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傳說的教學設計欣賞
日月潭的傳說的教學設計欣賞
篇一:日月潭的傳說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準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會字詞,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3、根據提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舍身為民的精神。
教學重點:用多種方法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教學難點:根據提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導入
1、板書“日月潭”:指名讀(教學二會字“潭”常說水潭,表示水深之處,故為三點水)
2、介紹“日月潭
“日月潭”資料:日月潭又稱雙潭,舊稱水社湖或龍湖,被海拔2400米的水社山、大尖山等連峰環繞著。潭中有一孤島,猶如珠走玉盤,故名珠子島,又稱光華島。以光華島為界,潭水分為丹碧2色。北半部為前潭,水色丹,形如日輪,面積較大,故名日潭;南半部稱為后潭,水色碧,形似新月,故名月潭,合稱日月潭。
3、欣賞日月潭的圖片。配圖理解“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泊。那里青山環抱,樹木蔥蘢,是個著名的風景區。”
4、揭題:日月潭的風景怎么樣?美的不僅僅是風景,這兒還有一個更為美麗動人的傳說呢!(完整課題:日月潭的傳說)解題“傳說”:就是流傳在人民口頭上的傳奇性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檢查重點字詞:
漆黑聚集降服拯救
縱身水性剪刀冒險
(1) 指名分行讀(相機正音:“拯、性、縱”均為后鼻音),小老師
帶讀。
(2) 去拼音同桌互查。
(3) 開火車讀。
(4) 易錯字提醒。學生提醒。(強調“降”的讀音、“冒”的書寫) 成語朗讀:
一籌莫展 挺身而出翻山越嶺 披荊斬棘
(1) 點名讀、齊讀。
(2) 看圖理解“披荊斬棘”,用語氣、表情、動作讀出詞義。
三、理清脈絡。
1、引讀:很久很久以前——
(1)點名讀第二自然段
想象: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
漆黑一團的混亂場景,給生活帶來的不便。
(2)大尖哥他們是在什么情況下要去降龍的?
結合學生表現,理解“一籌莫展”
(3)他們來到了哪里?是怎樣做的呢?自讀第4段,小組討論。
朗讀體悟大尖哥和水社姐所經歷的千辛萬苦。
(4)齊讀第5段,降伏惡龍了解化身守護這個結果,
同時明白了日月潭得名的原因。
2、根據板書,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故事脈絡。
3、出示填空:很久很久以前,兩條惡龍在大家,大尖哥和水社姐,終于,但他們自己卻。
利用板書或出示的詞語填空,概括文章大意。
四、指導生字
1、出示:集、冒、剪
2、觀察共同點:上下結構,書寫時——上下窄寬要注意,上下靠攏不分家。
3、重點指導:
冒:注意上部不是“日”,兩橫左右都不粘。上寬下窄,結構要勻稱。 范寫“冒”
4、生完成習字冊。
板書: 23、日月潭的傳說
起因:吞吃日月
經過:挺身而出、千辛萬苦
結果:救出日月、化作青山
篇二:《日月潭的傳說》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詞語,理解組成的詞語,正確書寫部分常用詞語。
2、體會在句中補充相關內容可以將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敬重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讀課文,能口頭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敬重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法、小組討論法。
教具準備:卡片若干,錄音準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能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它的傳說
教學進程:
一、導入課題
1、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什么是傳說嗎?
(指的是民間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論述和評價。)
請你舉個例子說說,我們都學過或聽過哪些傳說?
(《魯班學藝》等)
那這篇課文將的是關于什么的傳說呢?(日月潭)
2、紹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臺灣省中部的南投縣魚池鄉,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個小島叫珠仔島,將湖分為兩半。北面為日潭,南面為月潭,因為輪廓近似月亮和太陽而得名。周圍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環抱,樹木蔥蘢,是臺灣省著名的旅游和療養的勝地。
3、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 學生自讀課文,給生字注上聲調。
2) 指名分節讀課文,及時糾正錯誤的讀音。
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3) 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作上標記。
交流討論:
(1)寫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麗的自然景色。
(2-5)寫日月潭的傳說。
(6)寫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來。
d) 學生再讀課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覺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記號。
4、學習第一段。
1) 指名讀第一段。
2) 讀了這一節,你知道了些什么?是從哪一句中知道的?
(知道了日月潭是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泊。)
(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
(知道了日月潭還有一個傳說。)
5、指導書寫。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區別。
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書寫。
籌字注意要寫得緊湊一些。
6、布置作業。
1) 抄寫坌棵生字詞語。
2) 朗讀課文。
篇三:《日月潭的傳說》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書寫部分常用詞語。
2、 體會在句中補充相關內容可以將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3、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敬重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4、 、默讀課文,能口頭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 板書:傳說。講解:“傳說”是指民間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論述和評價。比如《魯班小學藝》,就是講木工祖師魯班到終南山學藝的故事。接著提問:這篇課文寫的是關于哪一方面的傳說呢?(板書:日月潭的)(領讀“潭”,tan)
2、 介紹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臺灣省中部南頭縣魚池鄉,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一小島,將湖分為兩半。北面為日潭,南面為月潭,因為輪廓近似太陽和月亮 而得名。周圍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環抱,樹木蔥蘢(板書:蔥蘢 注上拼音cong long ,并另領讀)是臺灣著名的風景區,也是旅游和療養的勝地。
二、 初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 日月潭的傳說中兩位為民除害的英雄叫什么名字?(大尖山哥和水社姐)
2、 他倆為什么做了什么好事?(不為艱難,不怕犧牲,降服惡龍,拯救日月,使人們重見光明)(領讀“拯”zhěng,理解“拯”,就的意思)
3、 這篇課文哪一部分寫的是關于日月潭的傳說?(第2—5自然段)
4、 想一想,說說課文各段一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及其美麗的自然景色。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日月潭的傳說。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寫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三、 教學生字新詞
1、 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蔥蘢 漆黑一團 水性 一籌莫展 縱身一躍
2、 對照拼音讀生字給同座聽,互相檢查讀音是否準確。(學生讀,并互相檢查后老師抽查)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生長字的字形?(組織學生介紹,選擇有創見的方法予以表揚)
3、 用鋼筆描紅。
四、 精讀課文第一段。
1、 指名讀第一段。
(1) 這一段共3句話,第1、2兩句分別告訴了我們哪些內容?
①日月潭的地理位置;②日月潭美麗的自然景色)結合課文中第一與第四幅圖理解 “青山環抱、樹木蔥蘢”。
(2) 教者指出第3句“說起日月潭,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起引下文的作用。
(3) 指名讀全段。
五、 作業
1、 朗讀課文。
2、 完成課后第三題。(讀一讀,在抄寫,注意“起、商、危、越”等字的寫法)
3、 課后朗讀課 文兩遍,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日月潭的傳說的教學設計欣賞】相關文章: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03-19
日月潭的教學設計范文03-20
教學反思:炎帝的傳說05-14
欣賞《水上音樂》教案設計08-23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