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將引導學生從觀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進而認識、分析生態系統的構成。本課設計了兩個活動“觀察池塘”、“分析生態系統”。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池塘生物的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畫出池塘生物間的食物鏈、食物網。在觀察、記錄、討論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學習簡單的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在進行這一系列活動的同時培養學生與同伴和諧相處、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觀察找出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動植物。
2.能通過類比說出生態系統的構成。
3.能正確分析出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員之間的關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確記錄觀察結果。
5.能用恰當的形式描述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員之間的關系。
6.能有根據地對研究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做到保護研究區域內的動物和植物。
2.能與其他同學積極、和諧地研究問題。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科學研究生態系統的大體過程以及每個過程的作用。
2.能說出生態系統的構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認識生態系統的構成,學會簡單的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池塘生態系統的圖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聽《童年》歌曲。
講述:“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讓我們在歌聲的陪伴下,開始對池塘的觀察吧!
(二)新課教學
◆活動1:觀察池塘
(1)提出任務:仔細認真觀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長著哪些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條件。
(2)觀察記錄:
池塘觀察記錄表
我觀察到的生物有:
它們之間形成的食物關系:(畫出食物鏈或食物網)
這些生物的生存離不開那些外界條件?
(3)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同學交流。
(4)討論: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種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如果外界條件發生了改變,池塘環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5)小結:
像池塘這樣,由水草、魚、蝦、水蚤和各種細菌等生物及水、空氣、陽光、溫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構成的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被成為生態系統。
(6)閱讀科學在線。
用類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態系統是怎樣構成的?
板書設計:
第十課小池塘大世界
1.池塘里有魚、蝦、河蚌、螃蟹、水草、荷花、鴨子、浮游生物。
2.生產者:荷花、水草、浮游生物
消費者:魚、蝦、河蚌、螃蟹、鴨子
分解者:細菌
3.生態系統:
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
非生物:水、空氣、土壤、陽光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提問:試用上節課所學知識分析森林生態系統,說說它是怎樣構成的?
(二)新課教學
◆活動2:分析生態系統:
(1)講述:地球上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大到整個海洋、整個陸地,小到一片草地、一個池塘。讓我們在校園中選擇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研究吧!
(2)選點觀察
在校園中找一塊草地,用繩子隨機圈出一塊面積為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測量出它與附近某個建筑物的距離。
在紙上畫出位置圖,標出東西南北。
(3)取樣記錄
介紹取樣法并取樣。
數一數區域內所有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并畫出他們的形狀。
測量地面和土壤的溫度,并記錄下來。
用塑料袋區一些土壤,并描述土壤的成分。
(4)統計整理
(5)討論:
我們觀察的生態系統中哪種生物最多?為什么?
生態系統中死去的動植物為什么腐爛?對生態系統有什么作用?
各小組選區的不同地點中的生物種類相同嗎?
這些生物之間可以形成怎樣的食物關系?與非生物又有什么關系?
(6)展示結果
板書設計:
第十課小池塘大世界
取樣法:
(1)五點取樣法
(2)對角線取樣法
(3)棋盤式取樣法
【《小池塘大世界》教案】相關文章:
去冰雪大世界玩后感(精選18篇)01-11
《小蟋蟀找朋友》的教案反思03-28
小泥人教案(通用10篇)02-17
《小鬧鐘》優秀教案(精選10篇)04-25
《小青蛙跳跳跳》活動教案02-22
《小螺號》音樂教案設計(精選10篇)06-17
大班的活動教案設計之我做奧運小健將08-29
二年級調皮的小鬧鐘教案(精選15篇)07-04
四年級癩蛤蟆和小青蛙教案(通用12篇)12-16
《小烏龜找家》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