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學設計及板書
聲聲慢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一:《聲聲慢》教學設計及板書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
2、了解詞人生平及有關背景材料。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了解詞人生平來深入理解詞人在詞中的情感;
通過鑒賞詞中的意象來體味詞人的情感、詞中的意境。
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悟情感,感受藝術表現力
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1、感受形象,知人論世,深刻體味李清照的悲懷愁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2、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鑒賞詞的意境美,知人論世;
難點: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設想】:
首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采用語言勾勒或者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創作背景,知人賞詞,從而走進詞人的情感世界。其次作為重點內容,探討意象對傳情達意的作用。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鑒賞方法。再次,要在唯美的情境之下品味語言美,欣賞明暢錯落和諧的韻律。探究體悟情思,陶冶自身情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歌曲《月滿西樓》。在唯美動人的音律之下,我們仿似看到了一位婀娜的女子,嬌羞迷人卻又愁情滿懷。歌中主人公到底是何人呢?——李清照。
她就是有著"千古才女、萬古愁心"地位的一代女詞人——李清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她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聲聲慢》。
二、新課學習:
(一)、作者生平簡介。(學生展示課前預習成果)
用三個詞語來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
【背景導讀】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
(二)、聽讀,初步感知。
1、聽錄音,正音,自由讀。
2、疏通詞意,把握詞眼。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品味語言,賞析詞作。
(1)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明確:○
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2)從人物描寫的角度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意蘊。 ——明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境——→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凄涼慘淡
追問:聯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明確:韻律美;增強情感。
(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
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難度
(4)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5)在這些間接寫愁的詞句中,選擇了哪些典型意象?聯系所學詩文,說說詞人
是如何通過意象來抒發心中的哀愁的?
——明確:酒、雁、黃花。窗、梧桐細雨等。找出相關詩句,體會意象,感受
意境。
追問一:“酒”有何意蘊?
——引導: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深化: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追問二 “風”有何象征意義?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百鳥飛回。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小結:瑟瑟秋風,摧花落葉,惹人愁思。
追問三:“雁”有何象征意義?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晏殊《浣溪沙》
1、雁聲凄慘,惹人哀思;
2、鴻雁可傳書,而昔日傳書人安在?觸發亡夫之痛。
3、北雁南北,詞人也是從北方流落南方,憶及國破家亡之苦。
——引導:結論:“雁”是離愁的象征,是親友音訊的象征。
深化:為什么作者看到“雁”會傷心?
——明確:因為“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
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
大雁依舊而收信的丈夫卻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追問四:“黃花”有沒有寓意呢?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黃花委落,堆積滿地,可知當日開放之盛;今日憔悴凋零,正如過往的歡樂,歡娛越盛,今日之悲哀與追思越深。
——引導:黃花喻憔悴的容顏, 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問五:結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問六:“梧桐”的象征意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 煜《相見歡》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賀 鑄《鷓鴣天》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
——溫庭筠《更漏子》
——引導:梧桐細雨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雨”、“黃昏”同學們自己回去搜集相關的詩句來揣摩其意味。
(6)小結。
黃昏時候,雨水打在梧桐葉上,一聲聲一滴滴,它敲擊著震撼著作者的心靈,讓原本就無法控制的愁苦更加難以抑制,終于噴薄出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再讀全詞,把握主旨。
——明確: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是和著血
淚寫下的千古絕唱。可謂一字一淚,滿紙嗚咽!
6、感受藝術特色。
——明確:首先,疊字的運用。全詞首句即連下十四個疊字,質樸清新,自然流
暢,卻準確地反映出詞人的孤單與凄清、沉痛與心酸、憂郁與愁悶,表達了詞
人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態。
其次是借景聲情,寓情于景。將自己傷感,凄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淡酒、
飛雁、黃花、細雨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用哀景引發愁,在哀景
中蘊蓄愁,以哀景來烘托愁。充分表現出詞人杰出的藝術才華。
7、配樂朗誦,再次感悟詞人晚年的凄涼心境,體會情感。
三、總結: 了解時代背景(知人論世)
把握“詞眼”
詞意象 的品味語言
領悟主旨
賞意境 析感受藝術特色
四、作業:
1.法國詩人克洛岱將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作了改寫,標題也換成了 “絕望”:
呼喚!呼喚!/乞求!乞求!/等待!等待!/夢!夢!夢!/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滿痛苦!/仍然!仍然!/永遠!永遠!永遠!/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請比較與《聲聲慢》的異同。
2.利用本課學習的鑒賞方法比較閱讀鑒賞《醉花陰》,體會詞人前期后期詞風的不同。
板書設計:
聲聲慢
李清照
尋 淡酒 急風寓 覓
冷
雁 黃花窗 梧桐細雨 愁情于景
篇二:聲聲慢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首先應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渲染出濃重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得到細膩的情感體驗,從而自然而然的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其次,引導學生自己鑒賞本詞,培養自己獨特、細膩的情感及審美體驗。通過了解一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世經歷以及他的思想感情,做到知人論世;品味意境美,“一切景語皆情語”,“萬物皆著我之色”,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最后,在擁有細膩情感與審美體驗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整體按照讀、辨、品、背、寫四步進行。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個人的生活遭遇與創作的密切關系;
2、了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體會詞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教學重難點
1、鑒賞詞的意境美及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2、體會這首詞所運用的疊字等藝術手法,積累詩歌鑒賞的經驗。
教學方式 誦讀品悟點撥探討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導入
課前播放《一剪梅》mp3至上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這么美的音樂把我們一起帶進了課堂,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嗎?(學生:《月滿西樓》)歌詞化用了哪位詞人的哪首詞?(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們一起來背背這首詞。
《一剪梅》仿佛把我們帶回到了千前北宋年間那個秋天,涼意微微,鴻雁南飛,花飄水流,西樓月滿。在這首詞中大家覺得李清照的情緒若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是何字?(生:愁),如果在這個“愁”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該是怎樣一種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閑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現出的是一種閑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聲聲慢》中的無限愁情。
二、初讀課文
1、請一個同學有感情朗誦。
2、指名評價:你認為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樣?你覺得哪些地方可以讀得更妥當完美些?
