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十三五規劃的總結

十三五規劃的總結

時間:2024-10-07 13:24:26

十三五規劃的總結

十三五規劃的總結

十三五規劃的總結

  第一節“十二五”發展成就

  “十二五”時期是湖北發展極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緊緊圍繞“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總目標,堅定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不動搖,堅持競進提質、效速兼取不松勁,遵循“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舍、民生決定目的”三維綱要,深入實施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全面推進富強、創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設,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始終保持高于全國、中部靠前的良好發展態勢,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經濟總量跨越提升。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96萬億元,由“十一五”末的全國第11位上升到第8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8000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05億元,提前兩年完成翻一番目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5年達到2.9萬億元,五年累計完成10萬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元,支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千億元產業由7個增加到17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27萬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5.2個百分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2015年達到540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

  發展質效不斷提高。經濟結構調整深入推進,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3.5∶48.6∶37.9調整為2015年的11.2∶45.7∶43.1。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提質,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重明顯下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超過5000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7%,較“十一五”末提高6.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8%提高到54.9%,全省市場主體總戶數達到412.78萬戶,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五。

  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兩圈兩帶”、“一主兩副”等戰略穩步推進。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啟動實施,長江中游城市群、大別山革命老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龍鳳經濟協作示范區等跨省合作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9%,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一主兩副”中心城市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經濟總量過千億元的地級市由“十一五”末的3個增加到10個,武漢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襄陽、宜昌均超過3000億元。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縣域經濟蓬勃發展,“四大片區”扶貧攻堅力度加大,區域協調互動、多極帶動、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全省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不含管道、郵政、城市交通)五年累計達到5138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6倍。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406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200公里,高等級航道里程1738公里。漢宜、石武高鐵和武咸、武岡、武黃三條城際鐵路建成營運,武十高鐵、蒙華鐵路全面開工。武漢新港成為長江中游首個億噸大港,天河機場三期工程啟動建設,神農架、武當山機場相繼建成。武漢軌道交通建成4條、在建12條,投入運營里程達到125公里。舉全省之力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18.2萬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江漢運河、興隆水利樞紐等大型水利工程建成運行,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啟動,荊江大堤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實施,灌區及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穩步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全面提速,寬帶網絡出口達到7000G,寬帶互聯網用戶達到3244萬戶、比2010年增加70.7%。全省發電裝機達到6411萬千瓦,電網建設、改造五年累計投入約590億元。油氣管道新增1500公里,總長度達到6740公里。

  民生福祉日益增進。財政對民生的投入大幅增加,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左右。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051元和11844元,年均增長11%和13%。五年累計新增就業突破4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合并,連續11次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義務教育初步實現縣域基本均衡,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6.5%。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鞏固完善,實現省內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城鄉居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一大批富民惠民工程扎實推進,五年累計建成保障性住房(含棚戶區改造)193萬套,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80%,建制村基本實現客車通達。

  生態文明加速發展。大力推進美麗湖北建設,啟動實施主體功能區、生態省建設等重大規劃,十堰(含神農架)、宜昌成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咸寧市、鄖陽區、石首市、京山縣、羅田縣成為國家首批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扎實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提前一年完成淘汰落后產能和“五小”企業關停目標任務,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累計降低22%左右。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加快,共創建6大類19個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生態環境總體改善,環境安全得到保障。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的任務。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交易量穩居全國首位。長江、漢江、清江、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梁子湖、洪湖等重點流域保護和治理力度加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公里。大氣污染防治全面推進,提前一年按新標準監測并發布全省空氣質量。造林綠化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達到41.2%。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城市(含縣城)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6%和90%。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一大批重大改革事項取得突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累計取消、下放和調整省級行政審批事項268項。全省投資項目聯合審批平臺建成運行,武漢城市圈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農村綜合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國企、金融、財政、價格等領域改革步伐加快。東湖高新區、襄陽高新區、宜昌高新區率先開展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試點。在全國率先推出“科技十條”,有力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開放型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對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勞務居全國前列、中部領先,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新增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和黃石棋盤洲、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B型)。武漢開通至東盟四國集裝箱試驗航線、至日韓集裝箱快班和“漢新歐”國際貨運班列,天河機場開通國際航線37條。武漢在中部率先實行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全省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分別達到292.2億美元和89.5億美元,均比“十一五”末翻番,來鄂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由“十一五”末的87家增加到241家。全省國家級開發區達到14家。

  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平安湖北和法治湖北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政府、社會、居民“三位一體”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武漢百步亭社區管理、宜昌網格化管理成為全國先進典型。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綜合減災救災能力增強。醫患糾紛、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重點領域的第三方調解組織初步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實現“三調對接”。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重大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宜昌、武漢先后成為全國文明城市。

  第二節“十三五”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國際環境醞釀新變化,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省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國際力量逐步趨向平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有利于我省充分利用總體和平環境,整合各方面資源謀求發展。國內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有利于我省分享整體良好環境,利用各方面有利條件加快發展。我省作為中部重要省份,國家層次戰略機遇累積,宏觀層面全局使命疊加,省域發展戰略明確,發展目標清晰,發展環境優化,發展氣場強大,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有利于我省搶抓機遇,發揮各方面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中部崛起新十年規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有利于我省發揮區位優勢,承接國際資本和沿海產業轉移,加強與沿江及周邊省市合作,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利于我省將科教優勢更大程度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整體競爭力;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政策,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利于我省發揮內需前沿優勢,激活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有利于我省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形成東西并進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力推進,不僅能把現有機遇、基礎、條件、優勢等充分發掘和利用好,還將通過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工作方法等全面創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熱情,升華荊楚兒女篳路藍縷、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加快構建促進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

  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長期存在,化危為機、變不利為有利的任務艱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挑戰更加嚴峻,全國各地競相發展,區域競爭更加激烈,不斷培育和增強發展競爭力的任務艱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顛覆重構傳統發展模式和增長格局,“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趨勢導致要素大跨度流動,我省發展的傳統優勢受到挑戰,培育新優勢的任務艱巨。新形勢下,我省發展不夠、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不高的省情仍然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力巨大,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工業整體競爭力不強,服務業發展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不佳的問題依然存在,面臨總量擴大和質量提升的雙重任務;體制機制活力不足,開放型經濟發展偏弱,民營經濟不強,科教優勢發揮不夠,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面臨創新驅動不足和要素驅動減弱的雙重壓力;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較大,縣域經濟偏弱,“四大片區”扶貧攻堅任務繁重,生態環境改善任務艱巨,面臨四化同步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的雙重責任;民生改善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社會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力較大。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我省處于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積蓄能量釋放期、綜合優勢轉化期、四化同步發展加速推進期,也面臨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必須正確判斷形勢,搶抓歷史機遇,積極應對挑戰,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勇于擔當,銳意進取,克難攻堅,全力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十三五規劃的總結】相關文章:

十三五期間中國林業市場運營態勢報告03-19

大三規劃總結(精選11篇)05-20

高速公路關于收費站十一五規劃總結及十二五規劃推薦03-20

精選扶貧規劃工作小結03-20

學生會工作規劃03-25

規劃和計劃的區別介紹03-19

公司戰略規劃報告優秀范文07-01

珠海市流域綜合規劃報告精選02-16

地理信息產業規劃報告精選03-19

關于學校六五普法規劃報告03-19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午夜网站在线看 | 欧美漫画一区二区精品 | 偷拍亚洲第一成年网站 |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播放天堂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