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石壕吏》 的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石壕吏》 的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初中階段學習詩詞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去寫,而是通過欣賞名作,學習語言藝術,提高審美能力,培養高尚情操。正是從這一指導思想出發,我將本課的目的、重、難點定位在:
1教學目標:誦讀,欣賞,品味語言;把握詩的思想意義;運用想象續寫。
2教學重點:品味詞語,把握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深刻理解戰爭的災難。
我采用朗讀、品味、探究、歸納、積累拓展、寫作等幾種方法進行組織,設計了“想一想”“讀一讀”“品一品”“悟一悟”“賞一賞”“記一記”“寫一寫”幾個環節。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想一想。
1.教師說:“請同學們猜一猜他是誰?”多媒體播出三幅對聯。學生能齊回答:杜甫。2.師:“那么我們來憶一憶學習過的杜甫詩句。”多媒體顯示填寫題。學生答出前三句。最后一句教師提示“正是……”,學生齊答出。3.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的現實主義詩作《石壕吏》。”多媒體顯示課題。
(這一環節用謎語激起學生興趣,注重鞏固學生已知,將杜甫知識、積累的詩句運用蘊含其中,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學生在已知基礎上學習積極性高。)
二. 了解、朗讀環節——讀一讀。
1.師:“《石壕吏》在什么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呢?”學生展示背景資料。
2.多媒體播放畫面,配樂。學生朗讀,教師正音:咽(yè),教師指導朗讀語氣。
3.學生配樂朗讀。多媒體顯示畫面,音樂。
(朗讀是詩歌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朗讀,用音樂畫面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情緒達到高潮,從讀中品出詩意。)
三. 品味語言環節——品一品。
1. 師問:“詩開篇哪句預示了災難降臨?” 師又問:“全篇圍繞這里哪兩個字展開的?”學生應能用原文回答出。
師再問:“那我們來品品‘捉人’的含義:為什么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學生回答。師提示:唐代兵役制度是一戶三男出一男,這家已經征過兵了,三男全上了戰場,而且已有兩男戰死。戰爭傷亡嚴重部隊需要補充兵力。只要是有勞動力的,已不論男女老幼了。
師問:“進一步品味,為什么是‘夜’捉人?”生答:白天人們都躲起來了,晚上要回來休息,才能捉到人。可見戰爭給人們生活帶來不寧。
2.師問:“面對捉人,老翁老婦有什么舉動?品味“逾墻走”的含義:老翁為什么“逾墻走”而留下老婦?學生答:老翁以為只抓男的不抓女的。師點撥:老婦擔起家庭責任,要為家里留一個男丁來照顧后代。是她讓老翁逃走的。而且“逾”字表現出速度快,動作熟,可見這是經常性的舉動,從中看出戰爭給百姓帶來痛苦。
3.師問:“主要人物有幾個?詩中哪些詞語可表現其狀態?”生答:老婦,小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師:“品品‘怒’與‘苦’:詩人流露出了什么情感態度?”生答:表現詩人對人民的同情和對官吏的厭惡。
師問:“詩人的同情是流露在字里行間的。再品品‘泣’的情感。”生答。師點撥:正因為同情,詩人才會有“如聞泣幽咽”幻覺。
4. 師問:“事情的結果是什么?”生答:老婦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師:“品品“獨”的含義。”生答:老翁孤零零的,悲涼凄慘。戰爭給家庭帶來支離破碎的痛苦!
(這一環節圍繞有效的提問,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詩的語言內涵,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能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有效接受知識,提高了能力。)
四.探究主題環節——悟一悟。
1.深入探究:找出表現戰爭殘酷的句子。生答: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師提示:戰爭給這家人帶來了什么?家破人亡,貧困不堪!戰爭給國家帶來了什么?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2.師問:“杜甫創作這首詩要表達什么深刻的主題呢?”小組合作完成。學生回答。
3.歸納主題。多媒體顯示。
(這環節鼓勵學生以點帶面,深入探究,歸納總結,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欣賞體味——賞一賞。多媒體播出配樂朗誦。學生欣賞中體味主題。
六.延伸拓展——記一記。學生合作尋找其他關于戰爭的詩句。
(在了解主題思想之后再來欣賞誦讀,是對詩歌用詞立意的深一層理解,再延伸拓展,有了廣度,就是一種有效的理解體悟方式。)
七.想象體味——寫一寫。戰爭還在繼續,老婦從軍后會怎樣,老翁又有怎樣的遭遇?請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
(這一環節設置既能發揮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又能引導他們掌握相應的知識,既提高了他們賞析詩歌的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字斟句酌的耐心,訓練了寫作能力。)
【初中語文《石壕吏》 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石壕吏》教學反思(精選12篇)05-24
《石壕吏》杜甫賞析03-21
初中語文《太空一日》的教學設計02-19
初中語文《花木蘭》教學設計(通用5篇)12-04
《搭石》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3篇)07-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