3、放錄音,聽名家的示范朗誦。(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跟讀,并結合以下內容品味詞作情感) A、聯系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 B、抓住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來品讀;C、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三、置身詩境,初步體味
1、整體感知
在情感上,與《醉花陰》相同,詞人表達的是一種“愁”緒。通過描寫在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充分展示她所處的冷清悲涼的環境氣氛,以及她飽經國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內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2、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A、“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B、“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思考“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有人說《聲聲慢》是濃縮了李清照一生痛楚的千古絕唱。而李清照也被稱為“寫愁第一高手”,那么,李清照的愁,究竟是什么呢?她又為何而愁呢?
(出示寫作背景)李清照的父親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自幼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她18歲嫁給趙明誠,趙明誠善好金石之學,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婚后。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常常在一起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但時代的巨變打破了她恬靜的生活,卞京失守后,李清照也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寧,第二年趙明誠病逝。
接著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難民一樣,到處流亡。還曾被人誣陷通敵,險些入獄。再后來,清照隨身攜帶的凝聚了他們夫妻兩人畢生心血的十余車金石古玩書畫,也在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喪失殆盡。晚年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孑然一身,始終居無定所,飽嘗了顛沛之苦、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確切死期竟無人知曉,足見清照晚年之孤獨凄涼。
終上所述,我們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板書: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
明確——情愁--獨居之苦家愁--喪夫之痛 國愁--亡國之恨
這小小一個愁字,又如何道得盡女詞人的痛苦和哀傷呢?一個反問加感嘆句,加重了語氣,也加強了情感的表達,可見愁緒深遠無邊
四、再讀思辨
1、在這首詞里,有一句話被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請找出來并加以分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后人評價:
“自然貼切”,“無斧鑿痕”(張端義),
“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于文學史,空前絕后,沒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梁衡)。
2、開頭七組疊字怎樣抒寫感情的?
起句形象用了七組疊詞,直接抒情,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重創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人的動作、神態 環境的悲涼 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
3、運用疊詞的作用?(——音樂美、增強感情)
“尋尋覓覓” 表現作者由于遠離故鄉,漂泊異鄉而產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無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 描寫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單,清苦的聲活狀況。“凄凄慘慘戚戚”則是自己內心情感的直接抒發。晚年時,身體衰弱,情緒低落,飲酒也不能退寒解憂,只有苦挨著殘年。七組疊詞,從精神狀態到生活處境,再到內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經歷和生活狀況,及身心和心靈上受到的摧殘。
起句不尋常,連用七組疊詞,這是李的大膽創新,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是詩賦曲中也絕無僅有的。真可謂“前無古人”,當然“后有來者”。李對音律有極深的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
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在齒舌音間來回反復吟唱,讀起來朗朗上叩又別有一番愁情。
五、品讀意象 賞析意境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著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學生:淡酒 晚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詞人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意象來抒寫自己的“愁”呢?
(1)詳析“酒”意象的特定屬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問:為何說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先讓生思考回答一些關于酒表示愁情的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得出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2)“秋風”意象略講
得出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過雁”意象分析。“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雁足傳書為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得出結論:過雁象征離愁。
下闋:由遠及近,轉入對自己庭院內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達愁情。
(4)略析“黃花”意象。“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這兩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得出結論: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5)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
——溫庭筠《更漏子》
這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涼之感。
六、結語
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七、總結
(一))鑒賞方法歸納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大家以后在鑒賞詩詞時要注意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明確:知人論世,表現手法,典型意象的作用
八、齊讀課文,準備背誦
九、布置練習
武陵春
風往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淚先留。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似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 解釋詞語并注音
(1) 塵香:
(2) 梳頭:
(3) 舴艋:
2. 李清照這首詞寫的是一個“愁”字,她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真是不落俗套,別開生面。試從古典詩詞中找出兩三例喻愁的詩句。
【聲聲慢教學設計及板書】相關文章: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板書設計(精選12篇)11-16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板書設計(精選14篇)02-23
《天窗》優秀教案與板書設計(通用11篇)02-07
《馬說》優秀教案與板書設計(通用10篇)05-10
二年級語文園地二板書設計(精選15篇)04-11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