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物種起源教案

物種起源教案

時間:2024-06-28 02:52:39

物種起源精品教案

物種起源精品教案

物種起源精品教案

  物種起源精品教案

  教學目的:

  一、學習達爾文為科學而不懈努力,嚴謹求實的精神。

  二、通過對本課內容的學習,訓練學生篩選各種信息的能力,使篩選信息迅速、準確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深刻領會一些詞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篩選局部信息。

  教學難點:

  分析長句,對長句中一些詞語的作用進行挖掘、歸納。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整體把握文章,篩選文章中重要信息,訓練學生對相關信息的組合輸出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就象是不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人們總在對生物如何產生這一問題做著不懈的探索。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種,即生物的種,指具有一定形態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區的生物類群。起源,即生物怎樣產生的。導言,即緒論,一種文體,一般用來說明著作的編寫經過,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

  二、明確學習重點,指導學生完成下列工作:

  1.用“跳讀法”初讀課文,了解本文主要寫了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可以有不同理解。

  (一)四方面:寫作經過;提前發表的原因;書的性質;書的主要觀點。

  (二)兩方面:書從寫作到出版的一些說明;書的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

  (三)三方面:寫作經過;出版說明,書的基本觀點。

  2.解決需要注意的詞語:

  趨向:V,朝著某個方向發展;N,事物發展的方向。

  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傳布:廣泛散布。

  3.網頁提示本文背景知識:8MU

  三、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下列問題,完成對文中信息的篩選:

  1.提問:作者認為“物種”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物種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自然選擇是物種產生的最重要的條件。(此題其實就是課后練習一的變換,訓練對作者觀點的把握)

  2.膠片選擇: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鳥、槲寄生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

  A.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B. 一般的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境……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原因是不合理的。

  C.要想了解“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單憑一方面的條件。

  明確:選C。因為作者對這兩個例子的分析有明顯區別。對于前者的例子,作者說“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對于后者的例子,作者說“僅僅以外部環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是不合理的”。而植物習性的影響,植物本身的傾向不屬于外界條件(外部環境),因此可排除B,對于A,只要抓住作者舉兩例主要想否定不正確的作法即可排除。

  3.提問:第五段開頭的“因此”,“此”指代什么內容?

  明確:代四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僅僅以單方面的條件來解釋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4.閱讀第五段,完成課后練習二。

  明確:目的: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個明確的了解。

  意義: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兩點認識: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逐漸累積起來。

  5.第六段開頭,“根據上述理由”具體指什么理由?

  明確:家養變異的意義,即為處理“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的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6.閱讀下列文字,完成相應問題:

  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廣泛而繁多,而它的鄰種卻分布得狹小而稀少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然而這些關系,實在是非常重要,因為我相信,這是決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現在和將來的命運,以及變異的趨向的。

  這些關系指的是(某種生物和鄰種)的關系,它決定著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

  四、 小結:

  本節課涉及到以下幾項篩選信息能力:

  1. 對重要信息與一般信息的篩選把握能力。如本文中體現作者觀點的句子即為重要信息。

  2. 對文中相關信息和無關信息的辨析與把握能力。如第4段中兩個“不合理”的異同。

  3. 對所篩選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組合能力。篩選信息時,可以抓關鍵語句,捕捉重要信息,也可聯系上文,把握相關信息。

  五、作業: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對文中一些長句的分析,訓練學生發現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進而達到對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學步驟:

  一、 明確本課學習重點,檢查作業情況:

  課后二、三、四題。

  二、 關于長句及長句的分析:

  長句:容量大,信息豐富,顯得莊重的句子,有時是單句,有時是復句。適用于詳盡地敘述事物或嚴密地闡述道理,多用于書面語,特別是科技文和政論文。

  長句的分析:首先要注意尋找主干(主、謂、賓),剔除枝葉(定、狀、補)或分清各分句間的層次關系(偏正、并列、轉折等),以達到對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葉”在句中的作用,它們往往在程序、時間、范圍、條件、數量、位置等方面對句子主干進行限制,從而使長句嚴密而周到,很多時候,“枝葉”在句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去掉它們會使句意大變。

