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教案設計參考
《賽馬》教案設計參考
篇一:《賽馬》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欣賞樂曲《賽馬》,用打擊樂器伴奏,了解二胡這一民族樂器。 過程與方法:采用導入法,提問法,師生互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參與聽、唱、演等課堂活動進一步感受蒙古族的風俗人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蒙古族的音樂特色,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從而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增強民族自尊心、自強感。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節奏樂器或人聲模仿賽馬時馬的聲態和動作,進一步感受蒙古族的民俗習慣與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
感受律動性強的節奏型。
教具:多媒體,二胡,打擊樂器
課型:欣賞課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教學。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建起來的大家庭,那誰來告訴老師都有哪些少數民族呢?
學生:維吾爾族、藏族、回族、傣族
打開幻燈片……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來聽聽以下的歌曲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的。
學生:《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維吾爾族
《北京的金山上》藏族
《草原贊歌》蒙古族
老師:在這三個我們比較熟悉的民族中,哪個民族是最擅長騎馬的民族呢?
學生:蒙古族。
老師:同學們對于蒙古族的了解有多少呢?
學生:……
老師:大家都說的很好,那下面隨著老師來一起了解一下吧。(打開幻燈片)
幻燈片……蒙古族民族服飾,飲食喜好,娛樂文化——那達慕大會。
老師: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一項重要的傳統節日活動。那達慕是蒙語“娛樂”“游戲”之意。于每年草長羊肥的八月舉行。進行被稱為“男兒三藝”的射箭、摔跤、賽馬。(打開幻燈片,模仿游藝動作)。 用時10分鐘左右
二,欣賞賽馬
1.提問:同學們聽出來了這個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回答:二胡。
老師:二胡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拉弦樂器。有哪位同學比較熟悉二胡呢?(有,讓學生來說;沒有,就看幻燈片,大致講解。)老師這正好有一把二胡,同學們根據圖片上看到的來指認一下。
2.老師:今天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就是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板
書)。下面老師來演奏,同學們聽一聽,發揮你們充分的想象力,然后告訴老師,你從這首樂曲中感受到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學生:一望無際遼闊的大草原,成群的牛馬在吃草……
提問:從中又聽到了怎樣的聲音呢?
回答:馬蹄聲,嘶鳴聲,鈴鐺聲。
三, 重點講解,進行互動
老師:這首樂曲惟妙惟肖的描繪了賽馬盛會的熱鬧歡騰場面,那如果想要馬快速的奔跑,騎馬手需要在開始的時候做什么呢?
學生:用馬鞭鞭打馬。
老師:回答的真不錯。老師把這首樂曲分為四段,起了四個小標題,欣賞完之后,你們來把這四段的題目對號入座一下。(板書)那下面我們就從揚鞭開始隨著馬兒一起奔跑。
1,躍馬揚鞭。
播放樂曲第一段,學生感受賽馬時騎馬手鞭策馬兒的節奏律動性。老師帶動學生模仿動作。
2,萬馬奔騰。
播放樂曲第二段,學生感受同一曲調中板和快板的不同節奏型。這一段描繪了賽馬的奔跑悠揚和鈴鐺聲。(三角鐵,木魚,手鈴,響板伴奏)
3,馬蹄聲聲。
拉奏樂曲第三段,撥弦。學生感受噠噠的馬蹄聲。(木魚,響板,手鈴輕輕伴奏)其他同學哼唱主旋律配奏。
4,人歡馬叫。
拉奏樂曲尾段,學生感受賽馬到終點時,騎馬手勒緊韁繩,馬高昂頭的嘶鳴聲。學生人聲模仿。(加進三角鐵,木魚,手鈴,響板,馬嘶鳴處模仿馬叫,最后一句所有樂器一起演奏)
播放整首樂曲,帶著學生們一起模仿,用樂器打節奏,做動作。 用時25分鐘左右 四, 小結。(幻燈片)
我們國家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建起來的大家庭,除了我們今天課堂上提到的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還有藏族、苗族,傣族等等。各個民族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團結,相親相愛。缺少任何一個民族,我們中華民族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和信仰。
在今天,我們一同隨著樂曲《賽馬》去蒙古族的大草原上體驗
