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小學藝術數學教學總結

小學藝術數學教學總結

時間:2024-10-02 07:37:16

小學藝術數學教學總結范文

小學藝術數學教學總結范文

小學藝術數學教學總結范文

  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老師都十分注重導入新課、優化教學過程、強化復習等環節的教學藝術,但對結尾卻很少講究,往往只是通過安排作業、預習下一節課內容等單調的形式結束教學。其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既要講究開頭、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總結藝術,否則就只能算是虎頭蛇尾的教學敗筆了,至少不能算是一節十分勝利的教學課。

  我認為,小學數學教學需要講究結尾的藝術,這是由兒童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兒童好動易變、有意注意時間短,所以一節課的最后幾分鐘往往是小朋友們最疲勞、注意力最分散、學習效果最差的時候。這時候,若是一成不變的作業、預習等內容,同學經常無心去聽,有的甚至極為厭煩。下課了,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同學悄悄地向同學打聽作業內容。如此等等,都是因為課堂結尾太單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們假如能精心設計一個新穎有趣、耐人尋味的課堂結尾,不只能鞏固新知識、調節疲勞、堅持學習興趣,還能進一步激起小朋友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躍思維,在愉快的氣氛中把課堂教學推向新的高潮,不時鞏固和提高教學效果。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試著采用以下幾種結尾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總結預習式。

  這種結尾方式是絕大多數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每節課結束時,為了讓同學較為系統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同學用準確簡練的語言,對該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提綱挈領的說明,并對教學重、難點和關鍵問題加以概括、歸納和總結。這樣可給同學以系統、完整的印象,在協助同學思維、加深理解、鞏固新知的同時,還能為同學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基礎和動力。如在學習“梯形的認識”以后,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總結和協助預習:

  1. 什么樣的圖形叫梯形?

  2. 什么是梯形的底邊(上底、下底)、腰和高?

  3. 梯形和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4. 我們能夠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不能計算出梯形的面積呢?假如能,又應該怎樣計算呢?

  這樣設計,既協助同學理清了思路、掌握了教學重點,又鞏固了新知識、強化了記憶。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同學帶著問題預習,進入到下一節課“梯形的面積”新課之中去。從而培養了同學的概括總結能力,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作好了過渡和鋪墊。

  二、延伸拓展式。

  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讓同學熟練掌握已學過內容的基礎上,把所講授的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進一步啟發同學把問題想深想透,更多地領會和接觸新知識,從而拓寬同學的知識視野,培養其舉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們可以這樣設計結尾:

  教師邊出示用紙板做成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邊總結和提問:

  “我們通過學習和證明,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那么這些圖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

  當同學面有難色時,教師可進一步啟發同學:

  “計算和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們采用了‘拼圖法’;對于這些圖形我們能不能采用類似的方法呢?比方是否可以用‘分圖法’,把它們分解成幾個三角形,再計算它們的內角和呢?”

  這時同學猛然醒悟,很快順次把這些圖形分成2個、3個、4個三角形,從而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2,四邊形內角和是180°×3五邊形內角和是180°×4。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設問:

  “照這樣看,七邊形、八邊形、九邊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呢?”

  這樣,既鞏固了同學已學過的三角形的知識,又拓寬了思路,擴大了認知的領域,培養了同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還為今后進一步深入學習多邊形的知識埋下了伏筆。

  三、趣味游戲式。

  這種方式是根據兒童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點,把游戲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游戲使同學的身心得到放松、濃厚的興趣得以堅持,讓同學在興趣盎然中結束新課。如在教學“約數和倍數”時,可以設計“找朋友,離教室”這樣的結尾:

  教師出示帶有數字的卡片說:“你們可以為我出示的這些數字‘找朋友’。假如你的座位號是卡片上數的倍數,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離開教室了。在離開以前,你要走上講臺,為你的座位號再找出兩個‘朋友’并大聲說出來,才干走出教室。這兩個‘朋友’,一個是它的約數、一個是它的倍數。”同學頓時倍添興趣。

  1. 教師出示卡片2,座位號是2的倍數的同學一個個走上講臺,分別說出了自身座位號的倍數和約數,然后離開了教室。

  2. 教師出示卡片3、5時,座位號是3、5的倍數的同學,也用同樣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 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號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同學。

  師問:“你們怎么還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為我們的座位號都不是老師拿的卡片上數的倍數。”

  師問:“那出什么數時,你們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師出示卡片“1”,在歡快的下課鈴聲中,同學們依次做完游戲走出教室,乘著游戲的余興,投入了快樂的課間十分鐘。

  四、問題啟發式。

  在課堂結尾時,教師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不作解答,留給同學在課余時間去考慮、印證,以造成懸念,激發同學探求知識的欲望,從小培養小朋友熱愛數學的興趣。

  如在學習“圓周率”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一些老木工經常說:“一尺圓三寸。”這句話在數學上有什么樣的道理?假如依照我們今天學習的計算方法,要做一個直徑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總寬度約是多少?

  我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時,正值中國勝利申辦2008年奧運會,我就設計了這樣兩道題留給同學考慮:

  在下邊算式的括號中,任意填上“+”、“-”、“×”、“÷”等運算符號,使2組8個數的計算結果都等于2008:

  5( )8( )25( )20( )5( )10( )2( )4=2008

  50( )4( )5( )2( )2( )10( )25( )8=2008

  這樣,既鞏固了本節課乃至本階段的學習內容,又讓同學把數學與實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重大時事等緊密結合起來,防止了單一枯燥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同學分析問題的發散思維能力。

  五、音樂賞析式。

  這種方式就是通過與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有關的音樂、童話、故事,或是看錄像、聽兒歌、詩朗誦等方式,讓同學感受到數學與音樂之間和諧而統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結束一節新課的學習。如在教低年級同學學習“小括號”時,可以設計這樣的結尾:

  師問:“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號。”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首好聽的兒歌。”接著播放錄音,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聽到童聲演唱:

  “小括號,作用大,題里遇到先算它;睜大眼睛看清楚,可別馬虎忘了它;我們從小不馬虎,人人頂呱呱。

  小朋友們也隨著音樂的節拍,快樂地跟著學唱,在愉快地歌聲中明確了小括號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樂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領悟了新知識。

  總之,一堂課的結尾就如一曲樂章的尾聲,設計得好,就會有擲地有聲、余音繚繞、回味無窮之感。我們要盡量做到周密布置、精心設計,做到簡潔明快、靈活多變、新鮮有趣、耐人尋味,使同學真正感受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小學藝術數學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評課范文總結09-25

數學教學總結格式范文03-20

小學數學研修的反思與總結02-26

數學教學反思03-19

小班數學教學總結(通用11篇)07-01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總結(精選15篇)07-23

小學科學的教學總結03-20

數學教學之方程教學反思03-20

學校藝術特色教育總結01-17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观看最新Av不卡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第一区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