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萬花筒》教案
《家庭萬花筒》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變過程,對家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吸取傳統家庭的美德,引導運用于現代家庭生活中。
3.知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知道家庭的穩定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明確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學重點:
不論家庭模式如何演變,家對于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教學難點:
體會得到自己家中的美德以及要建設美好家庭的責任感、自豪感。
課前準備:
課件、“小家庭大社會”圖板基礎、學生家庭合照
教學時間:2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變,知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2.了解傳統家庭的美德,發揚于現實家庭生活中。
3.知道構建和諧社會要從我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誦小詩,感親情。(教師出示課件:“傾訴的聲音”),朗誦這首詩。
2.揭示課題。
二、學習
1.彩虹鏡——了解多彩的家庭模式。
⑴ 看合影,談發現。
師:每個同學是否帶來了自己家的合影。小組交流,看看合影,你發現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投影展示“獨生子女家庭、非獨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學生的家庭合影。)
師:這就是現代家庭普遍的三種家庭模式。說一說,你的家庭屬于哪一種模式?
⑵ 了解家庭模式的演變。
⑶ 家庭模式展示會。
2.多棱鏡——認識大家庭的獨特模式。
師:在傳統的習俗中,大家庭模式在歷朝歷代備受推崇。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當時傳統家庭生活的理想。很多影視、文藝作品都發生在傳統大家庭的背景中,你能舉一些這樣的例子嗎?
⑴ 分析《紅樓夢》里的家。
師:我們班中的一些同學大概看過《紅樓夢》吧,誰來說一說?(自由說。)
(教師播放影視片斷:“寶玉挨打”),引導學生分析賈府是怎么樣的一個大家庭。
⑵ 出示人物關系圖。
師:《紅樓夢》人物多達300余人。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大家庭、大家族,他們“同居共財”——居住在一起,共同擁有財產。
教師舉例讓學生深入了解四大家族中的賈府,特別是賈府中賈母、賈政等人在家庭中的權威地位。
⑶ 拓展,進一步了解大家庭。
師:你還知道哪些大家庭?(可以《楊家將》、巴金的《家》為范本舉例。)
⑷ 小結傳統家族的異同。
師:看了以上這些大家庭,你有什么發現?(人多,關系復雜,家長是至高無上的主宰……)
3.聚焦鏡——體驗“鄭義門”傳統家庭美德。
⑴ 了解家庭的穩定關系到社會的穩定。
師:現在,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入“江南第一家”去看一看。請大家認真思考,“鄭義門”為什么能被賜封為“江南第一家”?
(教師播放錄像:“江南第一家導游”。)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歷代的統治者都很重視家庭問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鄭義門”的忠、孝、節、義被統治者所推崇,其治家經驗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借鑒用以治理天下。故而賜封其為“江南第一家”。
⑵ 感受“鄭義門”為人處世的美德。
⑶ 體驗“鄭義門”的孝敬傳統。
三、拓展
1.進一步了解“鄭氏規范”的歷史價值。
教師出示資料:據考證,日本、韓國一些法律制度也是遵照當時鄭氏家族的治家方略制定的。
2.了解更多的傳統家庭美德。
師:課前大家收集了許多有關傳統家庭的美德,大家互相交流(小組內交流,教師有選擇性地在投影儀上展示。)
3.了解家庭中的家譜。
4.課堂小結。
【《家庭萬花筒》教案】相關文章:
家庭農場項目可行性報告范文02-16
《笑對人生》家庭教育講座聽后感09-27
春節家庭計劃(通用12篇)03-27
三個一進家庭專題總結范文08-30
品德與社會《我為家庭添歡樂》教學設計范文10-09
五好文明家庭總結優秀(通用10篇)03-15
心懷感恩笑對人生的家庭教育講座聽后感11-22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