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

時間:2023-10-17 06:18:12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精選5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精選5篇)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 篇1

  一、 活動內容:

  比較輕重

  二、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輕重,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正確運用“輕”、“重”表述物體比較結果。

  2.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并按物體輕重進行正、逆排序。

  三、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備對輕重的初步認識。

  物質準備:

  (1)花片、積塑、石頭、核桃、積木

  (2)幼兒天平人手一架;

  (3)排序板

  (4)花片、積塑、石頭、核桃、積木圖片人手一套

  (5)記錄表幼兒人數一份

  (6)示范記錄表二份

  四、活動過程:

  (一)學習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能正確運用“輕”、“重”詞匯表述比較的結果。

  通過師幼互動游戲“抱一抱”,引導幼兒通過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1)師:老師和小朋友,誰重?誰輕?為什么?

  (2)學習用“ ”符號表示物體輕重。

  師小結:我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師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師輕。

  (二)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導幼兒通過提一提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

  小結:看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斷物體的輕重。

  (2)出示蘋果和梨,介紹天平,通過工具稱一稱,比較兩個物體輕重。

  師:雷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蘋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個重,哪個輕?(介紹天平)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還可以用工具稱一稱。

  (3)幼兒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

  第二組:花片和積木

  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

  師:

  (1)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

  (三)比較和討論三個物體輕重,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

  師:(請出兩個小朋友)

  (1)你們知道它們誰重?誰輕?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兒討論)那么老師和小朋友誰輕,誰重?

  (2)為什么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重,一會兒說它輕?他到底是重還是輕?

  (3)小結:看來這個小朋友是重還是輕要看它和誰比。

  (四)進行3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

  師:請小朋友根據我們三個人重量給它們排排隊,怎樣排呢?

  (五)提供材料(石頭、積塑、花片),介紹材料的名稱及操作方法。

  (1)幼兒操作,按照排隊的`順序,用圖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師巡回指導。

  (2)師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六)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將5種材料(核桃、積木、石頭、積塑、花片)投放到數學區讓幼兒繼續比較。

  活動反思: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省領域中下《比較輕重》。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幼兒的實踐體驗為主線,通過體驗生成,方法引入,推理,來展示幼兒比較輕重的思維過程,使幼兒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設計了:情境中體驗、活動中探索、操作中提升這三個環節來構架起本課的教學過程。

  情境中體驗:

  (1)老師和幼兒抱一抱比較輕重,一個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實情境導入讓全班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小孩比大人輕,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馬上從自己的知識儲備中找到了問題的關鍵。至此,至此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玩比輕重的游戲。’

  活動中探索比較物體的輕重的多種方法:

  (1)先出示兩個袋子, “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此時認知矛盾的設計,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單用眼睛看經驗估計這樣的判斷方式已經不夠準確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這時請孩子將帶著提進來,這時孩子發現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輕,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子各一個,“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這時單用眼睛看估計輕重的判斷方式已經不夠用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一個孩子左手拿蘋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時,其他的孩子開始了關注開始了模仿,“人類文明不斷向前推進源動力來自模仿與創新”我想我的孩子們已經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盡管如此,可是問題還是出現了,一部分孩子的說蘋果比較重,一部分說梨比較重,矛盾再一次出現。“小朋友,你們除了用手掂一掂還能想到其他辦法嗎?”天平——這個測量物體質量的計量工具被順理成章的引入了課堂,當我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端時,答案昭然若揭。此時的孩子已然體會到,當我們無法用雙手很準確的感受出輕重時,我們可以借助工具!從而完成預設目標中的通過實踐,讓孩子體驗具體比較輕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為幼兒提供了三組操作材料,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第二組:花片和積木,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并說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讓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接下來比較和討論這三個物體輕重,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并進行3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最后延伸活動進行5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

  在整個活動中我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我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游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征,并用相應的詞語描述。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不足是活動時間較長,下次活動各環節應更緊湊。(鄭紅責編)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天平,學習使用天平,用科學的方法測量物體的輕重。

  2.學習按物體的輕重給三個或四個物體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比較的物品若干對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選擇3種(或4種)瓜果,運用已有經驗比較輕重。

  1.這些瓜果一樣重嗎?怎么辨別輕重?

  2.引導幼兒用手分別去掂各個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記錄表用手掂一欄中,按物體的輕重用數字進行排列。(引導幼兒知道物品的輕重是相對的,學習嘗試按物體的輕重給三個物體排序)

  二、教師設疑:有的.瓜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怎么辦?(出示兩個重量相近的瓜)

  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瓜哪個重,哪個輕呢?

