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語文教案設計
賽馬語文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二胡曲《賽馬》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六冊的聆聽內容,黃海懷作曲。該曲描寫了我國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日、舉行賽馬盛會時熱鬧而歡快的局面,表示了他們對草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
樂曲由三個局部組成,第一段音樂熱烈豪放,強有力的和點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顯得輕快而有力,仿佛是矯健的騎手隨著動身的號令,如離弦之箭,疾馳而飛出,騎手們你追我趕,出現出一派緊張、熱烈的氣氛。
樂曲第二段以內蒙古民歌《紅旗》為主題,旋律悠揚、柔美,歌唱性很強;這一主題旋律第一次反復時在演奏技巧上加以變化,富有節奏感;第二次反復時由伴奏樂器奏主旋律,而獨奏樂器二胡用指撥弦為主旋律伴奏,表示了內蒙古草原上騎手勇敢、豪放的性格。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使賽馬的歡騰局面又一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同學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敢于大膽地創編,對專注聆聽音樂已有較好的習慣。但音樂視野不寬,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教學戰略
根據同學活潑好動的身心特點,我采用律動、模仿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教學,以生動活潑的打擊樂伴奏形式協助同學感受二胡曲《賽馬》。針對同學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采用圖譜進行直觀教學,協助同學更好地感受音樂。
另外,針對同學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缺乏的弱點,通過觀看二胡演奏家扮演的短片,使他們更加熱愛民族音樂。
四、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感受《賽馬》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激發對草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知識目標:感知不同的音樂段落并熟悉主題旋律。
3、能力目標:在律動、模仿與創編伴奏中,培養表示能力、創作能力、合作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不同樂段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
難點: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六、教學準備
圖譜、打擊樂器、音響、多媒體等。
七、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學環節
教的活動
學的活動
媒體設計
意圖
(1)
準備階段
初聽感受
播放《賽馬》
師:你覺得這首曲子音樂情緒怎樣?這種情緒表示了什么樣的情景?
聽音樂自由律動入室。
同學回答
播全曲
板書題目
播視頻
初聽音樂時的自由體態律動,可以協助同學輕松地感受音樂,
聯想情境。
恰當地利用視頻手段創設情境,生動形象地引導同學打開文化視野,并在觀察、表述、模仿中激活舊知識,順暢地進入新課。
情景引入
師:這首曲子是作曲家黃海懷創作的二胡獨奏曲《賽馬》。(板書)
師:讓我們快快走進草原,一起參與那達慕盛會。(播視頻)
師:你們覺得哪一個局面最令人緊張激動?
師:大家一起來模仿。我們來打鞭,讓馬跑得更快。
師:剛才短片里,一群馬你追我趕、馬蹄是怎么飛奔的?
師:除了賽馬,蒙古族人民還用什么方式慶祝那達慕盛會?
師:人們載歌載舞,歡慶節日盛會。讓我們也來模仿一下吧。(師哼旋律)
同學讀曲名。
同學觀看錄像。
同學回答
同學模仿賽馬
同學回答
同學模仿舞蹈動作
(2)展開階段感受樂段
師:現在完整地聽一遍,請你們邊聽邊用手指把樂段表示出來。(播放《賽馬》)
師:你們認為《賽馬》有幾個樂段?
師:你們分的樂段各不相同,但你們的第一樂段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同學聆聽、律動,用手指表示樂段。
同學回答。
播全曲
完整復聽感受樂段,讓同學更為專注地感受音樂形象的變化。
分段聆聽
師:我的感受和你們一樣。(板書A主題)這一段緊張而又熱烈的音樂就是A段。
師:你們聽老師唱一唱旋律。請你們跟著我一起唱旋律。
師:我們再聽A段,請你們把賽馬的動作表示出來,聽到前奏就做好準備。(播放A段)
師:你們聽到打擊樂器伴奏的聲音嗎?是什么樂器?表示了什么?
師:請你們用手模仿雙響筒。雙響筒有兩個不同的聲音,所以模仿馬蹄聲特別好聽。
師:我們以前探索過身邊的哪些物體作打擊樂器?
師:今天,請你們再用這兩種樂器找出兩種聲音來模仿馬蹄聲。
師:除了雙響筒,還有什么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表示了什么?
