意義卻不同。(課件出示:選擇題)你覺得它們在詩句中是什么意思呢?(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天空呢?(課件出示:夜空圖)那“碧霄”指的就是什么呢?我們再來讀這一句詩,注意體會兩者的不同含義。其實“霄”字在字形上已告訴我們它的含義,因為雨是從——學生說:天上落下來的。剛才我看到還有好多同學想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建議大家一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

  5、春節拿壓歲錢,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賽龍船,那乞巧節人們又忙什么呢?(板書:?)請你自學課后124頁資料袋的內容,結合插圖(課件出示:乞巧圖)說說你知道了什么。(隨機)

  (1)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那天”是指哪一天呢?農歷七月初七又叫“七夕”,所以乞巧節又稱為七夕節。

  《牛郎織女》這個傳說源于古人的天文知識,(課件出示:天文圖)漢代以前牛郎和織女只不過是“銀河”兩岸星星的名字而已,當歷史進入西漢時,牛郎織女才由星名變成了神話人物。

  這個美麗的傳說你以前一定聽過、看過,誰愿意為大家講一講?(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補充)

  相傳在很久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有個聰明、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父母死得早,只好以放牛為生。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幾位仙女一起下凡游玩。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織女便偷偷地留在了人間,與牛郎結了婚生了兩個孩子。可好景不長,王母娘娘知道了這事,有一天突然飛臨牛郎家,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挑著自己的兒女,上天去追織女。眼看就要追上了,誰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銀河(課件出示:拆散圖并圈字)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淚眼相望。他們的忠貞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課件出示:相會圖并圈字),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王母娘娘沒法子,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那天在鵲橋上相聚。(板書:鵲橋相會)

  詩中的哪一句提到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指名學生說,齊讀)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一行詩的意思嗎?(指名說、同桌說)

  (2)向織女乞巧

  為什么要向織女乞巧呢?(心靈手巧)織女的手到底有多巧?(學生說,教師補充)

  織女能織出五彩的錦緞,光的像粼粼波動的湖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耀眼。凡間的老百姓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的云錦嘖嘖稱奇,怪不得有那么多的姑娘向織女乞巧。

  (3)乞巧方式

  其實乞巧的方式遠遠不止這些。各地區的乞巧方式多種多樣、趣味無窮。哪一句詩講到了姑娘們在乞取智巧?誰來讀一讀?(指名讀)對極了!這是乞巧最普遍的方式——對月穿針。(板書)

  每家每戶的姑娘都在家門口、小院里向織女乞巧,想想看,她們還會在什么地方呢?(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是的,在所有能夠看得到月亮的地方,姑娘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她們穿得多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還有哪里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數不清的紅絲線都穿完了,可見姑娘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對這一句詩的理解。(同桌說,指名說)

  小結:結合資料袋的內容,我們對古詩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凡間的姑娘們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紛紛向織女乞求,希望自己也有一雙巧手,能做衣服鞋襪,能繡花織布。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 ——乞巧節。現在回過頭來看“乞巧”,你明白它的意思了嗎?(板書:乞求 巧手)

  6、整首詩的意思你理解了嗎?誰來講一講?老師是這樣理解的,請你讀一讀。(課件出示)

  三、品讀鑒賞、熟讀成誦:

  1、朗讀指導:浩瀚無邊的夜空,牛郎和織女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月光下,姑娘們又不厭其煩地穿著紅絲,以求得一雙巧手。看到此情此景,詩人林杰忍不住吟誦道:(教師邊劃節奏邊示范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分組合作讀)

  2、勤勞的牛郎、癡情的織女、熱心的喜鵲、美麗的神話故事以及姑娘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深深打動了同學們的心,有的同學都已經閉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詩中,想必他一定是背出來了!同桌之間先比一比,看誰背得好?誰愿意試一試?最后咱們一起來背一背吧!(學生齊背)

  4、光會背還不行,看看你到底有沒有真正掌握,請你完成作業本第四、五兩題中有關這一首古詩的題目,看誰做得又好又快?

  四、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一個節日中蘊含著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一首詩又取材與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了解了民間傳說,又學會了這首古詩,收獲一定不少!課前你還收集了哪些民間傳說故事,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傳閱,從中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力。

【乞巧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日韩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 亚洲a无线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99页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