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匯、朗讀、背誦課文。
2、訓練學生能自瀆文言文。
3、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口技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
學生理解翻譯全文,在此基礎上突出寫法: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加以賞析。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聽錄音,練習朗讀課文,做到準確、流暢、有感情。練習中要重點注意下列字音:
齁(hōu)聲 中間(jiàn) 許許(hǔ) 幾(jī)欲先走
2、學生自己嘗試解釋字詞義,疏通課文大意,將自己不會的問題標記出來。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我們經常在電視節目或小品中感受過口技這種表演技藝。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說一下哪位演員非常擅長這一方面的表演。(學生討論后發言)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林嗣環筆下的口技藝人其技藝如何高超。
二、作者介紹
林嗣環,字起八,號鐵崖,明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縣)。家境清貧卻心高志遠,博學善文,才華橫溢。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舉人,清順治六年(1649年)中進士。著有《鐵崖文集》、《嶺南紀略》、《荔枝話》、《湖舫存稿》、《口技》等。
三、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2、檢查預習:
分別找高、中、低層次的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評析。(如果讀得好,可進行下一環節教學,否則,可再由幾個同學試讀,進行練習,教師做朗讀指導。)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將預習時不懂的字、詞、句翻譯提出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形成統一意見。
2、學生提出小組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重點疑難問題。
3、教師檢查課文翻譯,每一小組抽查一人進行班級文章翻譯接龍游戲。如出現問題教師可進行指導。
4、查重點詞義。
(1) 會賓客大宴……
(2)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3)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4)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座。
(5)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6)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五、精讀研討
1、口技藝人表演的兩個場面是什么?
2、“遙聞深巷中犬吠”這一處是怎樣以動寫靜、表現深夜寂靜氣氛的?
3、文中多次描寫聽眾的反應,這些描寫有何效果?
4、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5、課文怎樣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
四人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確:
1、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2、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并且是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又是使一戶人家由婦人初醒到全家喧鬧做鋪墊。
3、具有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
4、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保持完整,同時具有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
5、本文描寫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聽眾兩方面:一方面描寫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寫聽眾的神態、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其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此外,首尾兩次清楚交代極簡單的道具,也是側面描寫。
六、學生背誦課文
教師指導背誦:可用作者寫文章的思路來指導學生背誦,注意首段與末段相照應的結構特點,中間三段每段都先寫藝人所模擬的音響,后寫聽眾的反應,這些可作為背誦的詞語線索。
七、作業
背誦并默寫課文。
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2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同時文言文教學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古代社會以及更好的掌握現代漢語的作用。但絕大多數學生都怕學文言文,甚至討厭文言文。我覺得這種現狀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學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讓初中學生“愛”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學習效果呢?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確立目標 ,改變教學模式
對文言文中的'詞、句字面意思的準確理解,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和重要目標之一,但并非僅此而已,學生還要對文章進行適當的鑒賞評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確定教學目標,在指導學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內容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對文言作品做出適當的鑒賞、評析。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領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二、架橋鋪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文言文、現代文一脈相承,許多語詞、語用、語義是相通相連的,學生學習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詳的成語、名句,學生積累的知識經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基礎。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經驗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調動,文言文與學生的距離感就會大大消除。因而,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前盡可能使學生找到學習文言文的“橋和路”,增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和興趣。
