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兒教案的范文
棗兒教案的范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
2、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現的主題。
3、引導學生理解劇本的象征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預習,教師重點講解。
2、合作探究法,問答法,點撥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文表現了感人至深的親情和老一輩人的濃厚鄉情,反映了當今社會家庭關系的變化,呼喚人們的溫暖親情和心靈溝通。學習本文時應注意體會。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1、重點 把握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劇本的象征意義。
2、難點 劇本思想內容的雙重性、雙向性和多樣性。
3、教學突破 在揣摩故事情節、人物語言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進而理解其象征意義;在理解象征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劇本的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生齊唱歌曲《常回家看看》,回顧《背影》,感受親情,導入新課。
2、棗兒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有特殊意義,一顆小小的棗兒,凝聚著濃濃的親情。今天,我們一起品讀曾獲“中國曹禺戲劇一等獎”的話劇小品《棗兒》,嘗嘗它的味道是香甜,還是苦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字詞,課文內容)。
2、要求學生用“這篇課文通過 的故事,表現了 ”的句式概括課文。
明確:這篇課文通過描寫老人和小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親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
一、 精讀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1、 思考下列問題
(1) 老人總共幾次回憶起自己的兒子棗兒?
(2) 老人堆男孩是一種什么態度,這說明了什么?
討論、明確:老人對男孩是非常疼愛的,表現了一種不是祖孫卻如同祖孫的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也從側面表達了對自己兒子的親情。
2、 老人和男孩性格概括
老人:老一輩農民。他滿懷親情,富有愛心,關愛青年人;念舊而不傳統,面對生活的變化不失愛心,不失希望而有所失落。
男孩:年幼的新生一代。思念父親,喜愛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處處表現了兒童純真可愛的天性。
3、 棗兒在劇中的作用
全劇以“棗兒”為標題,并以“棗兒”貫穿全篇,讓老人與男孩圍繞“棗兒”進行對話,展開情節。在劇中,棗兒是親情的象征,是故鄉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傳統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園的象征。借棗兒來寫親情,又借親情來反映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棗兒”是全劇情節發展的線索,是人物對白的話題,全劇的結構與內容都與“棗兒”密切相關。
五、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劇中對未出場人物,沒有譴責,其意重在表現當今社會家庭關系的變化,呼喚人們親情的回歸和心靈的溝通。
【棗兒教案】相關文章: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茶花賦教案04-06
《什么蟲》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學教案的寫法10-05
《認識鐘表》的教案03-19
《沙田山居》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