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德育滲透計劃6篇
中學美術德育滲透計劃6篇
篇一:美術學科德育滲透計劃
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思想品德正處于形成和發展中的學生,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更加需要重視德育滲透,特別是美術學科,由于它與豐富的直觀形象直接關聯,因而涵養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關系、情感關系、認知關系、行為關系而使該學科的德育滲透更為廣泛、具體。本學期從教學的具體實踐出發,就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具體途徑和方法,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世紀人才,通過完美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學生,以課堂為教學主陣地,課外活動為輔的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主要內容
通過美術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藝術、現代藝術,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本學期美術教學主要內容以各種基礎知識、技能培養為主,基礎教學包括欣賞、繪畫、手工制作等,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和欣賞作品能力,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能力,運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及其學習態度來繼續培養學生求知欲,勇于探索,大膽創新。
三、具體措施
1、通過課堂教學不斷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通過繪畫來感染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格。
2、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3、學習中注重學生個性培養,培養其創造性,創新能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人格魅力,使他們學會分辨生活中的美、丑,學會獨立,自尊、自強、自重、自立,做一個有用的人。
4、在美術活動中,以多種形式滲透德育,從多種角度加強德育,通過活動,增加友誼,提高自己的能力,培養團結互助、友好相處的精神。
5、教師要轉變舊的教育理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教育工作的實質性和領域的拓展性,增強時代氣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特長得以有效持續發展。
總之,本學期在美術教學及其活動中,將盡可能多地與德育結合,做到教書育人,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使學生成為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的社會有用人才!
篇二:美術德育滲透計劃
本學期我擔任全校七個班的美術教學工作。眾所周知,美術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審美觀念,使學生能充分理解美的含義。而在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實踐工作中我注重德育目標的培養,讓學生從各方面受到教育。美術教學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我在工作中主要是讓學生在感受中得到教育。現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計劃如下:
一、在備課中滲透德育目標
在備課的過程中和準備教學用具時,首先把德育目標總結制定出來,將學生朝著這個方面引導,比如說在《美術課程標準》中對美術學習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針對各個領域的學習目標及特點,分別制定附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德育滲透目標。如“欣賞評述”領域,通過欣賞各種繪畫作品、雕塑作品等,讓同學們都感受到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首先是要在課堂常規中進行品德教育。在新課改的進程中對于美術教學很多人都認為美術課堂太亂,簡直是一盤散殺,學生自由過度,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在美術教學中更需要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在本學期的美術教學中,我將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表現,制定一系列課堂常規,有步驟、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與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學生的行為準繩。如師生
問好,坐站姿勢都要養成一定的規范動作,以培養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又如工藝美術課中,對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時處理,培養學生愛班級、講衛生的意識等等。
其次,要營造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教學時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美術是無聲的語言,是德育教育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不同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游戲教學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在集體創作中,順其自然地滲透德育。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同時也需要人們進行廣泛的、多方面的合作,所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合作觀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集體創作完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會形成一種新型的關系。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氣氛之中,兒童的個性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創造性會得到激發。當作品完成之后,他們會因創作的成功而增加集體的榮譽感。而且對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集體觀念的建立、合作態度的培養等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在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中滲透德育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作用。因此我對學生美術作業采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呈現方式將弱化分數或等級,重評語評價,也可以采用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采用自評、互評或家長評等方式。針對美術可視性的特點,在校內或校外舉辦美術作品展覽,讓學生的美術作品進入社會,得到大眾的廣泛評價。可通過觀察、記
錄和分析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行為,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認知水平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不管采用何種評價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進步和發展,并使學生明確要求克服的弱點和發展方向,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
其實,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說:“教無定法,貴在實效”。美術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著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潛入”時機,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課型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教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領略美術教學獨特的道德美。相信在有效的目標指引下,將真正使學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讓德育之花愈開愈美麗!
