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課導學案如何編寫
復習課導學案如何編寫
復習課導學案如何編寫與使用【1】
一學期以來,在校領導和課題組成員的領導下,我對導學案有了初步了解,能編寫各種課型的導學案,并應用于教學。整理復習課內容較多,設計起來比較麻煩,老師們有很多困惑。那如何設計整理復習課的導學案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共勉。
一、整理復習課導學案流程設置
二、流程解讀
流程中的每個環節都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設置目標,要讓學生易于理解,易于操作,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一)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節功能,既是學習的出發點,又是學習的歸宿。既是評價學習的目的,又是評價學習的依據。因此,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目標的敘述要用易于學生理解的語言來設定,要與教師教案的目標設定有所區別,避免出現“使學生……”之類的語言,讓學生讀完后就知道本節課要整理和復習的內容以及要經歷的過程。
。ǘ⿲W習重難點
學習重難點的設定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本節課整理和復習的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以便在復習的過程中更加有的放矢的學習。
。ㄈ┱n前整理
課前整理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簡潔、清晰地把知識整理出來,并在整理過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脈絡。可采用圖表、文字、樹狀、
網狀結構圖等形式自我整理。當然這些形式需要教師有一個指導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進行整理的同時根據知識點選擇更合適的方式,力求清晰、明確,使人一目了然。在低年級時,這個環節一般由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完成,隨著年級的升高,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遇到內容較多的單元時讓學生作為家庭作業完成。
。ㄋ模┱n內探究
課內探究是導學案的重點環節,主要包括知識梳理和合作探究。
1.知識梳理
這一環節的操作步驟是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精講點撥、基本練習。
。1)小組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小組長要分好工,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同學有疑問可以提出來,自己小組的同學進行解答,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等全班交流時,再進行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將自己整理的內容進行添加、補充、完善,形成整個小組的知識脈絡。
。2)全班交流
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小組代表進行發言,發言代表隨時更換,讓小組成員都有發言鍛煉的機會。在小組匯報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進行質疑、補充。讓學生建立起較為清晰的知識系統。
(3)教師精講點撥
全班交流完畢后,學生對各部分知識有了扎實的印象。對于蘊藏在知識中的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生有時會有所疏漏,這時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歸納總結,提煉出方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4)基本練習
根據復習內容設置最基礎的練習,如:填空、選擇、判斷等。
2.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用所復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的步驟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訂正答案,對于有異議的問題可在全班提出來,尋求其他小組的幫助。
3.達標檢測
達標檢測的編寫要注意以下幾點:題型多樣,題量適中;緊扣知識點,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難度適中,即面向全體又關注差異;建議設置選做題,促進優生成長;規定完成時間,要求獨立完成,注重及時反饋矯正,可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ㄎ澹┱n堂反思
師生要共同對導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這個階段應包含學生的學后反思和教師的教后反思。可以指導學生從三個方面(知識—本節課主要學了那些知識;重點—本節課的重點是什么;思想方法和能力—本節課要掌握那些技能,體現了那些思想)表達,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使用導學案時應注意的問題
。ㄒ唬┊攲W生自學,合作探究時,教師應做什么?
一是參與者,二是點撥者,三是發現者,四是傾聽者,五是煽動者,六是啟迪者。
(二)高質量導學案體現教師的支架作用
使用時要求教師語言精練、開門見山、直擊要點。作為教師要注意何時點撥,點撥什么內容。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意味著簡單地“領地轉讓”,也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作為,而是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在各方面還顯“稚嫩”,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絕對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ㄈ⿲W案是為學生服務
必須從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角度思考創作,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但教師的講解也是學生的學習方式。
(四)多一些激勵性話語
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類似“加油站”、“溫馨提示”、“友情銜接”等補充說明、方法指導欄目也是必不可少。
以上是本人的幾點經驗,如有不妥之處,請多提寶貴意見。
復習課導學案設計基本要素【2】
1.學情分析。與綜合課型學情分析相比,綜合課型的學情分析是針對即將學習的內容而做的學生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學習需要等方面的分析,而復習課型的學情分析是直接針對所復習內容和范圍的分析,一個是分析“將來式”,一個是分析“過去式”。所以,復習課的學情分析針對性非常強,依然是采用問題式教學,進行問題式設計。就是要統計分析在新課學習過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問題,哪些是普遍性的問題,哪些是個性化的問題,哪些是主干問題,哪些是枝節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知識基礎不過關,還是教學策略設計不當,還是問題設計質量不高,還是學法指導問題等等;然后根據目標要求和復習內容,設計復習課導學案。