了一番那達慕大會上賽馬的熱鬧場景,也了解了蒙古族的特色文化,還認識到了二胡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民族樂器。
希望同學們回家后去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生活習俗和特色文化,最好學會一首簡單的民歌,以后的課程我們還會學習到其他民族的歌曲,到時候我們再一起來學習和分享。 板書:
1.躍馬揚鞭 模仿騎馬動作
2.萬馬奔騰 樂器伴奏 (1)三角鐵,手鈴
(2)木魚, 手鈴
3.馬蹄聲聲 樂器伴奏(木魚,響板,手鈴)
4.人歡馬叫 樂器伴奏(木魚,三角鐵,手鈴,響板)
篇二:《賽馬》教學設計
隴縣西大街小學 張玲霞
[教材分析]
《賽馬》是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廣東花城版小學音樂第九冊的內容。這是一首采用內蒙古民族音調寫成的二胡獨奏曲,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三段體曲式。2/4拍,速度稍快。樂曲采用寬廣、舒展的音調,抒發了內蒙古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第二樂段運用了輕快、跳躍的撥奏手法。樂曲刻畫了揚鞭催馬、飛速前進、激烈緊張的賽馬情景。
[教學內容]
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
[教學目標]
1、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賽馬》的音樂形象和情緒特點。
2、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并能隨音樂即興表演。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舞蹈的興趣 。
3、向學生滲透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族音樂《賽馬》的音樂形象和情緒特點。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
[教學難點]
感受樂曲的段落及情緒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二胡、主旋律譜(若干)。
[課型]
音樂綜合課。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畫導入
師:同學們,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由于地域的不同,各族人的風俗習慣、性格特點不盡相同。同時,他們的音樂、舞蹈都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在遼闊的蒙古高 1
原上,住著熱情、好客、強壯、勇敢的蒙古族人,今天,就讓騰格爾演唱的歌曲《蒙古人》,帶我們走進蒙古大草原,去領略美麗的草原風光,感受蒙古人的音樂和舞蹈。
放歌曲《蒙古人》MTV(第一段)。
生:欣賞、聆聽。
師:遼闊的草原畜牧生活,培養了蒙古族人民熱情、勇敢、爽直的性格。他們非常喜歡摔跤和賽馬。你們想看蒙古人賽馬嗎?
多媒體播放賽馬畫面。背景音樂播放《賽馬》。
師:賽馬是蒙古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在草原一年一度的賽馬會上,熱情的蒙古人會請來許多客人。人們喝著馬奶酒,一邊唱歌、一邊跳起歡騰的舞蹈。下面我們來聽一聽作曲家是怎樣用音符來表現賽馬的。
二、欣賞樂曲《賽馬》
師:請大家邊聽邊想,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播放樂曲《賽馬》
生:安靜地聽。聽完后談自己的感受。
師:你能聽出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向學生簡單介紹二胡的構造和音色特點。
師:我們再聽一遍,請大家思考: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樂曲的情緒怎樣?速度、力度怎樣?
生:欣賞、討論、發言。
師:這首由二胡獨奏的樂曲《賽馬》,它是采用內蒙古民族音調寫成的。旋律寬廣、舒展,音樂情緒熱烈奔放,抒發了內蒙古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表現了揚鞭催馬、飛速前進、激烈緊張的賽馬情景。這首樂曲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下面我們就來分段欣賞。讓我們隨著音樂動起來。
放樂曲《賽馬》第一段。
生:用體態律動自由表現。
師:這段表現了騎馬比賽的什么階段?(開始)場面怎樣?(熱鬧)音樂的情緒怎么樣?(熱烈)音樂的力度怎樣?(強)
多媒體出示:主旋律譜。
師:音樂以堅定有力的強音“6”,還有急促的十六分音符,使節奏寬緊相間,刻畫了群馬像離弦之箭飛奔而去的沸騰場面。
師:演唱第二段主旋律,配上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我的馬兒跑得快,我要和你來比賽。”
2
這段旋律在樂曲中反復出現,共出現了幾次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并用手指數表示出現的次數。
放樂曲第二段。
生:用“啦”哼唱,同時用食指畫旋律線。
多媒體出示以下問題:
1、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2、主旋律共出現了幾次?反復時有怎樣的變化?