篇三:美術德育滲透計劃
“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淵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 魯迅先生語)。可見,德育在美術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作為實施美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無形地體現在美術教育中。然而審視目前的美術教育現狀,很多教師認為德育是思品老師的事,把德育看成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把德與美完全分離,使大量的德育因素和時機白白流失。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我們相信美術教育中美的內容和形式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讓它與教學原理相結合,能使這種吸引力變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我們努力在培養學生健康審美情趣的同時,利用課堂教學與教材,選擇合適的時機穿插德育教育,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內涵,提煉德育因素。
現行的美術教材內容豐富多彩,其實質均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這些因素或明顯或含蓄,需要我們教師牢固樹立德育意識,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有德育的側重點。
有些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于顯性教材。如教學《開國大典》一課,其目標要求以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描繪作品,在進行教學時,我先將事先錄制好的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錄像投放到大屏幕上:隨著雄壯的國歌,五星紅旗在國旗護衛隊的護衛下,在神情肅穆的人民群眾的目光中冉冉升起。在聲音與畫面的共同作用下,學生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還有些教材其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發掘、發現和理解,被稱為隱形教材。
二、關注課堂過程,滲透德育教育。
美術課堂教學是個多因素、多層次、多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見縫插針、聯系實際地滲透德育,不但確保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還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地受到教育,讓德育之苗遍地開花,使學生身心得到協調發展。
1、緊抓課堂常規,進行品德教育。
馬卡連柯認為,“制度越明確,就越能形成內部的動力定型,這是形成技巧與行為習慣的基礎”。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表現,制定一系列課堂常規,有步驟、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與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作為學生的行為準繩。如師生問好,坐站姿勢都要養成一定的規范動作,以培養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又如工藝美術課中,對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時處理,培養學生愛班級、講衛生的意識等等。
2、營造課堂氛圍,增強情感體驗。
教師教學時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美術是無聲的語言,如何讓它成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成為師生相互關愛的紐帶,是德育教育的關鍵。
3、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德育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不同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⑴ 在游戲教學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最愛。游戲化的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學得更輕松,更開心,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表現,還有助于培養他們堅毅的性格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品質。如在制作《吊飾》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游戲式活動內容:①招聘設計師。②布置展銷會,學生設計吊飾。③“賣吊飾”,請一些學生上臺推銷“產品”(形式可以是介紹自己設計的吊飾)。④“買吊飾”,學生互相欣賞,評價作品,然后將小花朵貼在要買的吊飾上。⑤比比誰的吊飾買的人最多,評出最佳設計師。在活動中學生自由組合,互幫互助,興致高昂,斗志高漲,自信十足,在熱烈的游戲式教學中,品德教育已和諧滲入。
⑵ 在集體創作中,順其自然地滲透德育。
篇四:美術德育滲透計劃
眾所周知,美術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審美觀念,使學生能充分理解美的含義。而在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實踐工作中我校注重德育目標的培養,讓學生從各方面受到教育。美術教學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可以從多方面進行,主要是讓學生在感受中得到教育。現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計劃如下:
一、在備課中滲透德育目標
在備課的過程中和準備教學用具時,首先把德育目標總結制定出來,將學生朝著這個方面引導,比如說在《美術課程標準》中對美術學習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針對各個領域的學習目標及特點,分別制定附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德育滲透目標。如“欣賞評述”領域,通過欣賞各種繪畫作品、雕塑作品等,讓同學們都感受到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首先是要在課堂常規中進行品德教育。美術課堂相對自由,在美術教學中更需要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校將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表現,制定一系列課堂常規,有步驟、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與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學生的行為準繩。如師生問好,坐站姿勢都要養成一定的規范動作,以培養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又如手工課中,對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時處理,培養學生愛班級、講衛生的意識等等。
其次,要營造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教學時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美術是無聲的語言,是德育教育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不同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游戲教學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在集體創作中,順其自然地滲透德育。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同時也需要人們進行廣泛的、多方面的合作,所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合作觀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集體創作完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會形成一種新型的關系。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氣氛之中,學生的個性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創造性會得到激發。當作品完成之后,他們會因創作的成功而增加集體的榮譽感。而且對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集體觀念的建立、合作態度的培養等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要針對學習內容進行德育教育
(一)、欣賞和觀察
欣賞,是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美術課中,欣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激發兒童的藝術情趣,使兒童初步了解美術的視覺語言和表現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審美能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擴大藝術視野。其中的德育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從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文化中陶冶愛國主義情操。