  三、認識并使用測量工具——天平。

  1.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準星必須居中,物品應輕拿輕放)和利用天平判斷物體輕重的方法(哪邊翹起哪邊物品就輕,哪邊下沉哪邊物品就重)。

  2.猜想:這兩個瓜哪個輕?哪個重?

  3.用天平測量驗證這兩個瓜誰輕誰重,初步學習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測量驗證前一環節中用手掂排序三個物體重量的準確性。

  四、游戲猜猜誰輕誰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瓜的實物引出,請幼兒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較的方法,通過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經驗腦子想等方式進行,教師在引導中要多用擴展性的話題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兒又想出了用紙沉下去的程度來進行比較,方式多變,但有時教師在活動還欠缺,喜歡重復幼兒的話語,需要不斷反思。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比較輕重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大不一定重,物體小的不一定輕。

  活動準備

  紙盒、天平、積木、彈子、塑料球、皮球、鐵球等物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眾多的物品中,運用已有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

  2、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請幼兒比較塑料球和皮球誰輕誰重,然后再比較皮球和鐵球誰輕誰重。幫幼兒建立相對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鐵球比皮球輕。

  3、啟發幼兒動腦子: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怎么辦?

  ——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呢?”(啟發幼兒自由發言,肯定幼兒的想像和發言。)

  4、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

  5、“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請幼兒用天平測量驗證。

  6、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體積大的不一不重,體積小的不一定輕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

  7、請幼兒舉例說明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

  活動建議

  在班級放置一天平,引導幼兒對天平產生興趣并探索這種物體的功能。

  活動延伸

  1、帶幼兒在室內或室外尋找可以比較的兩個物體進行輕重比較。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做智力游戲:比比誰輕誰重。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 篇4

  教學目的:能夠感知和區分物體的輕重,會適當運用輕重來描述物體的特點。

  教學準備:1、大小不同的沙包,天平。

  2、臉盆幾個,同樣大小的木塊幾個,不同重量的小物品幾個。

  3、鉛筆和彩筆。

  教學過程

  1、分組活動

  1)掂沙包。請幼兒任取一個沙包,然后互相掂量、比較、說說誰的沙包重,誰的沙包輕。

  2)請幼兒互相抱一抱,說出誰重誰輕。

  2、游戲:“猜輕重”。

  1)教師選擇教室內的任何兩件小物品,讓幼兒用目測和用手掂量的方法判斷輕重。

  2)教室可用天平確定每次幼兒的判斷是否正確。

  3、分組活動,讓幼兒用天平比較教室內一些小物品的輕重。

  4、集體談話:還有那些方法可以區分物體的輕重?

  5、小實驗:那個木塊上的東西重?

  1)讓幼兒往浮在同一個臉盆中的兩個木塊上分別放不同的小物品,并根據木塊的沉浮情況判斷哪個木塊上的東西重,并想想為什么。2)教師講解利用船體的沉浮判斷物體輕重的簡單方法:船體深,船上的東西越重。還可以給幼兒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6、指導幼兒完成書上的練習:請幼兒給輕重不同的'物體畫上標記。

  7、戶外游戲:蹺蹺板

  1)幼兒自由玩蹺蹺板,引導幼兒發現蹺蹺板的原理。

  2)請2—3個體重相差比較大的幼兒,讓他們通過蹺蹺板兩兩比較,找出最重的和最輕的,使幼兒明白輕重是相對的。

  3)讓幼兒想想怎樣玩蹺蹺板才好玩?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 篇5

  目標

  1、能知道物品具有輕重不同的特征。

  2、運用感官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準備

  書包兩只(一只空的,一只裝書),筆,玻璃瓶,鐵塊,石頭,積木,盤子等實物,作業單若干。

  過程

  1、運用感官比較輕重。

  l出事裝書的書包與空書包,請幼兒背一背。

  提問:兩個書包有什么不同?

  結論:空書包輕,裝書的書包重。

  l幼兒分組操作,感知各種材料的輕重。

  從盤中去兩個物品,比比是否一樣重,什么輕,什么重。

  2、幼兒操作練習:該放幾個蘋果?

  l在作業單上畫上所缺的蘋果。

  建議

  將操作材料擺放在數學角,鞏固幼兒對物體輕重的概念。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輕重》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活動之變色鳥教案03-20

中班保護眼睛的經典活動教案03-20

中班數學活動《我會整理》的教學反思09-27

數學活動教案之看看數數03-20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夏天飲食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1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五月天中文字幕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亚洲午夜AV电影免费在线 | 日本色婷婷在线观看网站 |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欧美香蕉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