3、重復時二胡用撥弦模仿什么聲?
師:對以上問題你們有什么看法?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生: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師:與第一段相比,這段樂曲的音調悠揚、舒展,音樂情緒興奮、昂揚。表現了賽馬場上人們的歡樂之情,同時也體現了蒙古族騎手對比賽樂觀、自信、充滿必勝信心的精神風貌。主旋律共出現了三次,第二次出現時節奏上有了變化,用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第三次出現時用了“撥奏”的手法,主旋律則由伴奏樂器揚琴演奏,而二胡用撥弦模仿馬蹄聲。
放樂曲第三段。
生:即興表演,充分體驗。
多媒體出示以下問題:
1、結尾的音樂和哪一段相似?哪一段情緒更激烈?
2、第三段音樂刻畫了怎樣的情景?
生:討論、發言。
師:結尾的音樂和第一段相似,但比第一段情緒更激烈,刻畫了比賽到沖刺階段,賽場上馬蹄急馳、你追我趕、奮力爭先的緊張場面。
師:讓我們再次完整地感受這奔放熱烈的《賽馬》。
播放樂曲《賽馬》。
生:欣賞全曲、即興表演。
三、欣賞、學跳蒙古舞
師:蒙古人非常喜歡馬,在他們的舞蹈中,有許多表現騎馬的動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舞蹈《小馬隊》片段。
生:欣賞、模仿。
師:誰學會了哪個動作,就給大家表演一下。
3
(挑選幾個跳得好的同學表演)。
生:欣賞、模仿、評價。
師:我也學會了幾個動作,大家跟我一起跳,好嗎?
教師表演蒙古舞的搖籃馬步、小跑馬步、吸跳馬步、踏點馬步和騎馬的手臂動作(勒馬、揚鞭、揮鞭、加鞭)以及肩部動作。
生:自由模仿。
師: 我們一起來個騎馬比賽好不好?
放樂曲《賽馬》
生:隨音樂即興舞蹈。
四、分組活動
師:想想看,除了跳舞還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賽馬呢?
生:討論、發言。
師:說明分組活動的要求,巡回指導。
用下列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
舞蹈(前面學會的馬步、自編動作)
器樂(二胡、自編打擊樂器伴奏)
繪畫(彩色粉筆、大黑板)
演唱(第二段曲譜或教師自編的歌詞)
創編歌詞﹙第二段﹚
生:按自己的興趣分組活動。
師:大家都有不俗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生:分組匯報表演、相互評價。
五、課后小結:師生共同小結評價。
播放歌曲《蒙古人》片段。
師:正如這首歌所唱,蒙古人把家鄉當作自己的生命一樣來愛惜,他們在很多歌里都贊美草原、歌唱家鄉。同學們,你們愛自己的家鄉嗎?將來你準備為家鄉做些什么?
生:簡單交流。
師:讓我們在這首草原贊歌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大家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 生:隨歌曲《草原贊歌》即興表演結束。
4
篇三:《賽馬》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賽馬》是一首采用內蒙古民族音調寫成的二胡獨奏曲,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三段體曲式 2/4拍,速度稍快。樂曲采用寬廣、舒展的音調,抒發了內蒙古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樂曲以其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氣宇軒昂的賽手,還是奔騰嘶鳴的駿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現得惟妙惟肖。音樂在群馬的嘶鳴聲中展開,旋律粗獷奔放。由遠到近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顫音,描繪了蒙古族牧民歡慶賽馬盛況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運用,撥弦、顫音技巧的運用,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
[教學內容]
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
[教學目標]
1、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賽馬》的音樂形象和情緒特點。
2、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并能隨音樂即興表演。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舞蹈的興趣 。
3、向學生滲透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族音樂《賽馬》的音樂形象和情緒特點。
[教學難點]
感受樂曲的段落及情緒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主旋律譜。
[課時] 一課時。
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猜馬蹄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簡單了解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猜馬蹄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簡單了解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
1、 播放《那達慕大會》視頻,聽前設問。
師:那達慕大會有哪些競技內容
生:射箭、摔跤、賽馬
2、 播放《賽馬》樂曲。聽后提問。
師:該樂曲描繪了哪種競技形式?