  三、 從文中選出幾個長句,分別運用找主干法和劃分層次法進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學者的資格參加貝格爾號巡洋艦的環球遠航,在南美洲看到的關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現在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確:一二句并列關系,二句是個單句,主語“關系”。

  2.如果把像啄木鳥的構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適應于捉取樹皮里面的昆蟲,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

  明確:一個長單句,主語從開頭到條件,是一個句子來充當一個成分。

  3.這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但是如果不能說明地球上的無數生物,怎樣經歷變異而達到它們的極其完善的構造和相互適應,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明確:一個復句,第一層在“根據”后邊,轉折關系;第二層在“仍然”前面,假設關系。

  教師歸納:用這兩種方法,主要是從主體上把握句意,而對句中細微之處的分析則必須注意句中關鍵詞語的表意功能。

  四、 從信息篩選、挖掘的角度對下列長句進行討論分析: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引導學生篩選出相應的詞語:寫作前三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搜集、整理、研究;搜集過程中的關鍵:耐心、全面(各種)

  說明估計的謹慎:也許、一些

  2.我雖然力求審慎,使一切能根據正確的證據,但是錯誤的竄入,還是不可避免的。

  提問: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據正確的證據,為什么還會有錯誤出現?

  明確:“力求”二字不可忽視,它對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極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飾到“使一切能根據正確的證據”,所以會有錯誤出現。

  3.又如槲寄生,它生長在某幾種樹木上以吸取養料,需要鳥類傳布它的種子,更因為它是雌雄異化,必須依賴昆蟲才能完成傳粉作用;如果我們僅僅以外部環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這種寄生植物的構造以及它與其他幾種生物的關系,必然也同樣是不合理的。

  (投影)對本句的四種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以槲為例,說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構造和相互之間的關系都是十分復雜而又難以理解的。

  B. 我們想正確解釋生物的構造、生物之間的關系,就不能歸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個例證。

  C.若只以外部環境,植物習性的影響以及它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植物的槲寄生的構造和相互關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 在研究槲寄生時,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樣,對它的結構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關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明確:B正確。A中“又難以解釋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對應點,原句主要是“僅僅以……來解釋……,必然也是不合理的。”C與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變成了頓號,使原有的選擇關系變為并列關系。D的錯誤與A同,程度還甚于A,故不對。

  4.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但是這里所不能辦到的。

  提問:句中“事實”與“證據”兩詞能否去掉一個?

  明確:不能。因為事實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證據”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質的例子,兩個詞聯用,體現了作者的周密。

  提問;“敘述”和“比較”兩個詞能否去掉一個?

  明確:不能。前者能使人了解得比較全面、具體,但還不能表現本質;后者能使人鑒別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質,體現了作者的嚴謹。

  5.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提問:把本句中的“線索”換成“證據”會有什么不同效果?

  明確:因為本句中有“還不夠完備”的話,所以作者只說“提供線索”,說明作者是實事求是地估價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換成“證據”,句意就變成了可以提供帶規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這句話也鮮明體現了作者的嚴謹、周密。“一切”、“最”兩詞表現了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 小結:

  本節課,主要針對文章中的一些長句作了相應訓練,理解長句,不能簡單停留在懂得大意,而應深入挖掘句中關鍵詞語的豐富信息,還要注意一些修飾性詞語如“必須”“最”“應該”“可能”等,對于關鍵詞語在程度、時間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六、作業:同步訓練。

【物種起源教案】相關文章:

《物種起源》導學教案設計02-15

《物種起源》導言教案經典范本03-20

精選文明的起源教案(通用10篇)02-07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設計09-05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設計09-04

廣東武術的起源總結10-23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精選10篇)04-09

《中華文明的起源》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09-04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07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高二歷史教學設計(精選9篇)11-1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动漫 | 三级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线 |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看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