師:我請這一行的同學上來拿串鈴,請你們看著指揮,全班同學一起來合奏,
師:這一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板書:A段:熱烈豪放)
師:請你們帶著熱烈豪放的情緒來合作扮演。請這邊同學伴奏,這邊扮演。
(播放A段+B1段)
同學哼唱主題旋律。
同學邊聽邊律動。
同學回答
同學模仿
同學回答
同學探索。
同學回答
同學邊哼唱邊伴奏。
同學回答。
同學合作扮演。
圖譜
A
播A段
小樂器等
板書
A情緒
播A段
在分段細聽音樂時,運用體態律動和小樂器伴奏,更充沛地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想象力、發明力、表示力。
師:從剛才的動作看出,你們感受到了音樂的變化,音樂情緒變得怎樣了?(播放B段)
師:音樂變得優美,有歌舞的感覺。(板書B主題)這就是B段的主題旋律。
師:你們能不能用優美的蒙古舞動作來扮演。
師:請你們邊聽邊唱旋律,B主題出現了幾遍?(播放B段)
同學聆聽并回答。
同學哼唱B主題旋律。
同學回答并扮演。
小指揮帶領大家邊聽邊哼旋律,并用手指表示。
播B段
圖譜
B
播B段
師:第二遍有什么不同?
師:頓挫的感覺,你的動作可以怎樣變化?
師:請你們兩人相對,做硬肩的動作。
師:把第一遍和第二遍連起來扮演一次。(播放B1+B2)
師:請欣賞演奏家的扮演,看看第三遍二胡是怎么演奏的?(播視頻)
師:這種演奏叫撥弦。你覺得二胡在模仿什么聲音?
師:這種馬蹄聲是很激烈的,還是輕松、得意的?請你們用身體小樂隊來模仿馬蹄聲。(請?列同學扮演)
師;在二胡撥弦的同時,主旋律是什么樂器在演奏?(請?列同學扮演)
師:請你們合作扮演。(播放B段)
(板書:B段:優美、歌唱性地)
同學回答。
同學回憶并扮演。
同學哼唱并扮演。
同學扮演,注意聆聽。
同學觀看后回答
同學讀撥弦;想象馬蹄聲。
同學回答,分列扮演。
同學回答,分列扮演。
同學邊哼唱邊扮演。
播視頻
播B段
板書
B情緒
圖譜、視頻與律動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協助同學更為細致地聆聽音樂,表示音樂,層層深入地達到了音樂的審美核心。
師:聽最后一個樂段。(播放A′段)它的音樂情緒和哪一段很相似?
師:你們的感受很棒!這一段又回到了激烈的賽馬局面。
(板書A′段)(板書: A′段:熱烈豪放)
師:結尾局部有什么特別的聲音?表示了什么?
師:音樂結束時,請你擺出最特別的蒙古舞造型。
師:我很欣賞把曲子分成?段?段的同學,你們是不是把B段分開了?
師:B段的不同變化都聽出來了。但由于主旋律沒有變,還是合成一個大段。所以這首曲子分成了三個樂段。
同學聆聽并回答。
同學回答。
同學回答并模仿馬的撕鳴動作。
同學扮演,
同學回答。
播
A′
段
當樂曲回到第一樂段情緒時,引導同學感受變化,創新扮演。
(3)
形
成
階
段
完整表示
師:現在,我們把全曲完整地扮演一次。
(播放全曲)
彈性環節
【師:我們來領略演奏家的風采。(播課件)】
同學合作,完整表示。
【聆聽音樂并模仿扮演。】
播全曲
播
課件
完整表示,師生分享扮演勝利的愉悅。【通過觀看短片,加深對我國民族音樂的了解。】
(4)結束階段
小結出室
師:同學們,今天的學習開心嗎?說說你的收獲吧!
師:《賽馬》的確是一首很美的音樂。其實,我們的民族音樂真的很有魅力,今后我們還有更多的學習機會的。
同學暢所欲言。
播全曲
采訪式小結,讓同學暢談收獲。
引導同學對民族音樂的關注,激發同學對生活的熱愛。
師生道別。
隨音樂自由律動出室。
【賽馬語文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中學語文教案設計《狼》02-15
語文教案設計師生情03-20
復習復韻母語文教案設計03-19
孫雙金與情智語文教案設計02-11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