生:賽馬
二、審美探索
1.第一樂段
師:請大家邊聽邊想,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播放第一樂段
生:馬蹄聲,出現了賽馬場上馬兒們爭先恐后的向終點跑去的情景。
師:這段表現了騎馬比賽的什么階段?(開始)場面怎樣?(熱鬧)音樂的情緒怎么樣?(熱烈)音樂的力度怎樣?(強)
師:音樂以堅定有力的強音“6”,還有急促的十六分音符,使節奏寬緊相間,刻畫了群馬像離弦之箭飛奔而去的沸騰場面。
師:演唱第二段主旋律,配上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我的馬兒跑得快,我要和你來比賽。”
這段旋律在樂曲中反復出現,共出現了幾次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并用手指表示出現的次數。
師:你能聽出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生:二胡。
向學生簡單介紹二胡的構造和音色特點。
完整欣賞第一樂段。聽前設問。
師:該樂段表現了怎么樣的音樂情緒。判斷題。a、緊張,激烈,歡快b、舒緩,柔美。
生:a
2
2.第二樂段
播放第二樂段音頻
師:請同學們用“la”哼唱樂段旋律,并用手指畫旋律線。
生:用“啦”哼唱,同時用食指畫旋律線。
多媒體出示以下問題:
1、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2、主旋律共出現了幾次?反復時有怎樣的變化?
3、重復時二胡用撥弦模仿什么聲?
師:對以上問題你們有什么看法?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生: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師:與第一段相比,這段樂曲的音調悠揚、舒展,音樂情緒興奮、昂揚。表現了賽馬場上人們的歡樂之情,同時也體現了蒙古族騎手對比賽樂觀、自信、充滿必勝信心的精神風貌。主旋律共出現了三次,第二次出現時節奏上有了變化,用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第三次出現時用了“撥奏”的手法,主旋律則由伴奏樂器揚琴演奏,而二胡用撥弦模仿馬蹄聲。
3.第三樂段
聽樂曲的最后一個樂段,聽辨該段樂曲與之前哪個樂段相似。
完整欣賞視頻,并讓學生試著標出段落。
3、給學生簡要的介紹二胡的發展史,并進行該課的課堂總結。
4.總結:
師:我們再聽一遍,請大家思考:這個樂段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速度、力度怎樣? 生:欣賞、討論、發言。
師:這首由二胡獨奏的樂曲《賽馬》,它是采用內蒙古民族音調寫成的。旋律寬廣、舒展,音樂情緒熱烈奔放,抒發了內蒙古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表現了揚鞭催馬、飛速前進、激烈緊張的賽馬情景。這首樂曲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下面我們就來分段欣賞。讓我們隨著音樂動起來。
放樂曲《賽馬》第一段。
放樂曲第二段。
放樂曲第三段。
3
三、審美創造
1.欣賞、學跳蒙古舞
師:蒙古人非常喜歡馬,在他們的舞蹈中,有許多表現騎馬的動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教師表演蒙古舞的搖籃馬步、小跑馬步、吸跳馬步、踏點馬步和騎馬的手臂動作(勒馬、揚鞭、揮鞭、加鞭)以及肩部動作。
生:自由模仿。
師: 我們一起來個騎馬比賽好不好?
放樂曲《賽馬》
生:隨音樂即興舞蹈。
四、分組活動
師:想想看,除了跳舞還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賽馬呢?