三、精彩閱讀,體味文言文的美
語文學習是以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熏陶為主的,閱讀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卻每每發現學生與文言文文本之間缺乏對話,學生“活生生的體驗”及“自我的精神體驗”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屬于學生自己的、自由的體驗被簡單乏味的所謂講解翻譯所代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空間被極大地限制在課內有限的選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學須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予以充分關注,讓學生嘗試發掘文言文的美點,加強朗讀指導,促進學生從文字淺層到內涵的理解認識轉化。
四、溫故知新,保證學習質量
要嚴格做好文言文的復習。可以采取背誦——默寫——翻譯——提問——自測五個步驟進行,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誦,爾后讓學生默寫含有難解字的句子或關鍵性的段落,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翻譯,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最后,讓學生自己出一份試題進行自測。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反復學習又不至于機械重復,既牢固了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記憶力。
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讓學生接觸語文,走進語文,而學習文言文更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與之對話,與之交流,盡可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空間,讓學生領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們只有解除束縛,大膽創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學教得新、教得好、教出靈性。
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3
《口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二、能力目標
1、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敘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3、字詞檢查: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
夫齁聲起(hōu) 意少(shāo) 中間(jiàn) 絮(xù)
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口技,一種很早就流行于我國民間的傳統技藝,它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構成,是藝人長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我們看過的相聲《洛桑學藝》,僅僅憑借一張嘴和手的巧妙配合,那惟妙惟肖的樂器聲響就被摹擬出來了,可真是令人嘆為“聽”止,那其實就是口技表演。它是中國傳統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 ?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口技一文。
二、教學基本任務
讀、說、誦、練、寫。
1、讀:
第一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沸沸揚揚。
第二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字正腔圓。
第三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層次分明。
第四次朗讀──請同學讀得有景有情。
第五次朗讀──請同學讀得有急有緩。
2、說:
⑴ 這篇課文可用一個“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樣寫“善”?請同學每人用“善在──它寫出了──”說一句話。
⑵ 從“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課堂教學的簡略板書:
一字立骨(“善”字貫穿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字眼。—善──聲音有大小,有內外,有高底,有動靜,有遠近,有分合,有疏密 ,有點面,有張弛,有明暗
⑶ 從“聽眾的反應”的角度,那些句子能體現善?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
漸入夢鄉: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火場百象: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3、誦:
教師:《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據教學要求,應當全文背誦。現在大家聚集會神、齊心合力,在老師帶領下反復朗讀、背誦。
⑴ 下面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要默想:開頭──畫面一 ──畫面二──畫面三──結尾。
① 第一個場景:
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夢中驚醒”
作者是怎么寫“聲”的?(即按什么順序描摹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② 第二場景:
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漸入夢鄉”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③ 第三場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火起群亂”。(學生誦讀)
⑵ 教師:下面再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默想,哪兒是正面寫聲,哪兒是人側面寫聲。
