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的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么的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在課的導入環節,我開門見山,直接出示題目,齊讀課題后,緊接著就問學生在生活中你認為什么是?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生日時收到許多禮物,有考了好成績時,有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游玩,還有得到老師表揚等,這些答案中大部分都以個人直接的情感愉快為幸福的第一標準。我順著學生的回答,提出“課文中的幸福又是指什么呢?”自然而然就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
在課文內容理解學習這一環節中,我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考慮到整個故事情節不難理解,主要就是十年前和十年后兩個不同的時間段中三個小孩的變化情況,通過人物的語言把故事的核心內容表現出來了。在這部分環節中學生的參與欲比較強,喜歡飾演不同角色進行朗讀訓練,朗讀的教學目標落實較理想。當找出理解幸福的重點句時,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如何理解這句話,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進行全班性交流時,學生對于課文中幸福這句話的理解普遍不足。因此,我又與開頭相照應,向學生提出“現在你對幸福怎么理解,你認為怎樣才是幸福的?”而此時大部分學生的回答與課開始時已不同了,變成“扶老奶奶過馬路是幸福的,能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是幸福的,能幫助別人是幸福的”等。我想,也許學生由于年齡的局限,不可能完全理解文中的話,但從他們課始和課尾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中,表明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對于幸福已經有一個基本認識:幸福不僅僅是完全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應考慮別人。
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不同,但其核心思想應是一致的。
【幸福是什么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