生:討論、發言。
師:說明分組活動的要求,巡回指導。
用下列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
舞蹈(前面學會的馬步、自編動作)
器樂(二胡、自編打擊樂器伴奏)
繪畫(彩色粉筆、大黑板)
演唱(第二段曲譜)
生:按自己的興趣分組活動。
師:大家都有不俗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生:分組匯報表演、相互評價。
五、課后小結:師生共同小結評價。
[課堂總結]
師:既然我們今天了解了蒙古族的音樂,那請同學們回去的時候再多了解點蒙古族的音樂好嗎?如:馬頭琴 呼麥 長調等等。
蒙古人把家鄉當作自己的生命一樣來愛惜,他們在很多歌里都贊美草原、歌唱家鄉。同學們,你們愛自己的家鄉嗎?將來你準備為家鄉做些什么?
生:簡單交流。
師:讓我們在這首《賽馬》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大家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 生:隨歌曲《賽馬》即興表演結束。
4
篇四:《賽馬》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音樂課程課標》指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因此,本課中我讓學生通過分段細聽音樂,感受各個樂段音樂表現要素的不同特點,養成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為指導思想。
(二)理論依據
《音樂課程標準》中,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為理論依據。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胡曲《賽馬》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二胡曲,由著名作曲家黃懷海在1964年創作的。樂曲表現的是我國內蒙古人民在傳統節日“那達慕”盛會上進行賽馬比賽時的背景。《賽馬》的旋律簡單,主題是蒙古族民歌《紅旗歌》。
黃懷海先生從這首民歌中得到創作靈感,憑借自己嫻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僅有四句十六小節的民歌,升華為一首風靡全國,響徹海內外的傳世之作。
樂曲開始時描寫了奔騰激越縱橫馳騁的駿馬,來刻畫蒙古族人民節日賽馬的熱烈場面,接著完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通過對民歌錦上添花地變奏,創造性地運用大段落的撥弦技巧,使樂曲別開生面,獨樹一幟,隨后自然地引出了華彩樂段,這是模仿馬頭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獨白”式的音樂。它把草原的遼闊美麗和牧民們的喜悅心情表現得酣暢淋漓,同時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到了新的高難度水平。樂曲的最后,以第一段旋律的變化再現結束全曲。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四年級的學生平時在上課時整體的音樂知識學習的還不錯,對音樂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平時上課時能夠按老師的要求去做,能夠感受并描述音樂中力度、節奏等音樂要素的特點,因此,在細聽音樂的環節,我讓學生結合音樂表現內容用語言描述,并且能夠聽辨演唱樂曲的主題。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啟發引導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探究式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參與教學;采用學生最羨慕最親近的同學介紹二胡、演奏樂曲的形式進行教學。在分段細聽的環節,通過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在課的最后,采用聽辯音樂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檢測。
(四)技術準備
“那達慕大會”錄像、賽馬全曲及三個樂段音樂、二胡、ppt演示文稿、作曲大師演示演唱樂曲主題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本首樂曲《賽馬》是一首二胡獨奏曲,樂曲描寫蒙古族牧民舉行賽馬活動的熱烈場面以及他們在節日里的歡快心情。作為北京遠郊區的孩子來說,對于蒙古族了解不是很多,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中蒙古族牧民舉行賽馬活動的熱烈場面以及他們在節日里的歡快心情。先讓學生
簡要了解蒙古族的特點和那達慕大會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課的開始部分,我通過師的簡要講解和讓學生觀看一段那達慕大會中賽馬的錄像來達到了解樂曲的背景,為更好的欣賞音樂了解音樂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