2、從我國現代的優秀美術作品中了解我國革命戰爭期間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所反映出的優良革命傳統、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時代精神,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格和堅定的信念。
3、理解只有勞動和實踐才能產生美。通過民間藝術和工藝欣賞課的教學,展示一些優秀的手工藝術品的圖片和實物。從而培養了兒童精益求精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美術創作習慣,健康的審美情趣,也提高了對美的感受力。
4、從反映兒童題材和動物、花卉題材的中外優秀美術作品中感受人類對和平、友誼、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5、從同齡兒童的美術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積極的生活樂趣、陶冶美好情操。 觀察,這里也包括體驗,都含有欣賞的意義,但更注重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從德育的意義上看,應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審美態度來觀察生活和自然。
(二)、創作和訓練
學生的欣賞和觀察過程表現出更多的心理特征,而創作和訓練在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則表現出明顯的行為特征。在指導學生進行創作和訓練時,可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創作熱情,在這個基礎上,培養積極、認真、大膽、果斷、耐心完成作業的良好品質。
其實,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說:“教無定法,貴在實效”。美術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著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潛入”時機,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課型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教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領略美術教學獨特的道德美。相信在有效的目標指引下,將真正使學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讓德育之花愈開愈美麗。
篇五:美術學科德育滲透計劃
一、指導思想:
結合全員育人有關精神,按照學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同學生的基本文化素質相結合、內化與外化相結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強學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審美情操的陶冶做為本學期的工作重點,重在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鍛煉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為學生創設各種實踐體驗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情感成長。
二、目標措施:
1、加強德育工作貫穿整個美術教學中的思想。端正思想,提高認識。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到言傳身教、教書育人,教學中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書本知識、輕社會實踐,重死記硬背、輕創新能力的培養,重校內教育、輕校外教育的思想,把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放在頭等重要位置來抓。
2、寓德育于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與基本文化素質相結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對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根據各學科德育工作要點,把德育內容扎扎實實的落實到教學過程中。
(1)在美術備課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德育滲透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環保教育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動腦動口動手等實踐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良好的學習風氣與意志品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德育目標,做到德育與美術學科教育
的滲透。如:環保方面,讓學生愛護花草樹木,讓學生愛護大自然,親密大自然。
3、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營造各種德育靈活發展的空間,為學生創設各種實踐體驗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和成長。
4、以活動為載體,為學生創造各種實踐、體驗的機會,寓德育內容于各項活動之中。
(1)開展手抄報制作比賽、學生藝術作品展示會、美術成果展示會等。培養學生和競爭與交流意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開展為經典詩文、成語故事配畫,及德育繪畫比賽等,使教學有生氣,學生有動力,學習有興趣,使學生每時每刻都在良好的育人環境里快樂成長。
篇六:美術學科德育滲透計劃
一、指導思想:
結合全員育人有關精神,按照學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同學生的基本文化素質相結合、內化與外化相結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強學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審美情操的陶冶做為本學期的工作重點,重在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鍛煉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為學生創設各種實踐體驗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情感成長。
二、目標措施:
1、加強德育工作貫穿整個美術教學中的思想。端正思想,提高認識。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到言傳身教、教書育人,教學中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書本知識、輕社會實踐,重死記硬背、輕創新能力的培養,重校內教育、輕校外教育的思想,把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放在頭等重要位置來抓。
2、寓德育于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與基本文化素質相結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對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根據各學科德育工作要點,把德育內容扎扎實實的落實到教學過程中。
(1)在美術備課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德育滲透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環保教育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動腦動口動手等實踐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良好的學習風氣與意志品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德育目標,做到德育與美術學科教育的滲透。如:環保方面,讓學生愛護花草樹木,讓學生愛護大自然,親密大自然。
3、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營造各種德育靈活發展的空間,為學生創設各種實踐體驗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和成長。
4、以活動為載體,為學生創造各種實踐、體驗的機會,寓德育內容于各項活動之中。
(1)開展手抄報制作比賽、學生藝術作品展示會、美術成果展示會等。培養學生和競爭與交流意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開展為經典詩文、成語故事配畫,及德育繪畫比賽等,使教學有生氣,學生有動力,學習有興趣,使學生每時每刻都在良好的育人環境里快樂成長。
【中學美術德育滲透計劃】相關文章:
學科德育滲透計劃范文4篇02-22
初中語文德育滲透計劃范文02-27
小學科學學科中的德育滲透計劃范文02-25
七年級語文德育滲透計劃3篇02-13
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學反思(精選5篇)04-15
中學德育教育年度工作計劃03-20
中學年度德育工作計劃(精選15篇)08-29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17
學期德育工作計劃范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