(學生誦讀)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漸入夢鄉: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場百象: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環筆下精彩描寫的“善”,也才有了我們在座的各位盡情品味、盡情描述的“善”。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全文的文眼或核心就是一個“善”字!──點擊出大大的背景圖“善”字。不知大家想過沒有,口技藝人如此精湛的表演,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長期的觀察與揣摩,靠的是無數次的 勤學苦練,再加上精巧構思上展現的聰明智慧。這啟發我們,藝術之美來源于生活,更得益于勤學苦練基礎上的創新。
⑶ 教師:現在咱們用“搶記法”背第一段,注意,搶記中也有規律,大家可扣住幾個動詞和幾個“一”,加快背誦速度。
(全班同學兩分鐘內背完)
⑷ 教師:下面咱們用“競爭法”背第二段,誰先背完誰舉手。競爭要講究技巧,背誦本段可以用“畫面浮現法“可以用分層消化法”,可以用“情節線索法”,可以用“緊扣字詞法”等。下面競賽開始。
(全玫同學爭先恐后,三分鐘背完)
⑸ 教師:第三段三個句子,很簡單,一分鐘背下來。
(學生背誦)
⑹ 教師:背第三段咱們用了“限時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誦,以快為原則,不但要很快背下來,還要介紹你背誦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鐘背完)
(學生介紹背誦方法:①分層消化法:按繪聲──評論──側面烘托三個層次背;②電影鏡頭法:火起──人犬聲、風火聲,搶救聲──聽眾表情;③記憶線索法:聲音的先后順序;④表情誦讀法;⑤說書法……)
(介紹背誦方法四分鐘)
⑺ 教師:第五段與第一段遙相呼應,詞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學們已經能夠背了。
⑻ 下面咱們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進行“答背”,即我點什么,你們就背什么,開始:
① 背開頭和結尾
② 背第二段中寫“醒”的場面描寫
③ 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場面描寫
④ 背出四處側面描寫的句子。
(反思:《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時教學中,一般用兩節課講析,有少數教師用三節課講析,在松散的教學結構中浪費好不少寶貴的時間。
此教例是用兩節課講完全文并讓全班同學能背誦全文。背誦花去30分鐘,“工作”效率很高,故稱為“高效背誦”。背誦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學程序合理。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整,要求大家“聚精會神”然后進行三遍鋪墊性全文誦讀,其后才帶領學生進入緊張的背誦階級,最后還進行了鞏固性檢查。
第二,教學方法巧妙。教師主要的技巧在于設置了一個背誦的“激勵機制”,采用“搶記法”、“限時法”、“競爭法”、“自悟法”、“檢查法”等種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不斷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情緒飽滿。
第三,穿插的內容豐富。在鋪墊性誦讀階段,教師巧妙穿插對課文寫作藝術的復習、回味;在指導背誦階段,穿插了背誦方法的指導、點撥,還特別穿插了學生背誦技巧的介紹。
知識訓練和技能訓練結合進行,教學頻率高、密度大、效果當然不錯。)
4、練:
做—討論、完成課堂智能練習:
⑴ 指出用法特別詞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嗚( )
⑵ 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① 表示突然發生:忽、忽然
② 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③ 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④ 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⑤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少頃、未幾
⑶ 下面的詞古今詞義區別較大,試說說看:
但( ) 覺( ) 是( ) 畢( ) 目( ) 股( )
意( ) 少( ) 雖( ) 名( ) 色( ) 走( )
⑷ 解釋詞義之后,你認為下面五個詞屬于( )。
妙:眾妙( )畢備 以為妙( )絕
絕:以為妙絕( ) 群響畢絕(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滿坐( )賓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⑸ 瞧,課文中還可以找出不少的近義詞呢:
群響畢絕──( ) 滿坐寂然──( )
變色離席──( ) 大啼──( )
一時齊發──( ) 中間……之聲──( )
撤屏視之──( ) 驚覺欠伸──( )
⑹ 現在,該輪到你獨立地進行發現了!你該積累一個怎樣的詞語板快呢?
(反思:這節課是文言文教學中典型的“誦讀,品析,積累”課。“讀、說、做”三步既表現一種教法,也點示了對文言課文的一種學法。
最有新意的是這一份《課堂智能練習》。它充滿了創造性,是匠心獨運的。這份“智能練習”表現了我的這樣一種思考: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存在著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一個是課堂積累太少,學生的課堂學習筆記主要被圖形板書所覆蓋,從語言理解、語言品析、語言運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價值有限。二是技能訓練力度不夠,學法指導、思辨訓練、聯想遷移訓練和語言文字處理能力的訓練都比較薄弱。而設計得比較好的課堂練習就能解決一些這兩個方面的的問題。
從上面的“智能練習”可見,學生們不僅僅只是“做”練習;他們要“做”,還要分析、歸類、聯想、概括、發現。這樣,“練習”的層次就高了──它訓練了“知”,也訓練了“智”與“能”!
這種“翻新”給我們以啟示:原來,在有心人的眼中,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內,都有廣闊的創造空間。)
5、寫作訓練:
學以致用──下面請大家借鑒所學的寫作技巧,“走進自然之家,去聆聽自然之聲”,并運用所學的寫作技巧,摹寫出生動形象的自然之景。
首先需要交代一下:下面的聲響兼圖片,共包括八個場景,各場景可看作獨立的片段,也可看作是相互聯系的整體。還有,這些聲響和畫面,是老師經過精心的構思,從眾多的聲音材料庫中剪輯組合錄制而成,并配以相應的精彩畫面合成的,比如,幾聲雞叫、幾聲鳥鳴、幾聲雷雨發作、幾聲潺潺水響……道具可謂簡單,制來可謂不易,傾注了老師的很多心血!──希望大家聽的認真、看的仔細、寫的精彩!
要求如下:
⑴ 邊傾聽、邊觀察,看看這些聲響表現出怎樣的場景;
⑵ 運用所學的描寫聲響場面的寫作技巧,寫出你最強烈、最美好的一段或幾段場景,要力求有場景,力求描寫生動,想象合理。
播放配圖聲響畫面,播放兩遍,第一遍用心感知,第二遍精心選擇自己感受最強烈的畫面和聲響進行摹寫。播放中,教師隨時激情點撥,作引導描述……
幾分鐘后,請學生就所寫內容進行交流,教師做隨時點評,鼓勵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清朝的文化》教學設計02-27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初中語文《太空一日》的教學設計02-19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