通過二胡獨奏曲《賽馬|》的學習,讓學生體會蒙古族牧民在舉行賽馬活動時的熱烈場面以及他們在節日里的歡樂心情。從而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像蒙古族的騎手一樣樂觀自信,在學習上能夠像賽馬一樣你追我趕爭得第一。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聆聽各段音樂的過程,思考分析各個樂段的音樂表現要素與表現內容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全曲的表演讓學生加深對樂曲的理解,更加深入體會蒙古族牧民在舉行賽馬活動時的熱烈場面以及他們在節日里的歡樂心情。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賽馬》這首樂曲是一首具有蒙古族風格的二胡獨奏曲。
通過對各個樂段中情緒、節奏、力度的分析,知道《賽馬》是有再現的三段曲式的樂曲。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通過對各個樂段中情緒、節奏、力度的分析,知道《賽馬》是有再現的三段曲式的樂曲。
知道《賽馬》這首樂曲是一首具有蒙古族風格的二胡獨奏曲。
(二)教學難點
通過聆聽各段音樂的過程,思考分析各個樂段的音樂表現要素與表現內容之間的關系
演唱主題并且聽出第二樂段的三次主題旋律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
1.課件演示(美麗的大草原一望無盡、草原上奔跑著一匹匹駿馬;同時播放背景音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師:看,在這美麗的大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這個民族勤勞勇敢、能歌善舞,他們住的是帳篷、吃的是手抓羊肉、喝的是奶茶,每天他們都騎馬奔馳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放牧,因此有馬背上民族的美稱,那么你們知道這是那個民族嗎?(生:蒙古族)
師:蒙古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民族。自古以來,這個民族的人們對馬就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和他的勇士們就是在馬背上橫跨了歐亞大陸,至今被人們稱頌。為了紀念這位蒙古族的英雄,蒙古族的人們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都要舉行一個盛大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在蒙語中就是“娛樂、游戲”的意思。那達慕大會上通常要進行傳統的三個項目的比賽,它們分別是:射箭、摔跤、賽馬
師:下面我們來看視頻,說一說它介紹的是那達慕大會上的哪項比賽。(播放課件介紹“那達慕大會”中賽馬比賽)
【設計意圖: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的歌曲伴奏師激趣導入,使學生在課的開始就感受到草原的風格,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本課的氛圍中,接下來是對那達慕大會的簡要了解并觀看賽馬視頻聆聽賽馬樂曲引入課題,從而通過學生自己聽、看、想,教師及時給以表揚,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二、初步欣賞樂曲,感知音樂形象
1.聽樂曲
師:今天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聽一聽,這首樂曲表現的是那達慕大會中的哪一項比賽?(生:賽馬)
師小結:這就是作曲家黃海懷為那達慕大會中賽馬這一項比賽而專門創作的樂曲,名字就叫《賽馬》
師:誰能說一說,你感受到蒙古族人們在歡度節日,舉行賽馬的盛會時,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的、歡快的、興奮的)場面是什么樣的?(歡騰、熱鬧)你體會到他們對草原、對生活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無比熱愛) 師:你聽出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二胡)
(出示二胡或二胡圖片)
2.介紹二胡
師:下面就請我們班的小演奏家杜航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二胡吧。 生:介紹二胡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師: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那大家聽到是我國的樂器而且又能演奏出這樣動聽的樂曲,大家感到自豪嗎?(非常自豪)
師:二胡的演奏方式有:連弓、頓弓
師:"二胡"是我國民族管弦樂隊的重要樂器,其地位相當于西洋管弦樂隊的小提琴。作曲家黃海懷正是根據內蒙古民歌《紅旗》的曲調素材創作了這首具有蒙古族風格的"二胡獨奏曲"《賽馬》。
【設計意圖:讓同班學生杜航講解二胡的組成更加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學的更加認真,并積極參與。】
三、細聽樂曲,為《賽馬》分段
(一)聽全曲,并為樂曲劃分樂段
小結:樂曲由三個樂段組成
(二)分段細聽
1.細聽第一段,感受樂曲的節奏
(1)讓我們來仔細聆聽樂曲的第一段,這一段音樂表現了賽馬比賽的開始階段,音樂的情緒、節奏、和力度怎樣?
(生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
情緒:歡騰、熱烈
節奏:緊湊
力度:強f
(2)運用什么手段表現的?
