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的認識》教學反思
《球的認識》教學反思
“球的認識”是第十二冊數學書中的選學內容,主要使為了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球這種常見的立體圖形,使學生初步了解球的形狀、球各部分的名稱、半徑和直徑的關系。針對上述教學目標,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在教學時,注重以小組合作作為形式,以活動、實驗、發現為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知識。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創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課的開始,教師聯系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好奇心理,用游戲形式,使學生被不尋常的現象所吸引,從而引入新課。活潑、生動、富有實效的導入,讓學生輕松進入了新知學習的愉悅天地。
二、注意引導學生實際操作,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
在感知球的特征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學生旋轉了一元錢的硬幣、各自交流了帶來的球形物體以后,引導學生摸一摸、玩一玩自己帶來的其它立體圖形,并交流一下各自的體驗。有學生說“球滑滑的”“球只有一個面”“球面是一個曲面”“球可以自由地滾動,而圓柱、圓錐滾動都有它的局限性”等等。學生的體驗是真實的,在學生交流操作感受的過程中,球的基本特征就已在學生自身的體驗中得到很好的掌握。
三、突出生活數學的理念。
教師充分挖掘生活資源,把有限的數學知識置于無窮的生活情境中,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從廣闊的大自然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收集數學信息,從而開闊數學視野,感受到生活是數學的天地。例如:用一分硬幣的旋轉產生視覺球體,然后學生觀察自帶的足球、乒乓球等實物,再如求地球赤道的長度,向學生介紹開發區石油液化氣用球形來儲存的道理,緊密聯系實際,更好地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同時,也感到存在不足:1.在創設情境時,如何讓學生明白球體怎么形成的?怎么用已學的平面圖形得到球體?做得不夠好,學生得到得球體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因為這要依靠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2.在教學球體的半徑,直徑概念時應與圓形的半徑,直徑作個比較,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區別之處,這樣可以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整節課的教學都讓學生在動中悟、動中用,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教學觀念。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球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秒的認識教學反思02-24
認識因特網的教學反思01-25
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3-20
關于認識路線的教學反思03-20
關于認識小數的教學反思03-20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3-20
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10-26
認識時鐘整點教學反思03-19
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