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與編碼》教師教學反思
《數字與編碼》教師教學反思
《數字與編碼》這一課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為什么選擇身份證號碼來展開對編碼的認識和編寫學習呢?因為我考慮到身份證號碼對于每個人的唯一性、常用性,學生應該有興趣和有必要進行認識學習。而編寫則是選擇編校內學號,因為貼近學生,并且難度相對來說不會特別難。
課前,我自己對這單元的知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在備課前,我除了翻閱教參,研究教材以外,還搜索查找了許多相關資料。讓學生回家也收集各類編號、家里人的身份證號碼等材料。我把目標定位為感知數字編碼的作用,認識身份證號碼的意義,學會簡單的編碼方法,學習編簡單的學號。
上過本課后,我發現自己對目標的定位沒有錯,但是對重難點卻沒有很好的把握。以至于把時間較多的花在探究身份證號碼的意義上,而使編寫學號顯得匆忙而不順利。
通過上課和反思,教研組各位老師提出意見,身份證號碼的認識不屬于探究性學習材料,而是作為認知性材料,讓學生觀察、發現自己知道的信息后,對不知道的信息沒有必要做太多的猜測,稍加猜測,就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各部分的組成和表示的意義。對一些簡單的編寫方法,如位數一樣,單數表示男性,雙數表示女性,月份要用兩個數字等,引導學生加以理解,是有必要的。
在本節課的難點——編寫學號的學習時,由于時間不夠和我自己對這個環節沒有好好的研究,因此造成學生編寫困難,探究討論匆匆忙忙,探究結果不明確。如果前面的身份證認識做了調整后,時間就會足夠學生探討學號編寫。還有,在編寫時,為了降低難度,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需要考慮哪些必要信息,再讓學生編寫分析。分析時的重點應該是討論年級怎樣表示最為合理、科學、不重復。
通過備課、上課、研討這個學習過程,發現自己在對教材的把握方面還是很不熟練,特別是確定重難點,如何設計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今后要在這方面繼續努力,多看書,多聽課,多思考,多討論,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字與編碼》教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月份教師教學反思03-20
教師數學教學反思03-19
《地球媽媽》教師教學反思04-11
教學反思:專業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04-24
精選教師教學反思:《雨點》8篇04-26
教師《制作小桿秤》教學反思03-07
教師對單元教學的反思(精選14篇)08-02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志趣小談》03-19
教師《加法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7篇)10-14
物理教師對新課標的教學實踐和反思03-08