(作曲大師出示曲譜,師講解,并帶領生簡單試唱)
篇五:《賽馬》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人音版教材三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賽馬》是一首器樂欣賞曲,二胡為主奏樂器。作品描繪了蒙古草原上,牧民們正在舉行,一年一度 “那達慕”盛會時的“賽馬”情景,表達了他們對草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設計理念: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音樂的文化傳承價值,學生通過學習中國名族音樂,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拓寬審美視野。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難點以及與音樂相關文化的滲透為主要理念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理解作品描述的內容和表達的音樂情緒,能辨別樂曲的段落;
2、學唱《賽馬》的音樂主題,要求識譜演唱,同時能夠表現力度的強弱變化;
3、能夠在模仿、律動、創編等音樂音樂活動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學重點:
分析、辨別樂曲的段落。
教學難點:
能夠對各段音樂自由的進行模仿、律動和創編活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視頻《介紹那達慕盛會》
“同學們,在我國蒙古族美麗的大草原上,有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那是他們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就想咱們過年一樣。在那達慕大會上,他們會舉行必不可少的競技項目,你們看看有哪幾樣?”
二、 新課
(一) 熟悉樂曲
“老師這里有一段音樂,你們聽聽描繪的是那達慕盛會中的哪個場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 課件播放《賽馬》
生:“賽馬”
“你們的判斷力真強!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樂曲《賽馬》(課件出示課題)。賽馬的姿勢是怎樣的?”(師哼第一段主要旋律) “聽剛剛音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騎手們隨著出發的號令,如離弦之箭,疾馳而出,你追我趕的熱烈場面,表現了他們對大草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你聽出了這首樂曲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嗎?”
2、 第二次聽 師演奏全曲
“是這個樂器嗎?”
“二胡有兩根弦,一個共鳴箱,一把弓子在兩根琴弦之間摩擦、振動發出聲音,再由共鳴箱擴大傳音。它的演奏方法包括:拉奏、斷奏、滑奏、撥弦等等。”
“老師現在也來拉上一段,你能看出二胡演奏賽馬時,用了哪些演奏方式,能跟著模仿我的演奏動作嗎?它有幾個樂段呢?” “老師先不揭曉答案,我想先請同學們隨著音樂一起去賽馬大會現場,體會那緊張、刺激的心情,你們愿意嗎?”
(二)逐段聆聽、分析作品
(1)聽第一部分
(掌握內容:①會唱主旋律;②能聽出強弱對比,并能用動作表示)
“選手們上馬準備好了,“砰”發ling槍一響,賽馬開始了!告訴我,這段的力度怎樣?情緒怎樣?”
1、師演奏第一段 學唱主旋律
力度:突強突弱
情緒:熱烈
“好,你能用聲音表現強與弱嗎?”(指導學生用手打出強弱,師用鼓或雙響筒或手勢)
“作者這里用聲音的強弱是想表現什么?”“賽馬時的你追我趕” “你能唱一唱嗎?”
2、“那我來拉奏,你們來伴奏,注意強弱”
3、共同表演騎馬
“那同學們咱們上馬吧,一起來感受“你追我趕”的熱烈氣氛!”(可用跺腳來表示強奏部分)
(2)聽第二部分
完整欣賞第二部分“請你們聆聽第二部分,在情緒和力度上有什么變化嗎?”
力度:稍弱
情緒:歡快、跳躍
“豎起你們靈敏的小耳朵,仔細聽,第二部分里面還可能分成幾段?從不同的演奏方式上來分分看吧!”(拉奏為第一小段,斷奏為第二小段,撥奏為第三小段,但主旋律是一樣的)
1、 課件播放第一段
a、“在場的觀眾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們唱呀、跳呀,一起歡慶自己的節日!你們聽”(播放課件錄音)
① 老師示范,學生用lu
② 學生唱lu
③ 學生唱唱名
b、“歌聲有了,那蒙古舞蹈,你們想不想也來一段?” ①老師教基本動作
“蒙古舞的基本動作有這么幾個,跟我學!”
②老師示范一段
“老師跳得舞蹈里面有沒有蒙古舞特有的動作?”
【《賽馬》教案設計參考】相關文章:
風的觀測教案設計參考04-20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支教總結范文參考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