2.復習導引。主要項目有:(1)復習內容;(2)復習目標;(3)復習重點;(4)復習方法。
3.學習內容(問題)設計
(1)知識梳理。復習課導學案設計比較講究知識的系統性,并體現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拓展和提升。這部分內容設計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其中,理清知識主干,建立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絡,查缺補漏,實現對單元知識的整體把握。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①知識回顧與網絡構建。②對主干知識中的要點進行深度剖析,深化、完善學生的認知。
(2)典型問題設計。主要是通過典型問題,從應用的角度深化對
主干知識內涵的理解,把握知識的外延,說明有關注意事項。
幾種主要的題型:①辨析型問題。主要是針對容易引起誤解的重要概念、規律的適用條件進行分析;②應用型問題。主要是針對知識內涵的深化理解,進行思路、方法和規范習慣的培養;③拓展型問題。主要是針對拓寬思維和聯系實際的問題,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和變通思維的意識,實現知識、方法和實際問題的互融。
(3)達標測評。還是要做到分層設計,關注學生差異,并加強變式拓展訓練。題型設計同上。雖然是復習課,但不要在題目難度上盲目拔高,其難度要保證多數學生能做出來,避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學習過程設計
在學習過程設計上,基本步驟同綜合課型一致,也要經過自學(獨學、對學或群學)、展示、反饋的基本步驟。
(1)獨學—自主復習,查缺補漏
學生對照導學案自主復習,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整體建構,要注重查缺補漏和對復習內容的拓展延伸,并記錄在此過程中的所疑、所思、所悟。
(2)對學、群學—合作探究,完善學案
各組在學科組長組織下交流復習心得,提出復習過程中的疑難進行討論、對子幫扶,弄明白問題后,個人修改、完善學案,并將組內交流成果及不能解決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展示——展示點評,達成共識
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復習成果及疑難問題,其他同學進行全方位的點評并解答其他小組提出的疑難,教師做好追問、點撥、引導,使復習成果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教師最后進行評價。
(4)反饋——當堂測評,及時反饋
鑒于復習課重點是在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方面,所以評價反饋方式通常以達標測評方式為主,要求學生獨立限時完成。教師公布答案,小組內交換批閱,組內評價。統計集中出錯的題目,學生自糾后將集中錯的題目分配到各小組,從讀題、審題、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技巧、規律)、錯因分析等方面集體分專題進行展示。整個復習過程依然是以問題為主線展開的,教師要重點做好學情調查和問題解決,并做好教學反思總結。
案例:單元綜合反饋課學習過程分層設計(杜郎口中學徐立峰老師)
在《第五單元綜合反饋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來設計的: 課堂開始,三、四號同學到外板去聽寫本單元容易出錯失誤的字,每人10個,計10分,寫完后交換改正并指出得分,再到前板的糾錯區重新強化一遍;前五個組的一、二號同學作為本節課的“專家組”成員在前后板梳理21-25課知識匯總,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內容分析等,與此同時,五、六號同學在側板面將課下的注釋的字詞部分以達標測評的方式寫出,板書環節為10分鐘左右。
接下來,采用幫扶對子方式,一號負責三、五號同學,二號負責幫扶四、六號同學,先使側板的基礎部分口頭達標,主要以在五、六
號說,三、四號糾正,一、二號把關的方式進行;另在后板設立報到站,由一、二號同學負責填寫,這個環節為15分鐘左右。
對于前后板的內容以書面形式直接進行,分層次分工為前后板三號同學板書,四號同學負責記錄側板內容的重點信息,五、六號在班內對外板內容進行達標檢測。5分鐘后,五、六號到外板對照,并在后板的效果檢測欄上主動記錄得分,一、二號同學先到外板瀏覽修正錯誤后,再到前后板批改三號同學檢測的內容,最后讓一、二號同學在班內進行反饋共性問題,給全班同學進行講解。
整節課,學生由于是捆綁式評價,故學習效率比較高,且一、二號同學通過出題提升了個人歸納總結的能力,五、六號對于基礎知識實行保底過關,并實行當堂評價。而課堂上真正的快樂除了外顯的面目表情是笑容洋溢外,更重要的是在收獲知識之后的一種快樂體驗。
這則案例重點突出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整體學習策略的設計,交叉互動,對子幫扶,強化落實,可操作性較強,而且特別關注了分層設計,分層訓練,分層達標,分層評價。
另外,對于這種單元綜合反饋課,由于知識點密集,重點、難點相對集中,課堂容量大,傳統復習的做法往往是單純就知識論知識、就訓練論訓練的復習,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使課堂變得索然寡味,興趣喪失。一堂沒有思維含量的復習課,肯定不是一堂好課。所以要改變過去這種傳統的為學生提供視覺和聽覺的“飯桌”(看大量板書、聽詳細講解),轉為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盛宴”,讓學生心動、神動、身動,惟其如此,才能使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因此在設計復習課導學案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抓住核心知識(重點、關鍵點、易錯點)并將其轉化為核心問題,仍要遵循“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問題層次化,問題情境化”的設計原則,以問題促探究,以探究促思維,以思維帶訓練,并做到活學活用。無論是單元反饋還是課題反饋,總有主干性問題和枝節性問題,反饋就要通過主干性問題帶出枝節性問題,以面帶線,以線帶點。切不可不查學情,不分主次,知識堆砌,簡單羅列。并且要特別重視指導學生對知識結構的自我梳理和知識系統的自我建構,逐步形成學生自查自糾、自我修復、自主建構、自主反饋的能力。
試卷講評課導學案設計基本要素
1.考情分析。主要是通過分析來發現問題,調整學習方法,樹立新的目標。包括:(1)成績分布和走勢;(2)出錯比較集中的題目;(3)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問題不僅僅指題目本身,還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問題。
2.錯題歸類剖析。(1)將出錯比較集中的題目按錯誤性質或出錯原因進行分類。如:知識缺陷造成的錯誤,能力不足造成的錯誤,不良習慣造成的錯誤,心理素質不過硬造成的錯誤等。(2)在每類錯題中選取典型錯例進行評析,分析錯因、審題技巧、相關知識的應用、解題方法、解題規范要求等。例析的主要目的是找準薄弱點,抓住關鍵。
【復習課導學案如何編寫】相關文章:
教師如何編寫導學案02-26
《名著導讀》復習導學案01-25
小學數學導學案的編寫格式和高效課堂建設03-19
《故鄉》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鐵的性質導學案09-01
秋天的懷念導學案03-20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